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海绵城市学习心得体会
海绵城市学习心得体会2015年4月CONTENTS目录1海绵城市的政策扶持2海绵城市的基本内涵3海绵城市与各项规划设计的关系4建设海绵城市的途径5雨污水排水系统模型软件6城市所见CONTENTS海绵城市的政策支持“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这是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CONTENTS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让人造城市,转变为能够吸纳雨水、过滤空气、过滤污染物质的超级大海绵,达到降温、防洪、抗旱、捕碳等效益,根本解决人造城市阻绝水与生态的问题,迈向真正的生态与低碳城市。CONTENTS海绵城市的基本内涵CONTENTSCONTENTS海绵城市的基本内涵CONTENTSCONTENTS海绵城市的基本内涵低影响开发(LID)按照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最低的开发建设理念,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在城市中保留足够的生态用地,控制城市不透水面积比例,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根据需求适当开挖河湖沟渠、增加水域面积,促进雨水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低影响开发(LowImpactDevelopment,LID)指在场地开发过程中采用源头、分散式措施维持场地开发前的水文特征,也称为低影响设计(LowImpactDesign,LID)或低影响城市设计和开发(LowImpactUrbanDesignandDevelopment,LIUDD)。其核心是维持场地开发前后水文特征不变,包括径流总量、峰值流量、峰现时间等。CONTENTS转变排水防涝思路CONTENTS海绵城市的基本内涵CONTENTS小结建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低影响开发(LID)模式,是系统解决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自然积存:削峰调蓄、控制径流•自然渗透:恢复生态、自然循环•自然净化:减少污染、改善水质CONTENTS海绵城市的基本内涵CONTENTS海绵城市与各项规划设计的关系CONTENTS海绵城市与各项规划设计的关系CONTENTSCONTENTS海绵城市建设与总体规划第一层次是城市总体规划。要强调自然水文条件的保护、自然斑块的利用、紧凑式的开发等方略。还必须因地制宜确定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控制目标,明确城市低影响开发的实施策略、原则和重点实施区域,并将有关要求和内容纳入城市水系、排水防涝、绿地系统、道路交通等相关专项或专业规划。CONTENTSCONTENTS海绵城市建设与专项规划第二层次是专项规划。包括城市水系统、绿地系统、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其中,城市水系统规划涉及到供水、节水、污水(再生利用)、排水(防涝)、蓝线等要素;绿色建筑方面,由于节水占了较大比重,绿色建筑也被称之为海绵建筑,并把绿色建筑的实施纳入到海绵城市发展战略之中。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在满足绿地生态、景观、游憩等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对绿地自身及周边硬化区域的雨水径流进行渗透、调蓄、净化,并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相衔接。道路交通专项规划,要协调道路红线内外用地空间布局与竖向,利用不同等级道路的绿化带、车行道、人行道和停车场建设雨水滞、留、渗设施,实现道路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CONTENTSCONTENTS海绵城市建设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第三层次是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是确保海绵城市能否真正建成的关键,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将明确蓝线、绿线定位,雨水径流控制指标落实到地块上,如该地块的下沉式绿地的比例与面积,透水铺装的面积,雨水调蓄的容积等,如果需要雨水资源化的地区,需要明确雨水资源化的量。