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章杜甫第四章杜甫杜甫:中国最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诗:安史之乱前后社会现实;鲜明时代色彩和强烈政治倾向;热爱祖国、同情人民深厚感情。“诗史”。艺术:集大成;实主义诗歌创作高峰;巨大深远影响。第一节生平思想第二节思想内容第三节艺术成就第四节地位影响第一节生平思想第一节生平思想1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后迁河南巩县,生于巩县瑶湾村。远祖杜预,西晋名将。祖父杜审言武则天时著名诗人(《宗武生日》:“诗是吾家事。”。《赠蜀僧闾丘师兄》:“吾祖诗冠古”),父杜闲兖州司马,终奉天令,家境渐趋衰落。时代特点:唐帝国由盛转衰。经历玄宗、肃宗、代宗三朝,目睹开元盛世,身经安史之乱。一生与时代变迁息息相关。杜甫故里杜甫故里第一节生平思想2杜甫一生一、读书壮游(35岁前)二、困守长安(35-44岁)三、陷贼为官(44-48岁)四、漂泊西南(48-59岁)第一节生平思想3一、读书与壮游(35岁以前)正值开元盛世,杜甫经济状况较好,最快意时期。聪颖早慧,7岁能诗,14岁出入翰墨场,称誉时辈,刻苦好学,为创作奠定基础。《壮游》:“往昔十四五,出入翰墨场。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第一节生平思想420岁起,结束读书生活,开始壮游,前后3次,游历吴越、齐赵、梁宋等地。“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壮游》)。游览河山,接触社会,结交良朋,性情陶冶,视野开阔,心胸宽广。先后与高适、李白相遇。李杜之交,世传佳话。“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情同手足,肝胆相照。李思想、性格、才能、诗风,对杜产生影响。杜追忆酬赠李诗11首。赞美:“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同情:“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第一节生平思想5杜甫年青有为,乐观自信,奋发向上,有豪情壮志,诗呈现浓郁浪漫色彩:《望岳》、《画鹰》、《房兵曹胡马》等。《望岳》(302):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第一节生平思想6关于《望岳》泰山雄伟神秀气象;勇于攀登、积极向上进取情怀。以“望”字统摄,但不拘所见,充满想象。“望”不同于“登”:“登”是身入山中,“望”则立足山外,须包举笼盖,大处落墨。从客观景象和主体感受两面着笔,为横空出世、突兀峥嵘的泰山传神写照,意境极为开阔。“会当”2句:由望岳而产生登岳豪情,是进取自信气魄、心胸之歌唱。第一节生平思想7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房兵曹胡马诗》)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画鹰》)第一节生平思想8二、困守长安(35—44岁)天宝三载,35岁,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政治理想,长安求仕。次年,玄宗“召征天下士人有艺者”,他参加考试,李林甫制造“野无遗贤”骗局,无人及第,他成为受害者。理想落空,生活困顿,“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同上》),忍辱含悲,向达官贵人投诗递简,乞求援引:《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赠翰林张四学士垍》、《投赠哥舒开府》、《奉赠鲜于京兆》等干谒诗写于此时。几次向玄宗献赋,以求赏识,但无明显效果。穷愁潦倒,“卖药都市,寄食友朋”(《进三大礼赋表》)。第一节生平思想9天宝十四载十月,长安苦等10年,得小官,看守兵甲器仗,掌管门禁钥匙。诗人44岁,心情苦涩。回奉先探家,写《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一时期,大唐帝国日趋腐败,社会黑暗,形势危急,民不聊生,诗人有志难酬,生活困苦,走向现实生活,认识社会本质,接近人民,看到民生痛苦,诗出现根本变化,走向现实主义道路。