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农村小学提升学生英语素养的研究
《农村小学提升学生英语素养的研究》结题报告学年开始,我校英语教研组开展了《农村小学营造英语学习氛围,提升学生英语素养的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全组英语教师在组长的带领下积极地投入“转变教学观念,研究英语教学方法,落实优化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之中。我们以课题研究为契机,突破了陈旧的英语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了“建设一个策略,开展一组活动,形成一种模式,创设一种氛围”为主要内容的英语课题研究系统模式。在短短两年时间内我们在农村小学英语教与学和落实新课程与探索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方面,倡导教师更新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并教给方法,巧妙引导,创设情境,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全面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创造出了一套具有本校特色的、富有农村气息的小学英语素质教学的新模式。以下,我代表英语课题组教师,就近两年以来我课题组研究的过程和取得的成果做一个扼要的报告,总结经验、谈论得失。(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往日益密切,英语学习已经成为人们的必需。在小学课程设置中,英语课所占的比重愈来愈大,人们对英语课的教法、学法以及教学效果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尽管如此,目前农村的小学英语教学由于受到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制约,状况却不容乐观。因此,英语教学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与交际能力,增加英语学习的广度和深度。要达到这个要求,仅靠学习教科书、仅靠课堂四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教师充分挖掘英语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努力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受益无穷。(二)、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一、课题研究前的思考。1、国际小学外语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在小学阶段,学习外语对于儿童的整体个性发展、交际技能的培养和对世界的理解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主要价值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1)扩展文化视野;(2)促进认知发展;(3)有利于语言意识提高;(4)有利于学生建立对外语语言、文化和其他国家人民的积极态度;(5)有利于学生的外语水平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因为外语可以将儿童领入一个新的声音的世界,带来积极的情感和新的发现,以及激励学习的精神,这远远超过了单一语言和单一文化的教育局限,使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和经历。2、我国教育部规定,从2001年秋季起,以小学三年级为起点,在全国城市和县城小学开设小学英语课程。小学英语课程到底该怎么开,应遵循什么样的课程理念,使用什么样的教材,采用什么样的课程模式和方法,如何进行评价等是每个英语教育工作者、小学英语教师、学生家长都关心的问题,也是关系到造成千千万万个小学生是否能成为英语学习的成功者和受益者的大问题。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的氛围,提升学生英语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实施小学英语课程的重要环节,也是我校在积极推进小学英语课程过程中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之一。我校作为一所乡镇农村中心小学,在全国小学英语普及之前,并没有英语教学的经验,因此这样一门新兴而又极其重要的学科,迫使我们全体英语教师必须要尽快地适应新课程的改革,并且要能走出一条适合我校校情的英语教学之路来。以下是我们思考的几个问题:1、教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英语教科书以及其他所有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材料及辅助手段和设备必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在农村小学,教学设备也没有城镇小学好,学生的学习资料也不多。很显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要从本校学生的实际出发寻找适合我们学生的课外拓展资料,合理地开发我们的课程资源,解决教材单一的问题。2、信息相对比较封闭。因为是农村小学地理位置的约束,学生的见识面或是课外知识面都没有城里孩子来得多,再加上农村家长相对素质较低,对于小学英语这一门新的课程缺少必要的了解和重视,也给我们小学英语老师开展教学带来一定的阻力。3、小学英语教师师资问题。据统计,全国小学英语专任教师严重不足,有些地方担任英语教学的老师甚至没有参加过一些正规地培训和学习,而仅仅是靠自己以前的一些知识在教学生,这对学生的学习多少会带来一定的影响,或说是一种伤害。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提升学生英语素养,也应该重视教师的素质提高和教师队伍的建设。4、教学质量问题。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质量一般不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不高涨,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学生对这门学科失去兴趣,这就意味着我们教育的失败,为什么刚开始学习英语的时候学生都能充满兴趣和好奇,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变开始觉得厌烦?这也是我们英语教师要去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5、传统教学模式相对比较落后。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模式过于死板和机械,在很大的程度上限制了教师和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我们对英语课程的理解也比较狭隘,基本上局限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科书”,随着新一轮教学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这种观念不能适应英语教育改革和发展,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学生英语素质的要求和学生对英语学习广泛而丰富多彩的需要。新课程背景下,要想全面提高学生英语能力和综合素质,开发利用英语课内课外课程资源,必将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举措。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再结合我校实际,我们英语教研组决定尝试从小学英语氛围地创设出发,以达到提升学生英语素养的目的,开展实际性的研究和实践,为提高小学英语的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二、分步实施课题研究,“建设一个策略,开展一组活动,形成一种模式,创设一种氛围”1、拓展教材内容,因材施教。我校英语教研组成员及课题组老师从我校英语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我校英语教学的现状,认为农村小学开设英语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知识面狭窄,学生两极分化严重。于是,我们从这一现实出发,编制了二至六年级五套校本英语教材,二年级主要以培训兴趣出发,只收纳了20句简单的日常口语和30个英语单词;三至六年级是对原有PEP教材的课外延伸和拓展,目的是让成绩拔尖的学生获得更多的课外知识,让成绩后进的学生温故知新,以便能赶上其他学生,恢复其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英语校本课每周两次,分别是放在周二下午第三节课和周五早自修。对于校本教材的学习,我们注重的是对学生的评价。制订和学习校本教材,不是为了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而是以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主,因此我们倡导形成性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为了使评价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应建立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以测试和非测试的方式以及个人与小组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同伴、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我们采用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习效果自评、学习档案、问卷调查、访谈、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与评价、平时测验等检测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通过一年校本教材地实施,二、三年级学生能用所学的简单口语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能基本听懂教师的英语指令,还能掌握一些名词类单词。学生的兴趣比较足,家长的反应也普遍较好,家长们欣喜地发现孩子们在家里也能用英语跟大人交流,真正实现了交际的目的。2、挖掘生活资源,结合各种生活场景,设计英语实践活动。课程和我们的实际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尤其是英语课程。PEP教材的内容多数是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因此我们必须让英语课堂生活化。以下是一堂英语课的片断:PEP六年级第二单元Let’slearn.在学完本课的词组后,在操练过程中教师设计这一环节——看病开处方。操作如下:一名学生扮演医生,另一名学生扮演病人,医生边询问病情边给病人开处方,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标题:农村小学提升学生英语素养的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551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