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余杭区家纺产业十年发展规划纲要
余杭区家纺产业十年发展规划纲要(2004—2013年)纺织工业是余杭区的传统优势产业,特别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家纺产业已成为我区扩大出口创汇、增加财政收入、安置劳动就业、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积级推进家纺产业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对促进我区制造业战略性调整,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余杭区目前家纺实际和着力打造家纺产业世界先进制造基地的要求,特制定本专项规划。一、全区家纺产业现状改革开放以来,余杭区家纺产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产品已从国内走向世界各地,实现了持续高速的发展。到2003年,全区已有家纺企业2700余家,拥有20多亿元的总资产和17000余台各类织机,其中引进比利时、德国、意大利等国先进织机200多台;年产各类装饰布达45800余万米,年产各类纱线45000吨;拥有染整企业37家、床上用品和地毯等成品生产企业近百家,从业人员超过3万;家纺工业总产值达到74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12.5%,占全区纺织行业总产值的44%,已成为余杭区主导产业之一。如今余杭区已经成为全国的重要的家纺生产基地,2002年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布艺名城”称号,具备了打造“国际先进家纺产业基地”的良好基础和条件。(一)优势分析1、先发优势。市场化进程起步较早,多种经济成分发展较快,产业集群效应显著,区域政策措施有力。余杭区家纺产业以织造为中心,通过产业链、群的发展,初步形成了纱线、织造、印染、成品以及纺织机械、纺织软件等门类较全、配套协作的产业体系,形成了专业化分工协作。目前余杭的家纺产业在产品、企业、区域等方面已在全国取得了竞争优势,2003年全区家纺产业产值和自营出口分别达到74亿元、1.2亿美元,位居全国家纺前列。现在的中心任务是“超越自我”,与世界强手较量。2、区块优势。余杭区家纺产业的特色块状和集群已经形成。余杭区以大企业为龙头引导产业集群发展,以崇贤、仁和、运河(含东湖区块)为中心的家纺制造基地已初具规模。其中崇贤的省级特色区块和东湖城东区块,近年投入超亿元,分别规划土地740亩和230亩,目前已有50余家家纺企业进入,为产业集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3、制度创新优势。我区家纺业较早发展多种经济成分、较早放开市场配置资源机制。首先是企业所有制改造方面,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始,余杭区对乡镇企业产权制度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改革,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混合、多元的所有制结构,建立了以自然人资本为主、产权清晰、富有活力的现代企业制度,解决了困扰经济发展的动力问题,再创了机制优势。制度创新使得余杭区家纺企业从管理控制、技术创新、人才利用等各个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并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和竞争优势。4、成本优势。从总体上来说,家纺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价格是影响产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欧洲、美国、日本、韩国和我国的台湾地区,家纺产业的扩张均面临着高昂劳动力成本的困扰。与他们相比,余杭区拥有一大批工资相对较低的熟练劳动力,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家纺产品自营出口额不断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知名度不断提升。5、技术优势。余杭区家纺产业从织锦面料发展到色织大提花,在传统技术上一直具有优势。近几年来,随着先进设备的引进,奥坦斯、众望、柯力达、雅士居、中亚等企业电子提花设备的大量使用,又为数码家纺的发展提供了平台,数码技术应用走在了全国前列。同时,浙江易纺、国家纺织CAD余杭科技中心、现代数码纺织技术与创新产业基地等一批依托国内高等院校科研力量的企业和科研机构纷纷落户余杭,使余杭在家纺软、硬件研发及推广上具有了突出的优势。同时奥坦斯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发ERP软件,中国美院以奥坦斯、柯力达、浙江美术地毯厂三家企业为其教学基地等一系列举措,也有效地提升了企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二)主要问题1、企业专业人才缺乏,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余杭区家纺企业以从农村工业化发展起来的中小企业为主,普遍存在高素质技术人才缺乏、技术开发投入不足、总体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目前全区企业中仅有省级技术中心3家、市级技术中心9家、省市级研发中心4家。