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德国的学前教育德国学前教育沿革一、近代德国学前教育的创立和发展第一阶段,19世纪的最初20年,其中最早且最负盛名的是侯爵夫人巴乌利美开设的保育所。它招收母亲从事日间农业劳动并已断奶的1—5岁的婴幼儿,重点在于保护其健康。1819年,幼儿教育家德切克设立了柏林最早的常设托儿所,以城市劳动阶级的子女为对象,招收9个月至2岁的婴儿。19世纪20年代以前的德国幼教设施,具有一下特点:①以保护婴幼儿的健康和解决父母因忙于工作而无暇照顾的问题为主,教育是附带的。②幼教设施的费用主要靠慈善捐款,在未能捐款时才由地方公费负担。③这些幼教设施没有统一的名称,并且多无固定场所。④担任保育的工作的人多半不是正规保育员和教师,而通常是孤儿院里年长的女孩子或失业居民及老妇人。德国学前教育沿革第二阶段,20世纪中期以后至40年代末,在英国幼儿学校的影响下,德国也出现以佛利托娜为代表的幼儿学校运动。这一时期德国政府的幼儿教育政策的基本倾向是:①政府并不设立幼教机构,而是采取鼓励私人开办并加以监督管理的政策。②认为这些幼教设施不应像英国的幼儿学校那样进行读、写、算等方面的正规教学,而应以护养为主要目的,鼓励室外活动。③强调宗教和道德教育,以培养守法劳动者。德国学前教育沿革第三阶段,19世纪下半期福禄倍尔幼儿园运动的发展。(P61)1837年,福禄倍尔在德国创办了一所学前教育机构。1840年,将其命名为“幼儿园”。与德国以往的幼儿保育机构不同,福禄倍尔幼儿园以教育而非看护为主要任务,并以中上层家庭的儿童为对象。由此,德国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逐渐呈现出双轨的趋势。福禄贝尔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通过直观的方法来培养学前儿童;使他们参加各种必要的活动,发展他们的体格,锻炼他们的外部感官,使他们正确地认识人和自然以及增长知识;使儿童在游戏、娱乐和天真活泼的活动中,做好升人小学的准备1.创制了“恩物”。为了更好地引导幼儿认识自然、扩大知识和发展能力,福禄贝尔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创制了一套供他们使用的活动玩具,并称之为“恩物”。2.强调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福禄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内部需要和冲动的表现,游戏作为儿童最独特的自发活动,成为幼儿教育过程的基础。在福禄贝尔看来,一个游戏着的儿童,一个全神贯注地沉醉于游戏中的儿童,正是幼儿期儿童生活最美好的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园应当是幼儿游戏的乐园3.强调作业的重要性。他提出,作业活动是幼儿的体力、智力和道德和谐发展的一个主要方面。他指出,在作业活动中,教师应当对幼儿及时地进行指导和帮助,培养幼儿集中注意力和认真制作的习惯,促使表现和创造能力的发展1851年,普鲁士政府禁止设立福禄贝尔式幼儿园。1860年自由内阁上台,才解除幼儿园禁令。此后,各地福禄倍尔团体纷纷建立,将幼儿园运动推向深入。德国学前教育沿革二、20世纪初至战前德国学前教育20世纪初,德国的学前教育政策有一定的进步性,德国的幼儿园继续朝着多轨的方向发展。一战后,建立了魏玛共和国。1924年,德国政府制定了《青少年福利法》,规定了儿童受教育的权利以及家庭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优先地位。该法案定下了现代德国学前儿童教育的基调,即把学前儿童的教育视为青少年福利事业并划归青少年福利部门管辖。这种影响持续至今。该法案提出,要建立“白天的幼儿之家”,包括幼儿园、托儿所以及其他幼儿保护机构。该方案还提出了训练修女担任看护工作,并要求加强幼儿教师的培训。(P62)这一时期,政府还颁布了幼儿园条例。德国学前教育沿革三、战后德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和改革1970年,德国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结构计划》,把学前儿童的教育纳入计划的构想之中。联邦教育审议会公布的全国教育制度教育改革方案,将整个教育系统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三个领域,并把幼儿园3-4岁的儿童的教育纳入了教育体系中的初等教育部分;把5-6岁幼儿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从此,学前教育成为整个教育系统中初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德国基本法的规定,教育儿童主要是个人的事情,家庭以外的任何形式的教育都是次要的。