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学设计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国民经济的恢复,一五计划,社会主义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文革中国民经济的损失,周恩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邓小平进行全面整顿;引导学生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现象的想法与观点,以及解释一般社会现象和历史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图片,培养学生概括、分析、总结能力2、通过设置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关注国情的意识。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不论遇到什么困难,终将不断前进。二、重点难点【重点】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难点】分析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三、教学设计【1、新课导入】1949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完成,中国的经济建设将迎来一个新的阶段,可毛泽东却说:“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建设方面还是一个学生。”这位缺乏经济建设理论储备的小学生会把中国的经济引入什么样的阶段呢?【2、新课讲授】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一)国民经济的恢复首先,请大家看一段资料:1949年,我国有5亿多人口,人均收入才66元,人均有粮食209公斤,钢0.29公斤。那时,工业技术水平低下,农业生产落后,物资紧缺,物价飞涨,市场混乱,人民生活痛苦不堪。这就是解放初期国民党留下来的基本国情。【提问】从材料中,大家发现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怎样的形势啊?【总结】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共产党从国民党手里接收了一个贫困落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经济形势严峻。【提问】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什么会出现国民经济严峻形势呢?【引导学生思考总结】第一,是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第二是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大肆搜刮;第三是长期战争的严重破坏。面对这种局面,我们能否扭转乾坤,出示材料【提问】结合建国初期中国的经济建设情况,分析这些预言是否正确?【引导学生思考总结】中国共产党和政府采取了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恢复发展工农业生产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着手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仅仅经过三年的时间,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就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国民经济的恢复以较短的时间,医治了战争的创伤,使新生的人民政权得到巩固,为进入一个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经济建设阶段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有利的条件。中国共产党在经济领域的执政能力得到了初步检验。为迅速发展生产力,我国从1953年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这是执行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一个重大步骤,它标志着我国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二)起步: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一化三改造)1、优先发展重工业【提问】一五计划中,党为什么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组织学生结合背景讨论】【教师总结】重工业落后,借鉴苏联经验,加强国防建设,巩固新生政权【提问】一五计划取得了怎样的成效?2、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出示幻灯片】让学生充分感受三大改造【提问】三大改造的本质是什么?它与“一化”之间是什么关系?【组织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它适应了工业化发展的需要,真正体现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三大改造的成功标志着社会主义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天下大乱;上海的一个资本家说:共产党军事上可以打一百分,政治上可以打八十分,经济上只能是零分,不依靠资本家,它无法管理复杂的社会经济。了。至此,中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展示一五计划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取得的一定成果,进行数据反馈)二、探索与失误(1956-1966)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1956年我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此后的十年,党在经济建设领域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也出现过严重的失误。【提问】1956年到1966年,在社会主义探索阶段,中国共产党有哪些探索?哪些属于成功,哪些失败?【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并指导学生归纳总结】【教师总结】出示幻灯片(1)中共八大1956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提问】为什么说八大是一次正确的探索,它正确在哪里?【引导学生思考】【教师总结】这次代表大会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即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阶级关系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因此,国内主要矛盾必然要发生变化。中共八大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突出了我国生产力还很落后的基本国情,强调了全党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中共八大的路线方针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和中共八大正确路线的制定,共同构成了新中国发展的良好开端。遗憾的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思想还不够成熟,八大的正确方针在党内未能牢固确立,一些重要思想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充分坚持下去,因此,八大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曲折。(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提问】这个看似全面合理的总路线出了什么问题?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组织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人民改变落后面貌的良好愿望;但它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片面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由于总路线的指导作用,“左”倾经济思想在经济领域更加膨胀,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正确:中共八大国民经济的调整错误:八大二次会议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该部分内容展示大量图片资料,给学生以直观形象,激发学生兴趣)【提问】根据图片,总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存在哪些失误?分别错在哪里?【组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大跃进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人民公社化运动片面追求公有化程度,生产关系严重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由此可见,党这时在什么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重大问题上,还缺乏足够清醒的和科学的认识,犯了超越阶段的错误。1959~1961年,出现了建国以来未曾有过的严重经济困难,党和人民为经济建设上的“左”倾错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出示图片】加深学生对严重后果的认识(3)国民经济的调整面对严峻的现实,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已势在必行。继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之后,国家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在政策调整之后,我国经济出现明显好转【出示幻灯片介绍大庆油田等一系列建设成就】三、国民经济的劫难然而,经济领域的逐步发展迅速被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浪潮打破。1967、1968两年的时间里,损失的工农业总产值超过一千亿元。【出示材料】【提问】文革期间,国民经济为何会出现劫难?【教师总结】在“左”倾思想指导下,阶级斗争取代了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偏离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提问】从建国初期到文革时期我国经济建设一波三折,结合它的成败,给我们哪些启示?(由学生小组讨论分析)【教师总结】1、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2、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3、必须始终坚持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4、实事求是,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5、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历史是一面镜子,这些惨痛的经验教训成为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财富,难能可贵的是中共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1978年后,在吸取这些教训的基础上开始了新的现代化建设。李先念同志曾说过:“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经济上,只是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本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部固定资产的总和。(作业布置)(课后反思)这是一节中规中距的课堂教学,在教学形式上没有出现较大的新意,原来计划是通过参观历史图片展的方式以图片为线索来贯穿教学始终,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这一新的教学方式效果其实并不理想,开始体会到新课程并不需要花哨的形式,需要的是新的理念,即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整节设计中,教师的问与学生的答贯穿始终,注重了学生阅读、讨论、探究能力的培养,应是整节课的最大亮点。考虑时间关系,一、三两大块内容,尤其是文革时期处理很简略,重点突出了十年探索。最大的遗憾是学生虽然表现很积极,发言踊跃,但自主意识似乎仍比较淡薄,今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仍是我努力的方向。
本文标题:《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508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