《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等产生,标志着杜甫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成熟。第一节生平思想10关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304)熔“咏怀”、“纪行”于一炉。1.十年长安政治生活体验的总结。天宝十四载(755)十月,杜甫官定。十一月离京赴奉先县探家,结束十年旅食京华生活。安禄山范阳反叛,消息未传至长安,玄宗贵妃在骊山宴游。诗通过身世遭遇、路途见闻,抒发往昔抱负、当前感叹和对前景忧虑。以敏锐观察力和“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情怀,真实反映安史乱前尖锐社会矛盾和危机四伏政治形势,具有“诗史”的特性。第一节生平思想112.诗分三大部分。(1)申述平生怀抱和感慨壮志难酬。(2)记述沿途所见所感,揭露上层统治集团醉生梦死、穷奢极欲、横征暴敛罪恶和贫富对立严酷现实。(3)写到家后情景,由家庭不幸遭遇想到生民痛苦,以对国家安危深广忧思收束全篇。3.深刻精警。“朱门”2句:描述对比,社会不公,“惊心动魄”(赵翼《瓯北诗话》)。《孟子》:“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史记·平原君传》:“君之后宫婢妾,被绮毂,馀梁肉;而民衣褐不完,糟糠不餍。”第一节生平思想124.深广忧思与赤热情怀。对国事民生的愁忧是此诗的感情基调。“沉饮聊自遣,放歌破愁绝”、“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在述”、“忧端齐中南,澒洞不可掇”的愁忧主旋律,出自于“穷年忧黎元”的赤热情怀。5.沉郁顿挫。波澜起伏、百折千回的感情表达方式,是构成此诗“沉郁顿挫”艺术风格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一节生平思想13三、陷贼与为官(44—48岁)天宝十四载,安史乱发:1.大唐帝国由盛转衰;2.唐诗由浪漫转入现实;3.杜诗达到现实主义高峰。杜甫开始颠沛流离生活,和难民流亡:奉先→白水→鄜州羌村。次年七月,肃宗即位。认为国家有希望,将家小寄寓羌村,只身奔灵武。途中为叛军虏回长安。官位卑微,未被囚禁,困居长安9个多月。亲历国破家亡,生灵涂炭,五内如焚,悲痛万分:《悲陈陶》、《悲青坂》、《哀江头》、《春望》。第一节生平思想14至德二年(757)四月,逃出长安,到肃宗行在凤翔,任左拾遗。认肃宗为中兴之主,欲尽忠报国。《述怀》:“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涕泪受拾遗,流离主恩厚。”不久疏救房琯,抗颜直谏,触怒皇帝,放还鄜州,归家作《羌村》三首和《北征》。两京收复,肃宗回到长安,杜甫回长安仍任左拾遗。次年六月又坐房琯党,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从此远离朝廷。这是政治上的严重打击;诗歌创作却是新的转机,开辟了新的前景。第一节生平思想15759年春自东都归华州,将沿途所见写成《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三吏三别。秋,杜甫因关辅大饥,弃官携家至秦州,十月迁同谷,岁暮抵达成都。短暂4年中,杜甫看清了现实的黑暗腐朽,体验了流亡生活的痛苦,走向了人民,诗中忧国忧民的思想更为强烈。第一节生平思想16四、漂泊西南(48—59岁)入蜀后,依靠严武、高适、裴冕等维持生活,在成都西南浣花溪畔建草堂,暂得定居。严武再度镇蜀,表为节度参谋,校检工部员外郎,再次蜀地生活。这4年多,诗人生活比较安定,写了一些描写山水、田园、花草、虫鱼的诗篇,但并未忘国难民忧,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第一节生平思想17永泰元年四月,严武卒,杜甫失去依靠,离成都东下,经渝州、忠州、云安,抵达夔州,在夔州住2年,并写大量诗篇,吟咏山川景物,写风土人情,吊古咏怀,追忆往昔,以《忆昔》、《壮游》、《遣怀》、《咏怀古迹》五首、《秋兴》八首等最为卓绝。这是杜甫诗歌创作的丰收时期,诗歌艺术已经炉火纯青,人诗俱老,尤以七律最为精妙。第一节生平思想18关于《秋兴》(317)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一、相关知识要点组诗。秋兴,因秋景而感兴,有触景生情之意。原作8首,均七言律诗,是首尾相联、脉络分明的组诗。此为第一首。代宗大历元年(766)杜甫流寓夔州作。第一节生平思想19二、内容要点1.悲秋。从《九辩》始,悲秋一直是诗人吟咏的主题。