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整合开拓福州旅游资源
1整合开拓福州旅游资源打造福州7天精品旅游线路的建议福州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全国十大民间三坊七巷福州马尾船政、福州大庙山、上下杭、文明中外,福州的温泉、福州的寿山石、福州的脱胎漆艺木画,以及古老的昙石山、青云山、大庙山都十分有名,整合福州旅游资源打造福州7天精品旅游线路势在必行,笔者经过几年考察,认为福州市政府一定要重视旅游资源的整合,在旅游线路上打造精品旅游为海内外旅行者提供方面,尤其要打造大型福州华侨博物馆,和南公园古玩城及上下杭商业街会所。我们知道福州别称榕城、三山、左海、闽都,简称“榕”,是福建省的省会,海西现代金融服务业中心,首批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全国综合实力五十强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福布斯中国大福州金山新区陆最佳商业城市百强城市。位于福建省东部的闽江下游沿海地区,现辖5区2县级市6县,市区人口2921736人,全市总人口7115370人,是福建省最大的城市。当地居民以汉族的闽海系族群为主,通行闽东语福州方言。福州是福建省的文化、政治、科研中心。自南朝陈朝开始的1000多年大部分时间内是福建地方的行政中心。福州在传统上是福州十邑(包括闽侯县、长乐市、连江县、闽清县、永泰县、古田县、屏南县、福清市、平潭县、罗源县)的统称。福州是国务院1984年5月首批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是福建九个设区市中的第一大城市,是祖国大陆离台湾省最近的省会中心2城市,也是中国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度较高的地区之一。福州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的健康发展,初具经济繁荣、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城市风貌,被评为中国持续发展最快的省会城市之一。福州是中国著名的侨乡。祖籍福州的海外华侨、华人多达300余万人,分布于五大洲的102个国家和地区。福州地区的归侨、侨眷人数多达200万,港澳有福州乡亲近30万。在世界各地有海水的福州解放大桥(5张)地方几乎都有福州人的足迹。不仅在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西欧各国,在发展中国家如印尼、马来西亚等国有为数众多的福州乡亲,而且在一些落后国家、小而偏僻的地区如巴巴多斯、马绍尔、安提瓜和巴布达、塞拉利昂等也有福州人的足迹。福州与台湾水相连、地相望、语相通、习相近,民间交往源远流长,历来关系十分密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福州去台人员达3万人,现在台湾地区有27个福州同乡会、60多万福州乡亲;在福州居住的台湾省籍同胞有1300多人,台属12万人。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千亿元大关,达1003.27亿元,综合经济实力名列全国26个省会城市前列。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先后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和“全国城乡绿化先进集体”称号,三次被评为“全国科技兴市先进城市”,连续四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荣膺“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2011年12月荣获“全福州风光(15张)国文明城市”称号。福州因市区城内有屏山、乌山、于山三山鼎立,别称“三山”;北宋治平三年太守张伯玉,亲自在衙门前种植榕树两棵,并号召百姓普遍种植后满城绿荫蔽日,暑不张盖,故又3有榕城之美称。现辖五区、六县、两个县级市和一个经济区,即鼓楼区、台江区、仓山区、马尾区、晋安区5个区,闽侯县、连江县、罗源县、闽清县、永泰县、平潭县6个县,福清、长乐2个市和琅岐经济区。全市土地总面积1215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786平方公里,全市户籍总人口约711万人,其中市区户籍总人口约292.17万人。全市设34个街道办事处、105个镇,48个乡(含2个民族乡和马祖乡),2795个村(居)委会、社区居委会。通行闽东方言福州话。闽菜常列为国宴之一,福州人的口味偏甜、酸。当地的风味小吃有鱼丸、肉燕、虾酥、蛎饼、光饼、鼎边糊、春卷、炒粉、福州线面等数十余种。主要游览景点有鼓山、乌山、于山、三坊七巷、西禅寺、闽王祠、林则徐祠堂、西湖公园、江滨公园、华林寺、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会展岛)、平潭岛等。