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教育教学的相关理论名词解释1、行动研究方法:是指在教育情境中由(教育情境的参与者)单独或者共同进行的以(提高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和教学质量为目的的反省研究)。2、多元智能理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一种智能理论,他认为人至少具有八项智能,即(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3、认知策略:调控自己(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内部心理过程的技能。4、发现学习:是指学习的主要内容为直接呈现给学习者,只呈现了有关线索或例证。学习者必须经历一个发现的过程,自己得出结论或找到问题的要点。5、接受学习:是一种由教师引导学生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学习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是概念的同化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6、有意义的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能够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如表象、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等)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地联系。7、讲授教学:又称为言语信息的学习,既以一种有组织、有意义的方式将知识讲授给学生,主要是用于有意义的言语学习。28、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技能、认识策略和品德的学习也有迁移。9、学习策略: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定制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习的方案。10、教学模式:是反映特定的教学理论的,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教学形式、策略的模式化的教学活动结构。(11)探究学习:是指学生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探究方法,获得科学研究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12)基于问题学习:是指一种让学生通过解决不一定具有正确要点案的真实性问题而获取知识的教学,是由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活动构成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13)合作学习:是一种结构化的、系统的教学策略,由2-6名的能力各异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以合作和互助方式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小组学习目标,在促进每个人的学习水平的前提下,提高整体成绩,获取小组奖励。(14)教师专业发展: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培训,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15)微格教学:即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进行的小型课堂教学。(16)反思:是教师着眼于自己的活动过程来分析自己做出某种3行为、决策以及所产生的结果的过程,它包括对于活动的反思、活动中的反思和为活动反思三种成分。21到23页整理材料练习题一、填空1、加涅认为学习结果就是各种习得的能力或性情倾向,可以分为五种类型:言语信息的学习、智慧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态度、运动技能的学习。2、奥苏贝尔根据以下两个维度对认识领域的学习进行了分类:一个维度是学习进行的方式,因此分为接受的和发现的;另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因此可分为机械的和有意义的。3、布卢姆的目标分类: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认知目标: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情感目标: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组织价值观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动作技能目标: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4、基于问题学习的基本环节包括:呈现问题情景、研究问题、重新研究问题、交流与汇报、反思与评价。45、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包括:积极的相互依赖、面对面的促进性相互作用、个人责任、社会技能、小组自加工。6、学习评定的分类,布卢姆依据学习评定在教学工作中的作用,分为三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根据评定时的比较标准可分为:常模参照评定和标准(效标)参照评定。按照其严谨程度可分为:正式评定和非正式评定。按照评定人数可分为:团体评定和个人评定。二、简答题1、行动研究包括哪几个环节?(或行动研究的过程)①从日常教学情境中确定、评价和形成有意义的问题。②与有关人士初步讨论和协商,形成初步的意向。③查阅相关文献从同类研究中汲取经验教训,包括他们的目标、程序以及遇到的问题等。④重新修改和定义问题。⑤选择研究程序,比如取样、管理、材料选择、学与教的方法、资源与任务的配置、人员准备等。5⑥选择评价方法。研究者要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一定的方式连续地评价和反思教学方案、包括课堂观察和记录、访谈、问卷、测验和教学日记。⑦实施。包括开展教学、收集资料、监督评价、反馈改进、资料分类分析等。⑧资料解释、推论和课题评价。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具有不同质的不同阶段,可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4)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人)。3、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策略有哪些?(1)教学吸引:①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②加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③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积极性。(2)兴趣激发:①利用教师期望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②利用已有的动机和兴趣形成新的学习兴趣;③加强课外活动指导,发展学习兴趣。反馈和评价、奖励和惩罚、合作与竞争、归因指导。4、如何培养问题解决能力?6①鼓励质疑;②设置难度适当的问题;③帮助学生正确表征问题;④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⑤辅导学生从记忆中提取信息;⑥训练学生陈述自己的假设及其步骤。5、探究学习包括哪五方面的活动?①提出问题,学习者围绕科学性问题展开探究活动;②收集数据,学习者获取可以帮助他们解释和评价科学性问题的证据;③形成解释,学习者要根据事实证据形成解释,对科学性问题作出回答;④评价结果,学习者通过比较其他可能的解释,特别是那些体现出科学性理解的解释,来评价他们自己的解释,使解释和科学知识相联系;⑤表达结果,学习者要阐述、论证和交流他们提出的解释。6、教师自编测试应注意些什么?①测验应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②测验必须是教学内容的良好取样;③根据测验目的,明确测验的结构;④注意测验的信度,在解释结果时应慎重;⑤测验应该能促进学生的学习。7、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设计者、信息源、指导者和促进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平等中的首席、反思者与研究者、终身学习者。7一、填空:在各个学段中,《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二、简答:1、《标准》中规定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2、《标准》中规定符号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3、《标准》中规定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能由实物的形状想像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8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4、《标准》中规定统计观念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对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5、《标准》中规定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6、《标准》中规定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一、基本理念一、判断:91、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二、填空: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2、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3、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4、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应该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5、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措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6、数学是研究(数学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7、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10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8、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接与抽象)的关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9、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一、小学义务教育总体目标是什么?答:1.过的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13.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施确实的科学态度。二、总体部目标是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方面阐述的。三、知识技能包括哪几方面?答:1.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3.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时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4.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四、数学思考包括哪几方面?答:1.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2.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
本文标题:教育教学的相关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963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