很多企业仅依靠一两个工程技术人员从事技术开发工作,技术开发能力薄弱,主要产品以技术引进与模仿为主,不少企业仍存在“一流设备、二流产品、三流价格”的现象,出口产品大部分属于“接单加工型”,缺少自主品牌,产品附加值低。2、企业总体实力不强,装备水平仍较落后。全区2700家家纺企业中家庭作坊式企业占据了很大的比例,企业规模偏小,平均总资产仅为74万元,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仅有52家,亿元以上企业仅3家。织造方式仍以普通剑杆织机为主,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装备占总装备的比重不足2%。在印染后整理方面设备落后情况更为严重,在37家印染后整理企业中,仅有为数不多的企业具有部分国内较为领先的设备,但配套性不够,已成为家纺产业发展的“瓶颈”。3、产业集群层次不高,功能性产品缺乏。产业集群主要是生产加工型集聚,缺少内部专业分工协作及公共服务体系,集群之间的协调发展和产业链尚未得到充分重视,存在各自为政、结构雷同的问题。产业链各环节发展不配套,纱线、成品、染整的规模跟不上产业的发展,全区现有纱线供给量仅能满足全区需求的30%,成品产值只占家纺比重不到1%。缺乏产品专业展示平台,交易形态初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不利于市场形态与产业集群的提升。产品质量、档次、品种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防火、防菌、防辐射、防紫外线等功能性产品几乎空白。二、余杭家纺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机遇1、加入世贸组织为家纺产品更大规模地进入国际市场创造了机遇。我区是家纺产品生产和出口的主要地区,但我国家纺在欧、美的市场份额由于配额体制的限制而一直偏低,根据WTO公布的统计数据,仅分别为8.22%和13.7%。根据WTO有关规定,到2005年,世贸成员的纺织品配额将取消,而这一举措将有利于余杭区家纺产品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发挥比较优势,扩大出口,尤其是在原先对纺织品设限的欧美市场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2、国际制造业转移为我区家纺产业的加快发展提供了机遇。成本是国际制造业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为了有效控制生产成本,获取更大利润,发达国家必然将制造业向更具成本优势的发展中国家转移。根据2002年WTO公布的资料,我国纺织制造业工资水平仅是墨西哥的31.36%、美国的4.85%、法国的3.81%,劳动力成本优势明显。中国已成为跨国公司投资的首选,其中长三角地区更是吸纳国际产业转移的核心区域之一,这为我区家纺产业更快地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更广泛地分享国际资金、技术、资源和市场,更深程度地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提供了重要机遇。3、国内消费水平的提高,为余杭区家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国内市场需求将对家纺产业的发展产生更强的拉动作用。从消费能力上看,我国已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时期,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居住条件的改善,对家纺产品的需求将有较大的增长。从消费结构上看,目前我国家用纺织品的人均消费占消费性支出还不到1%,仅是衣着消费的7%。而发达国家衣着消费与家纺消费支出基本持平,家纺产品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而家纺产品人均消费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年需求就可增加300多亿元,因此家纺产品在国内将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4、纺织科技的日新月异,为家纺实现产业升级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数控织机,数码纺织,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应用已成为趋势,为家纺产业的不断创新提供了巨大的科技动力。特种合成纤维和纺织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将推动家纺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拓展家纺产业的发展空间。(二)挑战1、家纺产品的出口将面临更多贸易壁垒。发达国家将纺织品作为敏感商品,为了保护本国产业,配额取消后,仍会采用反倾销、特别保障措施、技术壁垒等各种办法和手段,对我们的家纺产品进行限制。此外,社会责任管理标准体系也日益成为限制发展中国家家纺产品出口的新的障碍。