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教育部人文社科申报书参考模板2
3B表(自此往下不得出现申请人个人身份信息,否则申请书作废!)课题名称我国新农村城镇化模式探析与片区空间规划理论研究研究方向及代码发展社会学(84064)研究类别实验与发展计划完成时间2014-12最终成果形式论文、咨询报告、电子出版物申请经费总额(万元)9其他来源经费(万元)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限2页,不能加页)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推进”到“加快”新农村建设,体现了现阶段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迫切性。对照发达国家在城镇化发展历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新农村发展、规划和建设模式的理论问题进行研究,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又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英、美、日在农村城镇化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世界城镇化发展模式可以概括为以西欧为代表的政府调控下的市场主导型城镇化,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放任式的城镇化,以拉美和非洲部分国家为代表的受殖民地经济制约的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等三种模式。因此,研究和总结国外发达国家的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和建设经验和教训无疑对我国新农村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农村城镇化发展模式的研究及实践并不是新课题。1947年前后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农村规划特征是:经济规划、舒适性与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农村福利规划是当时英国农村规划的三个主题。1947年以后,英格兰的农村地区相关的规划政策一直都遵循着如下两条基本原则——“控制城市”和“保护乡村免受开发”。因此,法定发展规划方案的内容一般都以“重点住区政策”(keysetlementpolieies)的形式出现,其意图即在于把新的开发活动集中在较大的村庄和小城镇,并对开发其他区域进行“地毯式的限制”。这种做法最初源自财政上的考虑,目的在于减少为农村住区提供服务和设施的花费。但多年来的单一政策导向却给那些规模较小和相对偏远的农村住区带来了结构性的弱势。在英格兰农村服务和设施的提供与改进主要由中央政府的主管部门、非部门公共机构和其他相关主体(包括地方政府、各种农村服务的规划和提供者、商业和社区组织等)协力完成。英格兰农村服务和设施的提供日益凸显为一个“地方化”的问题。与英国相比,美国战后以来的城镇规划产生了严重问题。它没有给城镇划线。除非接近或遇到了其它的城镇,否则可以随意发展。美国城镇没有在布局上和基础设施方面给后续发展留下余地。直到现在,美国城镇仍然被随意发展所产生的问题而困扰。今天,大多数美国人不是生活在传统意义上的镇子里,甚至于也不是生活在传统意义上的城市里。相反,大多数美国人是区域的居民,即他们生活在具有多样性和层次结构的大都市里,在这样的区域里,有成百个习惯上认为明确的和互不相干的“社区”,很少有人可以在五到十分钟的步行距离内买到生活必需品。所以,对内城郊区的社会联系视而不见是不可能的了。日本重视农村规划建设与法制管理,尤其在城市周边农村规划建设管理方面,主要通过三部核心法律实现城乡和谐共管。《城市规划法》主要针对城市化地区和城市化控制区;《农业振兴地域整治建设法》主要针对农业地域;《聚落地域整治建设法》则针对城乡结合部地带规划管理。在城市区域和农业区域相重叠的地区,当城市规划中所确定的城市化地区或已经确定用地分区的城市区域与农业区域中的农业地区相重叠时,该用地应优先考虑作为农业用地。对于上述城市区域与非农业地区的农业区域相重叠时,则可以在与农业用地相协调的前提下,允许用作城市用地。农村是人类聚居与生存发展的重要空间,搞好农村规划管理既是立国安邦的基本前提,也是实4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保证。国外对农村的规划研究及实践早于我国,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参考借鉴。但是我国在政治制度、经济状况、自然资源等方面与国外有所不同,这决定了我国农村规划不可照搬国外模式,而是要立足于我国实际。我国在新农村城镇化建设中的探索和存在的问题2010年4月28日,中央编办召开关于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部署,将于今年展开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河北、山西、吉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广东、四川、陕西等13个省的25个经济发达镇成为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地区。而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将权力下放到镇级政府。小城镇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城乡统筹、带动农村经济及社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城镇发展模式的选择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难点问题,我国也在小城镇规划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江苏昆山以“片区”理念从市域的角度来解决城乡统筹的问题,在城乡统筹方面也进行了诸多有意义的探索,涉及经济、社会、空间、政策等诸多方面。2008年3月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就充分肯定了昆山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的做法。浙江省温岭市对新农村建设问题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根据实际情况划分了7个新农村建设类型,分别为平原农区观光型、水网绕村型、新建型、丘陵古村保护型、海岛渔村(石屋)复建型、滨海新村型、l+X中心村组建型对各个类型进行了研究归纳,区别对待,提出了不同的建设规划模式。天津华明镇通过“宅基地换房”的新模式,实现了农村城市化建设思路的创新。通过农民宅基地集中,统一整理复耕,实现了土地集约利用。新建小城镇规划农民安置住宅3476亩,可节约土地8595亩。通过宅基地换房,华明镇农民的家庭财产大幅增加。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建设了包括污水处理、中水回收、雨污水分流的基础设施,形成了良性循环的生态圈。目前,华明镇的教育、卫生、文化、体育设施完善,水、电、气、集中供热等基础设施齐全,农民生活品质得到大大提高,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但是,与此同时必须清醒看到目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许多农村地区缺乏合理规划,住宅布局散乱,土地利用不集约;本该随着城市化加速而逐步减少的农村居住用地,现却呈现与城镇用地同步增长的态势,侵占了不少面积的耕地,即耕地保护与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的矛盾更加尖锐。城市化水平增加1个百分点,而农村居住用地增加14592公顷,人均用地增加2.3平方米。全国农村住宅空置率达15%,一些地方高达30%。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村住宅建设总能耗高20%以上。