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国高新区发展分析报告
中国高新区发展分析报告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发展概况1经济总量2区域贡献34投入产出产业分析5发展模式6支持体系78十二五战略发展概况经济总量区域贡献投入产出产业分析发展模式支持体系十二五战略1988年5月国务院批准建立第一个国家高新区——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并颁布18条优惠政策。1991年3月国务院12号文件颁布,批准建立26个国家高新区并制定全国适用的扶持政策;同年4月,小平同志“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题词发表,全国第一次高新区工作会议在京召开。1992年11月国务院批准建立了25个国家高新区,进入了全面发展建设阶段。1997年6月为解决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和21世纪中国粮食问题,国务院特别批准建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2007年1月国务院批准宁波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苏州工业园纳入国家高新区管理序列,形成54+1格局。2009年3月国务院批准湘潭、泰州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形成56+1格局。20年来全国已成立69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0年9月国务院批准芜湖、东莞、肇庆、昆山、柳州、济宁、烟台、营口、安阳、南阳、渭南、白银、昌吉13家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形成69+1格局。1.高新区发展历史发展概况经济总量区域贡献投入产出产业分析发展模式支持体系十二五战略1041.5平方公里2019.7亿4465.4亿5045.1亿近8万亿7%0.52442699.8%2009年数据高新区产值占国家GDP比重7%高新区工业增加值占国家工业增加总值9.8%24家高新区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试点园区高新区万元GDP能耗为0.5吨标准煤/万元42家高新区通过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2010年全国共69家高新区国务院核准高新区面积为1041.5平方公里全国高新区财政总收入2019.7亿元全国高新区净利润4465.4亿元高新区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045.1亿元全国高新区营业总收入78706.9亿元2.高新区发展现状国家高新区经济体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发展概况经济总量区域贡献投入产出产业分析发展模式支持体系十二五战略地理区高新区高新区数量%东部北方东北811.6沈阳、长春、吉林、哈尔滨、大庆、大连、鞍山、营口华北1724.6北京、天津、威海、太原、青岛、郑州、石家庄、包头、保定、济南、潍坊、淄博、洛阳、济宁、烟台、安阳、南阳南方华东1217.4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合肥、杭州、上海、南昌、宁波、泰州昆山、芜湖东南沿海1420.3中山、福州、广州、桂林、深圳、厦门、海南、佛山、惠州、珠海南宁、柳州、东莞、肇庆华中57.2武汉、长沙、襄樊、株洲、湘潭西部内西北68.8西安、兰州、宝鸡、杨凌、渭南、白银内西南57.2成都、重庆、昆明、绵阳、贵阳外西北22.9乌鲁木齐、昌吉合计69100.0截止2010年,红色为2010年新批准国家高新区格局从东向西扩展,东部明显强于中西部!3.高新区区域格局发展概况经济总量区域贡献投入产出产业分析发展模式支持体系十二五战略3.高新区区域格局国家高新区已经形成六大区域格局!环渤海区域长三角区域珠三角区域中部区域西部区域东北区域发展概况经济总量区域贡献投入产出产业分析发展模式支持体系十二五战略政策优惠招商引资土地滚动开发产业升级:军工企业较密集和老工业基地城市共16个产业引进:对外开放条件较好的沿海开放城市共19个产业培育:智力密集和工业基础较好的中心城市共34个4.国家高新区发展路径发展概况经济总量区域贡献投入产出产业分析发展模式支持体系十二五战略营业总收入增长了341倍工业总产值增长了327倍工业增加值增长了15倍(1998年)净利润增长了187倍上缴税收增长了403倍出口创汇增长了490倍国家高新区主要增长指标(自1992年)总收入78706.9亿元工业增加值15416.7亿元高新区企业53692家年末从业人员达815.3万人工业总产值61151.4亿元工业销售产值58593.8亿元净利润4465.4亿元上缴税额3994.6亿元高新区进出口总额3938.8亿美元出口创汇2007.2亿美元1.国家高新区经济总量概览2009年数据国家高新区在20年内实现了稳定且快速的增长!发展概况经济总量区域贡献投入产出产业分析发展模式支持体系十二五战略10116.812937.117257.422638.928957.63589944376.952684.761151.42174.82820.34320.35381.56318.76941.48477.98307.88466.7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工业总产值增长数单位:亿元2001-2009年均增长25.22%11928.415326.420938.727466.334415.6433205492565985.778706.92719.133985642.36527.66949.38904.41160511060.712721.2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8000090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营业总收入增长数2001-2009年均增长26.6%2009年营业总收入超过1000亿元以上高新区26家。集中于东部沿海,中西部城市为武汉、西安、成都。2009年工业总产值占GDP比重达7%。2009年工业总产值增长率超过20%的有20家高新区。2.