名山有鼓山、旗山、青云山、于山、乌山、屏山。名墓有王审知墓、李纲墓、林则徐墓。名园有福州西湖、南公园、烟台山等。名塔有白塔、福州商务区(7张)乌塔、罗星塔、瑞云塔、三峰塔。名桥有万寿桥、回龙桥、龙江桥。名居有林翰尚书故居、林则徐故居、严复故居、郑振铎故居、陈绍宽故居、林觉民故居、冰心故居、萨镇冰故居。福州特产有橄榄、福桔、龙眼、荔枝、芙蓉李、茉莉花茶、寿山石雕、脱胎漆器、木画、木雕、纸伞、贝雕、瓷器、牛角梳等。历史沿革建制沿革福州历史悠久,夏代属扬州地域,殷商为七闽之地,战国时归越国,秦时为闽中郡,汉高祖封闽越王,福州,自南朝陈朝开始的1000多年时间内,大部分是福建地方的行政中心。南朝陈朝年间,在今福建设置闽州,后改名作为丰州。隋开皇九年(5894年)改名为泉州,大业三年泉州废,改为建安郡,领闽、建安、南安、龙溪4县,闽县,郡治在今天的福州。唐武德元年(618年)改郡为建州,六年(623年)复称名为泉州,八年(625年)又改名丰州,置都督府,贞观元年(627年)再改名为称泉州,属岭南道,景云二年改为闽州。唐玄宗时设福州都督府,为出现“福州”之名之始。天宝元年(742年)属江南东道,乾元元年(758年)复称福州,领闽、侯官、长乐、福唐、连江、长溪、古田、尤溪8县。五代汉乾佑元年(948年),地划入吴越,分出尤溪、德化2县。宋太平兴国三年属两浙西南路,六年(981年)由闽县分立怀安县,雍熙二年(985年)属福建路,为治所。元朝设置福建行中书省,省治在福州,称福州路,领闽侯、侯官、怀安、古田、闽清、长乐、连江、罗源、永福9县及福清、福宁2州,属福建行中书省。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福州路为福州府,属福建布政使司,领闽、侯官、怀、古田、闽清、长乐、连江、罗源、永福、福清10县,清顺治三年(1646年)仍为福州府,属福建行省,领县仍旧,清朝前期开始隶属宁福道(下辖今天的福州地区、今天的宁德地区)。雍正十二年(1734年)析古田县增置屏南县。1912年废府,设东路,为福建省省会。历史文化福州宗教文化丰富,有“佛国”之称,重点佛教寺院有6座(涌泉寺、西禅寺、林阳寺、地藏寺、万福寺、雪峰寺),为全国城市之最,福州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全国重点佛教寺院最多的城市。5福州背山依江面海,气候宜人,地理环境优越,温泉资源丰富有温泉城之雅称,还有“江南胜地”之美誉。早在7000年前,福州就同黄河、长江流域一样进入新石器时代。先民们用简单的生产工具从事原始渔猎活动,并开始饲养畜类和从事简单的农业劳动,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福州原始文化。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过历次考古调查和发掘,福建省境内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数以百计,出土了大批遗物,其中以平潭壳丘头、闽侯昙石山等遗存最为丰富,并具有代表性的意义。考古发掘证明,距今5000~7000年前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福州地区就有氏族部落长期定居。“闽人”就是当时的土著居民。距今约4000年前,即前21世纪末至前16世纪初的夏朝时期,这里的闽族居民已和中原地区的华夏族有了联系。至周代,这里与中原的关系更加密切。它不仅向周朝进行朝贡,而且也进入了奴隶社会。战国中期(前334年),越王勾践六世孙无疆为楚威王击败杀死,越国开始瓦解,王族南奔,部份越闽江两岸风光(5张)人入闽,与闽族融合成为闽越族。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向福建进军。前220年,秦始皇废闽越王无诸为君长,在福建地区设闽中郡。秦末,群雄并起,逐鹿中原,无诸率闽越族人先是反秦,继而佐刘邦攻项羽。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汉复封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都东冶”,福州成为闽越国的都城。无诸依冶山建城,人称“冶城”。晋武帝太康三年(282年),析建安郡(今建瓯市)侯官、东安二县设晋安郡,福州为晋安郡的郡城,第一任郡守严高改建郡城,时称“子城”。唐武德六年(623),析建州闽县等地复设泉州(即今福州市)。唐开6元十三年(725年),改设福州都督府,从此,福州就定了名。唐末,河南光州固始人王审知随其兄王潮率兵南下,占领福建全境,创立闽国,定都福州。王审知安置中原移民,选用贤能,兴文重教,浚湖拓城,减税撤卡,发展海外贸易。唐天复元年(901年),王审知在子城外环建大城,设八城门、九便门、三水门,称“罗城”,全部用印有“钱纹”图案的城砖砌城。罗城内除官吏居住外,还让百姓按规定地段修建住宅,分段围以高墙,称之为坊,这便是“三坊七巷”的雏型。开平元年(907年),在大城南北增筑月城,大城夹在其中,人称“夹城”。因南门外一带地势低洼,又建城墙以防洪。