2、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全球市场总量的有限性与发展的快速性已成为矛盾,优胜劣汰成为必然趋势。就余杭区而言,家纺产品的竞争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高档产品的竞争,主要对手是发达国家和后起的工业化国家。这些国家的跨国公司凭借技术、品牌的优势大量涌入国内市场,仅2002年家纺产品就进口11亿美元,这对我们的家纺企业构成了较大的压力;二是发展中国家同类产品的竞争,如墨西哥、土耳其等国它们利用区域性自由贸易区免税和原产地政策,仍在竞争中保留着部分比我国有利的地位;三是其他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和地区,如印度、巴基斯坦、越南、印尼等国。他们凭借更低的劳动力成本开拓中低挡家纺产品市场,将对我国国际市场份额构成较大冲击;四是国内对手,如我省的海宁、绍兴、广东的西樵、山东的文登、江苏的海门等。3、资源等生产要素制约成为家纺产业发展的“瓶颈”。首先我区绝大多数家纺企业为家庭作坊式企业,企业要脱胎换骨,取得发展,首当其冲要解决发展的空间——土地问题,而我区地处经济发达地区,人多地少,家纺发展需要的土地资源日趋紧缺;其次我区家纺企业规模较小、很多企业权证不完整、财务管理不规范,普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难以得到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支持;最后我区家纺所需原料对外依存度大,相对成本较高,还有电力严重不足等一系列因素也对产业发展形成了较大制约。三、建设先进家纺制造业基地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以提高家纺制造业竞争力为核心,以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在提升、延伸、完美上下功夫,使余杭区成为全国先进家纺制造业基地和世界家纺产业基地。(二)基本原则1、坚持以先进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家纺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切实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2、坚持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3、坚持引进外资与利用内资相结合。4、坚持发展家纺产业与建设生态城区相结合。5、坚持市场机制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四、战略目标和发展重点(一)到2013年战略目标1、产业规模:家纺产业经济总量实现翻三番,年均递增25%。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现价产值占整个家纺总量的50%以上;培育全国行业领先企业5家;5年内实现总量翻二番,超亿元企业达10家以上。2、产业集群:建设好崇贤、仁和、运河(含东湖区块)三大家纺特色区块,配套建设好东湖塘湾、仁和栅桩桥印染后整理区块;使崇贤、仁和、运河、东湖家纺产业总量现价产值分别达到200亿元、120亿元、150亿元和50亿元;5年内完成三大家纺特色区块和二个染整区块的基础建设,并基本形成生产能力。3、产业水平:技术进步对家纺产业增长贡献率5年内达到40%,后5年达到50%以上,行业骨干企业的装备达到国际同期先进水平,50%以上规模企业主要装备达到国际同期先进水平,50%的规模以上企业基本实现信息化,资源利用效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家纺制造中数码技术的运用占整个家纺业的比重达到30%以上。4、产业外向度:家纺产品出口占全部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50%以上,并且在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直接利用外资占总投入的比重有较大提高。5、产业平台:大力营造产业发展平台,在建好特色区块的同时,建设好研发中心、展示中心、检测中心和培训中心。5年内完成四大中心建设,以四大中心建设为先导,促进整个余杭区家纺产业形成较为完善的产品研发体系、检测和质量认证体系、教育和培训体系、产品展示信息化服务和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配送体系。6、产业品牌:积极打造品牌,树立余杭家纺总体形象,力争2年内打造省级专业商标品牌基地;5年内创国家级专业商标品牌基地;通过10年努力,培育中国名牌2只、国家免检产品2只、中国驰名商标2件、省级名牌4只、省级著名商标6件,家纺企业注册商标达到400件。(二)产业发展重点1、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提升”织造和染整能力。引进关键技术设备改造提升传统家纺产业,加大数码家纺技术的推广应用,并迅速形成生产能力,使其达到年产10亿米;大力发展环保、节能、省时、高效的后整理技术,形成与织造能力相匹配
本文标题:余杭区家纺产业十年发展规划纲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96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