工业总产值和营收增长率单位:亿元发展概况经济总量区域贡献投入产出产业分析发展模式支持体系十二五战略644.6801.11129.41422.81603.221293159.33304.24465.447.6156.5328.3293.4180.4525.81030.3144.91161.2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5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净利润增长数2001-2009年均增长27.37%640.4766.4990.041239.61615.819772614.13198.73994.6180.4126223.64249.56376.2361.2637.1584.6795.9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上缴税额增长数2001-2009年均增长25.71%2009年净利润超过50亿元以上高新区22家。2009年上缴税额超过50亿元以上高新区24家;上市企业纳税占比19.8%;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纳税占比36.1%。3.净利润和纳税增长率单位:亿元单位:亿元发展概况经济总量区域贡献投入产出产业分析发展模式支持体系十二五战略年份营业总收入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净利润上缴税额出口创汇(万美元)200141.134.99.02.22.20.8200245.138.19.72.42.31.0200354.645.011.42.92.61.3200463.552.312.83.32.91.9200567.556.813.43.13.22.2200676.963.815.13.83.52.4200787.971.017.25.14.22.8200893.074.217.64.84.52.82009100.378.019.75.75.12.64.高新区经济指标人均份额单位:万元国家高新区在各项指标的人均份额上实现了稳步增长!注:由于2008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出口创汇的均值出现略微下调。发展概况经济总量区域贡献投入产出产业分析发展模式支持体系十二五战略1.高新区对区域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积极推动环境优美、绿色生产和循环经济等的发展普遍树立了参与创新和促进发展的理念,1/4-1/5的工作人员,小机构、大服务中小学教育、医疗卫生、生活服务与休闲等同步发展就业以年均21.7%的速度增长,2009年,共吸纳了30.2万名应届高校毕业生。国家高新区将是环境、社会和谐发展的典型示范!高新区已经展示出了社会和谐发展的景象;人文生活和经济生活共存;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并举;就业机会丰裕,并向知识高端发展;高效服务型政府。发展概况经济总量区域贡献投入产出产业分析发展模式支持体系十二五战略2.高新区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国家高新区是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45.6%45.3%44.9%40.1%40.0%38.0%37.9%37.9%35.1%32.5%32.0%31.5%30.3%30.0%100.0%78.2%61.3%53.2%49.5%48.7%48.3%46.0%0.0%20.0%40.0%60.0%80.0%100.0%120.0%工业增加值比重100.078.261.353.2049.548.7048.346%45.645.3044.940.140.038.037.937.935.132.5032.031.530.330.0杨凌西安宝鸡泰州淄博太原石家庄珠海成都吉林合肥襄樊湘潭株洲武汉北京南京南昌南宁桂林常州绵阳国家高新区对其城市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度越来越重要,工业增加值占到所在城市比重达到30%以上的有22个国家高新区。中西部地区的高新区对区域经济贡献的比重更大,是当地经济发展的绝对主力。2009年数据3.各区域高新区产值对比营业收入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净利润上缴税额出口创汇(亿美元)高新区合计27018.725885.85951.81147.51166.81289.8长三角高新区7375.66944.31430.4234.5255.1480.5环渤海高新区7047.06419.01481.1317.0385.3215.6珠三角高新区5684.05609.51155.1203.9178.1394.7西部高新区2200.22260.2626.0132.3113.247.1东北高新区1836.61764.9487.793.485.737.2中部高新区1706.61737.2513.4109.485.522.5单位:亿元沿海三大高新区经济圈占据了高新区产值的75%以上!沿海高新区的总体实力明显高于内陆高新区,主要原因是政策集中、智力聚集、地域优势、产业聚合度高、市场广阔。长三角,26.83%珠三角,21.67%环渤海,24.80%西部,8.73%东北,6.82%中部,6.71%其他,4.45%2009年数据发展概况经济总量区域贡献投入产出产业分析发展模式支持体系十二五战略4.各区域核心高新区产值吉林554.9亿,沈阳377.9亿和大连331.7亿,占东北地区总量71.6%。上海张江2071.2亿,南京1704.1亿,苏州1089.3亿和无锡963.4亿,占长三角地区总量83.9%。北京中关村2645.2亿,淄博858.6亿,潍坊763.3亿,青岛581.6亿和天津438.2亿,占环渤海地区总量82.4%。深圳2106.0亿,广州1139.8亿元,珠海896.1亿,占珠三角地区总量73.8%。西安588.3亿,绵阳469.3亿,成都459.8亿,占西部地区总量67.1%。武汉东湖617.8亿,合肥368.9,南昌210.5亿,长沙160.7亿和郑州125.6亿,占中部地区总量85.4%。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高科、深圳高新区是高新区三大龙头!2009年数据发展概况经济总量区域贡献投入产出产业分析发展模式支持体系十二五战略国家高新区就业人员的高学历特征明显,研发投入不断加大,聚集众多科研机构,拥有更多的创新产出,成为我国最集中各种创新要素的核心区域。国家高新区是我国创新活动的重要基地人才2009年,高新区现有就业人员已达815.3万人,是高新区建区初期的23倍,同比增长13.8%。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数量达到383.0万人,
本文标题:中国高新区发展分析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63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