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读《甜与权力——糖在近代历史上的地位》有感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10历史文遗班徐浩置身于现在社会,面对着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感受着生产力带来的巨大便利,而又理所当然的接受这份馈赠的人们,是不会刨根问底的追问一种商品的前世今生、来龙去脉的,甚至可以毫不客气的说连这种稍进一步,探索的意识都泯灭了!然而,只有当不同文化氛围中的人们表现出对相同物品截然不同态度的时候,差异导致的文化冲击才能够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和思考。对于这种文化差异的追究才会相应建立起来,直到人们理解其中的奥秘。每个人成长的历程中,都有着各种伴随我们长大的东西。它们中的很多随着我们的成熟而消失了,很多一直到现在还在我们的生活中时隐时现,映射着过去的时光。历史的发展也是如此,人类对于资源的获取改变了群体的命运,造就了另一番自然人文景观。但是,由于视域的局限或是时间的流逝,我们不能鸟瞰自己留下的足迹。众多自然和人文科学家走进了一个个相对封闭的世界里探求着属于每个群体的“秘密”,于是展示在我们面前的已属不易的研究成果已经让我们叹为观止。纵有个别学者深入社会内部,探求事实真相,又能高屋建瓴、著书立说,则真可得鞭辟入里的鸿篇巨制。然而,确实有这么一种视角可以帮助学者更好的观察周围的世界,从而完成对整个局面的宏观把握。这就是人类学常用的微观例证法,从微观进而发展到对整体的深度描写,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也正是这种方法使我们认识到了这样的一个规律:不同的文化如何对待一种东西将可能会是一个极有益的连接点,透过这个连接点可以考察人类行为中自然秉性和社会秉性所扮演的不同角色。《甜与权力——糖在近代历史上的地位》选取了一个很好的主角——糖。确实,从居于奢侈品的高端走到了平常人的生活中,在漫长的历史中经久不衰的糖有着太多值得我们思考的话题。是什么样的特性引起了我们对于糖的兴趣(背后的推力是什么?人或是甜)?糖的生产状况是什么样子(作为殖民地产品在世界2资本主义的增长过程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以及这种角色所导致的殖民地特殊的社会人文景观是什么样的)?糖是如何被赋予新意义的(这种对于物品赋予意义的权利是如何在消费者和销售者之间转移,是否涉及自由乃至个人主义)?什么样的因素让糖走到了今天的位置(环境、事态、历史发展的动因)?等等。所有这些疑问都随着作者西敏司的笔触娓娓道来,其中不乏历史溯源的深入追究;作者大量的数据调查也直观的让我们看到了糖作为殖民地产品在商贸中地位的变化;糖是如何在不同文化氛围中作为饮品的添加剂而被接受,以及最终和咖啡、牛奶组合而成为一种全新的饮品,更是激起了我们的兴趣;糖成为大众化消费品后相继而来的种种新奇的含义关系着糖在现代社会中走向何处。读过作者力作的我们感叹糖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想象着人类近代历史就是一部糖的历史,地球被浸泡在糖罐子里了!然而,糖并不是给每个人都带来了甜蜜,毕竟它是工业化浪潮下的产物,而资本主义全球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社会分工的发展。作为资本主义霸主的英国享受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资源,同时也充当着“海上马车夫”的角色,整合全球资源为我所用。这就决定着众多的殖民地只能成为各种终端产品的生产环节,而不能享受到最后的“福利”。正如作者所说:“自然物质通过种种化学和机械的转换而服务于人类,而让那些见过它的人一点都认不出来。但是使得这一转换得以完成的劳动分工可能对这一技术过程赋予了额外的神秘感。当生产的地点和使用的地点在时间和空间上被分离的时候,当制造者和使用者在生产过程中和使用过程中都相知甚少的时候,这种神秘感会进一步加深。”这让我突然想起了《茶马古道——千年盐井》中的红盐①(含有当地特有的红土)作为一种地区必需品所扮演的角色。