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四百年來一奇人——馬基雅維利1、我選擇他的原因2、個人簡介3、他的生平事略4、他生活及寫作的歷史背景5、代表作《君主論》6、對他的認識一、我選擇他的原因研究政治学,马基雅维利是一座任何人在研究近代政治思想的时候都无法避开的碑。如果说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带回人间的话,那么马基雅维利则把政治学从天上带回人间。马基雅维利一生辛苦坎坷,郁郁而终。可是死后却如此声名显赫,或者说恶名昭彰。很少有人像马基雅维利这样,为自己赢得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有些人怒骂他的邪恶;有些人同情他的善良。几百年来,人们一直为他身上的矛盾与曲折所迷惑及着迷,一直为他不可解脱的孤独与寂寞所悲悯,有人说他是“科学政治学之父”、“君主的导师”、“共和思潮的旗手”、“近代军事学之父”,也有人说他是“暴君的导师”、“凶残的马基雅维利”、“现代罪恶的导师”。但不管怎么样,关于他的个人及思想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读者各有各有的看法。在看了马基雅维利的著作,对他的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想弄清楚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马基雅维利是一个共和主义者,还是一个独裁集权主义者?因为面对当时的意大利长期政治分裂造成的内忧外患,马氏认为只有建立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才能抵御外辱消弭内战,但是他的内心,又衷心地向往崇尚共和制度,所以他的内心是矛盾的。两本书:《君主论》与《论李维》两种对立的思想——民主与专制二是,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是写给君主的呢?还是写给民众的呢?因为在他的著作《论李维》中他明确的提出了“制约和均衡的思想,认为君主、贵族和平民应在宪法中各占一份,这样才能彼此相互制约”……甚至连卢梭也曾经说过“马基雅维利自称是在给君主讲课,其实他是在给大众讲课”。但是,马基雅维利的思想中也透露着指导君主如何去奴役人民的浓厚气息,典型代表就是《君主论》中推崇的强力而独裁的君王制度,深刻而鲜明地体现了作者“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思想特点。针对以上这两个问题,所以我选择了马基雅维利作为我的展示课题。在他之前的政治学研究,大都是从思想出发的,柏拉图的《理想国》(道德)也好,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神学)也好,他们进行应然性的判断并且认为政治即是若此。而到了马基雅维利这里,政治学开始由应然性向实然性转变。马基雅维利的结论是从现实出发,是经验判断的结果。二、個人簡介1、家庭與教育尼可罗·马基亚维利(NiccolòMachiavelli,1469年5月23日—1527年6月22日),是意大利的政治哲学家、历史学家、外交家、军事家和浪漫喜剧作家。(1)家庭:父亲:贝尔纳多·迪尼科洛·博尼塞尼亚——一名拥有法学博士头衔的开业律师,在城郊一带薄有田产,属于那种不景气的中产阶级成员。嗜书如命。(马基雅维利和父亲的关系非常好,更像是一对朋友而不是父子)母亲:巴尔托洛梅·德·内利——是一个博览群书的女人,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写过一些诗和宗教颂歌。2个姐姐:普里马维拉和玛格丽塔1个弟弟:托托妻子:玛丽埃塔·科尔西尼(温柔贤惠)情妇: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情妇,但最有名的有两个:里恰·卢克雷齐娅——高级妓女(他们至少有一段持续了10年的暧昧关系)、芭芭拉·萨卢塔蒂·拉法卡尼——一名歌手和诗人(最后的情妇)4个儿子:基多、贝纳尔多、洛多维科、皮耶罗(后来参加佛罗伦萨的国民军抵御神圣罗马帝国的入侵全部战死,已经绝后)2个女儿:一个女儿早夭、巴尔托洛弥娅——人称巴奇娜(最小的女儿),她出嫁后生了一个儿子朱利亚诺·德·里奇他精心收集并保存了外祖父的许多信件和文稿,这是后世作家为马氏写传记的来源。(2)教育(从小饱读古典诗书)•兄妹四人的教育,主要是依赖于父母的家庭熏陶和指导以及自学据说他在佛罗伦萨大学就读过,不过这个有待考证。