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教育学院体教专业对苏州园林的认识如诗如画理想家园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已经十二周年。在历史长河中,十二年不过弹指一挥间,然而对苏州园林文化研究来说,这十二年则是一段重要的时光,园林文化已成为当代一个热门话题。五十多年前,封建士大夫的私家园林成为人民大众的财产。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尚在困难时期,苏州市政府仍然投资修复了几座最著名的园林,以后又相继修葺了二十余座园林。被冠以“中国四大名园”的拙政园、留园就是在五十年代修复的,它们代表了中国江南园林的最高水平;而在北方的颐和园、避暑山庄则是皇家园林的典范,国务院1961年首次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大名园同列其中,它们共同组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艺术体系,这是它们的价值所在,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和研究。20世纪九十年代前后,承德避暑山庄、苏州古典园林、颐和园等一批古典园林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在更高的平台上推动了园林文化的研究。从园林文化研究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一条发展的脉络。中国园林的形成发展已历经了数千年的岁月,但相对造园活动,有关园林文化的研究却起步很晚。古人既有实践又有理论,明代的文徵明及其后代对园林艺术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以至今天世界上形成了对文氏家族造园现象的研究学派;同时代的计成、文震亨对造园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积累,其著作直至今天依然是造园和园艺的权威;更不说那些堆叠假山的“山子匠”、培育花草的“花儿匠”和能自如地挥刀雕刻各种民俗图案的砖雕匠、木雕匠、花街匠。但严格地说,除了那些散见于文人笔记和小品文章的记载,真正冠以“园”名的著作学说,只能从明代计成的《园冶》、文震亨《长物志》算起。但百年停滞,一直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批留洋回国的学者如童寯、刘敦桢等人专题研究园林文化,这门学科才逐步为人们所认识。两位大师的专著《江南园林志》(童寯著)、《苏州古典园林》(刘敦桢著)成为园林学科的经典之作,影响深远。之后的短短几十年,园林文化研究方兴未艾,一批学者游学于东方园林中,多以苏州园林为范本,产生了诸如《清代园林图录》、《中国古代园林史》、《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说园》、《中国园林美学》、《苏州园林匾额楹联鉴赏》、《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等多种园林著作,这些专著使园林文化堂堂正正登入了中国古代艺术殿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代的研究成果更加丰硕,童寯、刘敦桢、陈植、汪菊渊、陈从周这批学贯中西的现代著名学者,为园林文化研究贡献了大量的宝贵财富,没有他们扎实的基础研究,今人不仅还在混沌中摸索,而且可能因古园的消亡而使研究成为“无本之木”。我至今还带着崇敬的心情苦读他们的著作,感叹今天园林文化研究的收获,是前人辛勤耕耘的结果,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所创造的辉煌。我们园林管理工作者对园林的理解是逐步加深的。几十年前的注视点,把古典园林作为一般的文物来保护、修复、管理,许多人对园林的认识还处于表面的理解上,多从美的角度,或从旅游的需要出发,仅是一个供人民群众休息的场所。“文革”时,园林又成了大破“四旧”的对象。改革开放,拨乱反正,园林的多重价值逐渐为人们所认识。特别是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后,园林文化研究走出了学斋,为大众所青睐,他们纷纷为领略文化遗产而来,为吸取传统精神养分而至。管理者、研究者则把视线穿透进园林文化的内核中,不断发现、挖掘深层次的内涵。特别近十几年来,在进一步加强古典园林保护管理工作的同时,大力开展了园林文化的深入挖掘、整理、研究、宣传工作,成绩十分显著,收获之丰厚,不一而足。