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第八章伤害的预防和控制课件
第八章伤害的预防与控制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伤害流行病学特征第三节伤害的预防控制策略与措施第一节概述一、伤害定义二、伤害分类三、伤害危害一、伤害定义凡因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等能量的传递或干扰超过机体组织的耐受性而造成的组织损伤,或由于窒息引起的缺氧和由于刺激引起的精神创伤,影响了人体正常活动,需要医治或看护,统称为伤害(injury)二、伤害分类(一)按照伤害的性质分类WHO1992年《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Diseases,ICD-10)的伤害分类是目前国际上比较公认和客观的分类方法ICD-10对伤害的分类有两种体系卫生领域常用的伤害部位分类(S00-T97)(见表8-1)临床更多使用的伤害性质分类(V01-Y98)(见表8-2)表8-1ICD-10伤害发生部位分类伤害发生部位ICD-10编码伤害发生部位ICD-10编码所有部位伤害S00-T97脊柱、皮肤、血管损伤及异物进入T08-T19头部损伤S00-S09烧伤、灼伤及冻伤T20-T35颈部、喉部及气管损伤S10-S19各类中毒、药物反应及过敏反应等T36-T65、T88胸部损伤S20-S29自然和环境引起的伤害T66-T78腹部、会阴、背及臀部损伤S30-S39伤害并发症、医疗意外及并发症T79-T87肩及上肢损伤S40-S69陈旧性骨折及损伤T90-T96下肢损伤S70-S99中毒后遗症T97多部位损伤T00-T07(WHO1993)表8-2ICD-10损伤与中毒的外部原因分类损伤与中毒的外部原因分类ICD-10编码损伤与中毒的外部原因分类ICD-10编码损伤与中毒的全部原因V01-Y98暴露于自然力量下X30-X39交通事故V01-V99有毒物质的意外中毒X40-X49跌倒W00-W19过度劳累、旅行及贫困X50-X57砸伤、压伤、玻璃和刀刺割伤、机械事故W20-W31、W77暴露于其它和未特指的因素X58-X59火器伤及爆炸伤W32-W40自杀及自残X60-X84异物进入眼或其他腔口、切割和穿刺器械损伤W41-W49他人加害X85-Y09体育运动中的拳击伤及敲击伤W50-W52意图不确定的事件Y10-Y34动物咬伤或动、植物中毒W53-W59、X20-X29刑罚与战争Y35-Y36潜水或跳水意外、溺水W65-W74药物反应、医疗意外、手术及医疗并发症Y40-Y84窒息W75-W84意外损伤后遗症及晚期效应Y85-Y89暴露于电流、辐射、极度环境气温及气压W85-W99其它补充因素Y90-Y98火灾与烫伤X00-X19(WHO1993)(二)按照造成伤害的意图分类伤害按照是否有目的、有计划造成的,可分为意外伤害和故意伤害两种1.意外伤害指无目的、无意识地造成的伤害主要包括交通伤害、坠落、跌倒、溺水、意外中毒、烧烫伤、空难、工伤、窒息等2.故意伤害指有意识、有目的地自身伤害或加害于他人所造成的伤害,这类伤害统称为暴力主要包括自杀、他杀、暴力、战争、疏忽、遗弃、虐待等二、伤害分类(三)按照伤害发生的地点分类伤害根据发生的地点可分为道路伤害、家庭伤害、工作场所伤害、公共场所伤害、医院伤害等。其中,道路伤害是最常见的伤害类型此外,伤害还可按受伤害人群分类,包括青少年伤害、妇女伤害、老年人伤害等二、伤害分类三、伤害危害(一)对健康的影响伤害是全球性的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具有多发、常见、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等特点世界各地每年每3~4人中就有1人发生过伤害,伤害的发生可使3%~5%的人留有不同程度的躯体功能损害,另有1%~3%的人可因此致残我国卫生部2019年公布的中国伤害预防报告显示,在中国每年各类伤害发生约2亿人次,因伤害死亡人数约为70万~75万人,占死亡总人数的9%左右,占全死因的第五位我国因伤害造成的疾病负担约占17%,潜在寿命损失年数占24%,每年我国有近1000万人因伤害致残。据世界银行估计,到2030年我国每年将有250万人因伤害而死亡(一)对健康的影响三、伤害危害(二)对经济的影响伤害的发生不仅消耗了大量的卫生资源,还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沉重的负担我国卫生部2019年公布的中国伤害预防报告显示,估算每年发生各类需要就医的伤害约为6200万人次,占全年居民患病需要就诊总人次数的4%,每年因伤害引起的直接医疗费用达650亿元,因伤害休工而产生的经济损失达60多亿元三、伤害危害(二)对经济的影响伤害由于多发生于中青年劳动人口,严重影响了社会生产力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表明,在伤害总死亡中,15岁~44岁年龄组人群的伤害死亡占全世界伤害总死亡的50%因此,伤害是影响中低收入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三、伤害危害第二节伤害流行病学特征一、分布特征二、伤害发生的基本条件(一)伤害在全球的分布特征1.总体特征2.地区分布3.人群分布4.时间分布一、分布特征1.总体特征WHO201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因伤害死亡的人数约512.9万人,死亡率为76.13/10万,占全死因的9.0%,其中超过90%的伤害死亡事件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伤害类型以道路交通伤害、其他意外伤害和自杀为主,分别占伤害总死亡的23.57%、22.34%和15.25%(一)伤害在全球的分布特征2.地区分布WHO公布的世界各地伤害死亡率,最高是东南亚地区,其次为非洲和中东地区,最低是美洲各地区伤害发生的主要类型也不尽相同,如在中东地区因伤害死亡构成占前三位的是道路交通伤害、战争和其他意外伤害。在欧洲则以其他意外伤害、自杀和道路交通伤害为主。