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西南交大场地设计课件10
场地设计(十)上讲回顾•建筑布局的基本要求包括哪些?•在建筑布局时要考虑朝向的选择和间距的确定,应综合考虑日照、通风和防火等方面的问题,符合相关设计规范,满足卫生、安全和经济等基本要求。•影响建筑间距的因素有哪些?•建筑间距是指两幢相对的建筑物外墙面之间的水平距离。影响建筑间距的因素有:1、日照间距,2、通风要求,3、防火间距,4、其它因素上讲回顾日照间距和日照间距系数的概念?•日照间距:前后两列建筑物之间为保证后排建筑物在规定时日获得必需日照量而保持一定的距离称为日照间距。日照间距系数L。L=D/H问题?•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与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适用范围及具体内容?•单体建筑、群体建筑在场地中布置的几种形式?•居住建筑的群体组合(二)建筑间距的确定•建筑间距是指两幢相对的建筑物外墙面之间的水平距离。•1、日照间距•2、通风要求•3、防火间距•4、其它因素•3、防火间距•为保证发生火灾时相邻建筑的安全,防止火灾的蔓延,建筑物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防火间距,防火间距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建筑的高度、耐火等级和建筑外墙上门窗洞口等情况。•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5.1.2建筑布局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筑间距应符合防火规范要求;•(1)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1.0.1为了防止和减少建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筑:19层及9层以下的居住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居住建筑);2建筑高度小于等于24m的公共建筑;3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4地下、半地下建筑(包括建筑附属的地下室、半地下室);5厂房;6仓库;7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8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9可燃材料堆场;10城市交通隧道。•注:1建筑高度的计算:当为坡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檐口的高度;当为平屋面(包括有女儿墙的平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屋面面层的高度;当同一座建筑物有多种屋面形式时,建筑高度应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局部突出屋顶的嘹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或设施、电梯机房、排风和排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可不计入建筑高度内。•5.2.1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5.2.1的规定,与其它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规范第3章和第4章的有关规定执行。表5.2.1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m)耐火等级一、二级三级四级一、二级679三级7810四级91012•注:1两座建筑物相邻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或高出相邻较低一座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物的屋面15m范围内的外墙为防火墙且不开设门窗洞口时,其防火间距可不限;2相邻的两座建筑物,当较低一座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屋顶不设置天窗、屋顶承重构件及屋面板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且相邻的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5m;3相邻的两座建筑物,当较低一座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相邻较高一面外墙的开口部位设置甲级防火门窗,或设置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规定的防火分隔水幕或本规范第7.5.3条规定的防火卷帘时,其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5m;4相邻两座建筑物,当相邻外墙为不燃烧体且无外露的燃烧体屋檐,每面外墙上未设置防火保护措施的门窗洞口不正对开设,且面积之和小于等于该外墙面积的5%时,其防火间距可按本表规定减少25%;5耐火等级低于四级的原有建筑物,其耐火等级可按四级确定;以木柱承重且以不燃烧材料作为墙体的建筑,其耐火等级应按四级确定;6防火间距应按相邻建筑物外墙的最近距离计算,当外墙有凸出的燃烧构件时,应从其凸出部分外缘算起。•(2)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1.0.3本规范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高层建筑及其裙房:1.0.3.1十层及十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1.0.3.2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1.0.4本规范不适用于单层主体建筑高度超过24m的体育馆、会堂、剧院等公共建筑以及高层建筑中的人民防空地下室。