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成都当代美术馆调研报告
成都当代美术馆调研报告组员:黄武长项目简介建筑师负责人:刘家坤,WangLun,LuoHong,FangXianhao,LuoMing项目面积:8027.0平方米项目年份:2011年景观设计师:刘家坤,LuoMing,LiJing承包商:SichuanFourthConstruction,EngineeringCompany项目简介成都当代美术馆坐落于成都市天府软件园-亚洲已建成的最大规模单体软件园,紧靠城市中轴线天府大道,独特的区位与环境,使之成为成都科技与人文交相辉映的独特风景。馆体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功能齐备,其中一二两层为展厅,约2000平方米,另设恒温恒湿典藏室、同声传译学术报告厅、高清影音多功能放映厅、当代艺术图书文献中心等专项展示研究空间,以及贵宾室、艺术书店,咖啡厅、地下停车场等配套设施。项目简介成都当代美术馆坐落于成都市天府软件园-亚洲已建成的最大规模单体软件园,紧靠城市中轴线天府大道,独特的区位与环境,使之成为成都科技与人文交相辉映的独特风景。馆体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功能齐备,其中一二两层为展厅,约2000平方米,另设恒温恒湿典藏室、同声传译学术报告厅、高清影音多功能放映厅、当代艺术图书文献中心等专项展示研究空间,以及贵宾室、艺术书店,咖啡厅、地下停车场等配套设施。项目位置成都当代美术馆坐落于成都市天府软件园-亚洲已建成的最大规模单体软件园,紧靠城市中轴线天府大道,独特的区位与环境,使之成为成都科技与人文交相辉映的独特风景。馆体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功能齐备,其中一二两层为展厅,约2000平方米,另设恒温恒湿典藏室、同声传译学术报告厅、高清影音多功能放映厅、当代艺术图书文献中心等专项展示研究空间,以及贵宾室、艺术书店,咖啡厅、地下停车场等配套设施。项目位置成都当代美术馆坐落于成都市天府软件园-亚洲已建成的最大规模单体软件园,紧靠城市中轴线天府大道,独特的区位与环境,使之成为成都科技与人文交相辉映的独特风景。馆体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功能齐备,其中一二两层为展厅,约2000平方米,另设恒温恒湿典藏室、同声传译学术报告厅、高清影音多功能放映厅、当代艺术图书文献中心等专项展示研究空间,以及贵宾室、艺术书店,咖啡厅、地下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周边概况天府软件园B区天府软件园C区天府软件园E区本案天府软件园D区英郡小区周边概况天府软件园B区天府软件园C区天府软件园E区本案天府软件园D区英郡小区本案建筑场地周围有一个软件园、几个高层建筑社区和多座办公楼。高密度的住宅楼加上单调的办公楼使本案场地缺乏活力,缺少生活气息,也没有任何形式的人文特点。1.高楼林立,建筑过于技术化,缺乏精神场所。2.城市物理空间:拥挤,缺乏公共场地。周边概况天府软件园B区天府软件园C区天府软件园E区本案天府软件园D区英郡小区本案建筑的设计旨在为周围所有社区提供一个公共空间,一个娱乐休闲的绿色空间。建筑师进行了有计划的平面布局,对建筑采取了开放式设计,希望能提供一个共享空间,振兴这一地区,为附近居民创造一种社区感与共享感。斜坡的设计既可以作为城市居民的公共场地,也是室外演出也展览的场地,为居民提供一个空间绿地,精神绿地。周边交通状况本案天府大道天华二路世纪城南路本案车行出入口本案位于天府大道主干道与天华二路、天府四街交汇处车流较大,又位于天府软件园C区的主轴上,人流较大。总平面图首层平面图首层平面图剖面图整体剖面东楼剖面西楼剖面功能分区展馆空间(西楼)一层平面图二层平面图美术馆分为东西两楼,共有A,B,C,D,E,F六个展厅,以西楼的A,B,C展厅为主。