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细胞生物学与细胞工程名词解释
Chapter1绪论1、细胞(cell):细胞是由膜包围着含有细胞核(或拟核)的原生质所组成,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体。2、细胞生物学(cellbiology):是研究和揭示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它从显微、亚显微及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代谢、运动、衰老、死亡,以及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重大生命过程。3、细胞工程(CellEngineering):以细胞为研究对象,运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按照人们的意志设计改造细胞的某些性状,从而培育出新的生物改良品种或通过细胞培养获得自然界中难以获得的珍贵产品的新兴生物技术。Chapter2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1、原核细胞(prokaryoticcell):没有明显可见的细胞核,同时也没有核膜和核仁,一般只有拟核。2、真核细胞(eucaryoticcell):是组成真核生物的细胞,具有典型的细胞结构,有明显可见的细胞核、核膜和核仁和核基质。3、中膜体(mesosome):中膜体又称间体或质膜体,是细菌细胞质膜向细胞质内陷折皱形成的,每个细胞有一个或数个;其中含有细胞色素和琥珀酸脱氢酶等呼吸酶;具有类似线粒体的作用,故称为拟线粒体。4、细胞器(organelle):存在于细胞中,用光镜、电镜或其他工具能够分辨出的,具有一定特点并执行特定机能的结构。Chapter3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1、分辨率(resolution):是指能清楚的区分开两个质点间的最小距离。2、显微结构(microscopicstructure):光镜下所见到的物体结构。3、超微结构(ultrastructure)又称为亚显微结构(microscopicstructure):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而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的结构。Chapter4细胞质膜1、血影(Ghost):将红细胞放入低渗溶液中,质膜破裂,同时释放出血红蛋白和其他可溶性蛋白,这时红细胞膜的仍然可以重新封闭起来,此时的红细胞被称为血影。2、脂质体(liposome):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相中形成稳定脂双层膜的现象而制备的人工膜。可嵌入不同的膜蛋白,是研究膜脂与膜蛋白生物学性质以及转基因、药物靶向的好材料。3、整合蛋白(integralprotein):又称内在蛋白(intrinsicprotein),跨膜蛋白(transmembraneprotein),部分或全部镶嵌在细胞膜中或内外两侧的蛋白质。Chapter5物质跨膜运输1、主动运输(activetransport):是指由载体蛋白介导的物质逆浓度梯度(或化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需要消耗细胞能。2、被动运输(passivetransport):在转运蛋白的帮助下,顺着浓度梯度(或化学梯度)的跨膜运转,不需要消耗细胞能。3、简单扩散(simplediffusion):又称为自由扩散(freediffusion),顺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的扩散;不需要提供能量;没有膜蛋白的协助。4、协同运输(cotransport):又称偶联运输。不直接消耗ATP的一种主动运输,需要先建立离子梯度(Iongradients)(在动物细胞主要是靠Na+泵、在植物细胞则是由H+泵完成的),在膜转运蛋白的帮助下逆浓度梯度(或化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5、载体蛋白(Carrierproteins):需要同被运输的离子和分子结合,然后通过自身的构型变化或移动完成物质运输的膜蛋白。6、通道蛋白(Channelproteins):不需要同被运输的离子和分子结合,通过间断开放通道完成物质运输。具有选择性,运输速度很快。7、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receptor-mediatedendocytosis):一种特殊类型的胞吞作用,主要是用于摄取特殊的生物大分子。在此过程中被运输物质作为配体要与膜上受体结合后,才能被内吞。如:激素、生长因子、淋巴因子等。8、胞吞作用(endocytosis):细胞通过质膜内陷形成囊泡,将胞外的生物大分子、颗粒性物质或液体等摄取到细胞内,以维持细胞正常的代谢活动。9、胞吐作用(exocytosis):细胞内合成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和脂质等)和代谢物以分泌泡的形式与质膜融合而将内含物分泌到细胞表面或细胞外的过程。Chapter6线粒体和叶绿体1、氧化磷酸化:电子从NADH或FADH2经呼吸链传递给氧形成水时,同时伴有ADP磷酸化形成ATP,这一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2、电子传递链(呼吸链):在线粒体内膜上存在有关氧化磷酸化的脂蛋白复合物,它们是传递电子的酶体系,由一系列能可逆地接受和释放电子或H+的化学物质所组成,在内膜上相互关联地有序排列,称为电子传递链或呼吸链。3、ATP合成酶:ATP合成酶广泛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光合细菌中,是生物体能量转换的核心酶。该酶分别位于线粒体内膜、类囊体膜或质膜上,参与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在跨膜质子动力势的推动下催化合成ATP。4、半自主性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生长和增殖是受核基因组及其自身的基因组两套遗传系统的控制,所以称为半自主性细胞器。5、光合磷酸化:由光照所引起的电子传递与磷酸化作用相偶联而生成ATP的过程,称为光合磷酸化。Chapter7细胞质基质与内膜系统1、内膜系统(endomembranesystems):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胞内体和分泌泡等,这些细胞器在结构、功能及至发生上是彼此相互关联的动态整体。2、微粒体(microbody):在细胞匀浆和差速离心过程中获得的由破碎的内质网自我融合形成的近似球形的膜囊泡状结构,在体外实验中,具有蛋白质合成、蛋白质糖基化和脂类合成等内质网的基本功能。