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绪论一.名词解释1:中国法制史答案中国法制史是中国法律制度的通史,是研究中国历史上各种类型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特点,历史作用及其规律性的科学。二.简答题1:简述学习中国法制史的意义。答案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生,发展及其演进过程,包含着合理性的因素,丰富的经验。学习中国法制史可以通过对法律现象的历史总结,为当代的法制建设提供历史借鉴,同时也为各个部门法的发展提供理论底蕴。对于广大学生而言,通过学习中国法制史可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茵家观和法律观,并为学习法学理论和各个部门法提供有关的历史知识,从而加深对于我国现行法律的理解。2:简述学习中国法制史的方法。答案学习中国法制史,既需要有法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也需要有历史学的理论和知识。学好这门课的基本方法:1要掌握中国法制发展历史过程中的主要阶段以及各个历史阶段法制的基本特征。2要掌握中国法制发展历史上主要的法律制度及其发展变化的关系。第一章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六法体系答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进行了广泛的立法,颁布了大量的法律,法令以及判例,解释例,最终确立了由宪法,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及行政法等组成的“六法体系”,宣告了中国法律近代化的基本完成。二.简答题1:中国法律的起源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案(1)中国法律的起源,走了一条兵刑合一,刑法受到特别重视的道路;(2)“礼”的深度影响,是中国法律起源的最为基本的特征;(3)宗法制的影响是中国法律起源的另一重要特征;(4)中国法律的起源,还表现出民族大融合的特征;(5)中国法律的起源,也体现了由“裁判到立法”的特点。2:秦律的时代特征是什么?答案(1)以保卫封建经济基5¾以及相应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首要任务;(2)重法轻儒,厉行“法治”。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范围空前广泛;(3)秦律在内容上既限制,打击奴隶制度又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奴隶制度残余。(4)多种法律渊源互相补充,且内容详细具体,语言精确,通俗易懂,但法律的部分相关概念不清,界限不明,内容重复,前后矛盾,在条目上也显得杂乱无章。第二章测试题一.简答题1:简述中华法系对世界法制文明的贡献。答案唐律是中国封建法典的楷模,也是中华法系的代表作。中华法系在世界范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唐律的对外影响上。随着大唐帝国的兴盛,作为中国文化重要部分的法律制度,法律文化,也随之输出到周边国家,成为这些国家和地区法律移植的样板。日本文武天皇大宝元年(761年)编制的《大宝律令》就是以唐律为楷模制定的。《大宝律》大体上是采用《唐律》,只不过是考虑到日本国情稍加斟酌而已。其后日本编制的《养老律》,在篇目与条款上,也与唐律基本相同。朝鲜古代法律《髙丽律》,也大半華仿唐律而来。髙丽不仅在篇目体系上与唐律相同,在内容上,无论就刑名的规定或特权者的优待条款,以及其他方面的规范,也都极为相似。越南李太尊明道元年(1042年)颁布的《刑书》三卷,陈太尊建中六年颁布的《国朝刑律》,也都依循唐律,至黎朝统治初年(1401年)编著的《鸿(洪)德刑律》,就内容而言,也都源于唐律。二.论述题1:试述中华法系的特点。答案中华法系主要是指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法律系统,从最早的封建成文法——《法经》直到最后一部封建法典——《大清律例》,其代表性法典为《唐律疏议》。其间陈陈相因,具有十分清晰的沿革关系和内在联系,尤富民族特色,自成体系,独树一帜。中华法系的特点:(1)以儒家学说为基本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儒家思想对封建法律影响的主要表现:一是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儒家的三纲。违者定以重罪,治以严刑。二是以“德主刑辅”,“明刑弼教”的精神处理德与刑的关系。三是通过春秋决狱和用礼来对民事诉讼进行实际调整,使儒家经典法典化。四是确认秋冬行刑,使儒家“则天行刑”的主张制度化。(2)引礼入法,礼法结合。