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中西方文化融合与建筑
空白演示Loremipsumdolorsitamet,consecteturadipisicingelit.目录一、历史背景二、20世纪初中国对于西方建筑的理解及表达(建筑作品)三、20世纪初西方对于中国传统建筑理解及表达(建筑作品)四、中西方建筑差异具体体现及原因五、中外文化交融之于建筑发展的看法一历史背景1、在中国几千年的古代封建社会里,虽然政治上有多朝皇帝的更替,文化上有多次的对外交流,但是,中国文化基本上是连块的一元文化。2、历史进入十九世纪后,封建主义的清王朝经历“康乾盛世”而日趋衰落;欧美资本主义国却因工业革命而迅猛发展。(其间,一方面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继续,一方面来建筑文化的传播,这两种建筑活动的互相作用,就构成了中国近代建筑史的主线。3、至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随着外国文化的大规模侵入,在中国国土上除了传统的古建筑仍在延续、演变之外,外来的欧洲建筑样式逐渐多起来,在中国近代的建筑历史上形成以模仿或照搬西洋建筑为特征的一股潮流;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后,则又出现了以模仿中国古代建筑或对之改造为特征的另一股潮流4.中国近代建筑的历史呈现出中与西、古与今、新与旧多种体糸并存、碰撞与交融的错综复杂状态。二20世纪初中国对于西方建筑的理解及表达1.石库门2.广东平开碉楼石库门历史背景:石库门起源于上海小刀会起义和太平天国运动,当时的战乱迫使江浙一带的富商、地主、官绅纷纷举家拥入上海租界地寻求庇护,外国房地产商乘机大量修建住宅。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围合仍是上海住宅的主要特征,但不再讲究雕刻,而是追求简约,将多进改为单进,中西合璧的石库门便应运而生。历史沿革:19世纪70年代初早期的石库门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初,它脱胎于江南民居的住宅形式,一般为三开间或五开间,保持了中国传统建筑以中轴线左右对称布局的特点。20世纪10年代后老式石库门逐渐被新式石库门取代,建筑风格上是更加西方化了20世纪30年代中随着新式里弄和花园里弄的兴起,石库门就风光不再了,开始逐步沦为城市下层居民的栖身之所。石库门传统元素1.江南民居的样式,大门选用石料做门框,并以乌漆实心厚木做门扇2.石库门民居多为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坡型屋顶上带有老虎窗,红砖外墙,临街的一面是中国传统的牌楼式。3.保持了中国传统建筑以中轴线左右对称的布局4.一般为江南传统的二层楼三合院或四合院形式。一般进门就是一个横长的天井,天井后为客厅,之后又是一个天井,后天井边有灶台和后门,天井和客厅两侧为左右厢房。石库门西方元素:1.石库门总体采用的联排式布局来源于欧洲。2.外墙细部有西洋建筑的雕花图案,门上的三角形或圆弧形门头装饰也多为西式。3.中式门楼与巴洛克立柱、拱劵及花饰,成为上海石库门的标志性符号。广东平开碉楼历史背景:古代广东开平地处偏远,匪患严重,当地居民早已有筑碉楼已御盗匪的习俗当前广为人知的碉楼主要形成与清末民初时期。当时开平的居民多往海外经商,并把辛苦积攒的钱财带回家乡建楼,在带回巨额财富的同时,他们也带回了自己在西方世界的见闻,使开平碉楼成为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为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历史沿革:明朝以来,开平为“四不管”之地,土匪猖獗,每遇台风暴雨,洪涝频发,当地民众被迫在村中修建碉楼以求自保。1644年,社会动荡,,为保护村民的安全,关子瑞在井头里村兴建了一座瑞云楼。这座楼非常坚固,有防洪和防盗两项功能。1912年到1926年,匪劫学校达8次,掳教师、学生百余人。一些华侨为了家眷安全,财产不受损失,在回乡建新屋时,纷纷建成各式各样碉楼式的楼,最多时达3000多座,现存1833座(截止到2007年)广东平开碉楼传统元素1.多层建筑,高于一般民居,比普通民居兼顾厚实坚硬。2.早在汉代中原出现的望楼,就是具有警戒、避难、储物等功能的一种碉楼。事实上,中国各地的碉楼绝大部分是与院落连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防御体系,叫做碉楼民居。平开碉楼又与普通碉楼有所不同。西方元素:1.运用了外国建筑中的穹顶、山花、柱式等建筑元素,融入了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多种风格。2.