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党的指导思想•党的指导思想,是指导党全部活动的理论体系,是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理论基础。第一节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90年艰辛而辉煌的历程。党的91年历史,就是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带领全国人民经过28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一、中国革命的伟大成就1.近代中国的国情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自此,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从鸦片战争开始到五四运动的近八十年中,中国人民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英勇卓绝的斗争,但是都失败了。→“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辛亥革命→自上而下渐近改良◇资产阶级维新运动→扶清灭洋◇义和团运动→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运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先后产生过300多个政党,却大都被历史无情地淘汰。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一个政党能够担负起领导和凝聚中华民族的使命。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革命成就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此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共一大13名代表,代表了当时全国57名党员。中国共产党的特点•①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政党。它所接受的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列宁主义,是在斗争中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流派划清了界限的科学社会主义。•②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在这个阶级中,不存在欧洲那样的工人贵族阶层,根本不可能进行和平的议会斗争,不会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产生幻想。•③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以往其他政党不同,一开始便旗帜鲜明地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和分析中国的问题,并且深入到工人中去做群众工作。•④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最终实现了民族解放和政治独立,建立了新中国!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1周年。这些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1.完成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的初步确立,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此我国开始了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探索。2.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已实现中华民族的阶段性复兴(1)建立了独立和比较完善的国民经济体系,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1952、1978、2007、2009年中国大陆GDP、财政收入:(单位:亿人民币)年份GDP财政收入19526791741978364511322007246619513042009335353(8.7%)68477(11.7%)(2)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代。中国革命事业的成功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取得新的伟大成就,一个关键所在就是坚持党的指导思想!第二节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一个政党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旗帜的指引。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中国共产党高擎马克思列宁主义这面旗帜,并随着历史的脚步,不断增添新的理论光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党的七大: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的或经验主义的偏向。•党的八大: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党的九大: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党的十五大: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党的十六大: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指导中国共产党思想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从那个时候起,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共产党、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同中国各族人民的事业、利益和前途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科学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反对以下观点:1.“过时论”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百多年前创立的学说,现在已经“过时”了。2.“学派论”认为马克思主义仅仅是一个“学派”,否认它对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3.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僵化地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真理和指导思想,具有普遍性,但是只有同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才具有实际的作用和意义,亦即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又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有过两次历史性的飞跃,取得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开国大典遵义会议党的七大二、毛泽东思想(1)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2)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1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的概念,有着明确的含义。第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第二,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第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毛泽东思想体系除了上述几个方面外,毛泽东思想体系中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在概括了以上六个方面的理论贡献之后,进而把贯串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称之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并把它具体展开为三个基本方面:(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3(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体系,增添了内容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指明了方向123(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指引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成功开辟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一些重要思想123(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思想中所倡导的中华民族重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远大理想;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奋斗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不依附于人、不怕鬼、不信邪的精神状态,等等。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原创性的贡献,它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如果不了解毛泽东思想,就不能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有深刻的认识。•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有一个怎样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问题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党的十七大党的十六大党的十五大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二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邓小平理论1、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1)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2)历史根据:世界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总结(3)现实依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4)理论基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2、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第一阶段提出理论命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十二大党的十二大开幕词,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构建理论轮廓第二阶段党的十二大党的十三大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三阶段形成理论体系党的十三大党的十四大党的十四大,第一次使用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四阶段丰富理论内容党的十四大党的十五大以来党的十五大,第一次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命名为“邓小平理论”3、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4、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2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31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33(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在进一步深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认识的同时,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国家兴亡,关键在党“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说到底,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邓小平邓小平南方谈话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尽管我们所面临的时代主题、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们所面临的主要任务都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但是国际国内和党内的情况还是有一些重大的变化。是这种变化呼唤党的理论工作要进一步发展。(1)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世情)一球两制西强东弱资强社弱北强南弱科技经济政治文化(2)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国情)成就小康中国问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就业和社会保障人口与资源民主法制建设效率与公平…(3)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其形成的现实依据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党的队伍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党员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发展。如何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党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1989年)——党的十五大(1997年)党的十五大(1997年)——党的十六大(2002年)酝酿与探索提出与阐释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
本文标题:党课-党的指导思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646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