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国报纸出版业的基本格局和发展趋势
中英文日报导航站中国报纸出版业的基本格局和发展趋势报纸出版业的基本格局我国现有报纸的总量、结构和布局,反映着我国报纸出版业发展的基本格局。国家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合理布局的原则对报纸出版业进行宏观调控,逐步形成了报纸总量适度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布局日趋合理的基本格局,为我国报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截止到2005年7月,全国共出版报纸1926种。其中,中央级报纸218种,占我国报纸总量的11.3%;省级报纸806种,占总量的41.8%;地市级报纸848种,占总量的44%;县市级报纸54种,占总量的2.8%。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出版报纸最多的省份为广东省,共出版100种报纸;出版报纸最少的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共出版15种报纸。我国报纸的结构经过历次调整,逐步形成了以党报为龙头、各门类报纸共同发展的局面。2005年,全国出版各级党报438种,党报成为我国数量最多的单一品种报纸;出版晚报都市类报纸285种(其中晚报153种,都市报132种),在全国报纸结构中所占比重仅次于党报;出版生活服务类报纸245种,其中广播电视报仍占有51%的比重;出版行业、专业及其他各类报纸958种,在20个细分子类别中,数量最多的是企业报,占这类报纸总量的16.9%。在不同刊期的报纸中,日报和周一刊报纸是我国报纸的主要类型,分别占报纸总量的49.7%和29.8%。我国72%的日报是党报和晚报都市类报纸。2004年,全国共出版90种少数民族文字报纸,使用13种少数民族文字。我国目前使用本民族文字的主要少数民族,都拥有以本民族文字出版的报纸。此外,我国还出版外国文字报纸13种,主要是英文和俄文报纸。我国报纸的布局在充分保障各地宣传舆论工作需要的同时,与各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水平日益协调。不同类别报纸在各级行政区划的布局,体现了均衡发展与非均衡发展相统一的指导思想。在报纸的地区布局上,2005年,全国报纸布局呈现纺锤形结构,但基本保持均衡。但六大经济区域报纸出版资源呈非均衡分布,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带动下,华东地区和中南地区出版报纸的数量占全国总量的42%。各省区布局基本均衡,报纸出版资源最多的省份仅占全国份额的5%左右。但各城市布局呈非均衡布局,占全国城市比例5.5%的36个中心城市(包括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集中了全国62.2%的报纸出版资源,其中4个直辖市拥有全国五分之一的报纸。在报纸的品种布局上,三级党报结构实现了党报对中央、省、地市的全面、均衡覆盖;晚报都市类报纸的集中度明显提高,在36个中心城市出版的晚报和都市类报纸,占全国同类报纸总量的49%;受城镇居民生活方式和消费结构的影中英文日报导航站响,多样化的生活服务类报纸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而功能单一的广播电视节目报依然在地市级生活服务类报纸中占据主导地位(占77%);全国性行业报纸主要集中在中央,企业报的分布则直接反映了中央和地方特大型、大型国有骨干企业的布局现状。2003年报刊治理后,报纸在县市一级的分布为数极少,现存54种报纸主要是民族自治县党报、晚报及县域专业类报纸,县级生活服务类报纸目前为空白。日报的出版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关系密切,周报的出版状况则与多样化的报纸阅读需求有关。我国出版日报最多的省份为江苏省,共计59种。出版周报最多的为新疆自治区,共计69种,多为民族文字周报。出版日报和周报最少的为青海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日报比重超过50%的省(区、市)有22个,13个地区的周报超过半数。22个省(区、市)的日报和周报比重介于40-60%之间。总体看,我国周报的发展弱于日报,表明适应细分阅读市场需求的周报在多数地区还未充分发育。报纸出版业的发展态势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社会各项事业的不断进步,为中国报纸出版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党的“十六大”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繁荣和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到了空前的战略高度,为中国报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推进报业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法律法规和政府监管环境。一、报业发展保持持续稳定增长势头从报纸主要出版指标的统计情况看,我国报纸出版业在国家控制总量、优化结构的宏观调控政策指导下,2004年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发展势头,多项指标增势强劲,报纸出版能力不断提高,世界报纸出版大国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数据表明,中国报业已经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1、全国报纸主要出版指标持续增长。从历年增幅情况看,我国报业发展呈现出周期性增长的规律,1990年以来出现了三次增长周期,分别是1990-1993年,1994-1999年,2000-2004年。其中,2000年来的这一波增长势头最为强劲。2004年,在报纸总量减少9.3%的情况下,全国报纸平均期印数增长2.31%;总印数增长5.17%;总印张增长23.55%,折合用纸量351.1万吨。各项增幅均超过2003年的增长水平。省级报纸对增长率的贡献最为突出,平均期印数增幅达8.98%。2000年以来的“厚报”化趋势进一步增强。到2004年,全国平均每份报纸的印张数达到3.79印张,折合对开报纸平均每份15.16版(或四开报纸30.31版)。2、日报出版能力大幅增强。在1990年以来的三次周期性增长中,报纸日报化的趋势十分明显。2004年,我国共出版日报955种,日报占报纸总量的比例由1990年的20%上升到49.7%。据世界报业协会统计,2004年,全球日报出版总量为6580种,我国出版的日报数量位居世界首位,占全球日报出版总量的14.5%。全国日报平均期印数达9860.39万份,比上年增长6.6%。日报出版规模中英文日报导航站连续五年位居世界第一,成为无可争议的世界日报出版大国。日报总印数比上年增长7.4%,其中省市两级周七刊日报是主要拉动因素。总印张增长24.95%,其中,占我国报纸总数50%的日报消耗了全国90%的新闻纸。3、千人日报拥有量增幅显著。