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闽北红色旅游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闽北红色旅游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徐仁立,马杰(武夷学院旅游系,福建武夷山354300)摘要:运用SWOT分析法,对福建省闽北地区发展红色旅游的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就发展闽北红色旅游提出了若干对策。关键词:闽北;红色旅游;SWOT;对策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735(2011)05-0104-04“闽北”是福建省南平市辖区的俗称,地处福建省北部,与浙江、江西两省交界,下辖延平区、邵武市、武夷山市、建瓯市、建阳市、顺昌县、浦城县、光泽县、松溪县、政和县。闽北在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其中武夷山市、建阳市、邵武市、光泽县、浦城县等曾是国内著名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P83)。随着我国红色旅游的不断升温和蓬勃发展,闽北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已成为闽北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然而闽北红色旅游资源大多处于潜在资源状态。面对即将开始的开发热潮,必须对闽北红色旅游所涉及的多个相关要素进行必要和细致的分析。本文主要采用目前国内外比较成熟的SWOT分析方法,对闽北红色旅游发展状况进行全面考察,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1闽北红色旅游的SWOT分析特别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之“井冈星火”在武夷山脉(福建、江西两侧包括闽北)成“燎原之势”。闽北的武夷山市、建阳市、邵武市、光泽县、浦城县等曾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留下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方志敏、滕代远、周建屏、寻淮洲、张云逸、罗炳辉、粟裕、黄克诚、肖劲光、李天佑、黄道、乐少华、黄知真、刘英、陈丕显、曾镜冰、范式人、秦基伟等许多革命家的足迹。“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成为武夷山脉和闽北红色旅游的响亮品牌。闽北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在2011年3月颁布的《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闽北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第一批名录修订版中,闽北暨南平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从2004年确认的一个景区扩展到现在的六个景区而成为系列景区:即武夷山赤石、大安红色旅游景区,闽北革命历史纪念馆,坑口革命遗址,邵武市中共苏区闽赣省委旧址,东方县委旧址,光泽县大洲国共谈判旧址,从而成为全国249个红色旅优势1.1红色旅游资源特色鲜明1.1.1游经典景区之一除此以外[2]。,还有南平市准备开发地域特征鲜明1.1.1.1的红色旅游景区有:武夷山市上梅暴动景区、建阳市太阳山红色旅游区、延平红色旅游景区、政和县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浦城县富岭镇匡山红色旅游景区以及顺昌县谟武文苑等。闽北拥有全国红色旅游三十条闽北红色革命主要立足闽北独特的自然人文特征发展而来。闽北地处闽、浙、赣三省交界,自然环境是山高沟深林密,且远离当时国民党控制的中心城市,这就为红色革命的历史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闽北地处偏僻,民风淳朴中夹杂着顽劣,但古代曾经有文化辉煌的时期。因此,闽北红色革命具有鲜明的地域人文特征,体现了闽北人民富有反抗压迫的不屈斗争精神。*收稿日期:2010-07-18基金项目:福建省高校服务海西建设重点课题“大武夷旅游经济研究”(B521)。作者简介:徐仁立(1960-),男,陕西杨凌人,副教授,研究员,研究方向:红色旅游、会展与旅游策划等;马杰(1976-),男,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旅游管理。历史品位较高1.1.1.2闽北在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精品线路之一(黄山-婺源-上饶-弋阳-武夷山),全国249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在《2006—2010年福建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闽北红色旅游区是福建省三个红色旅游区(闽西、闽东)之一;福建省五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其中有2条与闽北有关即武夷山-泰宁-建宁-宁化-清流-明溪-三明和福州-南平-三明-永安-连城-长汀-上杭-龙岩。