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总学时:4学时学分:1学分适用对象:三年制高职开设学期:第一、二、三、四学期,每学期4学时考核方式:形成性考核一、课程定位《形势与政策》是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是高等学校对大学生系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必修课程。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的核心课程,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二、课程目标(一)能力目标帮助学生掌握全面思考、理性分析时事热点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应对时政热点的理性思维,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潮和言论的影响,能够与党和政府保持高度一致。(二)知识目标1.了解时事热点问题的背景、原因、本质。2.掌握分析时事热点问题的方法。(三)素质目标能够自觉拓展学习视野,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自己为中华民族振兴而努力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课程内容设计(一)课程内容选取1.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具有理论性与时效性的特点,因此其内容具2有特殊性,不同于传统课程有固定的教学内容体系。本课程教学内容根据教育部社政司下发的每学期《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主要围绕党和国家推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当代国际、国内形势的热点问题,服务于我校人才培养目标,从当下实事热点中选材,注重选择学生关注度高、社会影响面大的热点、难点问题。每学期选择两个专题。2.各小组选择教学专题须经集体讨论、教学专题确定后,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料,保证材料的真实性、生活性、针对性,以提高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认知能力为着力点,进行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教育,引导学生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的大局。(二)教学方法选择1.要根据课程教学要求和大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包括课堂教学、网络教学、报告会、专题讲座、社会实践等。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深入挖掘专题讲座这种教学方法的长处,把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讲清、讲透、讲顺。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投影仪、相关电影或纪录片、杂志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多角度、多方面了解社会,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五、考核方式(一)评价原则采用形成性评价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评和互评,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大胆、充分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施展自己的才华。(二)考核项目和评分标准《形势与政策》课综合成绩包括终结性考试成绩和过程性考试成绩两部分,其中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课程综合成绩的50%,过程性考核成绩占50%。1.终结性考试本课程终结性考试采取开卷、论文形式,满分为100分,按实际成绩的50%3计入本课程综合成绩。考试时间由任课教师安排。2.过程性考核本课程过程性考核的形式包括考勤、实践课考核二部分,共100分,其中考勤50分,课堂表现50分。过程性考核成绩按实际成绩的50%计入本课程综合成绩。六、教学资源《时事报告(大学生版)》,教育部社政司委托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编辑出版,每学年共6期。《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新华网、央视网、人民网、凤凰卫视等电视、网络以及各类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体上的热点新闻报道。七、课程标准制定与修订执行时间制定人审核部门
本文标题: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538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