1990年,新的《青少年福利法》要求各州承担扩建幼儿园的义务,以保证满足需要。德国学前教育现状德国的学前教育突出的有两点:1、家长是教育的主体;2、孩子就是孩子,幼儿园是孩子发展的地方,要对孩子提供帮助,支持、鼓励,引导孩子用自已的方式来获得自我发展的能力德国学前教育现状在德国,幼儿园不属于国家的学校体制,而属于青少年福利救济事业。德国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主要是社会教育,旨在培养儿童既对自己负责又能合群的个性。德国幼儿园不是义务教育,幼儿自愿入学,因此要收费。德国幼儿园的数量很多。2002年,德国人口8253.7万,幼儿园27830所,平均2966个居民就有1所幼儿园。但在德国西11州(前西德)幼儿园的规模较小,平均每园不到80个儿童。这主要是因为德国西部出生率极低,很多家长自认为家庭教育更好,因此较少送孩子人园。而在德国东部,由于历史原因,平均每园有642名儿童德国幼儿园老师都属于雇员性质。2002年底,德国幼儿园的雇员共374170人,其中女性359811人,占96.16%;男性14359人,占3.84%。从年龄看,20-30岁段的最多,有12.3万人,其次是30-40岁的,有11.7万,40-50岁的有9.6万人,20岁以下和50-60岁的均不到2万人德国学前教育现状一.学前教育机构德国的学前教育机构多元化,主要有普通幼儿园、学校附设幼儿园、学前班、特殊幼儿园等。1.普通幼儿园普通幼儿园指的是相对独立的幼儿园,这是德国传统的形式,也最普及。幼儿园在年龄编班上,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混龄编班,即将不同年龄组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德国称之为小组)中游戏、生活和学习,每班至多不超过20个人。这种混龄编班在德国全国范围内所有幼儿园中实施。德国幼儿园分全日制和半日制两种,大部分家长将其子女送往半日制幼儿园。德国学前教育现状2.学校附设幼儿园学校附设的幼儿园数目较少,适合于那些已达6周岁,或下半年将达6周岁,但体格与智力均未达到入学标准的儿童,他们在此处接受一年特别的训练以便为进入基础学校作好准备。这种机构也称学校附设的学前班,这种幼儿园通常与小学联为一体,以便为学童在后来的学习中顺利上学提供帮助。3.学前班学前班与学校附设幼儿园一样,与小学相联,但它们针对的是5岁儿童,以帮助他们顺利过渡到小学。4.特殊幼儿园特殊幼儿园是对各种有残障的幼儿提供必要教育之场所,使之更多地融入社会。这类幼儿园按残疾人情况进行分类,如学习困难、失明、聋哑、部分失明和精神障碍及脑子迟钝等,并提供专家照顾。实施融合教育,在公共教育中将残疾孩子的特殊教育与正常孩子的普通教育结合为一体。5.托儿所接受0-3岁儿童,主要是对双职工的子女实行保育。6.“白天的母亲”由联邦青年、家庭、健康部于1974年核准设立的幼儿保教计划。主要做法是:由政府提供少量经费,让一些年轻妇女在照管自己小孩之余,再帮助邻近的职业妇女在白天照管1-2个小孩,以解决其实际困难。这些“白天的母亲”须参加短期培训,以获得科学育儿的知识。7.德国的林间“幼儿园”园内有成片白桦林和灌木丛、草坪和清澈的溪流。入托的孩子每天上午9点到这里集合,然后他们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自由活动,有的堆沙子做游戏,有的爬树、赛跑,有的观察蚂蚁、蜗牛。午饭时,大家席地而坐,摆上在老师帮助下准备的食品,就像在郊外野餐一样享用自己亲手做的午餐。德国学前教育现状在德国,幼儿园实行双向管理:其一,从主办部门和政府的关系来看,一方面联邦的《青少年福利法》和各州的幼儿园法是幼儿园工作的法律依据。另一方面,法律条文也赋予主办部门一定的自主性。其二,从家庭和幼儿园的关系来看,两者的关系是通过合同来体现的。家长有权利和义务通过参加家长会的方式,参与幼儿园各项事宜的讨论。幼儿园通常有三种类型的工作人员:一是社会教员,必须是专科高等教育毕业。二是教育员,实科中学或相当于实科中学毕业,通过实习和国家考试,取得国家承认的教育员资格。三是护理员,中学毕业后经过2年职业培训德国学前教育现状二、德国学前教育课程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一)学前课程理论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德国政府确定了初级教育改革的目标后,为了实现既定目标,各种模式研究方案在德国应运而生。1.