通过详细规划可以实现指标控制、布局控制、实施要求、时间控制这几个环节的紧密协同,同时还可以把设计和项目的建设运行管理结合在一起。CONTENTSCONTENTS海绵城市建设与其它设计低影响开发的雨水系统构建涉及到整个城市系统,通过当地政府把规划、排水、道路、园林、交通、项目业主和其他一些单位协调起来,明确目标,落实政策和具体措施。具体来讲,要结合城市水系、道路、广场、居住区和商业区、园林绿地等空间载体,建设低影响开发的雨水控制与利用系统。CONTENTS1.扩建或新建城市水系CONTENTS建设海绵城市途径在扩建和新建城市水系的过程中,采取一些技术措施,如加深蓄水池深度、降低水温来增加蓄水量并合理控制蒸发量,充分发挥自然水体的调节作用。扩建或新建城市水系。目标:蓄水量增加率≥20%蒸发量变化≤10%利用天然水系调蓄水景观与雨水调蓄相结合发挥自然水体作用CONTENTS2.改造城市道路、广场CONTENTS建设海绵城市途径通过建设模块式的雨水调蓄系统、地下水的调蓄池或者下沉式雨水调蓄广场等设施,最大程度地把雨水保留下来。在一些实践中,实现了道路广场的透水地面比例≥70%,下凹式绿地比例≥25%,综合径流系数≤0.5。模块式雨水调蓄设施地下雨水调蓄池下沉式雨水调蓄广场CONTENTS3.透过透水路面收集和下渗雨水CONTENTS建设海绵城市途径CONTENTS4.居住区、工商业区LID设计CONTENTS建设海绵城市途径延时滞留池下沉式绿地广场下凹式绿地与植草沟在居住区、工商业区LID设计中,改变传统的集中绿地建设模式,将小规模的下凹式绿地渗透到每个街区中见图,在不减少建筑面积的前提下增加绿地比例,可实现透水性地面≥75%,绿地率≥30%(其中下凹式绿地≥70%),径流系数≤0.45。CONTENTS5.园林绿化LID设计CONTENTS建设海绵城市途径滞留塘下凹式绿地雨水景观滞水绿地的生态效益更加明显。在海绵城市建设实践中,通过建设滞留塘、下凹式绿地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并将雨水调蓄设施与景观设计紧密结合,可以实现人均绿地面积≥20m2、绿地率≥40%、绿化覆盖率≥50%。、透水性地面≥75%(其中下凹式绿地≥70%)的目标,径流系数可以控制在0.15左右。同时,收集的雨水可以循环利用作为应急水源地。CONTENTSCONTENTS建设海绵城市途径6.建筑雨水利用与中水回用建筑LID设计与改造目标:绿色屋顶普及;透水停车场普及;雨水收集普及中水回用率≥30%绿色屋顶透水地面雨水利用CONTENTSCONTENTS建设海绵城市途径6.建筑雨水利用与中水回用CONTENTSCONTENTS建设海绵城市途径6.建筑雨水利用与中水回用城市分区中水回用、污水处理、雨水收集进入综合管网系统CONTENTSCONTENTSCONTENTSCONTENTS雨污水排水系统模型软件构建基础规划设计模型,为后期管理模型构建提出技术基础。为提升城市防洪防涝系统规划科学性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建立雨水系统动态模拟模型,可以对防涝系统进行评估,对超标准降雨进行风险分析,绘制积水风险图,为制定防汛应急预案及法律法规提供技术参考。可视化表达方式更有利于直观反映积水风险,表达在不同条件下的模拟结果,包括管流深度、地表漫流、出水流量等参数和实际效果,为科学决策提供更好依据。1.模型的用途CONTENTSCONTENTS雨污水排水系统模型软件1.模型的用途CONTENTSCONTENTS雨污水排水系统模型软件1.模型的用途CONTENTSCONTENTS雨污水排水系统模型软件2.模型使用过程CONTENTSCONTENTS雨污水排水系统模型软件2.模型使用过程CONTENTSCONTENTS雨污水排水系统模型软件2.模型使用过程CONTENTSCONTENTS雨污水排水系统模型软件2.模型使用过程CONTENTSCONTENTS雨污水排水系统模型软件2.模型使用过程CONTENTSCONTENTS雨污水排水系统模型软件2.模型使用过程CONTENTSCONTENTSCONTENTSCONTENTSCONTENTSCONTENTSCONTENTSCONTENTSCONTENTSCONTENTSCONTENTSCONTENTSCONTENTSCONTENTSCONTENTSCONTENTSCONTENTSCONTENTSCONTENTSCONTENTSCONTENTSCONTENTSCONTENTSCONTENTSCONTENTSCONTENTSCONTENTSCONTENTS
本文标题:海绵城市学习心得体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556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