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浅析歌剧《蝴蝶夫人》的艺术特色
龙源期刊网浅析歌剧《蝴蝶夫人》的艺术特色作者:刘雨鑫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29期摘要:《蝴蝶夫人》是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普契尼的重要代表作,具有很高的真实性,体现了现实主义精神。本文试从强烈的现实性、浓烈的抒情性、巧妙的东方色彩以及声乐与器乐的配合四个方面来探讨其艺术特色。关键词:《蝴蝶夫人》;现实性;抒情性;东方色彩[中图分类号]:J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9--01普契尼作为19世纪晚期现实主义的代表作曲家,他作品中表现的是那个时代真真切切的世界,而不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他的音乐直指残酷与温情相交融的现实生活,直面惨淡而悲剧的人生。普契尼的创作牢牢扎根于意大利歌剧的传统,是真正弘扬威尔第歌剧艺术的剧作家。他创作的《蝴蝶夫人》为两幕歌剧,1904年2月首演于米兰,改编自同名小说。《蝴蝶夫人》为一部悲剧作品,女主角是一位天真的日本姑娘——巧巧桑,她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而不得已放弃了信仰已久的宗教,最后得来却是一场空,最后选择了一死。一、强烈的现实性《蝴蝶夫人》是取材于现实,生动而真实地表现了那个时代日本艺伎的日常生活,剧情唯美而动人,曲调舒缓而轻柔,情节动人而简洁。1900年,当剧作家普契尼听说了一个凄美忧伤的异国恋情故事后,萌发了创作一部以异国爱情为题材的作品的想法,于是巧巧桑这个女性人物形象开始在作者的脑海中酝酿与塑造。在普契尼的现实主义歌剧作品中,可以发现挣扎在底层的弱势群体是他擅长表现的对象,而且他尤其偏爱描绘在生活中遭受磨难,在爱情中受到欺骗与背叛而不惜毁掉自己的善良女性。[1]在《蝴蝶夫人》中,也是如此,他着重刻画了蝴蝶夫人巧巧桑在生活的重压下苟延残喘,遭遇着心酸与煎熬的痛苦生活的经历,可以说,巧巧桑的经历代表了广大生活在底层的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状态,巧巧桑这个女性人物不仅代表了受到压迫的广大女性,更代表了千千万万遭受磨难的所有劳动人民。在刻画女主人公的丰富的内心世界时,他选择了用朗诵调与咏叹调相融合的叙咏调,朴实而不华丽、平易近人而不炫技,继承了意大利歌剧声乐的优良传统。二、浓烈的抒情性龙源期刊网普契尼在这首咏叹调中采用了朗诵式的旋律,音乐运用较长的宣叙性的抒情曲调,近似说白,形象生动地揭示了蝴蝶夫人盼望丈夫回来的迫切心情和坚信平克尔顿会归来幸福重逢,描写得细腻贴切,体现了普契尼这位歌剧音乐色彩大师的高超创作手法。在风格上,《蝴蝶夫人》属于伟大的抒情悲剧,具有室内抒情风格。这部作品不是盲目追求复杂的剧情结构与夺目的舞台效果,而把整部剧的着眼点放在了主人公的内心活动。例如,蝴蝶夫人在第二幕中所演唱的詠叹调——《啊,晴朗的一天》,是普契尼歌剧中最受欢迎的歌曲之一,也是歌剧选曲中最常见的女高音曲目,堪称普契尼最绝妙的灵感闪现。女主角在不停地想象自己与平克尔顿再次相逢的场景。她面对大海,眺望着远方,高声歌唱,唱出了自己想来想去的爱人,唱出了她对于重逢的迫切期待。三、巧妙的东方色彩在《蝴蝶夫人》中,在音调上,作家别致地用一些地方音调、东方音调。[2]在配器上,精致地使用了木管和弦乐。由此,为我们构造了一个偏冷色调淡蓝色的东方式意境,令人回味无穷。它的另一新颖之处还在于五声音阶序列的运用。普契尼直接采用了《江户日本桥》、《越后狮子》、《樱花》等日本民歌来刻画蝴蝶夫人的艺妓身份和心理活动。这部作品是具有先锋性的,它是普契尼创作生涯中的第一部异国情调作品,也是20世纪初西方人最早在歌剧中接触到的东方印象。咏叹调《晴朗的一天》旋律中的五声音调使它带有强烈的东方色彩,开始细腻而婉转,中间起伏过渡,最后出现全剧高潮,表现了巧巧桑对爱情热烈和忠贞的理想。四、声乐与器乐的配合他对剧中的女主角充满了同情和怜爱,他将这样的爱、慧悟赋予了巧巧桑这一角色以鲜活的生命,使《蝴蝶夫人》的旋律非常流畅和优美,意大利式的热情在其中表露无遗,管弦乐瑰丽明亮,配乐方面典雅而轻盈、咏叹调凄美而迷人。普契尼曾说:“《蝴蝶夫人》的音乐是上帝赐予我的”。他个人非常喜爱巧巧桑这个纯洁无瑕的日本姑娘,她的爱真挚而热烈,轰轰烈烈,不造作虚假。在《蝴蝶夫人》歌剧的交响乐前奏中,一段急速的赋格曲,将观众一下带到了遥远的日本国度,仿佛身处长崎海湾,正在体验巧巧桑所踏遍的土地。[3]充满异国魅力的《蝴蝶夫人》大胆使用了和声,这在当时来说是并不和谐的声音,却使音乐更加的浪漫、鲜明。普契尼强调用朗诵调与咏叹调融合的咏叙调深入刻画角色心理,避免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截然分开,使宣叙调具有优美的音乐律动,朴实、平易近人,动人心弦。普契尼一共创作了十二部歌剧,在他的作品中多是写神话题材和现实题材,偏爱描写小人物的大悲哀,着重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对于悲剧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蝴蝶夫人》流传至今,成为任何大歌剧院每季度上演票房上座率最高的经典之作。龙源期刊网注释:[1]王云雪:《论普契尼歌剧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塑造》[D].《河南大学》,2004年,第34页。[2]郭瑾:《威尔第和普契尼歌剧中女高音咏叹调艺术风格与演唱特色之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第65页。[3]洁:《从〈蝴蝶夫人〉领略普契尼歌剧的悲剧色彩》[J].《美与时代》,2004年第4期,第20页。参考文献:[1]王云雪:《论普契尼歌剧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塑造》[D].《河南大学》,2004年.[2]郭瑾:《威尔第和普契尼歌剧中女高音咏叹调艺术风格与演唱特色之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3]于洁:《从〈蝴蝶夫人〉领略普契尼歌剧的悲剧色彩》[J].《美与时代》,2004年第4期.[4]蒋丽萨:《歌剧〈蝴蝶夫人〉的东方形象解读》[D].《西南大学》,2007年.
本文标题:浅析歌剧《蝴蝶夫人》的艺术特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728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