福建省20个红色旅游重点景区包括闽北四个:闽北革命历史纪念馆、武夷山上梅暴动史迹、延平八角楼、上溪整编旧址等[2]。闽北红色旅游资源还具有数量较多、时间跨度大、类型较齐全等特点。近年来,随着红色旅游的升温,闽北各级政府对当地红色旅游资源加大了保护、规划和开发的力度。但是对于发展红色旅游重大意义认识不足,投入不足,工作力度不大。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的武夷山大安、赤石红色景区,虽已完成了《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但受开发资金的限制,目前总体进展还比较缓慢。其它县(市、区)的红色旅游由于知名度不高,体量较单薄,基本上还处在潜在的旅游资源状态。产品开发基本处于初级和粗放型阶段即处于资源导向型阶段,红色文化内涵发掘不够,区域线路设计不合理,宣传推广不够,市场营销不够,展示方式处于“图片+文字+解说”阶段;特色产品几乎空白,旅游资源整合力度不大。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客源充足1.1.2闽北位于闽浙赣交界,与我国主要旅游客源地长三角、珠三角和中部主要省份距离较近且交通便利,良好的市场区位为闽北红色旅游发展带来巨大的优势。近年来闽北地区交通得到了快速发展,相继建成了武夷山通往各主要城市的高速公路,各村县也加大公路修建,实现村村通的局面。铁路方面,除了普通铁路系统外,将于2015年建成京福高速铁路。航空方面增加了多条通往主要客源地区的航线,且目前正在规划建设新的大型民用机场,通达性高。2010年武夷山市全年共接待中外游客635.25万人次,“十一五”期间,年平均增长10%,充足的客源为红色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4]。建设资金缺乏1.2.3资金是红色旅游开发和发展的重要保障。而闽北红色旅游资源大多位于经济极不发达的县市,且管理和开发权属于当地政府,因此资金缺乏成了当地红色旅游发展的重要瓶颈。除了大安、赤石景区有少量资金投入外,其它景区建设资金相当缺乏,可进入性差。闽北近几年大交通的改善问题已基本解决,但通往红色旅游景区的道路主要还是以乡村及部分县道为主。个别景点甚至“进不去、出不来、散不开”,不能达到“快进”、“快出”、“慢游”。同时大部分红色旅游景区接待等服务设施不足,环境较差,一些基本的生活条件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尤其是厕所差、停车场小,甚至无停车场,没有游客服务中心,展陈方式依然相当落后。这些问题让游客甚为不满,使红色景区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依托著名旅游景区,伴生资源类型丰富1.1.3闽北不仅拥有非常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而且是华东地区旅游资源密集区,拥有以武夷山为代表的山水文化、理学文化、茶文化等旅游资源,品牌优势十分突出,旅游基础设施完善,为发展红色旅游,实行“红”、“古”、“绿”旅游资源整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创造了条件。且该地区旅游业发展较为成熟,目前闽北围绕武夷山已发展了多样化的旅游形式,如休闲旅游,养生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管理方式落后,经营管理水平不高1.2.4闽北红色旅游虽然在一些地方有了一定投入,有的且成立了相关公司,但是市场意识淡漠,缺乏节庆活动和常规营销,基本处于“等、靠、要”的状态,“等政策、等资金、等游客”,远未发挥应有的思想教育、发展经济、传播文化的功能。武夷山大安红色景区与大安源生态旅游区结合一起开发,目前已初具规模,但由于管理体制问题,再加上配套条件差,展馆陈列方式落后,整个景区开发进展十分缓慢。以致红色旅游参观人数少,收入更低。据不完全统计,来武夷山的游客大部分是冲着山水风光来的。2009年武夷山市接待游客580.6万人次,而参观红色旅游的游客仅有30多万人次,占游客总数不到百分之十。红色旅游收入更是低下,人均消费不足10元[4]。劣势1.2红色文化资源比较价值较低,知名度偏低1.2.1闽北红色资源具有自身特色,且在革命战争年代具有一定代表性,同时相比较全国其它红色景区资源,具有数量多、类型全等特点,但却在革命历史中缺少有全国影响力的事件,尤其与周边省份和地区相比,如井冈山、瑞金、上杭县古田等,影响力较小。闽北群众对当地的革命历史也知之甚少。为红色旅游发展带来一定困难。旅游产品开发处于初级阶段,层次低机会1.2.21.3105红色旅游需求的不断高涨社会协调发展、传承红色文化和保护地方文化,增强闽北地区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来认识[6](P89-111)。在继续打造和完善“绿色闽北”、“古色闽北”等品牌的同时,组织力量,深入挖掘闽北红色文化内涵,全力打造“红色闽北”品牌。由于本身资源比较价值较低,同时区内外竞争很大,大力宣传成为其发展的必要手段。