二层空间较小,比较私密。功能分区展馆空间(东楼)一层平面图二层平面图三层平面图美术馆分为东西两楼,共有A,B,C,D,E,F六个展厅,以西楼的A,B,C展厅为主。地下车库设备用房地下车库车流分析内部车流分析游览路线游览路线室外平台东楼一层西楼二层西楼一层流线分析展览流线游客流线藏品流线办公流线设计理念本案位于天府软件园C区的内部主干道上,周围有一个软件园、几个高层建筑社区和多座办公楼。高密度的住宅楼加上单调的办公楼使本案场地缺乏活力,缺少生活气息,也没有任何形式的人文特点。本案建筑的设计旨在为周围所有社区提供一个公共空间,一个娱乐休闲的绿色空间。建筑师进行了有计划的平面布局,对建筑采取了开放式设计,希望能提供一个共享空间,振兴这一地区,为附近居民创造一种社区感与共享感。设计理念空间的设计是这个项目的重点,目的是让人行走在建筑之间,感觉不到周围建成建筑的规模,创造一个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的空间。通往二层广场的坡道提供了一个扩展的公共空间,二层的建筑规模较小,更加私密。坡道广场上行和下行通道不仅突出了中心轴线,同时也有助于提升用户的方向感,大概指明步行通道的方向。在一个高度密集的城市环境中,此建筑能与现有的建筑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同时还要创造一个社区空间,为周围的环境带来新特色。周边景观建筑的外立面装饰材料主要是,灰色的干挂石材和玻璃幕墙以及条形窗,整体的色调偏暗色调,沉稳大方,就像两座石雕一样静静安放在地上,让人联想到馆内展览的雕饰品,可以说,其周边的景观就是建筑的延伸。周边的景观有很多看似随意摆放的灰色大石头,既呼应了建筑的主题,又能够给人们提供休息的座椅,可谓一举两得。而在草地上的鲜艳的雕像则打破了灰色的沉闷与单调,让整个建筑灵动起来。周边景观屋顶景观细部展示1.入口空间2.展馆空间3.休息空间4.交通空间入口空间西楼主入口遥控开启门(8米宽)门厅寄存问询处入口是一扇自动平开门,门厅简单干净,正对门厅的是8米宽的遥控开启门,通向展厅,通往艺术的殿堂。左边是放映厅以及通向二楼会议室的楼梯,右边是前台和开放式艺术书店以及和咖啡厅。内部色调与外部一致,简约宁静。入口空间通往会议室的楼梯艺术书店入口中庭入口是一扇自动平开门,门厅简单干净,正对门厅的是8米宽的遥控开启门,通向展厅。左边是放映厅以及通向二楼会议室的楼梯,右边是前台和开放式艺术书店以及和咖啡厅。内部色调与外部一致,简约宁静。展示空间展厅内部情况展厅内部为开放的大空间,便于自由布展,简单的隔断分隔各个展区,整体非常开放,屋顶没有做更多的装饰,直接将结构裸露在外面,寓意着艺术的纯粹。展厅的采光主要依靠灯光照明,展厅内部为开放的大空间,便于自由布展,简单的隔断分隔各个展区,整体非常开放。展示空间展厅内部情况展厅内部为开放的大空间,便于自由布展,简单的隔断分隔各个展区,整体非常开放,屋顶没有做更多的装饰,直接将结构裸露在外面,寓意着艺术的纯粹。展厅的采光主要依靠灯光照明,展厅内部为开放的大空间,便于自由布展,简单的隔断分隔各个展区,整体非常开放。展示空间楼梯与展廊搭接,实现了一楼A展区域到二楼B展区的空间渗透。天窗的自然光柔和亲切,使空间显得开放,自然。展厅内部为开放的大空间,便于自由布展,简单的隔断分隔各个展区,整体非常开放,屋顶没有做更多的装饰,直接将结构裸露在外面,寓意着艺术的纯粹。展厅的采光主要依靠灯光照明,展厅内部为开放的大空间,便于自由布展,简单的隔断分隔各个展区,整体非常开放。空间使用休息茶座设于西侧较为私密的区域,较为人性化。休息座椅设置在交通空间旁,便于使用。总结1,在入口位置,门厅、书店和咖啡厅,直接相连,无遮挡,且无空间体量上的变化,缺少趣味性,且容易互相干扰。2,布展方式过于单一;照明多依靠灯光采光,不经济,维护成本高。3.分为东西两座馆,入口位置不明显,容易混淆。4.C展区对屋顶平台的门关着,观众不能从C展区直接出去,只能原路返回。总结1,建筑布置要明确分区,有便捷的参观路线,避免迂回、重复、交叉。要做到可以全部开放,也可以部分开放;观众可以参观全部,也可以参观一部分或者中途退场。