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第一讲-比较政治学的主要研究范式和方法论
第一讲比较政治学的主要研究范式和方法论比较政治研究的范式•学术意义上的“范式”一词最早由托马斯·库恩于1962年在其《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范式本是一个生僻词,库恩把它变成了普通词汇。•库恩认为,科学对事实的观察和说明总是要通过现存的“范式”(paradigms)或理解的框架(frameworksofunder-standing)而展开的:“范式是科学的构成要项……也是自然的构成要项”,因此,“范式对科学之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同于观察和实验。•范式概念是库恩范式理论的核心,而范式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理论体系。库恩指出:“按既定的用法,范式就是一种公认的模型或模式。”“我采用这个术语是想说明,在科学实际活动中某些被公认的范例──包括定律、理论、应用以及仪器设备统统在内的范例──为某种科学研究传统的出现提供了模型。”•在库恩看来,范式是一种对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本承诺,是科学家集团所共同接受的一组假说、理论、准则和方法的总和,这些东西在心理上形成科学家的共同信念。范式的内涵和特点•范式涉及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向度的问题,是指从事某一科学或学科的研究者群体在某一特定时段所共同持有并尊奉的特定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行为方式。•范式的特点是:(1)范式在一定程度内具有公认性;(2)范式是一个由基本定律、理论、应用以及相关的仪器设备等构成的一个整体,它的存在给科学家提供了一个研究纲领;(3)范式还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可模仿的成功的先例。元理论层次的争论•主流范式·实证主义(positivism)•非主流范式·后实证主义(postpositivism)·批判理论(theCriticalTheory)·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实证主义的创立创始人法国思想家: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曾任圣西门的秘书,后与之决裂,1824年开始创立自己的实证主义思想体系。实证主义另一重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斯宾塞。实证主义在本质是由哲学和政治体系构成的,前者是基础,后者则是一个广泛的实证主义体系的目的。实证主义为研究社会政治提供方法论原则。实证主义既是一种思想体系,也为研究社会政治提供了方法论原则,并提供改造社会和政治的方案。实证与实证原则•按照孔德的解释,实证含有“实在”、“有用”、“确定”等意思,而只有经验事实或现象才是“确定”的。•实证原则是实证哲学的核心。所谓实证原则,就是规定一切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只能是可观察、可检验的经验事实,而科学研究的任务就是客观地精确地描述和系统逻辑地分析经验世界的实际运行,通过探寻不同现象之间的稳定关系达到发现支配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从而做出合理预测的目的。实证主义主要观点(一)人类知识经过三个理论发展阶段:一、神学阶段。人们把一切事物看作是超自然的力量——神的活动的结果,用神力的影响来解释世间的一切现象。二、形而上学(抽象)阶段。人们从神学的羁绊中摆脱出来,用抽象力量代替神力去探索自然的本质,说明事物的现象,用抽象的要领和知识代替神学概念和知识。三、实证(科学)阶段。人们放弃了探索事物的本质和目的,转而只研究事物的现象。通过观察,从而发现现实的实际规律,也就是发现它们的不变的先后关系和相似关系。这样,人们只要解释事实,说明现象就够了。因此,实证主义实质上是一种不可知论,认为事物的本质是超乎现象之外的,因而是不可能知道的。实证主义主要观点(二)·一切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只能是可观察、可检验的经验事实知识只有靠观察和经验才能探求和发现,只有实证的或由客观研究得来的知识才是真实可靠的、有价值的知识,才能给人们提供改造社会的力量。这也应成为政治研究的唯一方法和目标。实证主义主要观点(三)·科学研究应保持“价值中立”,避免主观偏见。