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给排水/暖通与智能化 > 毕业论文关于小学生的阅读教育
1关于小学生的阅读教育【内容】小学生,它是一个读书的黄金的年代,也是为他的一生的成长打底色的这样一个阶段。如果在这一个阶段,能够培养起学生的阅读的兴趣,能够让学生更多的读书,为他打开一个感受经典的大门。那么学生将来他感受生活的境界就会不一样了。而且由此形成的,他对生活的情感、生活价值观,也会不一样。那么,今天让学生多读书,就是为他铺垫着明天的幸福生活之路,在阅读教育这一点上,老师应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三者相互沟通、平等对话的过程。如何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创设情境、有效提问、巧用评价及读练结合等相关策略。【关键词】阅读的价值阅读教学阅读教学的方法通俗地讲,阅读就是读文章。阅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它自身的功能,有它存在的价值。阅读可以学习知识,可以获取信息,可以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喜欢阅读,学会阅读,终生阅读,是一个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阅读教学中阅读,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理解语言,掌握阅读方法,吸取知识,提高认识,发展思维,丰富思想感情的过程。我们现在很多家长让孩子读书,显得非常的功利,希望孩子通过阅读达到什么样的一个标准,是为了升学,或者为了什么以家长的意愿去强加于他,而不是培养他兴趣和阅读能力的书。这种非学生自愿,半强迫的阅读让他们更厌倦读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由于学生年龄小,阅读量少,并且缺乏生活体验,阅览书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阅读产生极大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就会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产生强烈的欲望。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因此,我们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纷繁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发现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提高学生们的兴趣,使学生爱读书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打开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1、树立榜样。榜样的作用很大,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经常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中汲取知识。平时,我有意识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2生的力量不可低估。2、以身作则。课外时间,可以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孩子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气氛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的进行阅读活动。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童年学习情况,并给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励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收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3、随机点拨。阅读教学中的“点拨”方法,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新课程的教学中。可以这样认为,一个教师在“点拨”上的功底,往往体现出这个教师教学能力的强弱、内在素质的高下。“点拨”的运用,往往是在文本解读的基本点、着力点和生长点上作文章,其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就是想让学生在教师的适时、巧妙的点拨下,让学生打开思路,开拓视野,抓住关键,善于联系,不断地把具体文本解读的技巧、智慧转化为内在的东西,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同时,教师的点拨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共同切磋相结合,构成一种立体交叉、互相辐射式的信息交流,这将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解放思想,进行创造性思维,从而在阅读实践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自身素质。二、注重阅读教育的方法,使学生会读书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放在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文章的能力上,整个教学过程的重心往往文章的理解分析倾斜,严重忽视了语言的积累,很少进行运用语言的训练。其次,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在“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训练时间分配上,比例严重失调。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误解,以为学习语言的关键在“理解”,只要理解了,就能自然而然会运用,却忽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要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1、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断、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2、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题材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度、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的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在继续读;略读就是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为了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经验以后,三种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3、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如阅读介绍竹子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的“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新课标强调了积累语言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是第一位的,也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手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是学生学习和积累祖国语言的重要手段,厚积才能博发。在阅读教学中,把握教材中的因素,通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背诵,在朗读中积累语言素材,增强语感。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想象读、比赛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地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句子,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通过朗读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祖国语言文字的深刻内涵,从而积累优美3的词句,为今后更好的阅读打下良好的基三、组织阅读活动,使学生读好书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一边一边的死读,只能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致昏昏欲睡,应该巧妙,寓教于活动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1、讲、坚持每日5---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2、办。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如围绕“阅读”这一内容,学生就出了《我读书我快乐》、《书香满校园》、《好书伴我成长》等。3、赛。为了使孩子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可以利用各节日定期举办故事会、故事朗诵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4、另外,我们赞同一个观点,那就是“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在阅读的全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相互之间质疑、交流、提问。由此引入创新的理念,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运用扩展性阅读方法,进行直接的再造想象,进行延伸对比,进行开放式立体型、甚至是甄别对与错的思考,进行体现个人风格的自由想象和联想等。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运用研究性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引用、搜集、探索、批评、质疑……在阅读中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创见。总之,教师要灵活地指导学生学习阅读方法,同时要求学生在大量阅读的实践中合理运用。学生一旦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就可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书能力,他们就会读更多的书,吸收更多的语言精华,阅读能力由此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参考文献1.《语文课程标准》2.《中国学术期刊网》3.《谈谈当今中国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趋势》4
本文标题:毕业论文关于小学生的阅读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921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