•(3)车库的防火间距•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4、影响建筑间距的其它因素•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第2.3.6条建筑物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教学用房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二、南向的普通教室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应小于2h。三、两排教室的长边相对时,其间距不应小于25m。教室的长边与运动场地的间距不应小于25m。•成都市对建筑间距的规定•场地设计作图题建筑在场地中的布置单体建筑在场地中的布置•1、以建筑自身为核心,布置在场地中部•2、建筑布置在场地边侧或一角•建筑群体在场地中的布局•1.以空间为核心,建筑围合空间•2.建筑与空间相互穿插•(一)单体建筑在场地中的布置•1、以建筑自身为核心,布置在场地中部•建筑安排在场地的主要位置或中央,四周留出空间布置其他内容,形成以建筑物为核心、空间包围建筑的图底关系。•特点是:•整体秩序简明,主体突出,视觉形象好。•不利因素:是建筑形象单一,缺乏层次变化,与周围关系较为单调。鹿特丹新卢克索剧院——波尔斯+威尔森•2、建筑布置在场地边侧或一角•建筑布置在场地边侧或一角,能使剩余用地相对集中,便于安排场地内应布置的其它内容,节约用地。建筑群体在场地中的布局•场地总体布局中的建筑群体:•1、一个场地上同时安排若干建筑物。建筑群由数栋功能相关的单体组成;•2、综合性设计项目;•3、多功能的综合体建筑。•建筑群体的场地设计往往更为重要,需要协调各建筑单体间以及建筑与空间环境之间的关系,达到场地中建筑群体空间的整体统一。•(一)建筑群体布局方式•在研究建筑群体布局时,处理好建筑(实体)与空间(虚体)之间的相对关系。•从“图底分析”的角度,建筑群体在场地中的布局可有以下两种基本方式。•1.以空间为核心,建筑围合空间•2.建筑与空间相互穿插1.以空间为核心,建筑围合空间特点:中央围合的庭院或广场空间在场地的功能组织中起着重要作用,建筑群体各部分之间的交通联系常通过中央庭院来组织,建筑与空间形成更紧密的联系;场地总体布局的秩序结构清晰简明,形成向心的组织形式,整体感和空间围合感强。洛科特集合住宅——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2.建筑与空间相互穿插•把建筑物作为与环境融为一体的一个部分来处理,强调建筑物与场地的协调,场地的空间构成更为丰富、更有层次。分散式的布局减小了建筑的体量感,使之易于与周围环境融合。•不利的方面:分散的形式可能带来各部分联系的困难,流线较长,另需避免过多变化而削弱统一性。•采用这种形式有以下几个条件:•第一,用地条件相对宽松,布局才有分散和变化的余地;•第二,应符合建筑内部功能组织的要求,在其功能要求允许下才可考虑适当分散的形式,不要因此而造成内部联系的困难;•第三,从整体形象上考虑,如果需要在场地中弱化建筑形象,使之取得亲切近人的尺度或融于自然环境,就可采取化整为零的分散式布局。•Marne建筑学校——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日内瓦国际联盟大厦方案•——勒.柯布西耶•建筑的群体组合•群体组合,就是将场地中各单体建筑组织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建筑群。•场地总体布局时,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需仔细研究各单体之间在空间形态上的相互关系。•1、居住建筑的群体组合:•住宅群体组合主要有以下几种基本形式。•(1)行列式•(2)周边式•(3)点群式•(4)混合式•(1)行列式•各幢建筑以一定间距互相平行布置,形成有规律的整齐排列。•优点:利于获得良好日照和通风,便于工业化施工,对于地形有较强适应性。•缺点:易受穿越交通的干扰,群体空间较为单调,可识别性较差。在具体布置中应避免“兵营式”的排列,可采用单元错接、山墙错落、成组改变方向等布置手法,产生景观的变化,通过南梯、北梯组合形成“面对面”的交往空间,结合绿化丰富环境,创造庭院空间。•(2)周边式•建筑沿地段周边布置,中间围合成较封闭的内向性院落空间。•优点:节约用地,提高居住建筑面积密度,围合的内院安静而不受外界干扰,安全感强,便于邻里交往,增强认同感。•缺点:部分户型朝向较差,通风不良;转角单元不利于抗震要求,也难以适应地形的起伏变化。比较适合于寒冷和多风沙地区以及地形规整、平坦的地段,而一般不适于湿热地区采用。•(3)点群式•形态独立的建筑呈散点状布置。多用在低层独立住宅、多层点式或高层塔式住宅中,围绕组团绿地或结合底层公建裙房沿道路、河岸成组布置,自由灵活。•优点:有利于争取良好的日照、通风,且机动灵活的形式能适应不规则的场地形状和起伏变化的地形条件,可形成虚实对比、错落有致的空间景观。•缺点:用地不够经济。在寒冷地区,北向的住户得不到阳光,还要受寒风侵袭;过多的外墙面积和分散的布置形式不利于建筑的保温、节能和防风。•(4)混合式•在完整的居住小区规划布局中一般很少仅选择单一的布置方式,而往往吸取以上各种基本形式的优点,避免其弱点,将几种形式变形组合或综合运用。•优点:这种布置可充分结合场地的地形、气候、景观朝向和现状条件等,成组成群灵活布置,形成丰富变化的空间形态。•万科·第五园•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容积率1.1•一、二期容积率0.97回顾•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与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适用范围及具体内容?•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单体建筑、群体建筑在场地中布置的几种形式?单体建筑在场地中的布置。1、以建筑自身为核心,布置在场地中部。2、建筑布置在场地边侧或一角。建筑群体在场地中的布局。1.以空间为核心,建筑围合空间。2.建筑与空间相互穿插。•居住建筑的群体组合•住宅群体组合主要有以下几种基本形式:(1)行列式,(2)周边式,(3)点群式,(4)混合式。•参考书目:《场地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哈尔滨建筑大学,张伶伶、孟浩编著。《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质量安全监管司《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场地设计(作图)应试指南(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赵晓光编谢谢
本文标题:西南交大场地设计课件10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490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