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国海运类院校发展模式研究
中国海运类院校发展模式研究真虹一、海运类院校发展模式研究的背景近几年,我国高校正进行着由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海运类院校也在其中。在接受评估中,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是重新认识学校的发展定位,这对高校而言并非易事。我国已经过评估的主要海运类院校——大连海事大学和上海海事大学等曾对此进行了多层次和全方位的研讨,确定了学校发展定位,并在评估中得到了专家的认同。按理,这项关系海运院校发展的定位工作可以暂告完成,但是,作为一名曾直接参与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者以及长期在海运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教师,在经过了一年多的国外考察后,深感这一问题并未得到真正解决,还需要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从而更科学准确地确定我国各类海运类院校的发展方向。首先来看通过评估的我国两所海事大学目前对其发展定位的描述。1.大连海事大学的发展定位在近中期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鲜明航运特色的国内外知名高水平的多科性研究教学型大学。把学校建设成世界一流的高等航海学府,并向着具有鲜明航运特色的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努力奋斗。教育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达到国际同类院校的一流水平,其他绝大部分专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少数专业达到国内领先或世界先进水平。2.上海海事大学的发展定位办学指导思想: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视教育质量为生命,以航运特色求发展,主动适应国家海运事业发展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航运人才。并确定其目标定位是:2010年基本建成以航运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2020年成为世界高水平的海事大学。从这两所海事大学所确定的学校发展定位中可以看出以下共同特点:(1)把建设成为世界一流(高水平)海运类大学作为奋斗目标;(2)多科性的发展模式;(3)教学与科研并重。我国还有一些归属于综合性大学的海运学院或其他类型的海运高等教育学校。它们的定位是否合理进行。总之,我国各类海运院校的发展目标是否合理可行,是否具有可参照的对象,这需要对当今世界海运类院校进行比较分析。二、世界海运类院校发展的比较研究综观当今世界各海运院校的建设模式,笔者认为,可将其分为以下四类:(1)纯海运专业的院校:这些院校一般规模较小,且往往办学历史较长。如集中在东南亚的一些学校,还有如美国的由联邦政府办的商船学院。我国以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为代表。(2)综合性大学下的海运学院:这类学院存在于综合大学中,但往往独立性较强。美国的几所州立大学下属的海运学院可归于此类,例如纽约州立大学海运学院。在这类学院中,有些原先独立存在,后并人综合大学,如目前属于美国加州州立大学的海运学院。在我国,典型的是宁波大学下属的航海学院及集美大学下属的海运学院和轮机工程学院。其中,由于集美大学将航海与轮机分列,使得其进一步融人大学体制内。另一所可以归属于此类的是武汉理工大学,但由于其海运特色已逐步淡化,相关专业已被融人整个学校的学科系统内。(3)独立建制的,以海运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世界上典型的这类学校是韩国海洋大学、我国的台湾海洋大学等。大连海事大学和上海海事大学也当属此类。这类学校已不单发展海运专业学科,而是拓展其专业学科至更广的领域,但又仍保持海运特色。(4)以高级培训为主的高等教育机构:从严格意义上讲,这类机构与一般大学在性质上有较大差别,但也确实承担着海运学科的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任务。世界上的这类教育机构的典型代表是世界海事大学。这类大学往往承担成人的再教育,如专业的短期培训、研究生层次的学位教育等,但不具有作为大学最主要特征的高等基础教育(本科或专科)。