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新世纪的又一个十年,欣喜地看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这是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的具体表现,让我们不仅看到了未来的希望,重新燃起了更多欲望,同时也再次深感作为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重任。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的思想受到了很大的触动从思想上理解了新的教育理念在当教育中的作用。我们的教育最终要培养出什么样的人,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时刻反思的问题。作为幼教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首先,应将幼儿看成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完整的人,在施教的过程中,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因人施教,注重个体差异。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即要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与其发展相适宜的教育,促使孩子们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这也是《幼儿园工作规程》的核心思想。为此,我们提出了只有因人施教,才能面向全体这样一个命题。了解幼儿的一切只有先了解了幼儿才能提及教育幼儿。著名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这首先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他还说:“必须深入儿童的精神世界”等。了解幼儿,不单单是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发展,还应了解他的家庭、环境以及过去成长史等方面的情况,只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深入了解了幼儿的生活环境,才能更加有效的教育幼儿。了解幼儿性格上的差异带来的需求上的差异,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效果事半功倍,但引导不当,就比其他幼儿的教育困难得多。所以采用正面引导法,教育效果良好。了解每一个幼儿的独特价值,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当然,有的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很多、很明显,而有的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少,也很不明显。教师要努力寻求和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这些闪光点正是教育的生长点,也是可以促使幼儿成功,建立自信,进而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的关键所在。在班上有这样一个孩子,他什么事情都不好好做,只知道乱跑乱动。老师对他已经没有办法了,无可奈何之下,只好问他:“你最喜欢做什么?”孩子的回答出乎老师的意料——“我最喜欢帮老师做事”。过去帮老师做事的机会只给那些表现好的孩子,而这样的孩子是没有份的。老师发现了这个孩子乐于助人的闪光点,满足了他的需求(帮老师叠餐巾纸)。此后,保教人员经常请他帮老师做事,并逐渐引导他帮助同伴。这样,他在同伴中的地位逐渐确立,自信心不断增强。这是促使他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的关键点。教师尤其要关注那些闪光点少,甚至没有什么闪光点的孩子,不断寻求、挖掘井培植这样的孩子的闪光点,使他们的闪光点不断增多,面不断扩大,形成自信心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不同幼儿有针对性的指导。在判断了幼儿的发展水平后,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幼儿的认识水平给予适合其水平的指导,以促进幼儿在当前水平上向更高一级的水平迈进。一个重要的原则是越少直接告诉幼儿答案越好。对于有一定相关经验的幼儿或情况并不要紧时,教师应尽量创造机会,让幼儿充分接触实际。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发现来学习,也可启发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对于原有经验较少的幼儿或在情况紧急的时候,成人可直接用榜样提示幼儿或提供几种可选择的建议,供幼儿选择、使用和尝试。有时,教师为了引发幼儿的探究、语言或交往行为,要多次尝试和调整,才能找到有效的方式。观察记录幼儿的一日生活对幼儿进行教育,观察是教育的起始环节,所以教师要首先观察了解幼儿的发展现状。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观察幼儿的反映和表现,在进行教育之后,也应当及时了解效果如何,要通过观察做出判断。总之,观察应贯穿于教师教育的全过程。《纲要》中要求“教师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应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教师应多给幼儿自主游戏活动的机会,因为幼儿在自主性的游戏中,其个性特点表现得最为充分,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也能很好地显现出来。主题探究活动和区域活动是最能体现幼儿自主性的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应及时做好观察记录。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教师常常可以观察到他们的各种行为表现。例如:小班初期,有一个叫程言的男孩,来幼儿园不睡午觉,也不往床上躺,这也许因为在家中没有睡午觉的习惯,我们可以理解。可是,他不让关门,不论是谁,只要关上门,他就哭,还跑过去把门打开。观察到此现象后,教师猜到程言可能是怕妈妈进不来,一问,果然是这样。于是老师领着他来到门口,让他看,门并没有锁,用手一拽门就开了,妈妈要是来了一定能进来。慢慢地,程言不害怕了,关门也不哭了,只不过关门的时候,他的目光总是特别注意。这些观察信息有利于教师施教于不同的幼儿,更好地深入到孩子的内心世界,更加直接有效地帮助幼儿解决一些难题。认真分析幼儿的表现要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师就应该首先了解幼儿的心理,正确分析幼儿的行为表现。观察幼儿,对幼儿的行为表现等做观察记录并不是目的,观察记录只是为教师了解儿童提供了素材,教师还必须对这些素材认真分析,从而达到准确了解幼儿的目的。教师的“教”要围绕着幼儿,无论是活动中、游戏中、还是生活中,一切都是幼儿学习的机会。只有对幼儿的发展现状、年龄特点有了准确的了解,教师才能设计或调整教育方案,从而对幼儿实施有效的教育。不同幼儿不同对待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整体,都有他独特的个性,在对待幼儿时,如何做到面向全体,照顾个别,真正作到因人施教,那就要不同的幼儿要不同对待。教师在观察了解幼儿并对观察资料进行正确分析的基础上,才能有针对性的制定或调整教育方案和措施,区别对待,因人施教。因人施教有效地促进幼儿心理素质的改善与提高。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如何才能做到区别对待,因人施教呢?首先在教育中采用主题探究活动,采用幼儿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活动与探究,在活动的进行过程中,可采用小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的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在小组教学与个别教学中,幼儿每人能获得更多的和物体、和同伴相互合作的机会,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更好地分类施教和因人施教。