要便于展品的运输和拆装,须有必要的运输条件,如车道、电梯等。运输路线应不干扰参观路线。各个部分应留有扩余地。2,陈列和保存艺术品的房间要避免阳光直射,(绘画,印刷品和纺织品只宜在人工照明下展出)。3,应有充分的通风和换气条件,并须限制展出时间和参观人数,以免空气污浊,损害珍贵展品。刘家琨JIAKUNARCHITECTS个人简介:1956年生于成都。1982年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与重庆大学合并),后分配至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1984到1985年在西藏工作。1987年到1989年,被借调至四川省文学院从事文学创作。1990到1992年在新疆工作。1999年成立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主要作品犀苑休闲营地何多苓工作室鹿野苑石刻博物馆红色年代娱乐中心摩托罗拉成都软件中心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馆接待与餐饮中心中国国际建筑实践展四川美术学院新校区设计艺术馆四川安仁建川博物馆(聚落)文革之钟博物馆上海青浦区新城建展示中心广州时代玫瑰园公共交流空间系统及景观锦都二期商业院街金华建筑艺术公园5#-茶室青城山中国当代美术馆群之张晓刚美术馆青城山中国当代美术馆群之中心馆胡慧姗纪念馆上海青浦区新城建设展示中心曾参加首届梁思成建筑设计双年展、中国房子/建造五人文献展、德中文化年“中国青年建筑师展”、法国蓬皮杜中心举办的中法文化年展览。主持设计的作品还被选送参加俄中文化年、及NAI中国当代建筑展等多个国际展览。曾获得亚洲建协荣誉奖、2003年中国建筑艺术奖、建筑实录中国奖、远东建筑奖,作品被《a+u》《AV》《area》《MADEINCHINA》《AR》等出版,并应邀在麻省理工学院、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及中国多所大学开办讲座。参与2008年第11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策展,参加2008年汶川震灾后重建工作,并开发出利用震后废弃材料制作的“再生砖”。部分已获荣誉个人经历他长久以来一直立足于四川成都这片土地。“其实,我更喜欢的是画画。选择学建筑,是听说它和画画有些联系。”上大学之后,刘家琨才发现建筑离画画实在太远。很快,他就对建筑失去了兴趣,转而开始文学创作。“到我认真进行建筑创作已经是1993年左右。虽然从1982年以来我一直是建筑师,但是真正从事建筑设计还是最近10来年的时间。”1993年在设计院写完自己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明月构想》后,刘家琨离开了设计院,成立自己的工作室。红色年代娱乐中心刘家琨为画家罗中立设计的艺术家工作室,成了他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建筑作品,那是1994年。1995年,刘家琨又为画家何多苓设计工作室,成为他的“艺术家工作室”系列中的代表作。之后,他又陆续接手鹿野苑石刻博物馆、建川博物馆等项目,刘家琨“玩”这种小型文化空间时对于环境的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创造力为人称道,这些作品奠定了他国内一线建筑师的地位。如今,刘家琨接手的项目很多很杂,有中小型的公共建筑,也有住宅型、商业型建筑。事实上,刘家琨并不忌讳和商业力量的合作,甚至非常欢迎。个人经历何多苓工作室
本文标题:成都当代美术馆调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438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