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84浙江省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课题 T”型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请书项目名称:“T”型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主持人:张康夫主持单位:浙江理工大学通讯地址:杭州翠苑一区7幢2单元102邮政编码:310012联系电话:0571—88066389传真:0571—86843480电子邮箱:zky037166@yahoo.com.cn合作单位:上海工程大学负责人:马新宇广东工业大学负责人:铁兰叶浙江科技学院负责人:徐迅绍兴文理学院负责人:陈浩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负责人:白志刚浙江省教育厅二○○八年二月制2一、简表项目简况项目名称“T”型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类别A、总体研究B、专业大类C、教学管理D、自选项目是否招标项目否起止年月2008年10月——2010年9月项目主持人姓名张康夫性别男出生年月1966.2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务副教授最终学位/授予国家研究生/中国所在学校学校名称浙江理工大学邮政编码310018电话13018928683通讯地址浙江杭州翠苑一区7幢2单元102主要教学工作简历时间课程名称授课对象学时所在单位2004基础设计服装设计专业64浙江理工大学2005流行色研究服装设计专业48浙江理工大学2005中外服装史服装设计专业80浙江之江专修学院2006服装色彩研究服装设计专业48浙江理工大学2007服装绘画服装设计专业96浙江理工大学2008时装色彩艺术服装设计专业64浙江理工大学主要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工作简历时间项目名称获奖情况2005基本形教学的延展性及其应用研究优秀奖2005服装花色设计中的构成意识研究及其应用优秀奖2006高等艺术专业教育的多样化和质量观的重构/2006价值多元化背景下美育对大众意识引导的研究./2006后现代消费语境下服装、面料花色设计的研发和应用/2007研究生服装色彩课程教学模式研究/2008色彩系列课程建设/2008艺术设计专业本科阶段产学研结合教育模式探索及其实践研究/3项目主持单位总人数高级中级初级博士后博士硕士参加单位数651221主要成员不含主持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工作单位分工签章郭建南男1956.10教授浙江理工大学模式研究朱秀丽女1963.04教授浙江理工大学课程体系季晓芬女1970.08副教授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工程胡蕾女1969.03副教授浙江理工大学服装设计朱伟明男1972.11讲师浙江理工大学服装营销项目合作单位主要成员总人数高级中级初级博士后博士硕士参加单位数5515单位:上海工程大学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工作单位分工签章马新宇男1952.9教授服装学院课程体系单位:广东工业大学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工作单位分工签章铁兰叶女1961.7教授艺术学院服装设计单位:浙江科技学院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工作单位分工签章徐迅男1964.6教授艺术学院模式研究单位:绍兴文理学院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工作单位分工签章陈浩男1961.5.教授艺术学院服装营销单位: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工作单位分工签章白志刚男1966.11副教授艺术系服装工程4二、立项依据:(项目的意义、现状分析)“T”型服装设计人才的“T”字,是对服装设计人才知识能力构成的一个形象性表示。是指在纵向上,作为服装设计及管理人才的角色,在本专业的知识和能力方面有深度,有厚度,形成了坚实的专业支撑;在横向上,能够清楚了解和熟练应用与本专业相关的其它知识或技能,熟悉本行业的运行规律,因此具备了较强的业务能力和较宽的岗位适应能力。所谓“T”型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复合型人才基础进一步发展而成的,具体是指“以培养一专多能的服装设计人才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从业力和岗位适应力为重点,并使受教育者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而构建的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1.项目的意义1.1培养“T”型服装设计人才是我国服装产业发展实现突破的根本保障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纺织服装企业从出口加工型转入创立品牌、产业升级阶段,要求企业与国际市场全面接轨。这时,服装业不仅需要大量一般的服装人才,更需要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新型专业人才来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的服装品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对人才的培养、供应和使用机制上进行变革。因此,根据服装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培养对口的“T”型服装设计人才,是实现我国服装产业发展实现突破的根本保障。1.2构建“T”型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服装教育分层发展的关键措施从行业需求和服装专业的知识结构来看,不同层次的服装院校,培养的人才规格应是不同的。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目前的服装教育办学层次模糊、教育职能重复。就“T”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而言,虽然许多职业学校也在提倡培养“T”服装人才,然而,培养具有强综合能力和高社会适应能力的“T”服装设计人才,显然不只是单纯地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就可以实现了,而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足够的时间、师资和设备保障是没办法完成的。因此,根据服装产业结构调整和大学服装教育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明确大学服装教育的发展方向,构建“T”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显得非常必要。1.3培养“T”型服装设计人才是调整服装人才结构失衡的必要手段从社会就业反馈消息看,一方面大批服装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的位置;另一方面企业又感到人才紧缺,可用人才少。教育和需求二律背反的结果形成了以上奇特的市场现象。经过深入调查分析,我们认为造成服装人才供应不畅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市场已经饱和,而是因为我们服装人才的培养方向与市场需求方向相对脱节,人才供应链的5无效对接和延迟现象比较严重,从而造成服装人才结构的严重失衡。目前,因为产业升级需要,服装产业高素质、复合型的服装人才如素质全面的服装管理人才、服装设计师及技术人才严重缺乏,这是一种来自产业结构的深层需要。因此,我国大学服装教育当前的重中之重,就是尽快建构成熟的“T”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服装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培养出合格的服装人才,以适应我国服装产业的需要。2.