举例而言,如:先后召开过十几次园林学术研讨会,园林学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编辑出版了《苏州园林》杂志、《苏州日报·园林版》、《姑苏晚报·园林版》、《江南时报·园林版》、《中国厅堂·江南篇》、《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专著和大型画册,拍摄了大型电视艺术片《苏园六记》(苏州电视台),电视文化片《苏州古典园林》(中央电视台)等一批作品,有多部作品获得国家级大奖,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在史料收集方面,通过广搜博览,先后收集到了元·倪云林《狮子林图》,明·沈周《东庄图册》,文徵明《拙政园图册》、《金阊名园图》,文震孟书法,钱穀《求志园图》,清·上睿《绣谷送春图》,王学浩《寒碧庄十二峰图》,王翚《沧浪亭图》,柳遇《兰雪堂图》,清同治光绪年间江苏按察使书《沧浪亭记》拓片等,为此,《苏州园林》杂志系统地介绍了这批著名书画家及其园林作品;在园林陈设上亦下了工夫,如沧浪亭重现了林则徐留下的珍贵遗迹,拙政园的文徵明《三十一景图》,一直为海内外所称誉,特邀苏州著名篆刻家精心策划和刻制了这套名画,镶嵌在园内;此外,留园建立了苏州园林档案馆,石湖建成了范成大纪念馆,天平山建成了范仲淹纪念馆,亮点闪闪,尤以苏州园林博物馆的建设为突出。园林博物馆通过挖掘古典园林浓厚的文化底蕴、历史渊源、造园特色,向人们展示园林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个有着浓郁苏州文化韵味的全国第一座园林专题博物馆,经过近3年的建设,将于2007年12月4日对外开放。文化要为社会生活服务。在21世纪,古老的园林文化会给今人带来怎样的实际意义和启示呢?园林是中国文化领域中一个特别的门类,将其分解,并不能在该领域中独领风骚;将其聚合,却嬗变成一个如诗画般美妙的境界。苏州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典型代表,除了苏州园林巧于布局、利用地形、改造环境的杰出造园艺术之外,其灵魂是在这些艺术手法中充分反映着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因此,园林文化是一种社会形态高度文明的标志。它的价值不仅是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更在于园林文化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在文化传承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园林是一门环境艺术,人类的理想家园。作为人类的居住地的典范,它的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是取之不尽的宝库。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不断提高,人们不约而同地把眼光投向园林,去追寻理想的家园,园林文化正在更宽广范围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园林城市、园林小区、园林工厂、园林村落、甚或餐饮茶肆、家居庭院……立峰叠石,栽树引泉,巧夺天工,美化环境,陶冶性情,正成为人们追求生活品位的一种文化时尚,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关注、热爱园林的人群在不断扩大。这一切都显示着园林文化研究正凸现出当代价值。比如,居住的艺术化,家居陈设布置的美学观,城市景观与人居环境的生态系统、现代旅游的审美价值……社会文明的发展趋势,几乎都与园林文化有直接关系,可以概括地说,园林文化既是生活方式,又是精神载体,两者互相渗透,表现出社会文明的高低程度。因此,如何适应“人居、环境、理想”现代生活的需求,是园林文化研究的新课题。我时常想,虽然园林文化研究已有很多年,由于众多学者的努力和辛勤耕耘,他们巡游在园林文化的厚土上,从美学、文化气质、历史成因以及与旁系文化的关系等方面来解释园林,探索规律,取得了多种学科方面的成果,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我们还应该继续努力。苏州古典园林所包含的深层次的主题——人与自然和谐,伴随着人类社会一起走进了新世纪。如何把园林文化的研究成果完美地嫁接于现实,为当代人对古代文化的追寻、解释、趋附的愿望,起到导向、注释作用,进而从更高的视角观照这一文化现象,读解、读通、读懂园林文化,吸收其合理内核,融会贯通于今日生活,提高现代人的生活质量和情趣,显得格外有意义。苏州园林文化是苏州人在江南这块土壤上创造的,是苏州人在和自然交流中得到的跨越时空的精神享受,它既古老又现代,既传统又时尚。今天,我们需要对园林文化有新的感悟和多方位的了解、理解及深层次的认识,结合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结合亚太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的建设,结合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监测的开展,结合苏州园林志的新一轮编撰,以及结合当代人的生活观念、美学观念、旅游观念,开拓一片园林文化研究的新天地,用更加丰硕的成果在滋润的园林文化沃土中播下更多的种子,精心耕耘,造福当代,荫福子孙。在历史文化长河中,十二年仅仅是一个开始,让我们把这十二周年的纪念活动作为园林文化研究的新起步吧!
本文标题:对苏州园林的认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526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