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第八章 检查与风险预警
226第八章信贷检查与风险预警本章介绍贷后管理的三项重要工作:信贷检查、风险预警和风险资产的退出。第一节信贷检查在简述信贷检查的意义、原则、范围和分类后,着重介绍了贷后检查和信贷管理检查的主要内容和要求。第二节贷款风险预警信号分析了信贷风险预警的必要性和借款企业主要的风险预警信号,并提供美国银行对信贷风险的预警信号以供参考。第三节风险资产的退出指对风险资产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其转化为非风险资产。本节概括说明了风险资产退出的程序和方法。第一节信贷检查一、信贷检查的意义信贷检查是信贷风险控制的重要环节,是防范金融风险,促进各项信贷业务健康、平稳、持续、高效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它往往是整个信贷流程中比较容易被忽视的地方,也是不少银行风险控制中的薄弱环节。从思想上认识信贷检查的重要性,从行动上积极落实信贷检查,将从根本上让我们了解信贷资产的真实风险情况,及时进行适当的信贷决策,避免信贷资产遭受损失。二、信贷检查的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信贷检查是保证我行信贷资产质量,防范信贷风险的重要环节。因此,各级信贷人员要从认识上给予高度重视,要本着客观、公正的态度如实反映在检查中发现的情况,要充分地评估业务风险,力求发现风险隐患,以此为基础修订我行的信贷政策。(二)及时性原则信贷人员要定期对授信业务进行检查,尤其对那些金额较大,潜在风险较高的授信业务要结合实际情况深入了解与掌握情况。信贷人员有责任及时、准确地记录与反映已掌握的情况,力求能及时把握信贷风险,调整信贷方案,保障我行的信贷资产质量。(三)独立性原则信贷检查要求信贷人员有高度的独立性。信贷检查人员应独立开展检查,形成意见,反映情况,任何部门与个人不得指使或暗示信贷从业人员作出虚假或隐227瞒事实真相的陈述与记录,不得阻挠或妨碍信贷检查的实施。(四)有效性原则信贷检查人员应该切实通过各种手段,真实地了解授信企业的实际情况,信贷检查不能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对于每一次信贷检查都应该认真以对,做到行之有效,要坚决杜绝敷衍了事,随意应付的态度。三、信贷检查的范围我行信贷检查的范围应该包括所有的授信业务,具体为:(一)公司金融信贷业务1、表内信贷业务包括:短期流动资金贷款、贴现贷款、打包贷款、押汇贷款、中长期流动资金贷款、中长期项目贷款等。2、担保性表外业务包括:减免保证金开立的信用证、银票、保函等。(二)个人金融信贷业务包括:按揭贷款、个人消费信贷、其它专门用途的个金贷款等。四、信贷检查的分类我行的信贷检查按实施的主体与被检查的基本对象不同分为:贷后检查与信贷管理检查。贷后检查:是指我行信贷人员对与我行发生授信业务的企业或个人实施的检查,根据其实施的不同目的又可分为贷款用途检查与贷款风险检查。信贷管理检查:是指对同一行或下级行的信贷管理水平及信贷风险情况进行的检查。信贷管理检查由信贷管理部门或信贷管理部门会同稽核部门负责实施。五、关于贷后检查我行的贷后检查主要包括贷款用途检查与贷款风险检查两个方面,下面分别进行阐述。(一)贷款用途检查掌握贷款资金的真实用途对于控制信贷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贷款资金的实际用途与贷款申请用途不一致或贷款资金被挪用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信贷资产的流动性与安全性。一般常见的错误现象有:申请的流动资金贷款,实际用于购买固定资产、建设中长期项目、房地产等流动性较差的项目;实际用于申请的流动资金贷款,实际进入股市、期货等高风险项目;申请的流动资金贷款,实际用于支付欠息或重组其它不良贷款;申请的流动资金贷款,被关联企业长期占用等。贷款用途检查主要由贷款的经办信贷人员负责实施。贷款经办人员应在借款228人首次提款一个月内对我行的贷款的真实用途进行检查,对发现贷款实际用途与申请用途不符的,作为信贷人员有义务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并根据情况适时进行信贷调整。(二)贷款风险检查1、关于风险检查的实施人员与方式贷款风险检查一般由贷款营销部门的信贷人员自查为主;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积极推广交叉检查的方式(即由非本贷款的经办人员实施检查);对于各行认为是重要的客户由信贷管理部门会同业务营销部门定期负责检查;对于特别重要的客户应由上级行会同经办行共同检查。