巫山巫峡的秋声秋色引动流寓夔州的杜甫的苍凉心境。他暮年多病,知交零落,持续8年的安史之乱虽已告结束,而回纥、吐蕃乘虚而入,藩镇用兵割据,风烟并未消歇。此诗的意旨,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之秋,充溢身世之感和忧国之思。第一节生平思想202.情景和谐统一。情感深挚、意境恢宏,从眼前秋景起兴,全凭情感起伏流转,把多种景物组合成跳跃连续画面,涵蕴着诗人的心境与感怀。“凋伤”的枫林,“萧森”的秋气,正是悲凉落寞情怀的写状。骇浪滔天,阴云匝地,暗寓时局与国运。“开”既是丛菊开放,又是眼泪抛洒,“系”既是停船不前,又是心情牵系难忘。“他日泪”、“故园心”的倾诉,因“丛菊两开”与“孤舟一系”的图景而使羁旅之悲、思归之情更是浓烈深长。暮色秋风,捣衣声声的凄清氛围中感受到节匆促、游子惊寒的惆怅苍凉。第一节生平思想213.比兴象征意义。“江间波浪兼天涌,寒上风云接地阴”两句,不是简单地描摹三峡深秋的自然景象。天上地下、江间关寒,到处是凉风骇浪,萧条阴晦,具有时局动荡、国运黯淡、心潮起伏、忧虑不安的比兴象征意义。第一节生平思想22关于《登高》(316)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亭浊酒杯。一、相关知识要点1.登高。诗题所指系重九登高。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历来有登高习俗。2.七律。按律诗格律,中间两联必须对仗,首尾则可不论。此诗八句皆对,且首联尚有句中对(“风急天高”,“渚清沙白”)。通篇对仗工整而不着痕迹,浑灏流转,炉火纯青。二、内容要点1.老病漂泊,万里悲秋。写重九登高所见、所闻、所感。前半登高之景,后半登高之情。描绘大江边深远空旷秋景,抒发潦倒一生、年老多病、流寓他乡身世悲慨,交织着对国运艰难的深沉关注。第一节生平思想23第一节生平思想242.气象寥廓,意境深远。前4句描绘无边无际秋声秋色,以“风急”2字贯串。首联为局部近景,“风急”、“天高”、“猿啸”、“渚清”、“沙白”、“鸟飞”,6个意象组成画面,“急”、“高”、“啸”、“清”、“白”、“飞”,分状“风”、“猿”、“渚”、“沙”、“鸟”,再用“哀”、“回”形容猿啸之声,鸟飞之状,刻画细致。颔联转为整体远景,如椽大笔,勾勒落木、江流,“无边”、“不尽”,展衍广漠时空。4句景语,远近俯仰、动静相衬,创造出萧森寥廓的深远意境。第一节生平思想253.层深蕴藉,高度凝练。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意象繁密,诗句的容量很大。百感丛生,主要集中在“客”、“独”、“老”、“病”四端,实是诗人坎坷一生、深长悲慨的浓缩。运用层层深入的表达手法,诗意更见深沉,如自然沦落他乡,既言他乡“作客”,复言“万里”作客。汇评第一节生平思想26在蜀地共9年。大历三年(768)出蜀,欲返故里。战乱频仍,兵燹遍地,无法北上,只好转徙漂泊于湖北江陵、公安和湖南岳阳、长沙、衡阳一带,艰难地度过了两年多贫病交加的流浪生活。大历五年(770)冬病逝在由长沙至岳阳的一条破船上,临终不忘“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风疾舟中伏枕抒怀》),终年59岁。有《杜工部集》,存诗1450余首。历代杜诗校注批点本很多,现存170余种,以清人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最为详尽。第一节生平思想27杜甫思想基本是儒家的,他始终恪守儒家“匡时济世”、“仁政爱民”思想。继承并发扬儒家思想的进步因素,突破儒家思想束缚,抛弃儒家思想许多消极因素。儒家向来奉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但杜甫无论穷达困通,都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家,投身政治,关注现实,同情人民,揭露黑暗,抨击暴政。第一节生平思想28一生执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理想,政治热情旺盛不衰,胸怀宽广,乐观开朗,积极进取,顽强不息,终于成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思想局限性:忠君思想。
本文标题:第四章--杜甫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625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