少年时代,马基雅维利就大量的阅读亚里士多德、西塞罗、色诺芬、贺拉斯、李维等人的著作(如李维的《罗马史》以及其他的一些修辞学著作),并通过自学,精通了古奥的拉丁文,培养了一种独立思考,崇尚自由的精神气质。这对后来他写作《论李维》、《佛罗伦萨史》等产生了重大影响(如政治学、军事理论、历史等领域、文艺复兴哲学、现实主义、古典共和主义)。三、生平事略(见附表)四、他生活及写作的历史背景概述:他的前半生处在佛罗伦萨的黄金时代,文艺复兴的全盛时期,后半生则处在法国和西班牙等国在意大利角逐的战争时期。1、生活的时代背景(意大利经济文化高度发达,但内部政治混乱,城邦林立,外部有大国武力干涉的威胁)(1)大的时代背景: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半岛已经步入黄昏,此时的佛罗伦萨乃至整个意大利正沉浸在文艺复兴的最后辉煌与繁华中,各城邦的经济开始衰退。(2)小的时代背景(以佛罗伦萨为主线):a、佛罗伦萨原有统治美蒂奇家族开始变得腐败而骄横,专制的气息弥漫,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激烈。(马基雅维里正是在这样一个激荡着政治风云的年代中成长,度过他平凡的童年与少年)b、经济方面:资本主义工商业蓬勃发展,经济相当发达,唯有威尼斯可与之抗衡。C、政治方面:意大利半岛长期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各城邦之间相互割据混战。当时意大利半岛上同时存在着五大割据势力:米兰公国、佛罗伦萨共和国、威尼斯共和国、教皇辖地以及那不勒斯王国,此外还有一些小城邦和诸侯国。d、国际环境:当时的西欧已有不少的国家实现了统一和政治稳定。例如1516年西班牙建立了欧洲最早的统一中央王权的共主邦联的国家;法国则处于瓦卢瓦王朝的统治之下;德国在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之下,瑞士则建立了瑞士自由联邦等。2、写作的历史背景:政治失意之时也是他在学术上成就最大的时候。1512年佛罗伦萨共和国覆灭,美第奇家族复辟,他被解职驱逐出旧宫。(具体细节见附表)3、主要著作:《君主论》(1513)——死后五年才出版,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著作《论李维》(1517)——共和政治思想的精华(《君主论》的姊妹篇)《曼佗罗花》(1518)——当今意大利文学经典之一《论战争艺术》(又译为《兵法》)(1520)——生前出版的唯一一部著作《佛罗伦萨史》(1520)其中《君主论》的全名是《Deiprincipatibus》(字面意思是“论君主之职位”)。《霸術》、《论君主》。主要讨论君主国是什么,他有什么种类,怎样获得,怎样维持,以及为什么会丧失等。在本书中,马基雅维利最惊世骇俗的观点是(1)军队是一切国家的主要基础,君王要拥有自己的军队(枪杆里面出政权),并应靠残暴和讹诈取胜;(2)君王须兼狮子的凶残与狐狸的狡诈(兼有人性和兽性);(3)只要目的正确,可以不择手段。五、《君主論》——備受爭議的奇書邪恶的圣经独裁者手册恶棍手册强盗手册惊世骇俗之书影响西方世界十大经典名著之一1、写作背景及写作动机:1512年佛罗伦萨共和国覆灭,美第奇家族复辟,他被解职驱逐出旧宫。这样的打击对于视政治事业如生命的他而言,无疑是致命的,一向乐观的尼科洛开始消沉与悲观——他无法忍受命运之神如此的戏弄。于是下定决心潜心写作,希望他的小书《君主论》会给他带来好运气,凭借它东山再起,得到美第奇家族的重用。2、《君主论》的思想资料来源主要是马基雅维利在共和国任职时14年在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实践与经验积累起来的,此外还有一部分来自他对古代古罗马历史的研究。3、《君主论》的核心思想君主的政治行为不应该受到道德规范的束缚而应完全以实效为原则君主应当经常做弱小邻邦的保护者,但不要增加他们的力量君主必须懂得如何运用人性和兽性(“狮子与狐狸的理论”)(经典的论断之一)必须保护公民的私人财产必须重视法律和军队的作用(经典论断之二)君主应当使人民畏惧,但不应当使人民憎恨4、《君主论》的影响(1)《君主论》是一本名副其实的惊世骇俗之书,对整个世界的政治思想和学术领域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它作为第一部政治禁书而为世人瞩目。在人类思想史上,还从来没有哪部著作像《君主论》这样,一面受着无情的诋毁和禁忌,另一面却获得了空前的声誉。有人说它像一本“恶棍手册”,因为它触及了道德信念在政治思考中的位置,在很长时期内受到了猛烈的攻击。马基雅维利大胆地点出人类许多劣根性,正好作为统治者利用之处。