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02安平桥)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基本类型:EBE交通遗迹代号FJ-NA-EBE-02行政位置中国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安海镇和泉州市南安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地理位置东经118°22′48″,北纬24°58′12″性质与特征(1)外观形态与结构:安平桥全长2070米,桥面宽3~3.8米,共361墩。桥墩用花岗岩条石横直交错叠砌而成,有3种不同形式:长方形、单边船形、双边船形。单边船形一端成尖状,另一端为方形,设于较缓的港道地方;双边船形墩,两端成尖状,便于排水,设在水流较急而较宽的主要港道。桥上筑憩亭5座,东端为水心亭,西端为海潮庵,中部的中亭规模最大,面宽10米,周围保存历代修桥碑记16方。亭前伫立2尊护桥将军,躯高1.59至1.68米,头戴盔,身着甲,手执剑,雕刻形象威武,系宋代石雕艺术品。在三亭中间,还有2座雨亭。桥面两侧有石护栏,栏柱头雕刻狮子、蟾蜍等形象。桥两侧的水中筑有4座对称的方形石塔,还有1座圆塔。桥的入口处筑有1座白塔,高22米,砖砌,五层,平面呈六角形,空心,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艺术创造力。(2)内在性质:当时主持建桥的赵令衿筑成天下长桥而高兴地写下一首诗:为问安平道,驱本夜已分;人家无犬吠,门巷有炉熏;月照新耕地,山收不断乡;梅花迎我笑,书报小东君;据明代编号的《安海志》称,古时安海人善于漂洋过海发展海上贸易,宋元时期,商则襟带江湖,足迹遍天下,南海明珠,越裳翡翠,无所不有,文身之地,雕题之国,无所不到……这都说明宋时安海海外通商之繁荣景况,安平桥之兴更是当时海外交通发达,社会经济繁荣的实物标志。同时也看出泉州劳动人民的建筑智慧。(3)组成成分:桥墩用花岗岩条石横直交错叠砌而成,有3种不同形式:长方形、单边船形、双边船形,桥面用4~8条大石板铺架,石板长5~11米,宽0.6~1米,厚0.5~1米,重4~5吨,最大则重25吨。(4)成因机制与演化过程:“安平桥”是宋代当地富商黄护捐资三万缗钱(一缗[mín],即一贯,串钱一千文)倡建的,于1138年开工,1152年完工,工程历时十五年。当时中国刚经历过女真族金国入侵,北方沦陷,徽、钦二地被掳,宋朝迁都杭州的大变局。如此政局动汤不安之际,民间仍能进行“安平桥”如此浩大之工程,可见宋代东南沿海经济之繁荣、工商之发达和社会之安定,都可归功于海外贸易的蓬勃。1138年,黄护捐资三万缗钱倡建“安平桥”,工程进行到一半,黄护就不幸病逝于1144年(南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享年五十八岁,死后赠封为荣誉县长“晋江县尉”。黄护去世后,儿子黄逸继承父志,继续主持“安平桥”的兴建,至1152年终于全桥完工。参考文献泉州五里桥(安平桥)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生态环境恢复的研究与实践【作者】朱祥明,方尉元,王端峰【刊名】中国园林【出版日期】2013【期号】第7期开放时间:全天,票价:免费(5)规模与体量:安平桥全长2070米,桥面宽3~3.8米,共361墩。(6)环境背景: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安海镇和泉州市南安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7)关联事物:“安平桥”就跨越在郑芝龙(郑成功父亲)家乡南安县和晋江县之间的海湾上,桥的另一头是安海镇。安海古时称为“安平道”,“安平桥”之名就由此而来。宋代改称为石井镇,明代又改称为安海镇,后来郑芝龙开府安海后,又改回古名称为安平。后来郑芝龙的儿子,鼎鼎大名的民族英雄郑成功,七岁从日本回中国后就住在安平,郑成功的日籍生母田川松子也在安平遇难。郑成功渡海远征台湾逐走荷兰人后,为纪念他的家乡和母亲,就把荷兰人的统治中心,热兰遮城(Zeelandia)的所在地大员,改名为安平,就是现今台湾的台南市安平区。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安平桥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安海镇和泉州市南安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邻近的景点有:泉州开元寺、安溪清水岩等保护与开发现状:这一地带的建设和管理都相对滞后,使五里桥周边区域存在着违章建设、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社会安全等诸多问题,桥体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破坏。其水域,特别是两个桥头和中亭的水环境已遭到相当大的污染。桥体经上世纪80年代维修至今,受自然影响加上近几年几次大的台风,桥体石栏及桥板多处受损,瑞光塔(白塔)常年封闭,铁栏围内杂草丛生,有碍观景。长久以来,行政边界的割据,经济的高速发展造成现已建成五里桥生态湿地公园头(有湖有岛),依傍着五里桥,周遭建设亭子,石子小路,增加植被,水体亦得到整治,整体环境得到了很好的改善,系水头居民饭后散步的好地方,成为泉州一个新兴的风景。填表人调查日期年月日
本文标题:02--安平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854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