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建构理性的民族主义----中国当代民族主义的表现与反思周思捷政治与行政学院学科教学(思政)2013020096摘要:2013年,民族主义思潮成为最值得关注的社会思潮的第三位。在此背景下,了解民族主义的内涵,分析学理性民族主义和大众性民族主义、对以传统化文化为基础、反西方和全球化为特征的当代民族主义进行反思,倡导建构一种理性的开放的温和的民族主义,对推动中国和平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关键词:民族主义,学理性民族主义,大众性民族主义一、背景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年。围绕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党的建设等领域一些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理论界展开了讨论和争论,使得2013年思想舆论市场更加活跃,更多激荡。为此,人民论坛对2013年度值得关注的十大思潮进行调查。从关注度、活跃度与影响力三个主要指标监测评价2013年社会思潮的变化,最值得关注的2013前十大思潮的综合得分情况分别为:新自由主义(9.1)、历史虚无主义(8.5)、民族主义(8.4)、创新马克思主义(7.8)、普世价值论(7.5)、宪政思潮(7.4)、民粹主义(6.5)、新左派(6.3)、新儒家(6.2)、伪科学(5.8)。其中,“民族主义”思潮综合得分8.4分,位2013值得关注的思潮第三位。2013年,国家民族主义成为国际争端的源头。“斯诺登事件”将美国监听他国的丑行暴露无遗,显示美国为维护本国、本民族利益不择手段的行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不顾中韩等国家反对而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国内民族主义者主张重新评价日本近现代历史,强化民族国家认同。中国划定东海防空识别区,引起美国和日本激烈反应。在人民论坛针对民族主义思潮的调查中,50.8%的受访者认同“我们要坚决维护民族利益、国家利益”,35.1%的受访者认同“非理性的民族主义,很可能损害本民族、国家利益”,只有10.0%受访者认同“民族主义容易导致对其他民族利益的忽视甚至否定,是国际冲突的根源”,显示大部分民众在面对民族利益矛盾时,虽然认为应首先维护民族、国家利益,但对于非理性的民族主义情绪仍持否定态度。而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民族主义情绪在知识界和广大民众当中,尤其是在青年学生中表现得非常强烈。近年来,由于奥运火炬事件、家乐福事件,南海事件,钓鱼岛事件,更是显得汹涌澎湃。人们的观点和情绪,媒体上反映出来的看法并不是一面倒。既有激进的口号,甚至喊杀声,也有冷静的、实事求是的分析。本文主要描述民族主义的内涵,分析学理性民族主义和大众性民族主义、对以传统化文化为基础、反西方和全球化为特征的当代民族主义进行反思,最后提倡一种理性温和的开放的的民族主义。二、民族主义的概念民族主义是西方随着民族国家出现而产生,在近代从西方传到中国的社会思潮。中国的传统政治和思想文化中本来没有民族主义的概念,我们只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华夷之辩”的概念和“天朝上国与藩属”的关系。民族主义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起着重大作用,特别是当中国遭到外族入侵,民族生存遭遇危机的时候。“五四运动”起因于青年学生反对列强瓜分中国,反对巴黎和会的不公正条约的民族主义,国民党和共产党不论在抗日战争期间还是在内战期间,都高举民族主义大旗。而关于民族主义概念的界定,目前学术界已有200余种不同的概括。【1】(p110)哲学大辞典是这样定义民族主义的:民族主义是从民族观念出发,把民族利益视为至高无上的思想和政策。是私有制和剥削关系的产物,它的代表者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家起着不同的作用。列宁指出:“必须把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和被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区别开来,大民族的民族主义和小民族的民族主义区别开来。”①厄尔盖特·盖尔纳认为“民族主义是一条政治原则,它认为政治的和民族的单位应该是一致的”,“民族主义是一种关于政治合法性的理论”。[2](p1-2)胡涤非认为,“民族主义是近代以来民族在其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基于对本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强烈认同、归属、忠诚的情感与意识之上的,旨在维护本民族权益,实现本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或意识形态,而这种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往往会演化为民族主义运动。”【3】(p7)民族主义根据性质可划分为理性民族主义和非理性的民族主义。