礼刑结合的具体表现如下:①礼所调整的宗法伦理方面的行为规范,构成了封建法律的基本内容;②凡属调处一类的民事和轻微刑事案件,礼起着法的实际调整作用;③对于某些案件的判决,“于礼以为出人”,亲疏,尊卑同罪异罚;④区分血缘亲疏的“五服”之制,是断罪量刑的重要根据。(3)家族本位的伦理法占有重要地位。秦汉以来的封建法典,都以严格的规定调整家族内部成员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确认父权制家族本位的伦理法的重要地位。除此之外,还以国家的名义支持流行于社会上的具有伦理法性质的“宗规”,“族法”,“家训”作为国法的重要补充。在封建社会后期,宗族伦理法起着十分突出的政治作用。(4)立法与司法始终集权于中央,司法与行政合一。封建的立法辑和司法权集权于中央,即便是国家的法律也要以皇帝的名义颁布,重大案件由皇帝最后决为了保证皇帝对司法权的控制,在中央政府中,以司法行政机关刑部,监察机关御史台(明清时为都察院),详断复核机关大理寺,分掌司法事务,互相牵制。至于地方司法机关体系,则由各级行政长官兼理司法,并对皇帝负责。(5)以刑为主,诸法合体。历代具有代表性的法典,都采取以刑法为主,诸法混合编著的结构形式。并以统一的刑法手段调整各种法律关系。中国的主要法典的规定中始终是用刑事手段调整民事,经济,行政各方面的法律关系。但就法律体系而言,却是由刑法,民法,诉讼法,行政法,经济法等各种法律部门构成的,是诸法并用,刑民有分的。诸法合体并不排斥法律形式的多样性。(6)融合了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各民族的法律意识和法律原则。古籍中说华夏族的法律,就是从苗人那里引进来的?在封建法制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的拓跋鲜卑的《北齐律》,便是以汉律为宗并糅合了南朝各律而成的。至封建社会后期辽金元等朝的法律,除保持其民族特色外,均以唐宋律为渊源,并对明律的某些方面有所影响。特别是清朝在人关以前就执行一条“参汉酌金”的立法路线,人关以后更将这条路线推广到全国。清朝在法制建设上的一贯特点和优点之一,就表现为强调用法律来调整各民族间的关系。第三章测试题一.填空题1:中国古代第一次正式公布的成文法典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公元前536年郑国子产的铸刑书2:清末修订的最重要的一部法律是_________________。答案大清新刑律二.名词解释1:神权法思想答案中国古代的神权法思想形成于夏朝,盛行于商朝,衰败于西周时期。神权法思想在具体的统治实践中,主要表现为统治者使自己的统治神化,并将体现他们统治利益的法律说成是神权法。2:明德慎罚思想答案是西周时期政治家周公摄政时所提出的施政方针。该思想要求统治者在设政施政过程中要以德为主,慎重刑罚。3:无为而治答案是西汉初期将黄老学说运用于治国理政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法律思想。其基本特征就是“清静无为”,“与民休息”,体现在立法上则是“轻徭薄赋”,“约法省刑”。4:大清新刑律答案1911年《大清新刑律》公布,它是清末修订的最重要的一部法律,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专门的刑法典。它以规定犯罪与刑罚为内容,采用了近代刑法的编订体例。正文分为总则和分则两编,总则17章,分则36章,共53章。正文之后还附有“暂行章程”5条。5:大清商律草案答案1908年,清政府修订法律馆聘请日本法学博士志田钾太郎协助起草商律,1910年完成了《大清商律草案》,包括总则,商行为,公司法,票据法,海船法等,共1008条。但未颁行。6:大清民律草案答案大清民律草案:《大清民律草案》是参照德国,瑞士,日本等国民法,历经六年的制订,于1911年完成的。该法典分五编,即:总则,债权,物权,亲属,继承,共计36章,1569条。其中,前三编委托日本法学家松冈义正,志田钾太郎协助主编,后两编由法律馆会同礼学馆起草。至清朝灭亡也未能公布。这部民法草案对后来制定的民法典,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有一定影响。三.简答题1:明德慎罚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在西周法律制度上的具体表现是什么?答案核心内容就是要求统治者在立法和司法中,必须坚持宽缓,审慎的原则,执行刑罚要慎重,反对专任刑罚,主张德刑并用。明德慎罚思想在西周法律制度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刑罚原则上强调矜老恤幼,罪疑从赦;第二,要对犯罪进行具体的分析,区别对待;第三,主张“罪止一身”,反对滥杀无辜;第四,对危害宗法等级秩序的犯罪要严惩不贷。2:先秦法家以法治国思想的核心及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案先秦法家以法治国思想的核心是反对奴隶制贵族的法律特权,强调“垂法而治”,“一断于法”,坚持“重刑轻罪”,“以刑去刑”。