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 学校食堂突发事故处理应急预案
1学校食堂突发事故处理应急预案一、食堂突发事件等级划分(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学校集体性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及以上死亡病例。(二)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学校集体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三)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学校发生集体食物中毒,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一100人,无死亡病例。二、信息报告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责任报告单位:全校各部门。责任报告人:(1)负责全校信息报告人员;(2)全校各部门指定的信息报告人员。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时限及程序(1)初次报告: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应在第一时间(事件发生后2小时内)向县教体局、县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初次报告。县教体局接到学校初次报告后,应在2小时内报告市教育局及县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特别重大(Ⅰ级)或者重大(Ⅱ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校可以直接报告市教育局应急处置工作组。(2)进程报告:Ⅰ级和Ⅱ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过程中,学校每2天应将事件发展变化情况报告县教体局,县教体局要每日报告市教育局处置工作组。Ⅲ级和Ⅳ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过程中,学校应及时将事件发展变化情况报告县教体局,县教体局要及时报告市教育局应急处置工作组。(3)结案报告:事件结束后,应将事件处理结果报告市教育局处置工作组。3.报告内容(1)初次报告内容必报内容:事件发生时间、发生地点、造成伤害的人数;选报内容:事件初步性质、发生的可能原因等。(2)进程报告内容:事件控制情况(丢失的有害物查找情况)、患病(中毒)人员治疗与病情变化情况、造成事故的原因、已经或准备采取的整改措施。(3)结案报告内容:事件处理结果、整改情况、责任追究情况等。三、应急响应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要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抢救,边核实的方式,以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一)Ⅰ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县教体局和学校除按照Ⅱ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要求,组织实施相应的应急措施外,每天向市教育局和县政府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进程信息。并按照上级统一部署,抓好全县学校突发公共3卫生事件应急防控措施的落实。(二)Ⅱ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县教体局和学校除按照Ⅲ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要求,组织实施相应的应急措施外,在县政府的统一指挥下,组织落实有关控制措施;每天向市教育局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进程信息。配合卫生等有关方面的专家对突发事件进行评估,并协助组织对中毒或患病人员的救治工作和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处理,并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和调查结果,对有关责任单位进行通报。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对学校防控工作进行部署和督查。(三)Ⅲ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县教体局和学校除按照Ⅳ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要求,组织实施应急措施以外,做好死亡人员的家属接待与安抚工作。并按照上级统一部署,落实其他相应的应急措施。(四)Ⅳ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校的应急反应事件发生后,现场的教职员工应立即将相关情况通知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责任报告人及学校领导;学校领导接到报告后,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组织实施以下应急措施,并同时上报县疾控中心和县教体局。联系卫生部门(医院),对中毒或患病人员进行救治;追回已出售(发出)的可疑中毒食品或物品,或通知有关人员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停止使用可疑的中毒物品;停止出售和封存剩余可疑的中毒食品和物品;4控制或切断可疑水源;与中毒或患病人员(特别是学生或病情严重者)家长、家属进行联系,通报情况,做好思想工作,稳定其情绪;积极配合卫生疾病控制部门封锁和保护事发现场,对中毒食品、物品等取样留验,对相关场所、人员进行致病因素排查,对中毒现场、可疑污染区进行消毒和处理;或配合公安部门进行现场取样,开展侦破工作;按照县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要求,认真落实其他紧急应对措施;对学校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报告县教体局和县政府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并请求支持和帮助;在学校适当的范围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情况以及采取的措施,稳定师生员工情绪,并开展相应的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的预防与自我保护意识。四、善后与恢复尽快恢复学校教学生活秩序;尽快查明事故原因,追究有关人员和单位的责任;加强经常性宣传教育;总结教训,加强管理,及时整改;认真做好受害人员的善后工作。羊册镇中心学校2010年8月
本文标题:学校食堂突发事故处理应急预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753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