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校内土壤环境监测一、监测目的及对象1.监测目的:(1)掌握土壤环境监测评价方法;(2)熟悉《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08);(3)了解校园土壤环境质量状况。2.监测对象:吉林大学前卫南区(含基础园区)。二、基础资料1、前卫南区位于长春市西南部的高新技术开发区,为原吉林大学新校园,现吉林大学校部机关所在地。校园内现代化建筑林立,主要建筑物有行政楼、无机合成-超分子实验楼、理化综合楼、麦克德尔米德实验室、数学楼、东荣大厦、新图书馆、逸夫教学楼、逸夫图书馆、萃文楼、外语楼、体育馆、商贸楼、文科实验楼和友谊会馆等。2、根据百度地图测距粗略估算出,校园占地面积约147万m(含基础园区);由于校园坐落于长春,故校园内可能包含的土地类型是黑土、草甸黑土等。三、点位布设1、将校园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划分成5种区域,用不同颜色表示。表1学校功能区分布表在这些小区域内,根据采样区域面积和土壤的不均匀程度合理布点如图所示:各个区域取得的土样进行混合,测得三次平行样四、样品的采集与预处理1.样品的采集:一般监测采居住区(学校)表层土,采样深度0~10cm。采集的土壤用塑料袋收集并贴标签,进行现场记录,如下:颜色功能区黄(菱形)学习区(教学楼、图书馆、行政楼)红(菱形)生活区(宿舍楼、商场)蓝(菱形)运动区(体育场、体育馆及周围区域)绿(菱形)交通区紫(菱形)实验区(实验楼)红(方块)大门(特殊区域)标签样式如下:2.样品的预处理:样品采集后,分设风干室和磨样室。风干室朝南(严防阳光直射土样),通风良好,整洁,无尘,无易挥发性化学物质。粗粉碎用木锤等;磨样用白色瓷研钵;过筛用尼龙筛,规格为2~100目。装样用具塞磨口玻璃瓶,具塞无色聚乙烯塑料瓶或特制牛皮纸袋,规格视量而定。(1)样品粗磨在磨样室将风干的样品倒在有机玻璃板上,用木锤敲打,用木滚、木棒、有机玻璃棒再次压碎,拣出杂质,混匀,并用四分法取压碎样,过孔径0.25mm(20目)尼龙筛。过筛后的样品全部置无色聚乙烯薄膜上,并充分搅拌混匀,再采用四分法取其两份,一份交样品库存放,另一份作样品的细磨用。粗磨样可直接用于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元素有效态含量等项目的分析。(2)样品细磨用于细磨的样品再用四分法分成两份,一份研磨到全部过孔径0.25mm(60目)筛,用于农药或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量等项目分析;另一份研磨到全部过孔径0.15mm(100目)筛,用于土壤元素全量分析。制样过程见图8-1。粗略过程:采集的土壤样品,于实验室自然风干、剔除动植物残体、研磨过2mm筛、混匀、四分法取一定量磨细全部过100目筛、装瓶或塑料密封袋备用。五、监测指标的分析方法常规项目:污染物分析方法来源总镉、总铅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KI-MIBK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⑴GB/T17141-1997⑴GB/T17140-1997⑴参照①⑴参照①总汞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⑴GB/T17136-1997总砷硼氢化钾-硝酸银分光光度法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⑴GB/T17135-1997⑴GB/T17134-1997⑴参照①总铬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GB/T7467-87⑴GB/T17137-1997⑴参照①⑴参照①六价铬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7467-87GB/T17137-1997总铜、总锌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⑴GB/T17138-1997⑴参照①⑴参照①多环芳烃类气相色谱法(USEPA8000)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气相色谱-质谱(毛细管柱技术)(USEPA8270)多环芳烃类(USEPA8100)多环芳烃类(USEPA8082)⑴土壤pH电极法⑴土壤有机质含量重铬酸钾容量法⑴注: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样品分析测试技术规定》,2006a,①日本环境省:《底质调查方法》,②中国监测总站:《土壤元素的近代分析方法》,③USEPA推荐MRID#:420453-01,④USEPA推荐MRID#:443265-07,⑤USEPA推荐MRID#:422005-01,⑥USEPA推荐MRID#:406144-14,⑦USEPA推荐MRID#:414327-06,⑧USEPA推荐MRID#:447123-01;六、数据处理、质量保证与结果表达1.结果表达:评价标准采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08):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划分四类用地土壤:1)农业用地土壤:种植粮食作物、蔬菜等地土壤。2)居住用地土壤:城乡居住区、学校、宾馆、游乐场所、公园、绿化用地等地土壤。3)商业用地土壤:商业区、展览场馆、办公区等地土壤。4)工业用地土壤:工厂(商品的生产、加工和组装等)、仓储、采矿等地土壤。根据保护目标,划分三级标准值:1)第一级:环境背景值基本上保护土壤处于环境背景水平,是保护土壤环境质量的理想目标。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牧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地区的土壤。2)第二级:筛选值初步筛查判识土壤污染危害程度的标准。土壤中污染物监测浓度低于筛选值,一般可认为无土壤污染危害风险;高于筛选值的土壤是具有污染危害的可能性,但是否有实际污染危害,尚需进一步调研与确定。适用于各类用地土壤。3)第三级:整治值土壤发生实际污染危害的临界值。适用于各类用地的污染场地土壤。2.质量保证:每个小区域的样品均需混合后使用四分法做出平行双样(包括背景值)。七、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在进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时,将土壤污染物监测浓度与第一、二级标准值相对照,若低于或等于第一级标准值,则可称谓“清洁”。若高于第一级、低于或等于第二级标准值,则表明一般无污染危害,可称谓“尚清洁”,但说明已有污染物进入,应予以警惕,及时找出和控制土壤污染源,防止污染物继续进入土壤,切实保护好土壤环境质量。若土壤污染物监测浓度高于第二级标准值,则表明具有潜在危害,有可能发生污染危害,可称谓轻度污染,应给予充分的关注,同时报告所在地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并继续进行深入详查,或委托具有土壤污染风险评估资质的机构开展场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对相关受体进行调查采样分析。若有污染危害,应提出建议该场地第三级标准值与其依据以及管理对策报告书,提交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在该场地实施。若土壤污染物监测浓度超过第三级标准值,可称谓严重污染(具有实际危害),应纳入土壤污染整治计划并实施。场地整治包括:用地方式改变,农业用地种植作物调整以及各种修复措施等。在未建立土壤风险评估制度之前,可暂缓实施第三级标准。如土壤污染物监测浓度超过第二级标准值,则称谓超二级土标,可进行深入详查,若有污染危害则进行整治
本文标题:校内土壤环境监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442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