是时全城略呈圆形,越王山(屏山)、九仙山(于山)、乌山均被圈入城中,福州因而别称三山。后来,王审知的儿子王延钧立国号“大闽”,避乱者渐次而来,典章人物,极一时之盛。南宋末,益王赵昰登基于福州,升福州为福安府,作为行都。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设福建行中书省于泉州,三年后迁返福州。明代,统治者轻徭薄赋,奖廉肃贪,鼓励垦荒,发展生产,福州经济恢复,纺织业、商业、航海业复苏。明洪武四年(1371年),在唐代的夹城与宋代的外城基础上砌石城以防倭,此为府城。此城沿用至辛亥革命后才陆续被拆除。明末,清兵入关,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即位,称福州为天兴府,又称“福京”,作为行都。明清时,福州为福州府府治。清代时,福州为闽浙总督(总督福建,浙江二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饟、管理河道兼巡抚事)的驻地。鸦片战争后,福州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城市日益扩大。城内、南台和仓山连成一片,上杭、下杭、中亭、台江成为商贾云集的街市,7仓山成为外国领事馆区。在近代史上,福州曾经是中国海军、造船业的发祥地,为中国培养出一代早期著名的海军将领英才。地理环境福州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闽江下游,介于北纬25°15′--26°39′,东经118°08′--120°31′。东濒东海,与台湾省隔海相望,西接三明市、南平市,北接宁德市,南邻莆田市,泉州市。福州地图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地形福州市区所在地属于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岭所环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间。东有鼓山,西有旗山,南有五虎山,北有莲花峰。境内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全市总面积1215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总面积1786平方公里。气候福州位于欧亚大陆东南边缘,东临太平洋,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福州气候资源丰富,气温适宜,温暖湿润,四季常青,雨量充沛,霜少无雪,夏长冬短,无霜期达326天。年平均日照数为1700~198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为900~2100毫米;年平均气温为16~20℃,最冷月1~2月,平均气温达6~10℃;最热月7~8月,平均气温为24~29℃。极端气温最高42.3℃,最低-2.5℃。年相对湿度约77%。近年来常出现热岛效应,又福州为盆地地形,夏季中午气温高达36℃以上。福州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夏季以偏南风为主。7~9月天气炎热,是台风活动集中期,每年平均台风直接登陆市境有2次。最佳旅游季节为每年4~11月。春季(3~5月):常阴雨绵绵,气温变化较大,是一年中阴雨天最多的季节。有春雨期(3~4月)和梅雨期(5月)之分,春雨期天气冷热多变,有的年份还会出现倒春寒天气和冰雹等强对流天8气;梅雨期温度显著升高,湿度大,雨水多。夏季(6~9月):以晴热高温天气为主,是出现局地热雷雨天气和热带风暴、台风活动最集中的时期;秋季(10~12月):天高云淡,日照充足,湿度减小,温度适宜;冬季(1~2月):雨量一般较少,气候温和,极少有零下低温出现。矿产资源福州市矿产资源丰富,叶腊石、花冈石、硅砂等非金属矿,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占有一定地位。森林资源福州市林地面积779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65%,现有森林总面积947万亩,林木总蓄积量168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7.8%,绿化程度达88.6%。地热福州市市区地热总储量达9800立方米,是中国三大温泉区之一。海洋福州市海域总面积11.09万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1137公里,占福建省岸线总长的三分之一。沿海多天然良港,可兴建1~20万吨深水泊位的天然良港有100多个:福清湾、罗源湾、兴化湾久负盛名,是全国少有的深水港湾。
本文标题:整合开拓福州旅游资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761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