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客家渊源二:客家特色建筑三:客家山歌四:客家饮食五:客家服饰六:民间娱乐•客家作为汉族的一个民系,其起源存在多种说法,主要的有客家中原说和客家土著说。客家中原说认为客家主体构成为来自中原的移民,而客家土著说则认为“客家共同体,是南迁汉人与闽粤赣三角地区的古越族移民混化以后产生的共同体,其主体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古越族人民,而不是少数流落于这一地区的中原人”。•一般认为,客家民系是南迁汉族人在唐末至明中叶聚集于闽、粤、赣连结地区,经过与当地畲族、瑶族等土著居民融合而成的,具有有别于汉族其他民系的独特的方言、文化和特性的一个汉族民系。它以汉人为主体,同时包合经融合有客化的畲瑶等少数民族。客家民系是以汉人为主体的,其文化的主要特征及表现出继承中原汉族文化,所以应肯定为汉族的一个支系。但是这支民系不是纯汉族血统,其文化也不是纯中原汉文化,所以作为一个群体,其成员就应该包含相互融合,享有共同文化特征的不同民族的成员。因此,“客家”的说法是作为一个汉族民系的称谓,并非是一个种族的概念,而是文化的概念。客家围屋又称为围龙屋、围屋、转龙屋、客家围龙屋等,是汉族客家文化中著名的特色民居建筑。围屋始建于唐宋,兴盛于明清。狭义的围屋指的是围龙式的围屋,而广义的围屋可以指各式的客家围楼或围屋。广义上的围屋的外形基本分同心圆形、半圆形和方形三种,此外也有前方后半圆形、八卦形、椭圆形等形状的。围屋结合了汉族古朴遗风以及南部山区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中国五大民居特色建筑之一。圆形围龙屋方形围龙屋椭圆围龙屋•客家山歌是客家民歌中影响最大也最为重要的一种,它用客家方言吟唱,上承《诗经》的传统风格,继受唐诗律绝及后世竹枝词的重大影响,同时又吸取了南方各地民歌的优秀成分,自成体系,风格卓特•从题材内容看,包括了劳动歌、劝世歌、行业歌、耍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生活歌、儿歌和猜调、小调、竹板歌等等语言生动通俗,押韵上口。•请问同学知道客家的著名食物有什么吗?•传统客家菜多用肉类,在客家的特色饮食中,最为有名的是闽西“八大干”了,八大干是地地道道的土特产。分别是连城地瓜干、武平猪胆干、明溪肉脯干、宁化老鼠干、上杭萝卜干、永定菜干、长汀豆腐干、漳平笋干。看来一身土气,吃起来却是各有风味。另外还有客家驰名中外的特色菜主要有盐焗鸡、醋溜鱼、梅菜扣肉、水晶肉、酿豆腐等等。•客家服饰的种类繁多。客家人称衣服为“衫裤”。“衫”指上衣,裤指下衣。“上穿大襟衫,下着大裆裤”是客家人最常见的衣着打扮。•帽子也是衣服的一部分。客家人最有特色的帽子,要数女人夏天戴的“凉帽”(凉笠)和秋冬时期戴的“冬头帕”•灯舞:元宵节的活动,以灯舞最多,各地称呼不一,有称“耍灯”,有称“箅灯”,也有称“闹灯”或“花灯”。长汀的“踩马灯”以反映爱情为主要内容,由一男一女或一男二女对舞。此舞蹈具有古朴、轻松诙谐的特点。“马灯舞”表演者多为少年儿童,表演者置身于马灯中段,将灯用绳挂在肩上,演出时有4人或8人列舞龙灯客家龙灯又称龙舞。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文化活动。内用铁丝做成圆形,安上灯泡或蜡烛,外用纱布包裹涂色而成。舞龙者由数十人组成。一人在前用绣球斗龙,其余全部举龙,表演“二龙戏珠”、“双龙出水”、“火龙腾飞”、“蟠龙闹海”等动作。是客家人祈福消灾的方式,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的前三五天•踩马灯的内容大多是以爱情为主题,表现农村青年男女相互爱慕之情,格调活泼、清新、诙谐、表演时男女各半,男的农民打扮,腰扎彩带,右手持扇子;女的装扮接近古装戏花旦,双手各拿一条花手巾,场面灵活自由安排,表演动作朴素简单,常见内容如看花灯、划船、挑担等
本文标题:客家文化专题演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476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