功能论:目的在于运用所编制的程序或练习材料,使儿童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促进学前儿童的智力发展。以70年代出现的科热尔的认读机具有代表性,但长期观察结果却证明早期认读训练的儿童比未受此训练没有更多的优势。2.学科论:宗旨在于以科学本身固有的结构为基础,来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促进学前儿童的智力发展。布鲁纳的课程论思想对学科论产生有深刻影响。德国学前教育现状功能论和学科论都被学前教学所抛弃。原因:与儿童的实际生活相脱节;片面强调能力训练,忽视儿童全面发展;致使学前教学活动趋向学校化,使学前教育失去其本身特色。功能论与学科论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前教学的内容。有些材料如拼图、记忆游戏、策略游戏和集合游戏教材,至今在德国仍受欢迎。德国学前教育现状3.情境论:德国学前课程改革的主流,成为指导性的课程理论。代表人物:①鲁滨逊。认为教学应围绕儿童的生活来进行,目的在于培养儿童应付生活的能力。②费瑞尔,主张将儿童的社会学习与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思维和行动统一起来。特点:①以儿童生活情境为中心。②社会学习和知识学习相结合。③建立混合组以取代传统的同龄组。④家长、邻里和其他成人的积极参与。⑤教学活动不局限于幼儿园。⑥灵活的教学安排。将幼儿园变成儿童的生活环境。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在情境论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教师是工作框架的提供者,使儿童在里面尽可能的独立工作。德国学前教育现状(二)德国幼儿园的教育实际活动幼儿园的教育大纲和教育内容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幼儿园开办者自主决定的。德国的幼儿园一般并没有正规的课程,不进行读、写、算等基础知识的教学,也不教授外语,而是以游戏等自由活动为主。如今,游戏仍是德国幼儿园教育的主要特征。德国学前教育现状三、德国学前教师教育德国学前教师训练有三个不同的层次:1.大学:培养在德国学前教育机构中工作的一小部分、专注于社会教育的人。接受为期4年的被作“社会专科教育“方面的专业训练,其中1年用于实践方面的培训。入学者的资格要求是10年级毕业生或具有2年职业训练的同等学历者.毕业生大多数在较大的日间学前教育机构中担任领导工作.2.技术学校:培养学前教育教师。入学者的资格要求是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或其他中等学校的毕业生.3.培训学院:培养学前教育机构的助理员。这类学校入学要求是完成实科10年级学习或至少具有职业训练的同等学力者,培训时间1-3年。德国学前教育现状四、德国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援助项目德国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援助项目述评德国学前教育家认为,一方面要加强机构教育的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儿童教育,另一方面要从家长咨询和培训入手,帮助家长对孩子进行科学教育,两者结合的做法最为有效。为保护家长的教育能力而建立家长或家庭援助项目,其目标在于使家长为过好家庭生活做好准备并帮助他们完成好自己的教育任务,发展家长应付问题和解决冲突的能力。德国学前教育现状①家庭社会教育援助项目:为其幼小儿童处于困难境地的家庭设立的免费援助项目。②家庭互助项目:帮助家庭,使其遇到困难时能自助和自组织。③临时保姆项目:以职业女性为对象、以家庭为基础的儿童看护项目。需付费。④家长和孩子共同活动的项目:德国,以婴儿和学步儿童为对象。遍及德国,在柏林尤其盛行。德国学前教育现状五.德国的家庭教育德国80%以上的孩子对自己的印象颇好,特别是他们感激父母在人格、修养方面对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们欣赏的共同特征可概括为:勤奋、认真、按计划办事、言而有信并值得信赖。尽管德国家庭普遍较富裕,但孩子们从小就养成了相对独立的习惯。与东方的孩子相比,他们较少有依赖他人的意识。大部分孩子在中学阶段就有打工挣钱的经历,特别是在假期。中学毕业或到一定的年龄后,孩子们会在父母的指导和自己的选
本文标题:德国学前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820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