上部造型,可以将平开碉楼分类为:柱廊式、平台式、退台式、悬挑式、城堡式、混合式,反应着主人的经济实力,审美能力和受外来文化影响的程度。陶望楼,警戒、避难、储物等功能的一种建筑。附有拱券的碉楼有穹顶的碉楼三20世纪初西方对于中国传统建筑理解及表达1.金陵女子大学建筑群2.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大楼金陵女子大学建筑群历史沿革:1913年,美国教会美北长老会、美以美会、监理会、美北浸礼会和基督会决定在长江流域联合创办一所女子大学1915年,金陵女子大学在在南京东南绣花巷李鸿章花园旧址开学1923年7月移至随园永久校址,这是一个漂亮的中国古典宫殿式建筑群历史背景:1913年,美国教会美北长老会、美以美会、监理会、美北浸礼会和基督会决定在长江流域联合创办一所女子大学,11月13日,组成校董会,选定南京为校址所在地。1915年,金陵女子大学在在南京东南绣花巷李鸿章花园旧址开学。首任校长德本康夫人(MrsLaurenceThurston)。学校建筑由美国建筑师墨菲和助手1921年设计,陈明记营造厂建造,1923年竣工金陵女子大学建筑群传统元素1.造型采用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风格。传统建筑群强调横纵轴向线,以中路为主,左右再发展为东路和西路,金陵女子大学在总体规划中提取了该空间组织手法,以广场为中心,两轴线横纵交错。2.建筑单体整体多采用清朝宫殿的比例关系。3.采用中国传统华丽的色彩搭配,多用红,黄,青等色彩。4.窗采用竖向分隔布置,部分重要位置的窗采用中国古典格纹装饰。中式配色中轴线明确窗户竖向分隔布置,并有中式格纹。金陵女子大学建筑群西方元素1.用厚重的石材表现基座,与传统的栏杆和平台突出基座重要性的方法有所不同。2.因大学内大多建筑采用混凝土建造,柱子不承重。结构采用西方的墙承重结构。3.部分主要建筑有明显的西方元素,如图书馆外部采用标准罗马爱奥尼式柱廊。石材贴面透露着厚重感,柱子只是装饰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大楼历史沿革:外交部旧址始建于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由赵深、童寯、陈植三人设计,采用现代派经济实用的形式,结合中国传统建筑特点,是中国新民族建筑的典范。历史背景: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北路、云南北路和湖北路交汇处,是原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外交部的旧址,目前旧址使用者为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大楼传统元素1.局部细节上有中国古典元素,如入口、压顶、墙基等。西方元素1.整座建筑的“T”字形平面设计与立面构图基本采用西方现代建筑手法。2.建筑材料为钢筋混凝土。立面构图规整简洁,有西方现代建筑风格。四中西方建筑差异具体体现及原因中西方建筑设计差异形成的原因1、中西建筑形体审美对比中国传统建筑注重“线形美”,注重线条的节奏。西方,建筑讲究“体积美”在古希腊自然科学发展的前提下,建筑就是由几何比例关系和一定的数量关系构成,所以建筑的形式美多由几何造型和数的组合来表现。中西方建筑差异具体体现2、中西空间布局对比中国建筑是一个封闭的,类似群体的空间模式,在地面上平铺展开。西方,是一种开放的单体空间形式,采用向上扩展和“体积”垂直叠加的模式中西方建筑差异具体体现3.材料与结构对比中国传统建筑主要采用独特的木框架结构,以梁架承重。西方传统建筑材料主要是石材,以墙柱承载重量,注重面与块的结合,形式厚重4.建筑装饰色彩对比中国中国传统建筑使用的木制部件需要油漆的保护,色彩常以红、黄、绿、蓝为主色调,鲜艳夺目,台基多为汉白玉,对比强烈。西方则采用石材,颜色多为白色、灰色和米色,简约而优雅,但室内装饰明亮而多彩,追求的是一种怪诞、朦胧而又迷乱的宗教氛围。四中外文化交融之于建筑发展的看法中外文化交融之于建筑发展的看法中国建筑体现的是一种精神,西方的建筑更重视社会功能和实用性,双方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怎样站在新时代的制高点去看待传统的现代化,还是当今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中国的第一代建筑师,一方面怀有强烈的家国情怀,一方面渴望在设计实践中充分地展现自我的设计认知,因此在属于中国独有的新建筑风格探索中做了非常多样的尝试。
本文标题:中西方文化融合与建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609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