根据上述分类,本文从世界海运类院校中各择一例进行分析。第一类美国商船学院美国商船学院(U.S.MerchantMarineAcade—my)属于第一类海运院校。虽名为商船学院,但却属于美国的军校,当然它实际上是军民两用。迄今为止,该校只有本科层次的教学,主要培养民用商船运输专业人员,但也约有30%的毕业生去海军服役。在教员中有一批教师被授予军衔。学校的校长是一位现役海军中将。学校现在设有6个系部,即轮机系、航运系、人文教学部、数理教学部、海军教学部以及体育部。所设专业为轮机工程、海运工程系统、海运工程与船厂管理、航运、海运管理与技术以及物流与多式联运等。该校实施的是严格的学生管理,即按照军校的管理方式,学生全部住校,军训是学生必须经历的教学环节。学生上课需穿军装。在学生中建立军官等级制度,设有军衔。由于培养的是操作型人才,故该校看重教师的实际能力和教学能力,而对科研能力要求不高。第二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海运学院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海运学院(SUNYMaritimeCollege)应归于这类。尽管是民间学校,但院长基本上由海军的将军担任,目前由一位三星将军任院长。纽约州立大学海运学院有工程系(包括轮机、装备工程、电气电子、造船等四个专业)、航运管理系(实际上是驾驶+航运管理),另有海洋环境系(但没有学生,只开课程)。事实上,该校的这几个专业服务方向也在悄然变化,已不仅仅为满足船上工作所需,同时都可以适应陆上工作。航运管理实为原先的航海专业,但现在主要偏重于航运管理。该专业既学一些航海知识,但同时也学与航运管理相关的知识。该校实行的是学生自愿参加船员考证。为此,教学分成学位学习(degreeprogram)和证书学习(1icenseprogram)。学生必须完成前者的相应学分,而对于后者,学生则可以自行选择。如果考证,则需要参加这部分学习。尽管该校仍然要求学生参加军事训练,但比起过去,在纪律要求上松动了许多。但目前上课仍要列队,并有较严格的学生作息时间要求。学校规定全部学生都要住学校宿舍。与其他美国海运院校不同的是,学校设有运输管理硕士层次的教育,但主要针对在职人员。在师资方面,原先该校对教师的学位要求不高,有博士学位的也不多。现在正在注意这一问题,对新进教师一般要求有博士学位,至少应有硕士学位。由于学校的传统,教师们的科研项目并不多,评价教师主要看教学情况。第三类韩国海洋大学韩国海洋大学(KoreaMaritimeUniversity)从其专业学科分布看,正在走多科性的大学之路。该校给自己的定位是: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海运专业人才,在国家发展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并且作为擅长于海运研究的最有声望的大学将继续处于领导地位。韩国海洋大学现有4个学院19个系40个本科专业,19个研究生专业。该校的学院及专业分布如下:(1)海运学院。包括航运、轮机工程、航海、机电工程、航运政策等专业。(2)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包括海洋工程、海洋建筑、海洋开发、海洋环境与生物、海上体育等专业。(3)工学院。包括机械与信息工程、城市与环境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与电器工程、机械与材料工程、数学、信息科学、半导体物理、物流工程等专业。(4)国际研究学院。包括航运管理、法律、国际商业与航运行政管理、国际贸易经济、英语言文学等专业。由此可知,韩国海洋大学的学科横跨理、工、经、法、管、文等6大学科门类(按我国的划分方式)。从我们对大学的定义看,应属于多科性大学。笔者以为,该校不能被看作综合性大学的原因是,各学科门类发展规模并不均衡,且强调以海运为特色,多数专业学科集中在工科。第四类世界海事大学世界海事大学由联合国世界海事组织设立,以培养发展中国家航运与港口管理人才为主,是一所以硕士研究生教育为主的教育机构。其主要任务是,作为IMO从事高级航运教育和研究的顶级机构,服务于全球航运业。该校学生来自于世界各国,例如,2005年招收了47个国家的104名学员学习研究生课程。从该校的任务和实际办学情况可以看出,它不应归于一所一般意义上的大学。这主要反映在:(1)该校没有基础性的本科或专科教育,而只有成人教育。(2)不能像一般大学那样,能提供给学生广泛的知识获取领域。(3)没有一般大学应有的一些大学设施,即所谓的校园。即使如此,它仍不失为一所非常有特色的航运类的高等教育机构。其最主要的优点在于:(1)依托权威的国际海事组织,可以向学员传授最新的世界海事规则。(2)通过其权威性,可以聘请到世界一流的海事专家来校讲学。