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长篇课文如何短教高年级语文有不少长篇幅的课文。传统的教学方法总是循规蹈矩逐层逐段讲读.花上四、五个课时,把一篇结构完整逻辑严密的文章讲得支离破碎。花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教学效果却不见得好。其实,长文短教,却能事倍功半。总结有经验的教师和自己的教学教研体会,试谈几种做法。(1)解题抓纲、纲举目张。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窗口,许多课文我们可以从文题中窥探文章的整体。对于这类课文,我们可以从解题入手,紧扣课题,展开分析。如:《将相和》这篇课文题目中“和”字,点明了故事的结局:即“将相和好了”。我们从“和”字可以推断出:既然有和,必然先有不和。为什么不和呢?从“不和”切入,理出不和的原因、和好的经过、和好的目的。(2)中间切入,上挂下连。不少结构缜密的文章,都巧妙地运用了承上启下的过渡段。过渡段是文章的纽带。它不但把文章前后内容紧密地连结起来,而且基本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表明了中心所在。对于这类文章,教学时,我们可以从过渡段入手,上挂下连,展开分析。如:《伟大的友谊》一文的第四节,“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马克思,更重要的是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他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合作。”教学时,我们从这个过渡旬切入,通过“在生活上,恩格斯是怎样热忱地帮助马克思的?”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二、三节;“在共产主义事业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又是怎样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合作的?”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五、六、七节。(3)篇末入手,逆向思维。有些文章篇末画龙点睛,总结全文。对于这类课文,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从篇末入手,进行逆向思维,变归纳为演绎,变综合为分析。如:《少年闰土》一文中的“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教学时从这句话入手,展开教学:课文中具体写了哪几件闰土心里的希奇事?哪件事使我的印象最深刻?从哪里看出来?这些事体现了闰土的哪些性格特点?(引导学生学习一、三、四段)我和往常的朋友与闰土的身份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学习第二段)(4)捕捉文眼,以点带面。文章中有些重点词、句,语言凝炼,包含中心,统帅全文。对于这样的词句,我们称之为文眼。教学这类的课文,我们可先让学生找出文眼,然后围绕着文眼,层层设疑,步步设障,谈谈、想想、议议,往往能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如:《詹天佑》一课,作者一开始就告诉我们:“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里“工程师”前面的定语“杰出”、“爱国”不但扼要介绍了詹天佑其人,而且阐明了本文的中心思想,统帅全文。通过深刻理解“杰出”就是“超群,出众”的意思,理解詹天佑是在许许多多具有爱国精神的人们中问,最突出的不同一般的人物后,提出:“为什么说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文章用哪些具体事例说明他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为什么詹天佑在当时这样的环境下能修成中国人建造的第一条京张铁路?”等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5)揭示规律,举一反三。在教学各段内容或表达方式基本相同的课文时,可以采取“以段带篇”的方法进行教学;即精讲第一段或重点段,教给学习方法或规律性的东西,进行举一,其它各段让学生去“反三”。如:《将相和》这篇课文中的三个故事结构和写法基本相同,教学时,还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法:先重点指导学生围绕“抓住人物特点”这一重点训练项目重点分析第一个故事,然后让学生归纳出学习本段的方法:既先按事情发展顺序给故事分层,通过具体分析主要人物的语言、行动,归纳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再用这个方法去自学第二、三个故事。同样,在长段落教学中,可以采用“以节带段”的方法进行教学,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如:《黄河象》一文的第二段,共有五节,各节的结构基本相似。先重点指导学生学习第一节,让学生归纳出学习方法,即:“每读完一节,都要想想本节写什么,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然后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去读其它各节。(6)抓住重点,精讲精读。抓重点、难点和文章的精华处讲解是长文短教的关键。也是信息量激增的当今社会,学生必备的一种阅读线力。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重点讲好“救护车夫”这个重点故事。集中一点,让学生深刻认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而在讲读“读《水浒传》”、“讲碰壁”、“关心女佣”这三个故事时,仅抓住两个词(张冠李戴,囫囵吞枣)三句话(“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进行教学。
本文标题:长篇课文如何短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556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