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故都的秋》公开课教案
授课时间2008年11月12日星期三下午第三节课题《故都的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2、引导学生把握作者于文中描绘的故都秋的特点3、品味作者对秋流露出的情感教学重点1、体会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2、体会作者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所流露出来的孤独悲凉的情感教学难点鉴赏物我合一、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教学设想1、教学思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教师点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教学目标。2、教学方法:诵读引导法、探究谈论发。要以启发诱导学生思考为主,适当的加以点拨总结,引导学生深入课文,认真思考,质疑问难,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同时通过诵读提示的方式,让学生注意把握本诗的朗诵情感和节奏,从而更进一步的品味散文感情。教学工具《故都的秋》的课文朗读录音、PPT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见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诗句传情,激趣导入二、蜻蜓点水,自读感知1、自读课文,梳理内容2、点拨讨论【幻灯片一】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引言】秋天犹如一本情感丰富的书,有人读出感伤,有人读出欢乐,也有人读出壮丽、豪迈。可以说,秋天是个多情的季节,它撩拨起文人们的无限而又不同的情思。今天,我们就从《故都的秋》走进郁达夫的心灵世界,看看他之于秋,品味到的又是什么?【幻灯片二】(出示课题)【幻灯片三】提问:文中写了“故都的秋”的哪些特色?哪些段落集中写秋景?【讨论明确】特点:清、静、悲凉段落:3—11段集中写秋景快速浏览出示的一些诗句,体会诗人对秋的不同感受。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一遍,标出课文的段落序号,并画出写特点的句子和找出集中写景的段落。引导学生品味写秋的诗句,体味其中不同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通过作品,走进郁达夫内心世界的兴趣。通过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既可以解决生字词,同时,也有目的的梳理了课文的内容,为下面的分析埋下伏笔。四、解剖麻雀,品读细究1、问题引导,探究品读。【幻灯片四——十一】【问题一】课文3-11段中,哪些词语描绘了“秋色”?哪些词语描写了“秋声”?分别体现了怎样的特点?【点拨】(1)观秋色①词语:芦花、柳影、夜月、天空、牵牛花、灰土、落蕊、青布、枣子②特点:冷清(2)听秋声①词语:虫唱、钟声、鸽声、蝉鸣、风声、雨声、人声②特点:寂静(以动衬静)【问题二】从课文中,能品出怎样的“秋味”?【点拨】秋味——悲凉,置身于冷清的环境中,寂静的天空下,怎能不让人油然而生一种“悲凉”呢?这正是郁达夫所要深蕴与文中的“秋味”。为什么郁达夫要极力描绘这种秋天的“悲凉”呢?【补充】①郁达夫,三岁丧父。17岁便随长兄一起赴日本留学,在异国生活的十年,是他饱受屈辱和岐视的十年。在个人性格方面,他抑郁善感②此文写于1934年,此时的中国,连年战乱,民不聊生,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满受人生愁苦和哀痛。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悲凉”已不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悟。(课文第十二段)郁达夫也感染上了中国文人的悲秋情结。【问题三】文中描绘了南国之秋的特点是什么?起什么作用?【点拨】①特点:慢、润、淡②作用:对比,突出北国之秋比南国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在文中划出描写“秋色”“秋声”的词语,并感知它们各自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品出郁达夫与文中所注入的那浓浓的“秋味”。学生找出“南国之秋”的特点的同时,学习文中表现“故都的秋”的一个重要手法——对比衬通过三个问题的讨论,既简化了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一目了然,同时学生通过教师引导,真正的品出郁达夫在这篇文章中里要表达的情感和写作的独特之处,并加强了合作,调动了课堂的气氛。2、教师总结,点出灵魂3、播放录音,重温情感五、能力提升训练之秋更够味,更合作者的心境。【归纳概括】“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世界”,郁达夫将他心中的孤寂与悲凉,倾泻于他笔下的“故都的秋”中,将“清、静、悲凉”的故都之秋尽现读者眼底,景物世界就是郁达夫的心灵世界,全文完美的将景与情统一,情驭景,景寓情。(以上内容学生讨论为主,教师与学生互动探究,适当的时候,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幻灯片十二】根据郁达夫写的秋景,仿写句子。例句:秋,在小院中低矮的破墙内外;在;在;在;在;【参考】①在秋槐的每一朵落蕊中②在秋蝉的每一声残叫里③在秋雨的每一滴雨滴中④在秋枣的每一丝微黄中托。学生认真听课文朗读录音,细细品味“清、静、悲凉”感情。学生要理解题目的要求,独立完成仿写句子练习。通过朗读录音,能让学生对全文情感有更清晰的把握,提高他们朗读抒情散文的能力。与高考题型结合,学以致用,并且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题目的理解能力。六、作业布置1、熟读全文2、四人小组合作,整理归类有关“秋”的诗句或成语。【板书设计】观秋色——清听秋声——静品秋味——悲凉故都的秋授课教师:沈巷中学韦晓静授课地点:高一(6)班授课时间:2008年11月12日课题:《故都的秋》和县沈巷中学校际公开课
本文标题:《故都的秋》公开课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617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