在“新镇、新村、新房”建设中,规划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未能跟上;环境规划缺位或规划之间不协调——只重视编制城镇总体建设规划,忽视了与土地、环境、产业发展等规划的有机联系;农村聚居点则缺少规划,使城镇和农村聚居点或者沿公路带状发展,或者与工业区混杂。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生活污染物则因为基础设施和管制的缺失一般直接排入周边环境中,造成严重的“脏乱差”现象。农村规划脱离本地实际,过于搞政绩工程,损害村民利益;缺乏科学有效的引导措施,完全忽视了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主体作用的发挥;新农村建设缺少体制保障等。当今我国农村建设中存在着短视现象、短期行为。小城镇建设存在规模小而全、生态问题突出、基础设施滞后、产业结构雷同、缺乏辐射带动作用。城镇体系规划重技术、少政策;重视科学性、忽视可行性;尤其是受行政区划的制约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传统城镇体系规划的思路方法、内容等已越来越难于协调指导城镇建设。因此要对城镇体系规划理念进行探索改革和创新。本项目研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本项目研究以县级规模区域为对象,中心思想旨在打破原有的乡镇行政划分,按以中心城镇为核心,进行片区集约式生活、经济、土地和社会保障的综合规划理论和设计研究及相关政策研究,节约土地资源,提升生活水平。形成居住模式的集约化,提高集约式生活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的水平;形成生产基地和企业的集约化,提升生产的规模化和工业化水平。这是立足于我国农村发展现状,贯彻中央农村建设政策,探索农村可持续发展新模式的重要尝试。因此,对以中心城镇为核心的片区集约式居住模式的新农村规划问题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51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限2页,不能加页)研究目标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立足于我国农村发展现状,通过对发达国家在城镇化发展历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和分析,探索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新模式。以县级规模区域为对象,打破原有的乡镇行政划分,建立以中心城镇为核心的片区集约式生活、经济、土地和社会保障相统一的新农村建设的综合发展模式和规划理论和方法。并以全国“百强县”浙江省长兴县为规划实践对象,进行理论和政策及方法的探索。为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模式和规划提供理论和方法的借鉴。研究内容基于上述研究目标,本项目将主要对以下6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1)、发达国家城镇化发展历程及模式的研究研究和分析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城市化先发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历程;研究不同阶段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关系,重点考察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规律;研究欧美、日等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和类型,重点研究农村地区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法律法规、政府行为、市场调节的作用;研究欧美、日小城镇的社区管理方式、公共服务体系、经济活动形式、社会保障体系等问题。在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城镇化发展过程的基础上,研究分析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问题。(2)、以中心城镇为核心的片区设置准则的规划理论研究以县级规模区域为对象,将基于自然地理、自然资源、交通、农业和工业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分布以及人文和生活习俗等因素为出发点,基于调查和考察,研究片区设置的规划准则。本着对本地发展最有利的原则,找出片区规划设置的主控制因素,提出片区规划发展的类型和特点。将采用问卷调查及访谈的形式,从居住、就业、环境、文化、对现有状况的满意程度等方面出发调查新农村规划的需求及现有状况。(3)、以中心城镇为核心的片区空间规划和生态规划理论和方法研究新农村建设首先要体现农村的特点,拟进行“自然优先”的“反规划”理论方法的探索,通过建立保障土地生命系统完整性和地域特色的生态基础设施,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尺度上来研究以中心城镇为核心的片区集约式居住模式的空间发展格局和生态形态,以土地生命系统的内在联系为依据,建立在自然过程、生物过程和人文过程分析基础之上,并以维护这些过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为前提的片区规划理论和方法。(4)、以中心城镇为核心的片区工业、农业经济发展战略及规划研究基于县级区域内的自然资源、交通、农业和工业产业结构等特点,研究片区工农业经济特色化发展战略,提出适合当地实际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正确处理自然村落与城镇建设、居住生活与经济生活、工业区与农业区的关系,重点研究片区工农业生产规模,使其达到生态承载力范围内的最优可持续发展;研究并提出片区内保障农业生产的土地规模红线,保证新农村发展的可持续性。(5)、片区人口规模及基本生活、公共服务设施的集约式居住模式研究研究在县级规模区域内的以县城为核心及其与中心城镇的在人口规模、经济活动的关系,着重研究中心城镇及片区的地域规模和人口规模的关系;研究片区和中心城镇集约式居住模式的第一生活、第二生活和第三生活之间的关系,研究与片区的规模和经济社会状况相适应的基本生活设施和文化、休闲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所应达到的水平。(6)、以中心城镇为核心的片区新农村规划的实践探索选取浙江省长兴县为本项目研究的规划实践对象。结合当地实际进行片区新农村规划理论和方法探索。基于国家在各级各类规划的严肃性,将研究成果结合当地实际发展需要进行部分地落实,并进行跟踪和评估。6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在本项目研究中的重点问题是建立基于当地经济水准、生活方式、自然资源及生态承载力等实际因素相对应的片区设置准则和相应规划理论和方法。本项目研究中的难点在于统筹居住生活规划、经济规划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协调和统一,这是把本项目研究所提出的新农村发展模式和规划理论研究推向实践的重要机制和政策保障。实验与发展方案浙江省长兴县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省,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和安徽省广德县、江苏的宜兴市接壤,是长三角经济圈的中心地带(见图)。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45位、全国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科技创新
本文标题:教育部人文社科申报书参考模板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486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