一般来说,贷款的经办人员最直接了解客户,对借款人发生的情况变化最为敏感。但有时非经办人员能够以一种更加独立的眼光审视借款人的变化。因此,贷款的风险检查宜采取自查与互查相结合的方式。此外,我行规定:信贷管理部门负责整个风险检查的计划、安排、督促与统计。2、关于风险检查实施的时间与频率我行规定:对于一般的企业,风险检查应至少半年实施一次。各分支行可以根据自己的管理要求,适当安排检查的实施,对不同的企业可以制定不同的检查时间与检查频率,但对单户企业每年必须安排一次以年报为基础的检查。对于企业业务性质复杂,贷款风险较高,贷款金额较大或者分支行认为其它必要的情况检查频率应适当加强。3、关于风险检查的实施内容(1)登记信贷台帐、完善信贷档案信贷台帐是反映企业基本情况,在我行历次借款发放及归还情况的重要记录。信贷人员应充分认识建立并完善授信业务的信贷台帐的重要性,建立详细、清晰、准确的信贷台帐。信贷台帐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借款人名称、每笔信贷业务的起讫日期、授信金额、担保及抵(质)押物内容、企业信用记录(有无逾期及展期等)、备注等。信贷人员应按照有关规定收集信贷资料并归档。信贷资料主要包括:借款人与担保人的企业基本资料、财务报表、贷款调查与贷后检查分析报告、还款及信用记录、客户所在行业及其它宏观信息等。前任信贷员与后任信贷员在办理业务交接时应把信贷资料的交接作为一项基本工作。后任信贷员有责任向前任信贷员索要完备的信贷资料,并对缺少或遗失的信贷资料进行记录与补充,对无法取得资料的要及时反映,并尽力补救。(2)按月收集财务报表根据《贷款通则》的有关规定,信贷经办人员应定期(按月)收集授信企业229的财务报表。对于收集报表确实有困难的企业,经办人员应向有关部门说明,并密切关注企业的业务经营情况。(3)运用贷款风险分类手段贷后检查可以作为贷款风险分类工作常规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检查结果可以作为贷款风险分类的直接依据,在信贷检查中应具体运用贷款风险分类手段。①财务分析对借款人财务状况的分析是评估其偿债能力的关键,也是检查的主要手段。在分析中应总体把握财务报表种类结构和基本要素,运用恰当的分析方法(趋势法、构成法等),对比历史数据与资料,从总体上判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公允性,并以此为基础,对重要帐户的异常变动找出原因,并请企业提供相关资料。要计算企业重要的财务指标,进行行业横向比较,找出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证实。对于报表严重虚假或部分财务指标严重失常的企业,信贷人员应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②现金流量现金流量是评价企业还贷能力的主要标志,信贷人员应提请企业提供或自行编制相关的现金流量表,以此为基础分析企业现金流量的构成,并运用财务知识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总体判断企业的还款能力。③非财务因素信贷人员应充分考虑影响借款人偿债能力的非财务因素,主要包括:借款人的行业风险,经营风险,管理风险,社会及自然因素分析,借款人的还款意愿等。④保证人及抵质押物分析信贷人员在检查中应核查保证人的资格、能力、与被保证人的关系,对不具备担保资格、担保能力与被保证人为关联企业的保证人,应认真记录并向有关部门反映,以防范风险发展。对于抵质押物要在确认手续完备、合法的前提下定期进行分析。对于抵押物应加强监管;对于质押物要加强保管;对于估价超过一年的抵质押物要重新评估其市场价值和变现能力;对于抵质押物的足值性、变现性存在问题的授信业务要及时采取措施,化解风险。(4)深入企业现场深入企业现场检查是整个贷款风险检查的难点环节,一般而言信贷人员在检查中可采取如下检查手段:①人员交谈信贷人员应对关心的问题向有关人员进行询问、交谈,并适当地把交谈结果进行记录,加以整理。交谈的对象不局限于企业主要负责人与财务人员,也应包括相关的业务人员。230②现场观察信贷人员应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了解,并现场对企业进行观察。现场观察应主要了解企业人员精神面貌,企业生产开展情况,企业业务饱和情况,企业主要资产分布情况,企业库存一般情况等问题,并对之加以记录、整理,以作为信贷决策的必要参考。