项目的现状分析随着服装市场的国际化和竞争的激烈化,中国服装产业的发展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在以品牌文化竞争、知识经济主流的国际贸易市场环境中,中国服装产业的经营还停留在传统产业的观念中,缺乏对现代市场的理解,缺乏对新世纪服装产业文化本质特征的深刻认识和宏观把握,产品始终停留在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在当前国际贸易日趋激烈和贸易摩擦日趋频繁的情况下,这种低生产值环节生产的景况,不但被动而且极具风险性,如果行业不能及时应对当前产业结构的时空变化,实现优化升级,将会导致行业竞争力的萎缩和区域经济的停滞甚至倒退。特别是今年以来,随着贸易摩擦的增多、美元的贬值以及国家税收政策的调整,纺织服装业的经营状态越来越艰难。所以,为了增强我国服装产业在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中的价值和比重,提升产品综合竞争力,急需补充高素质的服装人才。为此,“T”型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中国目前亟待建设的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服装人才的培养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比如,服装企业管理者一个重要的素质就是具备时尚判断力以加强对市场的把握,因为企业要能生产出可以激起消费者购买欲望的产品才能赢得市场。又如,服装市场对服装设计人才的素质要求很高,因为我国的服装企业大多属于中小型规模,服装又是微利产品,这往往要求他们一个人或者一个很小的班子就要担起一个专业公司的职能。一个优秀的服装设计人才,不仅需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而且要熟知人体结构和不同国家和地区以及不同年龄层的着装习惯、服装工艺、服装面料特性,懂得服装艺术、服装板型流行趋势等等。要具备这些,不仅需要相当时间的专业培训,还需要较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和长期的实践和摸索。但是,长期以来中国服装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一直没有完全解决。在80到90年代学以致用的情况下,我们的教学模式是适合当时的行业发展和企业需要的,但面对新形势,我们感到已有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表现在学生专业知识结构单一,创新意识不强,创业能力较弱。如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产品设计能力,但市场的概念几乎空白、产品成本的控制、品牌策划能力等知识结构弱,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升级对人才的需求。在这一态势下,我们考察了欧洲、日本和美国的大学服装教育,并根据我国服装产业需要提出了“T”型服装设计人才培养的教学理念。培养模式紧紧围绕“服装设6计——新产品开发技术——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的整个服装产业链,着重培养设计、技术、营销贸易相结合的“T”型服装设计人才。意在实现服装创意设计与目标市场、产品开发与生产技术、品牌创新与企业发展管理、国内现象与国际流行等服装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无障碍链接。把学生的认知过程从被动接受知识向认识、反思、产生新知识的高级认知阶段推进;把学生的思维方式从崇拜知识向挑战知识、转化知识的创新型模式转变;把育人的目标从知识单一型向一专多能型过渡;寻找强化服装设计应用型人才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形式与教学管理方法,以达到培养高素质服装设计人才的教学目标。项目组经过几年的探索,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7三、项目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1.具体改革内容、改革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改革内容1.1创建“T”型服装设计人才课程体系根据国际服装教育发展方向和我国服装产业需要,科学设置服装设计专业的各个教学模块,围绕市场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方向,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去掉没有专业支撑力的课程,增加新的应用性教学内容,突出服装设计人才的知识交叉和复合型能力结构的培养,并有机地渗透到本科四年课程教学里,构建“T”型服装设计人才课程体系。1.2修订人才培养计划,完善人才培养过程根据服装产业需要,修订新的教学大纲,制订人才培养计划。新大纲和培养计划将科学划分专业知识体系、通识体系与相关知识的比例问题;注重课内与课外、学校与企业的结合问题;加强师资建设,优化知识结构;创建高规格的实习基地、校内服装实验商场,建立新颖、完善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多种渠道培育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根据教学计划把企业家请进教室,丰富行业知识,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完善教学环节和改革考核制度等。1.3引进教育资源,深化教学改革引进FIT优质教育资源,包括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材、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此外,学院还先后与香港理工大学、韩国水原女子大学、意大利欧洲设计学院、英国伦敦时装学院及法国、俄罗斯、马来西亚、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服装院校建立了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取得了宝贵的教学经验;通过设立新世纪服装业发展论坛,教授论坛、社会课堂、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来校讲学、做报告等活动,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素质。通过合作办学,师资交流、扩大教师和学生的视野,完善知识结构。1.4开展继续教育,健全教学保障体系服装人才的合格与否,最终是要接受社会的检验的。因此,必须为学生设置与行业,与社会产生互动的平台,才能促使学生尽快向设计师转化。本项目采用两条途径使学生的在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产生互动:一方面创建各类实验平台、实习基地,最大限度的拉近学生和行业的距离。另一方面突破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团队教学实践,并聘请行业名家及校友创业成功人士,进入课堂;给学生创造真实的创业情景,启发学生的创业意识。通过实验室建设,创建各种创新平台、实习基地、校内服装实验商场及研发中心等,保障教学模式的正常运作。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服装设计大赛等措施,保证了专业与行业的顺畅交流。8“T”型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2.改革目标通过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把选课的机会和选择专业的权力交还给学生,通过创新校企合作途径,拓宽产学研研究平台,给学生增加课题研究的机会和企业合作的机会、通过建设国际教育合作项目,给学生提供参与国际交流和感受多元设计文化的机会。通过社会、企业、学校联合培养,综合提高学生的业务能力,构建“T”型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培养“T”型服装设计人才的目标,为服装产业升级输送合格人才。2.1创建“T”型服装设计人才课程体系根据“T”型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理念,瞄准国际化、贴近大市场、服务产业链,更新教学内容,建立与专业
本文标题:84浙江省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课题 T”型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678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