应充分利用报刊、网络、影视、出版相关书籍等各种媒体,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以加大闽北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使闽北红色文化深入人心;应充分利用、合理开发闽北丰富而重要的红色旅游资源,并依托闽北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品牌和旅游条件以及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使闽北红色旅游发展成为省内乃至国内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基地,使闽北真正成为“红”、“绿”、“古”、“俗”以及茶文化旅游、会展旅游等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和谐发展的世界级自然与文化旅游中心。1.3.1红色文化一直是我党宣传的主流文化之一,自新中国建立以来,各级政府已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参观学习活动,但以前多以单位公费组织进行政治教育为主。进入21世纪以来,红色旅游逐渐成为普通民众自发参与的旅游项目之一。随着2011年建党90周年等重大活动的举办,以及人民群众目睹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绩,强化了人们对红色文化的了解,尤其在当前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过度追求与对精神道德层面追求下滑的情况下,通过参与红色旅游活动,提高精神道德水平是政府和老百姓普遍关心的事情。各级政府政策大力支持1.3.2国家大力支持红色旅游的发展,先后两次出台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闽北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系列景区之一;福建省近年来对省内红色旅游也做了整体发展规划,闽北成为福建省三大红色旅游景区之一;南平市也针对闽北地方特色,提出了发展闽北红色旅游的构想,并已经提出了一些发展战略和规划[5]。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支持,为闽北红色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重视产品开发,整合资源,打造精品体系闽北红色旅游资源目前仍处于潜在开发期,尤其目前产品品位偏低且单一化,以致吸引力不足。因此必须依托以武夷山为代表的闽北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品牌影响力和闽北旅游业已发展比较成熟完善的食住行游购娱的有利条件,实行资源整合。首先,相关旅游资源的整合。如闽北高品位的山水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茶文化及宗教文化和红色旅游文化的有机结合。其次,旅游要素资源的整合。即完善红色餐饮、红色特色商品购物、红色文化娱乐等服务项目,整合旅游各个要素,做宽、做长、做大红色旅游产品链。再次,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即在区域内、区域间乃至省内外加强区域规划整合、营销上的联合、宣传上的合作和人员培训上的交流等。这就要求在旅游线路的设计上科学合理,积极开发参与性、体验性的产品。同时加大特色产品的开发力度,突出红色文化主题,形成雅俗共赏、老少皆宜、各具特色的产品体系。要加强对各个红色景区开发统筹规划,防止低水平重复开发造成产品雷同[6](P152)。目前的重点是要高标准改建闽北革命历史博物馆,运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展示闽北革命历史;同时尽快筹划《闽北烽火》大型实景剧的创作、排练和演出,艺术化地再现闽北革命斗争史,形成亮点和看点,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2.2威胁1.4外部替代效应1.4.1闽北红色旅游发展存在很强的外部威胁,即同类型高等级的红色旅游资源的竞争。如毗邻的井冈山、瑞金,尤其是闽西的古田会议会址等,这些地区在中国革命历史上都具有重大影响力,对游客的吸引力巨大,有些地区已经成为非常成熟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如井冈山,具有稳定的客源市场,且对潜在客源市场有巨大吸引力。这些对闽北红色旅游发展将带来巨大的压力。内部替代效应1.4.2闽北红色旅游的发展除了受到同类外部旅游目的地的威胁,同时也会受到内部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的挤压。如以武夷山风景区为主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由于闽北地区自然资源极其独特,而武夷山在闽北具有极其强势的地位,游客来到闽北主要前往的就是以武夷山等自然资源优越的景区,对资源价值相对较小的红色旅游通常兴趣不大。发展闽北红色旅
本文标题:闽北红色旅游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656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