③财务查帐信贷人员经被检查企业允许可以查看其财务帐本或其它原始凭证,从中找出第一手资料,了解信贷资金的流向情况与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对于拒绝提供有关财务资料、隐瞒关键材料或提供虚假信息的借款人,信贷人员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④其它手段信贷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包括盘点企业库存、函证第三人等其它检查手段。(5)形成检查记录与报告信贷人员对于历次贷后检查一般均应形成检查记录。我行规定:对于一般企业应至少每半年形成一篇详细的贷后检查报告;对于重要企业贷后检查力度应相应加强。检查报告主要内容应包括:①被检查人名称,保证人及抵(质)押物内容;②检查人、检查时间、笔数、金额、地点;③检查内容包括:贷款资金实际用途,借款人信用状况及履约情况,借款人及保证人的经济性质、管理结构、法人代表及主要经营人员的情况,借款人及保证人的财务分析,借款人的现金流量分析,抵(质)押物的有效性、完整性、足值性和变现能力,企业发展趋势,其它宏观因素及或有负债分析;④信贷人员的综合评价,贷款分类等级的认定及贷款到期收回可能性的判断;信贷人员应将贷后检查情况及报告及时提交有关部门,对重要情况有关部门应及时批示,并采取措施。(5)特殊的表外业务品种对于特殊的表外业务品种除一般实施的贷后检查外还应关注以下内容:银行承兑汇票:应就其申请开立时的商品、劳务等交易合同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担保函:应就其中标、合同履约等情况进行检查。信用证:应就其交单承兑情况、相关的进出口报关情况等进行检查。六、关于信贷管理检查231我行规定:同一行内的信贷管理部门(或信管部门会同稽核部门)对业务部门,上级行对各下级行的信贷管理检查原则上应不少于每年一次。一般而言,信贷管理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一)信贷制度的建设的总体情况信贷管理检查人员在实施检查时,一般应了解被查行信贷制度建设情况,借以了解该行总体信贷水平,为下一步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打下基础。(二)台帐与统计信贷管理检查人员应对被检查机构的信贷台帐进行检查。信贷人员的台帐应与其分管业务一致,业务部门的台帐应与会计报表一致。信贷管理检查人员在检查中应将被检查机构的统计报表与实际检查的内容进行核对,要求统计报表与实际检查的户数、笔数、金额相吻合。(三)检查信贷档案资料信贷管理检查人员应对被检查人有关背景材料、合同记录、重要凭证等信贷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归档整理的清晰性进行检查。对于关键资料严重缺损的,应注明情况,查清原因。(四)对操作程序的规范性检查信贷管理检查人员应对被检查机构的信贷操作的规范性进行检查,检查内容主要包括:1、信贷业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信贷管理检查人员应着重检查被检查机构信贷业务操作是否符合《商业银行法》、《担保法》、《贷款通则》等有关法律法规;是否符合各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规章制度;是否符合外管、投资、环保等有关政策。2、信贷业务是否符合我行规定信贷管理检查人员应检查被查行的信贷业务是否以我行有关的信贷政策为基础,是否重点向流动性强,安全性高的业务倾斜;信贷业务在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的过程中是否严格执行我行有关的规定;对于交叉贷款、异地贷款、引资贷款、打捞贷款、重组贷款等风险较高的信贷业务应重点查看;对于重要的合同、凭证应查看其法律完备性与严密性。3、信贷业务的操作是否符合各级行自身的权限检查人员应检查各级行是否在上级授权与审批的范围内规范操作自身的信贷业务,对于超过权限的部分是否上报审批;对企业的授信额度是否在核定的范围内或经过有权部门审批;对表外业务是否加强了监控与管理,并逐笔进行了登记,是否隐瞒风险性表外业务的操作。4、是否正确运用了风险控制手段信贷管理的检查人员应检查被查单位在信贷业务操作中是否运用了信用等232级测定、贷款风险分类、最高授信额度等有关风险控制手段,以及这些措施是否得到了切实执行。5
本文标题:第八章 检查与风险预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39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