以法治国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公布法律。坚决主张要制定明确的成文法,并向社会公布法律;第二,厉行法治。不论是谁,只要违法犯罪,都要按照法律论刑定罪;第三,轻罪重刑。用重刑的威吓作用来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3:德主刑辅思想的基本点是什么?答案德主刑辅思想的基本点就是以礼为主,礼刑并用。具体来说,就是要求以礼义教化和法律惩罚的双重手段来治理国家。其中礼义教化为根本,刑法惩罚是辅助;对待老百姓要先用德礼进行教化,教化无效再辅之以刑罚,把德与刑紧紧结合起来。4:简述明刑弼教思想。答案明刑弼教思想是明初统治者将刑罚和教化并列为同等重要的统治手段的一种法律指导思想。与德主刑辅,礼刑结合思想相比较,明刑弼教法律思想的侧重点在于使用法律手段来强力推行教化,教化与刑罚不分主次,而是并列的,同等重要的统治手段。5:简述会通中西法律思想。答案会通中西法律思想是清末法制变革过程中所确立的用以指导修订旧律,制定新法律的基本思想,也是对中国法律近代化产生直接影响的一种法律思想。“会通中西”本身就包含着将西方国家的各种部门法律思想,原理,原则乃至于概念,术语移植到中国来。这样,就形成了系统而具体的中国近代法律改革思想。会通中西的法律思想是中国法制近代转型过程中的指导思想。6:新民主主义立法思想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答案首先,新民主主义立法思想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思想是革命根据地时期各个民主政权的法制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其次,新民主主义立法思想反映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再次,新民主主义立法思想始终贯穿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7:公布成文法引发的论争围绕着哪些最基本的问题?答案公布成文法引发的论争围绕着三个最基本的问题:其一,“临事制刑,不予设法”的奴隶制法制秘密状态要不要打破;其二,“贵贱不愆”的奴隶制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周礼的宗法等级制度要不要打破;其三,以何法度经纬其民,是因周礼,循旧法;还是铸刑书,立新法呢?8:公布成文法的意义是什么?答案成文法的公布,在中国立法史上实现了法律由秘密到公开的转化,打破了当时“刑不可知,威不可测”的极端专横统治,摧毁了旧贵族垄断法律的特权,使法律内容公开化。成文法的公布,剥夺了旧贵族世袭特权,动摇了宗法等级制度的社会基础,初步确立起法家代表人物所倡导的“法治”原则,为新制度的孕育和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它在我国古代法制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并对其后法律制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9:中国古代第一批正式公布的成文法有哪几部?答案中国古代第一批正式公布的成文法有哪三部: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这是我国古代第一次正式公布成文法典;公元前513年,晋国在执政赵鞅,荀寅的主持下,公布了范宣子所修订的刑书I公元前501年,郑国大夫邓析又“私造”一部刑书,书写于竹简之上,故称《竹刑》。10:商鞅的重刑措施主要有哪些?答案一是重刑轻罪。在执行刑罚时,对轻微犯罪给予严厉惩罚。二是不赦不宥。执行刑罚时对任何人都不准赦免和宽大。三是刑用于将过。在将要犯罪时加以惩处,实际上是按照人的思想而不是行.为来定罪。四是族刑连坐。所谓族刑,是一人有罪,灭其三族。连坐的范围比族刑更广,有家属连坐,什伍连坐等。五是奖励告奸。重赏对官吏的告奸,推行全民间的告奸。11:简述清末修律的原因。答案(1)西学东渐与法观念更新,是促进清末修律昀主要动因。(2)近代中国订立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与国家安危,是导致清末修律的一项重要因素。(3)社会转型与变法理论。19世纪后半叶,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期,不同的社会力量,利益集团纷纷提出变法理论和变法方案,形成不同的社会思潮。(4)经济诉求与政治需要。国内资本主义
本文标题:中国法制史作业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831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