泛斯拉夫式极端民族主义是指具有极度的民族优越感,在思想观念、价值体系上或实践形式上将本民族的利益凌驾于其他民族之上,以普世价值观的名义,通过各种形式意图奴役或压迫其他民族,典型的如帝国主义、种族民族主义、军国主义等都是它的变种。狭隘的民族主义主要是指那些殖民地或附属国,在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自决的过程中产生的民族复仇情绪或盲目排外思想。极端民族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都是非理性民族主义的表现形式。理性民族主义是与其他①《列宁全集》(第4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52页。国家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以民族认同感激发全民族活力,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促进民族的生存发展。三、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表现(一)学理性民族主义80年代末国内发生巨大事变,苏联东欧巨变,使得意识形态有求助于民族主义的需要。90年代,民族主义开始崭露头角。在登载于1990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的谈话中,何新宣称“我是一个坚定的爱国主义者”。他在1992年年中写到,明智的宣传,是高举爱国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特别应当把宏扬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作为现代政治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萧功秦在“民族主义与中国转型时期的意识形态”中提出,中国当代的现代化可以启用以儒家主流文化为基础的民族主义作为社会凝聚力与整合的资源。原有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经济发展的实绩是政治合法性的基础之一,但还不够,还不具有民族传统那么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1996年出版的《中国可以说不》代表了民族主义情感中狂热和非理性的一面,它的书名,以及某些章节的标题表明此书宣泄的是反美情绪,比如,“我们不要最惠国待遇,将来也不会给你们这个待遇”、“我决不搭乘波音777”。此书的立论基础是:美国人不但邪恶,而且愚蠢。此书的最大特点是不负责任,比如作者大谈台湾问题,不满意现行方针,而主张“小打不如大打,晚打不如早打。”1999年出版了一本《全球化阴影下的中国之路》,被称为“新说不”,此书是对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的反应,作者建议中国做“坏孩子”,不要怕影响国际形象。2008年出版的《中国人不高兴》,作者包括宋晓军、王小东、宋强、黄纪苏与刘仰。作者们在书中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提出严厉批评。该书策划者、北京共和联动图书公司的董事长张小波表示“它是1996年出版的《中国可以说不》一书的升级版。在过去的这12年里,中国国内外的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有一点没有变,那就是中国和西方摊牌。”值得注意的是,本书的作者之一宋强正是12年前《中国可以说不》的作者之一。此种表现也被学者称之为学理性民族主义。(二)大众民族主义与学理性民族主义相呼应的是大众性民族主义。1993年出现的“银河号”事件,刺激了中国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结。到1999年5月8日,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使中国青年和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达到一个顶峰。紧接着,在2001年又发生了中美撞机事件。另外,美国对台湾、对西藏的干涉也严重影响着中国民众的民族主义情感。从20世纪90年代末起,由于互联网发展迅猛,借助网络工具,公众的民族情绪获得了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网络”与“民族主义”结合构成的“网络民族主义”新术语与新现象的突显,成为近年来媒体关注的新议题。人们把2003年称为中国“网络民族主义”年。在这一年里,中国“网络民族主义”除了继续在论坛上发表尖锐的、痛快淋漓的议论外,还走出聊天室,投入到了具体的政治活动中:2003年6月,一些倡导民族主义的网站组织了登钓鱼岛的保钓活动;7月29日,几个网站发起了“反对京沪高铁采用日本新干线”的活动,征集了10万网络签名;8月当发生日本侵华期间遗留的毒气弹伤人事件后,这些网站发起了征集百万签名要求日本赔偿受害者的活动;8月份,一家网站为抗议日本右翼分子登上钓鱼岛,在日本驻华大使馆外焚烧日本国旗。2004年以来,由于连续发生教科书事件、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事件、东海油田事件,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和民族尊严,互联网上连续又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反日浪潮,抵制日货,打砸日本车,非理性行为尘嚣而上。