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第五版第27章疱疹病毒
第27章疱疹病毒疱疹病毒:病毒体呈球形,外被包膜,衣壳二十面体立体对称,直径120~300nm,病毒基因组为双链线性DNA。现已发现100余种,广泛分布于动物与人类中。人类疱疹病毒:目前已发现有8种,分别为单纯疱疹病毒1型、单纯疱疹病毒2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EB病毒、人巨细胞病毒、人疱疹病毒型6型、人疱疹病毒型7型和人疱疹病毒型8型。人类疱疹病毒与临床分类:属α疱疹病毒亚科,单纯疱疹病毒属,分两个血清型,即HSV-1和HSV-2感染宿主:人类是唯一宿主传播途径:HSV-1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HSV-2主要通过性传播潜伏部位:HSV-1常潜伏三叉神经节HSV-2潜伏在骶神经节杀细胞效应:溶酶体酶整合感染:HSV-DNA与细胞染色体DNA整合潜伏感染:HSV-1(三叉神经节)HSV-2(骶神经节)HSV-1感染:口咽部疱疹疱疹性角膜结膜炎皮肤感染(如疱疹性湿疹)脑炎、脑膜炎HSV-2感染:生殖器疱疹子宫颈癌新生儿感染HSV增殖周期短,潜伏于敏感的神经节HSV-1和HSV-2的基因组DNA有40%左右的序列同源,导致血清学抗原交叉反应HSV的抵抗力较弱,易被脂溶剂灭活一、直接检查1.直接显微镜检测检查多核巨细胞,胞质气球样变等(诊断依据不可靠)2.直接抗原检测用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对感染组织进行免疫荧光或免疫组化染色(唯一有效)3.病毒核酸检测采用DNA杂交或PCR法直接检测标本中的HSVDNA(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二、病毒分离和鉴定是HSV感染实验室诊断最为可靠的方法HSV分离:常用原代人胚细胞和人二倍体细胞鉴定和分型:采用HSV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三、血清学检测常用的检测方法是ELISA。双份血清HSV抗体阳性,可诊断为原发感染,但无法区分HSV型别单份血清检出HSVIgG抗体表明个体曾感染过HSV血清学检测只能作为以前或现在感染HSV的依据分类:属于α疱疹病毒亚科,水痘病毒属,血清型只有一种宿主:人是唯一的自然宿主传播途径:呼吸道或接触传播潜伏部位:脊髓后根神经节一、水痘1.原发感染儿童2.临床特征全身性皮肤和黏膜疱疹并常伴发热。3.预后良好,机体产生终生免疫力。4.成人水痘并发症多(如肺炎),病情较重。二、带状疱疹1.复发感染,成人和免疫力低下人群。2.脊神经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感觉神经节中的VZV被激活。3.疱疹常成簇,沿神经分布,串联成带状。具有疱疹病毒科的典型形态特征与HSV抗原有部分交叉VZV性质不稳定,对脂溶剂敏感人二倍体细胞和人原代培养细胞是分离VZV最敏感的细胞VZV电镜形态一、直接检查1.直接镜检吉姆萨染色,检查上皮多核巨细胞2.直接抗原检测免疫荧光染色3.病毒核酸检测原位杂交或PCR技术二、病毒分离和鉴定用人二倍体细胞和人原代培养细胞,鉴定采用直接或间接免疫荧光。三、血清学检测ELISA方法,IgG抗体滴度升高4倍或更高时有诊断价值。分类:HCMV属于β疱疹病毒亚科,巨细胞病毒属成员宿主:人是唯一宿主传播途径:接触传播、垂直传播、输血和器官移植传播潜伏部位:中性粒细胞内多数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者(终身携带)先天性感染围生期感染青少年时期感染免疫功能缺陷个体的感染具有疱疹病毒科的典型形态特征基因组容量在人疱疹病毒中最大HCMV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弱,易被脂溶剂灭火。体外只能在人成纤维细胞中增殖,细胞病变特点是细胞肿胀、变圆、形成巨大细胞等。1.直接检查直接显微镜检测(苏木精-伊红等常规染色)直接抗原检测(免疫荧光或酶免疫)病毒核酸检测(PCR方法)2.病毒分离和鉴定金标准,常用人类成纤维细胞分离培养3.血清学检测感染期IgM抗体升高有一定价值恢复期IgG抗体滴度升高4倍或更高时有诊断价值分类:属于γ疱疹病毒亚科,淋巴滤泡病毒属,EB病毒分成A、B两型宿主:B细胞传播途径:唾液传播是主要方式,也可通过空气和血液传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鼻咽癌非洲儿童伯基特淋巴瘤其他肿瘤: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淋巴瘤、艾滋病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鼻咽部T细胞淋巴瘤等具有疱疹病毒科的典型形态特征嗜淋巴细胞的DNA病毒,主要侵犯B细胞EBV感染,异型淋巴细胞增多1.直接检查直接抗原检测(免疫荧光)病毒核酸检测(核酸杂交或PCR)2.病毒分离和鉴定常用新鲜分离的人脐带血淋巴细胞3.血清学检测异嗜性抗体试验是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血清中VCAIgM抗体的阳检率约为85%抗EA/DIgA抗体和抗VCAIgA抗体滴度≥1:20或者持续上升者,应考虑鼻咽癌可能性一、人疱疹病毒6型分类:属于β疱疹病毒亚科,玫瑰疹病毒属成员根据基因组的限制性位点多态性的差异,分为HHV-6变异A组和HHV-6变异B组儿童感染:十分普遍,表现为玫瑰疹成人感染:很罕见生物学特性与疱疹病毒科的其他成员具有相似的生物学特性,在活化的脐带血淋巴细胞或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增殖良好。能被乙醚和脂溶剂灭活。儿童玫瑰疹临床意义病毒分离和鉴定病毒核酸检测(核酸杂交和PCR技术)血清学检测(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抗补体免疫荧光试验,酶联免疫试验等)抗体滴度4倍或4倍以上升高具有诊断价值微生物学检验二、人疱疹病毒7型首次发现:1989年从一名健康男性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分离分类:属于β疱疹病毒亚科,玫瑰疹病毒属成员临床意义仅有的临床依据是从幼儿玫瑰疹样疾病的患儿分离到HHV-7生物学特性类似于HHV-6,在活化的脐带血淋巴细胞和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增殖良好微生物学检验尚处于研究阶段三、人疱疹病毒8型首次发现:1993年从艾滋病患者的卡波济肉瘤组织中发现分类:属于γ疱疹病毒亚科Rhadinovirus属成员卡波济肉瘤临床意义目前,有关HHV-8原发感染的临床资料很不完全。采用PCR技术,几乎可以在所有形式KS组织中都能检出HHV-8DNA生物学特性具有典型的疱疹病毒颗粒的形态和结构微生物学检验尚无细胞培养系进行病毒分离。采用PCR法检测HHV-8DNA是确定感染的最可靠证据Thanks!
本文标题: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第五版第27章疱疹病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823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