·科学理论必须逻辑严密并得到经验证据的支持。·科学理论是可以接受经验检验的,而那些不能接受经验检验的、以探索超验问题为特征的“形而上学”必须从科学的领域中驱逐出去。后实证主义主要代表人物•亚历山大、波普、霍尔顿、库恩、拉卡托斯。•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针对实证主义认为一切都可通过科学方法,用实验进行证明以及要求科学研究保持价值中立等观点,库恩进行批判,提出针锋相对的观点,成为后实证主义的先驱和代表性人物。关于价值中立•库恩从三个方面对科学主义的“价值中立说”进行了批判。首先,库恩认为,科学研究具有相对性。范式就是某一科学家集团围绕某一学科或专业所具有的理论上或方法上的共同信念,而且新旧范式或不同理论之间是不可通约的。所谓不可通约,是指没有超越竞争理论之上的元标准或完全中立的判断准则。库恩从整体论的基本立场出发,认为不存在一种固定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方法论准则。•对于科学家来说,一次科学革命不仅是理论的变更,而且也是包括本体论和方法论在内的整个世界观的变化,任何科学方法都是历史的,随科学的发展而变化的。科学革命从本质上讲是世界观的变化。•其次,库恩认为,价值是多元的。一方面,科学的内在价值与科学家追求的目标密切相关,而科学家追求的目标是各不相同的。他指出:“一个人可以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被科学吸引过去,有实有的需求,有探索新领域的激情,有寻求秩序的希望,还有检验自己的知识的动力。”•另一方面,人们总有理由选择较好的理论,但是并不存在科学共同体所有成员都共同遵守的一组方法论准则。即使科学家们可能对某些作出选择的价值标准的重要性有相同的看法,但在具体运用时,每个人都可能由于各种历史的、社会的、心理的偶然性原因选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再次,库恩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提出了多元价值的整合问题。他认为解释归根到底必然是心理学或社会学的。价值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科学研究的形式,比如进行科学研究时必须选择理论。而如何选择则取决于科学家的价值观念。科学共同体意见一致就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因此,库恩把科学共同体的共同信念、专家集团的权威意见等置于逻辑甚至一般方法的合理评价之上。•这种相对真理观和多元价值论彻底打破了科学主义的价值中立、科学客观性的神话,科学研究不再是不偏不倚的价值中立的活动,而是一种群体的信念指导下的活动,是在一定的文化历史条件下,一定的意识形态指导下的一种相对意义的活动。关于科学实证方法•库恩认为,科学家是与时代同在的人,与同时代的大多数人有共同的世界观,不同的是,他们对这一世界观的内涵有更精确的、技术上的认识,而且比一般人更知道如何扩展知识面。•库恩认为,科学方法并非万能,实证不能证伪,科学发展是范式更新的结果,并非通过科学实验实现。•库恩指出,在科学家、哲学家的不懈工作中,知识逐渐积累,反常现象出现,干扰了看似平静的权威范式,其有效性因而遭到质疑。当足够量的的反常积累到一定程度,原范式在人们头脑中失去地位,新范式形成并取而代之。(比如关于宇宙观的“日心说”代替“地心说”)•因此,库恩认为,科学虽然能够发现真理,也发现过真理,但是在一定的范式内,某些真理无法揭示,因此才不断有范式转移现象发生。•也就是说,科学发展是范式更新的结果。•同时代其它学科的发展对于范式更新起关键性作用,而本学科历史性的知识积累不能起产生这种作用。•库恩既反对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发展的“逐渐积累观”,认为科学理论不是来自经验事实的归纳,因而它的发展不是一个逐渐积累或单纯量的进化的过程;同时也反对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关于科学发展是“不断推翻的增长”的观点,认为依靠经验不可能证伪理论,理论的转变是科学家们的心理上的信念的转变,而不是理论被证伪。在他看来,科学发展是科学共同体抛弃旧的范式、拥立新的科学理论的革命性变化。•库恩的范式论是对实证主义的科学观与方法论的反叛,动摇了科学主义的哲学根基──实证主义。库恩的范式论否定了经验实证原则,提出了经验事实具有主观特性的观点,理论已经不再是经过实证研究后的产品,而是一种“先在的”观念、信念的格式塔。库恩注重人的社会、文化历史属性,强调科学研究中人的因素与社会心理的作用,为科学哲学注入了人文的和非理性的因素,使科学哲学从科学主义发展成历史主义。