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唐诗宋词选读之乌夜啼
唐诗宋词选读乌夜啼学习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和内容2、赏析诗歌,鉴赏诗歌的技巧和情感知识链接相见欢,词牌名,又名“乌夜啼”“忆真妃”“月上瓜州”等。以薛昭蕴《相见欢·罗襦绣袂香红》为正体,双调三十六字,前段三句三平韵,后段四句两仄韵两平韵。另有双调三十六字,前段三句三平韵,后段四句一叶韵一叠韵两平韵;双调三十六字,前段三句三平韵,后段三句两平韵等变体。代表作有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等。一读诗歌,知人论世(一)作者简介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祖籍彭城,南唐最后一位国君。开宝八年(975年),李煜兵败降宋,被俘至汴京,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追赠太师,追封吴王。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李煜的词现存约32首,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的,主要为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因亡国的深痛,对往事的追忆,赋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当中的杰作包括《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皆成于此时。此时期的词作大都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往事”的无限留恋。(二)创作背景这首词当作于公元975年(北宋太祖开宝八年)李煜被俘之后。南唐灭亡,李煜被俘北上,留居汴京(今河南开封)二年多。待罪被囚的生活使他感到极大的痛苦。他给金陵(今江苏南京)旧宫人的信说“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王铚《默记》卷下)。此词即写于作者身为阶下囚时期。二读诗歌,理解诗意乌夜啼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谢,花开花落,才有几时,实在是去得太匆忙了。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飘落遍地的红花,被雨水淋过,像是美人双颊上的胭脂在和着泪水流淌。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如醉如痴,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从来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三读诗歌,鉴赏诗歌1、找出词中意象,揣摩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2、“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林花春红”有怎样的象征意义?3、《乌夜啼》是一首深挚感人的伤别之词,词人将个人的人生体验,上升到了人类的生命共感。请反复诵读作品,谈谈“无奈”和“自是”这两组虚词在上下片中的作用。4、“胭脂泪,相留醉”中“醉”的含义是什么?作者与“林花”为何能“流泪”、“相留醉”?1、找出词中意象,揣摩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1)词中写了春天的落花、寒雨、晚风等景物,描绘出一幅凄风苦雨打落花的凄清悲凉的画面;(2)蕴含词人惜花伤春和离别之情;(3)词人对人生无常、世事多变、年华易逝的无奈与愁苦的复杂情绪;(4)词中还表达出一位亡国之君朝不保夕的沉痛与绝望。2、“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林花春红”有怎样的象征意义?(1)伴随春花凋零,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作者对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2)“林花”、“春红”象征着生命的鲜艳和美丽。3、《乌夜啼》是一首深挚感人的伤别之词,词人将个人的人生体验,上升到了人类的生命共感。请反复诵读作品,谈谈“无奈”和“自是”这两组虚词在上下片中的作用。(1)这首伤别之词,从惜花写起,惜花惜人,语带双关。上片中“无奈”句,由惊叹转为怨恨,其中“无奈”二字,满蕴无力护花、无计回天之意,一片珍惜怜爱之情,跃然纸上。(2)下片“自是”句重落,以水之必然长东,喻人之必然长恨,化抽象为具体,其中“自是”二字,尤能揭出人生苦闷之意蕴。词人就是这样将个人的人生体验,上升到了人类的生命共感。4、“胭脂泪,相留醉”中“醉”的含义是什么?作者与“林花”为何能“流泪”、“相留醉”?(1)醉,指留恋雨中落红,悲伤凄惜之甚,心如迷醉。(2)移情于物;作者是生逢末世、运交华盖的失意人,林花是盛时不再、红消香断的解语花,二者恍然相对,不胜缱绻。林花为风所侵欺,状如胭脂,即所谓“胭脂泪”。但花本无泪,实际上是惯于“以我观物”的作者移情于彼,使之人格化了。
本文标题:唐诗宋词选读之乌夜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485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