在西藏东部澜沧江沿岸分布着三处生产井盐的村落,即江东面的上盐井村和下盐井村(纳西族),以及江西面的加达村(藏族)。在上千年历史中,盐井乡一直担负着西藏东部、云南北部、四川西部及一部分地区唯一产盐地的角色。这是因为在远古时期西藏在海平面以下,几千万年前因地壳运动隆起,海水留在地下湖泊中,现在随着泉水涌出。但是盐井人对于宝贝盐巴的由来却有着不一样的解释:在去拉萨的路上,盐井的达美雍雪①他们的盐田在澜沧江两岸的陡崖上。盐田下面用粗树桩支撑,上面是一块块小小的盐池。盐池都是自己铺的,即在最下层铺上捡拾来的枯木,然后在上面铺上当地的红土,做成平整结实的平面。盐就是在这样的浅池子里晒出来的。3山是梅里雪山的女儿,她看到盐井人贫穷多病,便给了他们一只金鸡一只银鸡。当河水上涨,金鸡便绕着加达村行走,他的足迹变成了井(盐井分布在加达村上下高低各处)。银母鸡在下盐井抱窝,所以她不能到处乱跑,因为她要护蛋,不能乱跑,所以下盐井的低处盐井少。对于村民们来说盐是如此的重要。在长期的制盐历史当中,村民们的生活都是围绕制盐而展开,并且形成了很多奇特的习俗。所有和制盐有关的事以及家务都由女性负责,男性从来都不会帮助女性,即使女子每天要背着重达35公斤的盐水桶上下艰险的小路300—400次。男子的任务是进山收集木柴以及卖盐。每户制盐的人家都有相对固定的买家,他们世代只和这一家做生意,而且卖盐的时候男子是不能触碰到盐的,因为他们认为盐是女人的苦难制成的。正如女主人公jashiyongjong(藏族)所说:“男人不制盐是传统,挑水、收盐是女人的职责。即便修盐田时搬土石这样的累活,男人也不帮忙。女人不会因为男人不帮忙而抱怨,男人也过着艰苦的生活,他们的生活充满着困苦。”由于盐井乡产盐,所以这个地方就成为一个商贸中心。有翻山越岭进来换盐的(用大麦和酥油),也有赶着上百头牦牛载着红盐翻山越岭出去换粮食的。所以一条围绕盐的贸易网络(作为藏东茶马古道一部分)就这样构建起来了。正如藏民所说:“动物需要的盐比人要多得多,盐必不可少。牦牛必须吃来自加达村的红盐,青海产的盐,汉人制的盐,都比不上红盐好……。如果吃其他的盐,牦牛便不易增肥和产崽,它们会生病。这是我们世代用加达村红盐的原因。”②村民们为了获得更多的粮食也会外出卖盐(在盐井,10份盐可以换10份粮食,在外村可以换13份粮食)。虽然现在交易已经不是很容易了,但是还是可以获得比本村更多的粮食。历史的发展总有某些相似性。糖从奢侈品的位置走入了寻常百姓家,实现了完美的嬗变。从中牵扯出的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随之改变的是整个人类群体。而盐井乡的盐,也由于其自身的重要性,而成为地区贸易的支柱,养育了②在盐井乡,4—6月是晒盐的最好时节。每块盐田上第一次收起的盐是白花花的桃花盐,第二次和第三次收的叫二道盐和三道盐。桃花盐质量最好可以供给人吃,二道盐供给牲畜吃,三道盐要倒进盐池里提升盐水的浓度。4一方人。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必将取代原始的技术,而作为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期技术和社会时期的“残留物”的经济重要性已经衰弱。但是小规模的生产可能会无限制的延续下去,因为无论对于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它都有文化和情感的意义。作为现代社会世界历史上种种有趣阶段的历史遗存,我们真的希望它如盐井乡人所寄托的那样:“盐泉是神的赐予,我希望我的女儿也能继承传统。”糖和盐最初都是作为物质的需求而和人类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联系。而现在,站在现世的高度,我们试图通过它们窥视那些远去的人类曾经走过的历史,并以此获得理解世界的角度。同时,我们也在这个过程中磨砺了一种有效呈现社会事实并对其加以解释的方法。西敏司作为著名的人类学家,他的作品以及其中蕴含的思想都将给后者以莫大的帮助。
本文标题:读《甜与权力》有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747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