后实证主义的主要观点•后实证主义对实证主义作出修正,认为研究者的理论、假设和知识都对研究有着极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四原则:1、所有的科学数据都是由理论内在构成的(不能把事实与理论分开,数据的采集离不开理论指导);2、经验的承诺(empiricalcommitments)并非仅以实验证据为基础;3、一般理论的阐发在常态下是独断论的和水平向的(同时代其它学科的启发对理论创新至为关键),而非怀疑论的和垂直向的(本学科纵向历史性的发展对理论创新不起关键性作用);4、科学信念的基本转变仅当具备了其他理论承诺从而足以应付经验变化之时才会发生。这种观点一反科学的变化只能从经验环境上加以解释的传统看法,主张一般理论之间的争论也是引起科学变化的动力之一。•综上所述,后实证主义认为,客观实体是存在的,但其真实性却不可能被人的认识所穷尽。人们所了解的真实无非只是客观实体的一部分或其一种表象,因此,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细致严谨的手段通过“证伪”的方式,对不尽精确的表象不断进行排谬而逐步逼近客观真实。不同政治取向的范式间的争论•这类次范式的特点:具有学科统摄性——包含逻辑视角、理论假设、分析路径等内容。•多元主义/自由—民主主义范式•激进主义范式•社会合作主义/保守主义范式多元主义/自由—民主主义范式•系统理论、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归属这一范式。•主要观点:1、政治过程中的政治行为体是多元的;2、政治利益是多元的;3、政治行为体之间的关系以竞争与冲突为主要特征。激进主义范式•在批判多元主义范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回归国家理论(bringstateback)属于这一范式。•主要观点:回归经典命题,强调国家是政治分析中心的重要性;国家在政治生活中居于支配性地位,其它政治行为体居于次要性地位。社会合作主义/保守主义范式•法团主义属于这一范式。•主要观点:关注利益集团、社会组织与政府的关系,特别强调它们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关系;强调国家和政治领导者在构建上述关系以及在有关的制度安排中的能动作用;强调法律规定的重要性,以正式法规明确上述关系。三种次范式的比较多元主义/自由—民主义范式激进主义范式合作主义/保守主义范式国家观国家是多元政治行为体中的一元,地位相等。国家是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中心,居支配性地位国家、社会组织、利益集团都是重要的政治行为体,而国家是重要的。政治过程表现为政治行为体之间的竞争阶级对抗相互妥协、合作政治斗争形式(特点)竞争(讨价还价、潜规则)阶级内部的团结与阶级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合作(通过正式规则和制度)比较政治研究的方法论问题比较政治研究的主要方法•规范方法•结构方法•行为方法规范方法•规范方法是传统的政治学研究方法,是指那些认定社会的维持和变迁主要源自人们的观念运动和价值变化并由此特别关注于社会价值观及其作用和实现方式的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寻找在一个社会中被视为理想的、可欲的文化价值,考察用以实现这些文化价值的法律、权利和等形式所体现的规范。•分析单位和基本理论假设:以社会为分析单位,总是假定社会中的变化是对立观念和价值观相互冲突和辩证发展的结果。自由民主主义学派•运用规范方法进行研究的学者又可以分为三大流派:•1、自由民主主义学派:认定宪政民主的发展是现代化的核心体现,因而整个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无非就是以不同的方式或经由不同的路径而最终达到宪政民主的目标。马克思主义学派•2、马克思主义学派:把社会冲突看做是社会阶级之间的冲突且认定阶级冲突是社会变迁的原动力。认为只有无阶级的社会才是惟一的最终出路。多元主义学派•3、多元主义学派:认为民主和现代化是一种共享的价值而不是什么分化的价值,因此他们寻求将妥协、讨价还价和共识作为民主社会的构成要素;同时,他们并不一定排斥阶级分析,但总是强调现实情况的复杂性且主张阶级分析并不能包办一切。规范方法局限性•带有强烈的主观偏好、价值判断、前设规范。•在比较政治学研究领域已不占主导地位。结构方法•结构方法是指那些将社会看做是具有由结构因子及其相互
本文标题:第一讲-比较政治学的主要研究范式和方法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449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