3、初级溶酶体(primarylysosome):呈球形,仅含有水解酶类,无作用底物,外面只有一层单位膜,其中的酶处于非活性状态。4、次级溶酶体(secondarylysosome):含有水解酶和相应的底物,是一种将要或正在进行消化作用的溶酶体。据所消化的物质来源:自噬性溶酶体(aotolysosome)、异噬性溶酶体(heterolysosome)。5、胞内体(endosome):是酸性的、不含溶酶体酶的小囊泡。①早期胞内体(earlyendosome):由于细胞的内吞作用而形成的含有内吞物质的膜结合细胞器,管状和小泡状的网络结构复合体。②晚期胞内体(lateendosome):晚期胞内体中的pH呈酸性,且具有分拣作用。内体膜上具有ATPase-H+质子泵,利用H+质子的浓度,保证了内部pH的酸性。6、泛素(ubiquitin):是由7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小分子球蛋白,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由于广泛存在且序列高度保守,故名泛素。它的主要功能是标记需要分解的蛋白质,使其被蛋白酶体降解。Chapter8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1.信号肽(signalpeptide):常用来特指指导蛋白质跨过内质网的信号序列。位于蛋白质的N端,一般由16~2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包括疏水核心区、信号肽的C端和N端等3部分。2.信号识别颗粒(signalrecognitionpartical,SRP):真核生物细胞质中的一种小分子RNA和六种蛋白的核糖核蛋白复合体,它能识别核糖体上新生肽末端的信号顺序并与之结合,使肽合成停止,同时它又可和ER膜上的停泊蛋白识别、结合,从而将mRNA上的核糖体,带到ER膜上。SRP上有三个功能域:信号肽识别结构域、翻译暂停结构域、SRP受体蛋白结合位点。3.停泊蛋白(dockingprotein):是信号识别颗粒位于粗面内质网上的特异性结合受体。Chapter9细胞信号转导1.Ras蛋白(Rasprotein):原癌基因c-ras的表达产物。Ras是大鼠肉瘤(ratsarcoma)的英文缩写。系单体GTP结合蛋白,具有弱的GTP酶活性。Ras蛋白的活性状态对细胞的生长、分裂等都具有重要影响。2.SH结构域(SHdomain):是“Src同源结构域”(Srchomologydomain)的缩写(Src是一种癌基因,最初在Rous肉瘤病毒中发现)。这种结构域能够与受体酪氨酸激酶磷酸化残基紧紧结合,形成多蛋白的复合物进行信号转导。SH2大约由100个氨基酸组成,SH3由50个氨基酸组成。3.第二信使(secondmessenger):细胞表面受体接受细胞外信号(第一信使)后转换而来的胞内信号称为第二信使。第二信使是非蛋白类小分子,通过其浓度变化,应答胞外信号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调节细胞内酶及非酶蛋白的活性,从而在细胞信号传导途径中行使携带和放大信号的功能。细胞内的第二信使有:cAMP、cGMP、DAG、IP3、Ca2+等。4.离子通道偶联受体(Ion-channellinkedreceptor):常见于可兴奋细胞间的突触信号传递,产生一种电效应。受体本身就是形成通道的跨膜蛋白。如乙酰胆碱受体就是离子通道偶联受体。它们多为数个亚基组成的寡聚体蛋白,除有配体结合部位外,本身就是离子通道的一部分,并籍此将信号传递至细胞内。5.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linkedreceptor):最大的一类细胞受体家族,结构相似,一条多肽连,有7次α螺旋跨膜,参与的信号转导作用要与G蛋白相耦联。6.酶联受体(enzymelinkedreceptor):受体蛋白既是受体又是酶,一旦被配体激活即具有酶活性并将信号放大。这类受体传导的信号主要与细胞生长、分裂有关。7.G蛋白(Gprotein):GTP结合蛋白,具有GTP酶活性,在细胞信号通路中起信号转换器或分子开关作用的蛋白质,通过结合或水解GTP调节自身活性。有三体和单体G蛋白两大家族。8.交叉对话(crosstalk):信号转导途径间的交叉对话是指不同信号转导途径间的相互影响。如PKA系统与受体酪氨酸激酶系统间的相互干扰。Chapter10细胞骨架1.微管组织中心(Microtubuleorganizingcenters,MTOC):活细胞内起始微管的成核作用,并使之延伸的结构。如:中心体(Centrosome)、基体(basalbody)、成膜体(phragmoplast)。2.马达蛋白(motorprotein):细胞内一类能够利用水解ATP所提供能量,有规则地沿微管或微丝等细胞骨架纤维进行细胞内物质运输的蛋白分子,又称为分子发动机(molecularmotor)。3.踏车行为(treadmilling):在体外组装过程中,微管或微丝的负极发生解聚而缩短,正极发生聚合而延长的现象叫做踏车行为。Chapter11细胞核与染色质1.核孔复合体(nuclearporecomplex,NPC):镶嵌在内外核膜上的篮状复合体结构,主要由胞质环、核质环、核篮等结构域组成,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2.动粒(kinetochore):是真核细胞染色体中位于着丝粒两侧的特化结构,由蛋白质构成,是纺锤丝微管的附着位点。3.端粒酶(Telomerase):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是一种反转录酶。以自身RNA为模板,在母链的3’-端粒末端合成新的端粒序列。4.端粒(Telomeres):存在于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质复合体,作用是保持染色体的完整性和控制细胞分裂周期。端粒DNA是由简单的DNA高度重复序列组成,DNA每次分裂复制,端粒就缩短一点,一旦端粒消耗殆尽,细胞将会走向凋亡。所以端粒其长度反映细胞复制史及复制潜能,被称作细胞寿命的“有丝分裂钟”。Chapter12核糖体1.核酶(ribozyme):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化学本质是核糖核酸(RNA),却具有酶的催化功能。与蛋白质酶相比,核酶的催化效率较低,是一种较为原始的催化酶。Chapter13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1.细胞周期(cellcycle):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开始,经过物质准备,直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在这一过程中,细胞的遗传物质复制并均等地分配给两个子细胞。2.G0期细胞(quiescentcell):又称休眠细胞。暂时脱离细胞周期
本文标题:细胞生物学与细胞工程名词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773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