(3)各国学员一起学习、研究,便于学员之间非常广泛地相互学习彼此国家的经验。上述对四类海运院校的分析还难以全面反映各类学校的特质。表1将进一步从更多方面对这些学校进行对比,以便于我们能够更清晰地观察这些学校的差异,并从中感悟出国际上海运类院校的发展规律。表1世界部分海运类院校特性比较表(略)三、中国海运类院校的发展模式选择通过对世界一些海运类院校的分类和比较分析,笔者对我国海运类院校发展定位提出以下基本模式:以两所海事大学为国家的海运高等教育和研究的中心,积极发展二级学院式的海运高等教育机构,建立一批从事海运高等职业教育的学校,以形成多层次的中国高等海运教育体系。本文认为,这种模式既符合当前国际海运教育的发展趋势,也能充分满足我国航运事业的发展需要。在这一模式所确定的框架下,各层次教育机构应有合理的分工。第一层次两所海事大学发展模式鉴于上述分析和层次定位,以及对这两所海事大学目前发展状况的分析,我们可以认为,我国的这两所海事大学已经达到世界一流的海运大学水平,即可以与我们认为水平较高的韩国海洋大学相媲美。因此,笔者认为,原先我们所认为的建设一流海事大学的目标与定位已不适宜,应作出相应调整。为此,本文给出以下的发展模式:(1)发展目标:以海运为特色的世界高水平理工大学,并在航运特色学科处于世界领先。在发展目标的参照系上,应跳出纯粹海运院校的局限框架,以韩国海洋大学为比照,同时以国内外优秀的多科性理工大学的办学模式和经验作为自己的参考。(2)学科发展:真正构建起多学科的大学研究和教育体系。(3)教育方面:提升办学层次,注重研究生培养层次,特别是需要大力发展博士层次教育(目前这一层次水平和规模较低),控制本科规模,逐渐放弃高等职业教育。(4)学术研究方面:引领世界航运研究前沿。具体体现为其学报在世界航运学术界的影响力、世界航运类图书资料的齐全、办学规模和层次、特色学科的一流设施和设备、教师的水平(世界业内的影响力和博士学位比例等)以及科研经费(应与理工大学相比)等。第二层次二级学院模式从国际航运高等教育的发展看,一些航运院校纷纷并人综合性大学,并且在这些大学中得到较好的发展。从我国情况看,宁波大学航运学院以及集美大学海运和轮机工程学院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我国第二层次的航运高等教育应该采用这种二级学院的办学模式。但其发展应以以下模式为宜:(1)鉴于海运专业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在综合性大学中设置的海运类学院应具有相对独立性质,以便能按照国际海员培养的要求进行特殊管理。这在美国类似院校中就有很好的样板。(2)海运类二级学院应该充分利用在综合性大学的人文环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改变长期形成的保守的航运人才的培养模式。(3)这类办学机构应以培养本科和高职为主,有条件的可适当开办硕士层次教育,但不应以此为主。(4)在科研方面,应侧重于实际应用型项目和对教学有明显促进作用的研究。第三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模式该层次的高等教育将为我国提供大量的具有较高素质的航运应用型人才,特别是航海人才。其优点是培养成本相对较低,人才的适应性较强,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1)办学规模不宜太大,实用型操作人才的培养需要小班化教育,学生需要更多的实践机会。(2)不宜盲目参考本科院校的办学模式,从教材到教学方法应该更侧重于实际,应与企业有更紧密的结合。(3)这类院校应主要分布在我国沿海、沿江的主要港口城市,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四、对第一层次海事大学发展的几点想法长期以来,我国这两所海事大学一直以应用型院校自居,只注重实践(当然,这在现在仍然非常重要),但却忽视学科建设,办学层次长期难以提高。过去我们喜欢参照国外航运类院校的办学模式,认为自己并不落后而沾沾自喜,求变压力不大。长期强调航海类专业的特殊性,而降低在学术上的要求,这使得海事大学在学术水平上长期徘徊。但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由于我国整个高等教育氛围发生了很大变化,大量非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充实进来,使办学理念正在变化。当我们还在强调航海
本文标题:中国海运类院校发展模式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50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