千人日报拥有量是联合国衡量一国社会信息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一国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我国日报的千人拥有量继2003年首次突破70份后,2004年继续上升,达到75.86份,较上年增长6%。10个省(区、市)的千人日报拥有量增幅超过20%。6个省市的千人日报拥有量超过了100份。其中,北京、上海两地的千人日报拥有量分别增至274.2份和268.1份,已超过中等发达国家水平。4、报纸普及率稳步提高。日报普及率是另一个衡量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2004年,我国报纸普及率由2003年的户均0.25份上升到0.26份,增幅为6.6%。9个省(区、市)的日报普及率实现了20%以上的增长;日报普及率超过0.5份的省市有四个,其中北京(0.85份)和上海(0.83份)已接近每户居民每天1份日报的发达国家水平。5、报纸定价总金额同步增长。2004年,全国报纸销售定价总金额达252.9亿元,比上年增长约5个百分点,占当年全国GDP总值的0.19%。其中日报198.8亿元,占78.6%,周报52.32亿元,占20.7%。广东以40亿元高居榜首,其中日报定价总金额达37.5亿元。以教学辅导类报纸为出版特色的山西省,周报定价总金额达8.1亿元,位居全国周报首位。二、报业发展不断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我国报纸出版业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努力维护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持续不断的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我国报业以党报为龙头、各类报纸共同发展的局面已基本形成,报业竞争力日益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1、坚持导向,服务大局,舆论引导水平不断提高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报纸出版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和要求,紧密围绕中心,服务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深入开展新闻改革,努力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促进了改革发展,维护了社会稳定。我国报纸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不断增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加强了党的新闻舆论阵地。同时,也迅速扩大了报纸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为报业自身的发展赢得了广阔空间。2、报刊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过2003年的党政部门报刊治理,全国共停办报纸282种,发行量减少近12亿份,减少报刊征订费用近5亿元。报刊治理取得了预期的阶段性成果,赢得了广大基层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中英文日报导航站在有效减轻农民和基层负担的同时,2003年报刊治理也是建国以来我国报业发展史上一次重大的结构性调整。这次治理让党政部门权力退出了报纸发行及其它经营活动,切断了党政部门权力与报纸经营之间的利益纽带,使我国报纸出版资源朝着有利于报业发展的方向重新配置,为深化报纸出版体制的改革创造了良好环境。盘活出版资源存量,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在报纸出版资源的增量受到严格控制的情况下,盘活现有出版资源存量,成为近年来优化结构、合理布局的重要调控方式。变更现有报纸的名称、业务范围、内容定位、主管主办单位是盘活资源存量的主要手段。2003-2004年,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了89种中央和地方报纸变更报纸名称、业务范围或主管主办单位,占我国报纸总量的5%。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成为两年来报纸调控的一大特色。一批在盘活存量过程中焕发活力的报纸,很快在报业市场崭露头角,受到群众欢迎。3、党报为龙头、各类报纸共同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报业逐步朝着以党报为龙头、各类报纸共同繁荣的格局发展,至2004年,我国报业发展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党报的主导地位继续巩固。2004年,占党报总量10%左右的中央和省级党报,占各项主要出版指标的比重均在36%至45%之间,显示了中央、省两级党报在党报群体中的核心地位。报刊治理后,党报的平均期印数比2004年增长8.5%,实现了稳中有升。2000年以来,中央和省级党报已稳定在对开12版、平均期印数40-45万份的水平,这一态势表明,党报地位的巩固和影响力的提升,已不再取决于党报版数和发行量的进一步扩大,以质量取代数量作为巩固党报龙头地位、加强党的宣传舆论阵地成为各级党报的普遍共识。2002年以来,党报改版的频率和力度明显加大。通过新闻改革,党报的影响力明显增强。党报得到巩固和加强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党报建立了强大的系列子报体系。2004年,全国各级党报连同所属系列报总数达1017种,占全国报纸总量的53%,平均期印数占全国总量的47.71%,总印数占67.86%,总印张占76.67%。晚报都市类报纸快速发展。在我国报业的三次周期性增长中,晚报都市类报纸都是重要的拉动性力量。至2004年,全国已经形成了庞大的晚报都市报方阵,尽管数量仅占全国报纸总数量的14.8%,但其他出版指标明显高于其他类报纸。中心城市晚报都市类报纸已成为拉动全国报纸出版业增长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自费市场和广告市场的主力。进入第三增长周期之后,都市报迅速崛起,先后出现的一大批都市报在各大中心城市建立起竞争优势。与此同时,老牌晚报也加快了改革步伐,得到了新的发展。在众多中等城市,晚报仍然是唯一面向市场、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报纸。生活服务类报纸日趋丰富。城镇居民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为生活服务类报纸提供了发展空间。《精品购物指南》在北京的成功,为后继者树立了样板和赶超的目标。一些大城市相继拥有了自己的品牌生活服务类报纸,如上海的《申江中英文日报导航站服务导报》、《上海星期三》,天津的《假日100天》,广州的《周末画报》,重庆的《新女报》等,为满足市民的生
本文标题:中国报纸出版业的基本格局和发展趋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46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