(拿破仑、本尼托·墨索里尼、希特勒、斯大林、弗朗哥、戴高乐、密特朗、撒切尔夫人)(2)马基雅维利主义在中世纪后期政治思想家中,他第一个明显地摆脱了神学和伦理学的束缚,为政治学和法学开辟了走向独立学科的道路。他强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权术政治、残暴、狡诈、伪善、谎言和背信弃义等,只要有助于君主统治就都是正当的。他所主张的政治权术思想被后人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在的人们眼里马基雅维利主义已成为不择手段,无视道德而侧重权术与谋略的现实政治代名词。并与传统的理想道德政治想对应,因此马基雅维利主义往往成为专制独裁者们的最爱,并成为他们肆意奴役民众的理论基础。人应当在野兽中选择狮子和狐狸,象狮子那样残忍,象狐狸那样狡诈。君主不妨对行恶习以为常,不要因为残酷的行为受人指责而烦恼;“慈悲心是危险的,人类爱足以灭国”。马基雅维利主义在西方是贬义词,是旁门左道的文化支流;一旦谁被冠以“马基雅维里主义者”,谁就名誉扫地。尼克松因“水门事件”之类的阴谋诡计而被称作“马基雅维里主义者”,其政治地位一落千丈,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富争议”的总统之一。六、對他的認識(評價)1、他自己的自我评价:“关于我的忠诚老实,应该没有疑问,因为我一直保持忠诚老实,我现在不会改变它。像我一个四十三年来一向是忠诚老实和善良的人,是不能够改变他的性质的;而且我贫穷,就是我为人忠诚老实和善良的证据。”——马基雅维利(1512年,当时他43岁)——尼科洛·马基雅维利《君主论》,商务印书馆1985年2、名人對他的認識或評價(1)、褒尼科洛·马基雅维利是文艺复兴这个伟大时代的巨人之一。——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这位伟人的名字使任何墓志铭都显得徒费言辞——斯金纳(美国心理学家)《论马基雅维利》“马基雅维利是政治家、历史学家、诗人,同时又是第一个值得一提的近代军事著作家”。——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孤独的思想者”——路易·阿尔都塞(法国哲学家)《马基雅维里的孤独》有一个人始终不易予以分类,他是外交家、历史学家、戏剧家、哲学家。——威尔·杜兰(美国著名学者)《文艺复兴》他作为人文主义的先驱,其经验而非抽象的、科学而非神学的研究态度,使后人获益匪浅。对马基雅维利及其他这一类的作家,我们是应该满怀激情的。正是他们开诚布公地说出或描绘了人们实际作为而不是应当作为。——弗兰西斯·培根《学问的进步》马基雅维利是这样一位独树一帜的政治哲学家,人们通常用他的名字来指称一种政治学理论,这种政治学理论已经独立于他的影响而存在,并将继续存在下去,这种政治学理论唯一考虑的是权术,即为了达到其目的不惜采用各种手段,无论是正义的还是邪恶的、严酷的抑或恶毒的——其目的在于其国家或祖国的扩张,但也将祖国用来为政治家、国务活动家或其党派的自我扩张服务。尽管如此,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马基雅维利那里,一切事物都用新的眼光来进行了考察,然而,这并不是由于他拓宽了人们的视野,相反却是由于他缩小了人们的视野。在批判智术师上,马基雅维利与苏格拉底站到了一起。——列奥·施特劳斯(20世纪美国极其深刻的思想家)《对马基雅维利的思考》马基雅维利只是通过贬抑善的理念去说服人们将恶看作是——无论是诡计,强制力,暴力,抑或‘必要性’——政治秩序的主要渊源。——皮埃尔·莫内(法国政治学家)尼科洛·馬基雅維利写了我们住的这个世界,完全是那么回事,没有一点废话——迈克·泰森(世界重量级拳手)(2)贬现代罪恶的导师,政治权术的化身——马克思一个罪恶的导师——列奥·施特劳斯《对马基雅维利的思考》凶残的马基雅维利——莎士比亚作为法国革命的“民主暴政”基础的,是“邪恶的马基雅维利政策准则”——爱德蒙·伯克(18世纪爱尔兰政治、哲学家)(3)中肯的评价“在十六世纪初,这种变化体现在一位令人难以捉摸,甚至可以说是充满矛盾的人物——马基雅维利——身上。在他的时代,没有第二个人象他那样清楚地看出欧洲政治演变的方向。他比谁都更懂得那些正在被淘汰的组织机构及其体制的过时性质,比谁都更积极地赞许新兴力量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在那个
本文标题:马基雅维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878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