研究发现不论高收入还是中低收入地区,道路交通伤害都是伤害前三位的主要死因(一)伤害在全球的分布特征3.人群分布男性伤害死亡率103.09/10万,高于女性48.72/10万。伤害死因构成中,除火灾女性死亡率高于男性外,其他伤害均表现为男性高于女性0岁~4岁儿童以溺水为主要死因,5岁~69岁人群以道路交通伤害为主要死因,70岁以上人群则以跌倒为主要死因伤害是5岁~44岁年龄组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一)伤害在全球的分布特征4.时间分布WHO公布,全球伤害死亡人数由2000年的506.2万人上升至2019年的512.9万人,2019年与2000年相比伤害死亡人数上升了1.32%,而死亡率却由2000年的83.74/10万下降到2019年的76.13/10万,下降了9.09%2000年至2019年,道路交通事故、中毒、火灾、溺水、暴力、自我伤害、战争的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而跌倒却呈上升趋势(一)伤害在全球的分布特征(二)伤害在我国的分布特征1.地区分布2019年我国有94.58万人因各类伤害死亡,死亡率为70.32/10万在我国伤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农村高于城市的特点在城市伤害的前三位死因包括道路交通伤害、自杀和跌倒,而在农村则以自杀、道路交通伤害和溺水为主2.人群分布我国伤害发生率和死亡率呈现男性高于女性的特点根据WHO公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男性伤害死亡率为86.33/10万,女性为53.08/10万。此外,女性伤害死亡中占首位的是自杀,死亡率为12.17/10万,而男性伤害死亡原因主要为道路交通伤害,死亡率高达31.12/10万(二)伤害在我国的分布特征2.人群分布不同类型的伤害具有较明显的年龄分布特征0岁~14岁儿童以溺水为主要死因道路交通伤害是15岁~59岁人群的主要伤害死因,60岁以上人群伤害死因以道路交通伤害及意外跌落和自杀为主年龄分布60岁以上人群死亡率最高,为198.85/10万0岁~14岁组为33.13/10万15岁~59岁组为59.57/10万(二)伤害在我国的分布特征3.时间分布20世纪50年代我国伤害死亡率在死因构成中居第九位,70年代居第七位,1990年以来一直居第五位据文献报道,1991~2000年我国伤害死亡基本维持在恒定水平,10年平均伤害死亡率为66.56/10万。在2019年~2019年间,伤害死亡率呈下降趋势,由2019年的76.34/10万下降至2019年的70.32/10万(二)伤害在我国的分布特征二、伤害发生的基本条件致病因子:指直接导致伤害的原因即能量,包括机械能、热能、电能、辐射能、化学能等,其中机械能是最常见的致病因子宿主:指受伤害的人体,人体的某些特征与伤害的发生有关,如性别、年龄、心理因素、生活行为方式等,因此,伤害可表现出不同的人群分布特征。环境:主要包括社会、自然和生活环境第三节预防控制策略与措施一、伤害预防的一般策略二、伤害预防的Haddon十大策略三、伤害预防的干预措施一、伤害预防的一般策略(一)全人群策略(二)高危人群策略(三)健康促进策略(一)全人群策略全人群策略指在全人群中开展伤害预防的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对伤害的认识,掌握保护自己和预防伤害的知识,自觉改变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增强对伤害的预防意识和自我保护,达到降低或控制伤害的发生开展交通常识和法规的健康教育活动,增强人们的安全意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开展有关防止虐待、疏忽儿童的宣传教育,使人们意识到虐待、疏忽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为儿童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二)高危人群策略高危人群策略指对具有伤害发生危险因素的群体和个体进行的预防,形式主要为健康教育和培训对学生开展有关防溺水的健康教育对驾驶员在发放执照过程中开展各种培训,如有关酒精对驾驶员危害以及使用安全带的教育等,以减少交通伤害的发生向老年人讲解有关防跌倒知识以及各种药物的副作用,同时创造适合老年人生活的环境以预防老年人跌倒(三)健康促进策略健康促进策略指个体及其家庭、社区和国家一起采取措施,如建立和完善各项社会制度、创造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鼓励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等,增强人们改进和处理自身健康问题的能力在工作场所开展岗位培训和职业教育,加强工人预防工伤的能力改善不合理的生产环境,建立安全的工作环境等可有效控制工作场所伤害的发生1.不使危险因素形成2.减少危险因素的数量或含量3.预防危险的发生4.改变危险因素的释放率5.在时间、空间上将危险因素与受保护者分开6.用屏障把危险因素与受保护者隔开7.改变危险因素的性质或从根本上消除危险8.增强机体对危险因素的抵抗力9.预防和控制伤害10.对伤害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和康复措施,减少残疾与死亡二、伤害预防的Haddon十大策略包括工程干预、环境改变、强制干预、教育干预和经济干预等“5E”策略目的在于通过采取干预措施、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开展健康教育、经济上奖励或罚款措施等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改变社会、自然和生活环境三、伤害预防的干预措施
本文标题:第八章伤害的预防和控制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415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