四、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特点(一)以传统儒家文化为基础在中国历史上,儒家不仅仅是一个学派,而是发挥着教化功能的、得到国家支持的全民宗教。此所谓“政教合一”。康有为认为,“教化”是建立社会秩序的基本途径,而“国教”是推行“教化”的最有效的方式。康有为指出:“夫国所与立,民生所依,必有大教为之桢干,化于民俗,入于人心;奉以行止,死生以之,民乃可治,此非政事所能也,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中国立国数千年,礼仪纲纪,云为得失,皆奉孔子之经,若一弃之,则人皆无主,是非不知所定,进退不知所守,身无以为身,家无以为家,是大乱之道也。”[80]康有为断言“教亡而国从之。”①20世纪初叶,面对千古未有之危局,康有为认为“非崇道德不足以立国”,而拯救之道“有待于教化”。②他大声疾呼:“今欲救人心,美风俗,惟有亟定国教而已;欲定国教,惟有尊孔而已。”③儒家文化对民族主义影响深远。而每当面临外来冲击的时刻,就会出现复兴儒学的呼声。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传统文化收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当代民族主义者呼吁复兴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最后实现中华文化复兴,进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目的,即建设一个超越民族国家的文化中国。(二)反西化,反全球化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经济大潮和全球通讯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轨迹,拉动了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的全方位的变革,修正了人们的时空观念,使人与人之间,国家之间,区域之间联系日益密切。伴随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世界似乎越来越小。西方主流文化以其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①康有为:《康有为政论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733页.②康有为:《康有为政论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842页.③康有为:《康有为政论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846页.文主义发展观,以其唯物主义机械论的宇宙观,以其工具理性万能、掠夺大自然的科学主义文明观,以其聚敛财富、贪得无厌的物质主义价值观,以其相互竞争、优胜劣败的个人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的人生观,导致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环境污染、资源枯竭、臭氧层破坏、气候异常、人口爆炸、灾病流行、恐怖犯罪、贪污腐败、战争危险等直接威胁人类生存的恶果。[4](p284)发达国家所积累的高额财富以及经济发展的高速是以消耗全球环境资源为代价的。当代民族主义者认为西方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有意加强意识形态的侵略。因此,当代民族主义在舆论或行动方面上表现出反西化和反全球化。五、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反思(一)当代中国非理性民族主义存在的问题近年来,中国与他国的领土争端问题越来越严重。尤其在钓鱼岛问题上,“爱国”以及“抵制日货”成为一些城市街头运动的主旋律。中国多座城市爆发反日游行。其中很多地方的游行最终沦为了“打砸抢烧”的暴力秀场:深圳有民众打烂日资百货的仓库大门,商场的监控摄像头亦被损坏;青岛开发区的日产4S店被烧得只剩架子;北京数百人冲击日本使馆,民众冲破隔离栏朝使馆投掷鸡蛋、矿泉水瓶;西安鼓楼饭店前有民众纵火,要求交出住在其中的日本游客;苏州部分日式餐馆被砸,日系警车亦遭袭击。抵制日货演变成打砸日货,喷薄的爱国情感看似一路高涨,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样做对我们所痛恨的日本右翼毫发无损,而很多同胞却被吓得不敢出门。这些暴力性的问题是不明智的。在中国当代的民族主义在年轻人中,尤其是年轻学生中表现得普遍,但同时具有虚伪和粗鄙的特征。比如许多大学生可以在游行示威时扔石头砸美国大使馆,同时抢着考TOFFE和办赴美签证;北京大学一个女学生,在克林顿访问时竭力提刁难问题使他尴尬,过两年又嫁到了美国。本来,和美国人结婚不是错,但她在对媒体讲话时对这两件事都很炫耀。这不能不让人反思。(二)当代中国民
本文标题:民族主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582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