其次教师可以根据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与需要区别对待,如在体育活动中,体质强与体质弱的,活动量应该不同;胆大、勇于表现的幼儿与腼腆、胆怯的幼儿在教育上也必须区别对待。幼儿的一日生活,进餐,午睡等方面教师也应区别对待因人而异。教师还要对性格内向和外向的幼儿,采取不同的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另外,将幼儿置身于集体之中进行教育,与此同时实现家园配合一致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家庭是对幼儿发展影响很大的环境,离开家园配合,个别教育难以取得成效,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家园配合,步调一致是对幼儿进行因材施教的重要条件之一。《纲要》的教育精神与教育原则,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有更强的责任感,热忱地关心每个孩子的健康、充分的发展;要求努力提高专业素质,具备观察、分析、了解孩子的能力;要求具有开展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研究的能力、进行个别教育开展分组活动以及在集体活动中照顾到个体差异的能力等等。为此,作为幼儿教师更要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努力实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贯彻《纲要》中“面向全体”“因人施教”的原则,切实提高幼儿园的工作质量,完成幼儿园的教育任务。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注重人文关怀,精神扶持,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具体表现在对学生的人格的尊重上。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独立性、创造性,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发展。为学生的成功做出不懈的努力,要使学生在获得科学文化的同时,获得精神的成长,形成健全的人格。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使学生“获得爱、懂得爱、学会爱。”我们教师应该注重人文关怀和精神建构,我们不能仅仅关注业务水平的提升,知识结构的改善,还应充分重视人文精神的充实,建筑起精神文明的长城。使我们教师不仅成为科学文化知识的使者,更要成为弘扬先进文化、建设精神文明的特使。用陶行知先生的说法,师德建设就是“建筑人格长城”!2、终身学习,持续发展我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现代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教育教学同样处于与时俱进的状态,所以,要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我一定会终身学习,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我会提高业务修养,不断学习,改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能适应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敢于创新,敢于超越前人,敢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始终站在教改的前沿。走持续发展的道路。3、注重小节,修炼人格教育无小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关注的方面,往往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而这些作用又往往是通过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实现的,因为学生眼中的教师都是具体的,而教师又是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式人物”。所以,我们必须注重从小节抓起,重视人格的修炼。我要以先进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影响学生。作为学生的榜样,引路人,要做到为人师表,时刻铭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我要以自身良好的师德形象带动更多的具有高素质人的诞生,培养学生现代人具有的素养。4、乐于奉献,实现自我教师需要一种奉献精神。我们教师要有创新意识、进取精神。我会制定个人的奋斗目标,不断追求成功。建立平等的思想,建立服务育人的理念。为教育事业,为学校的发展奉献自己的一切,在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实际工作中,我要不断学习,勤奋工作,做光明磊落的人,办实实在在的事,将自己有限的光和热置身于教育事业。教育中的因人施教在学习和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过程中,我们受益匪浅,其中的一些理念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纲要》指出要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这就要求幼儿园在活动的组织方面,既要照顾集体的利益,又要照顾个别差异,满足儿童的合理需要。在此基础上《纲要》还明确的指出了组织幼儿教育活动的原则:“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教师的直接指导和见间接指导相结合。”并且减少不必要的集体活动。我们的教育最终要培养出什么样的人,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时刻反思的问题。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首先应将幼儿看成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完整的人,在施教的过程中,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因人施教,注重个体差异。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即要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与其发展相适宜的教育,促使孩子们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这也是《幼儿园工作规程》的核心思想。为此,我们提出了只有因人施教,才能面向全体这样一个命题。了解幼儿的一切只有先了解了幼儿才能提及教育幼儿。著名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这首先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他还说:“必须深入儿童的精神世界”等。了解幼儿,不单单是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发展,还应了解他的家庭、环境以及过去成长史等方面的情况,只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有这样一个例子,在我02年接的一个小班中有一个女孩名子叫杜金姣,从她入园时的表现来看,并没有智力方面的障碍,但她从不与别人说话,要是想玩玩具就捧着一筐玩具一个人玩,也不给其他的小朋友玩。我同她的父母交谈后,找到了原因,杜金姣是个早产儿,出生后在保温箱中呆了一个多月,所以从小长到现在,家长一直都很娇惯她,她想做什么就必须得做,要不然就大哭大闹。尤其是她的奶奶,总将“早产儿”挂在嘴边,平时与老师沟通总说:“她是早产儿,和正常的孩子差个劲,听不懂大人的话,她说的话谁也听不懂。”了解了孩子的情况后,我首先做她家人的工作,告诉他们孩子早产一个月,不会影响孩子的智力。而且一面说孩子的缺点和不足也会使孩子丧失信心,拿孩子的缺点开玩笑,不利于纠正她的缺点,也不利于孩子的发展。从此,杜金姣的家长和班上的老师同心协力,帮助她建立自信心,为她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取得成功的欢乐。现在的杜金姣能和小朋友共同游戏,在“六、一”文艺演出中还当主持人呢!
本文标题:中国未来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48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