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第二节--中古的韵母
第二节中古的韵母•1,《广韵》一书及中古汉语的韵母系统•古代的韵母系统比现在的复杂得多。要了解中古汉语的韵母系统,就不能不谈《广韵》的206韵。•《广韵》是北宋时代官修的一本韵书,由陈彭年、丘雍等人在前代韵书的基础上编修而成,全名《大宋重修广韵》,它是研究中古汉语的基本资料和主要依据。•古代韵书是为当时人们作诗押韵而编著的,诗律讲究声调的平仄,押韵讲究声调一致切韵腹、韵尾相同却不管韵头,所以《广韵》的编排体例是“以四声统韵,以韵统字。”《广韵》共五卷,收字26194,因为平声字多,分上下两卷,上、去、入各一卷,分为206韵:上平声28,下平声29,上声55,去声60,入声34。•在《广韵》中,共有206个韵,每一个韵用一个汉字来表示,音韵学上叫“韵目”,如“东”、“董”、“送”、“屋”四个韵目就代表四个不同的韵。区分一下几个概念:重要•韵母:包括韵头、韵腹、韵尾。不管声调。同一个韵母的字,韵头、韵腹、韵尾都要相同。•韵目:是206韵的代表字,一个韵目代表一个韵,如:东、董、送、屋。“韵目”实际上和“韵”是一致的。•韵:包括韵腹、韵尾和声调,不管韵头,《广韵》的206个韵即是。同一个韵的字,韵腹、韵尾和声调都相同,但韵头不一定相同。•韵类:是根据韵头给韵再分的类,即韵类除了包括韵腹、韵尾和声调外,还区分韵头。同一韵类的字,韵腹、韵尾、韵头和声调都相同。韵类是关于韵的最小的一个概念。•韵部:包括韵腹、韵尾,不管韵头和声调。同一韵部的字,韵腹、韵尾都相同。韵部是研究上古音时的概念。•韵摄:韵尾相同,韵腹相近的字归为一韵摄。是关于“韵”的最大的一个概念十六摄:果、假、遇、蟹、止、效、流;咸、深、山、臻;宕、江、曾、梗、通。•根据拟音,《广韵》韵母共计142个(现代汉语普通话39个),面对这么一个庞大的韵母系统,学者们不免产生怀疑。有人认为《广韵》的韵母系统不是一时一地实际语音的记录,而是一种反映南北方言,古今语音的综合音系;有的人认为《广韵》音系虽然不能称为一地之音,但却是一时之音,即单一音系。是隋唐时期南北通用的雅言,即当时的读书音。、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重要:如何判断入声字•入声短促急收藏•(见复印资料)第三节上古音概说•一,上古的声母系统•上古指先秦两汉•相对上古韵母研究而言,声母研究的材料要少得多,可以用于上古声母研究的材料有谐声材料、古代注音材料、通假異文材料、声训材料、对音材料、方言材料和汉藏语系民族语言材料。根据这些材料,学者们研究出上古汉语声母系统的几个主要特点。•1,古无轻唇音,轻唇归重唇。•2,古无舌上音,舌上归舌头。•最早研究上古声母并取得成就的是清代学者钱大昕,他在《十驾斋养新录》中提出“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的著名论断。•“古无轻唇音”指上古时期的唇音声母只有一组重唇音帮、滂、并、明,非、敷、奉、微在上古不存在,直到中古时期才从重唇中分化出来。•“古无舌上音”指上古声母系统中没有知、彻、澄、娘这组舌上音声母,他们後来从端、透、定、泥这组声母中分化出来。证明材料有•非:悲辈排•反:板版判•番:播潘蟠•兆:桃、逃、跳•卓:掉、悼•召:迢、笤、貂•重:動、董、•3,娘、日二纽归泥•章太炎提出来,指中古汉语的“娘”、“日”二母在上古汉语中还没有产生,在上古归入“泥”母。“娘”归泥没问题,“日”母归泥存在争论,王力认为有“日”母,•从谐声材料分析,“日”、“泥”两母关系确实密切。女:如、汝,若:匿、诺。弱:溺•4,喻三归匣,喻四归定•这是曾运乾提出来的,指中古的“喻”母在上古一分为二,“喻”母三等归入“匣”母,“喻”母四等归入“定”母。“喻”三归匣的结论已被大多数人接受,•《五蠹》:“自环者谓之私”,《说文》异文作“自营”•《左传》“陈孔奂”,《公羊传》作“陈孔瑗”•《说文》:“沄:读若混”•蜮:域:或•喻四归定尚未取得一致。从谐声材料分析,上古时期喻母四等与定母的关系比较密切,其音应该是舌尖中音中的某个音,肯定不是中古的半元音[j]。•地:也;多:移;偷:俞;涂:余(也、移、俞、余,皆为喻四)•5,“照二归精”“照三归端”•这是黄侃提出来的,指上古时期,中古的“照二”与精组字关系密切,“照三”与“端”组字关系密切,它们在读音上很近似,学术界对此结论尚有不同看法。•从材料看,照二与精组,照三与端组关系确实密切。•瘦:叟;浞:在角反;棧:在間反。叟、在是精組•真:滇、填;軫、診:殄;周:雕。上古声母表•二,上古的韵部系统•上古没有韵书,学者们主要是根据《诗经》等先秦韵文的押韵情况和形声字的谐声情况来研究上古时期(主要是周秦时)的韵母系统。顾炎武离析《广韵》并结合《诗经》用韵分为10部,江永分为13部,段玉裁分为17部,章太炎分为23部,以上是考古派别的主张,特点是入声不独立;戴震吸收段玉裁观点,并把入声独立出来分为25部,黄侃分为28部,王力分为30部,古韵分部基本定局,以后就是修修补补。
本文标题:第二节--中古的韵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504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