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 专题《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教学设计(肥西三中-张琳琳)
课题编号:HJG13087;课题名称:农村中学的“传统发酵工艺”特色教学模式的研究1专题《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模块的第一个专题,是以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等知识为基础,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肥西特产三河糯米酒为背景介绍发酵的原理、制作方法和检测,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设计实验,动手操作等科学探究能力,以及提升学生的爱国爱家的情感。本模块应用必修一中细胞呼吸的知识点,又涉及选修1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等内容。二、学情分析我校学生大多数基础不扎实,对问题的思考深度也是有限的,但对课外知识求知欲望还是较强的,故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但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此外,在必修1的细胞呼吸的中学生对于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已经了解,这将有利于设计糯米酒的制作方案,但实际应用于理论的差异,以及学生知识体系还未完善,在糯米酒的制作过程中控制发酵条件仍然难度较大。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酵母菌等微生物的细胞呼吸方式。(2)说明糯米酒制作的原理,列举其对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的意义(3)区别消毒和灭菌。2.能力目标(1)可以正确解释一般的实验器具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解释其中的原理。(2)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以及酿酒的基本操作技能。(3)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制作流程,进行讨论交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客观的观察和记录发酵过程中的实验现象。(2)根据发酵过程中的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尝试解决问题。(3)关注生活,体验米酒制作的乐趣,交流感受。四、教学重点(1)米酒制作的原理。(2)区别制作过程中的消毒和杀菌。五、教学重点(1)米酒制作的原理。(2)制作流程以及注意事项。六、教学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课题编号:HJG13087;课题名称:农村中学的“传统发酵工艺”特色教学模式的研究2教学内容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入什么是发酵?我们县特产中有没有与发酵有关?兴趣小组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糯米酒这些糯米酒怎样制作出来呢?学生通过品尝感受家乡的美好引起学生兴趣,并点明本课题的应用原理学生活动(20分钟)兴趣小组学生利用实验图片小组学生先介绍糯米酒的优点(广告形式)糯米酒的制作过程其他学生对制作过程提出问题为什么糯米酒很甜,又有酒味?酒曲是什么?为什么要把温度控制在20度?为什么还要酿造过程中先敞口放置并搅拌,后期为什么要密封?④酿酒过程中怎样保证没有其他微生物污染?学生自主实验,小组合作探究并尝试对可能的实验影响因素交流回答利用兴趣小组实验,解决农村中学实验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也让学生在做中学;利用生生合作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性,有利于学生知识掌握教师总结(15分钟)一、糯米酒的制作过程二、发酵的制作流程糯米、大米等原料→淘洗→浸米→蒸米→发酵→加入酒药/三、发酵结果分析重铬酸钾检测酒精实验斐林试剂检测葡萄糖四、发酵中涉及的微生物根霉菌、乳酸菌、酵母菌和醋酸菌的形态、繁殖、菌落、生存环境以及代谢类型五、发酵的原理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学生回顾酵母菌、乳酸菌的代谢类型;还原性糖和酒精检测方法总结发酵应用中的原理、制作流程和检测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建构知识体系操作关键的讨论操作关键:(1)怎样防污染?(2)怎样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条件?(3)怎样设计实验装置优化发酵过程?(4)为什么装入材料时,需要将米中间留一个深窝?(果酒中制作会在装置中留2|3的空气)(5)为什么“先来水后来酒”?正确使用一般的发酵装置,分析发酵的核心应用,以及实验装置的设计利用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发酵的核心问题和应用中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图片片观看肥西县地区的发酵工艺成果和微生物们学生感受肥西特产增强学生的爱国爱家的情感教育课堂拓展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帮助家人完成一些发酵过程,并交流心得体会八、课堂练习1、关于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多选)(BCD)课题编号:HJG13087;课题名称:农村中学的“传统发酵工艺”特色教学模式的研究3A、酵母菌的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B、酵母菌主要的繁殖方式为孢子生殖C、酵母菌只在酒精发酵中发挥作用D、酵母菌在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中不能生存2、下列条件不是酵母菌快速生长繁殖因素的是(C)。A.含糖量高的培养基B.温度20℃左右C.pH=2.5D.pH=63、严格控制发酵条件是保证发酵正常进行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得到质量高,产量多的理想产物,通常所指的发酵条件不包括(D)A、温度控制B、溶氧控制C、PH控制D、酶的控制九、板书设计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一、实验原理二、实验操作三、实验操作关键分析
本文标题:专题《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教学设计(肥西三中-张琳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881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