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借鉴与创新是航天民品发展的根基——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融入国民
借鉴与创新是航天民品发展的根基——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融入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1999年7月1日,随着国防科技工业体制的战略性改组,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在原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的基础上正式组建成立。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是国有特大型独资企业,是国家授权的投资机构和资产经营主体,由国务院直接管理。主要承担各类导弹武器系统及其它航天产品的研制、生产任务。兼营多类民用产品,同时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以及对外工程承包、招标采购、劳务输出等业务。航天机电集团公司由140个企事业单位组成。其中包括四个大型研究院:中国长峰机电技术研究院、中国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航天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三个大型科研生产基地:中国江南航天工业集团公司、中国三江航天工业集团公司和湖南航天工业总公司。集团公司共有11万余职工,其中近40%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航天机电集团公司的前身为1956年10月创建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历经了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的历史沿革,有着40多年建设发展的基础。航天机电集团公司具有完整配套的研制生产体系;拥有亚洲最大的仿真中心、国内最先进的目标特征实验室、电磁辐射实验室等多个一流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实力雄厚;具备航天产品及其他高科技产品的开发生产实力、系统工程决策能力和管理经验;拥有多位德高望重、国际知名的航天老专家和一大批中青年科技带头人,以及一支思想好、技术精、能攻善战、敬业奉献的职工队伍。40多年来,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国各条战线的大力支持下,航天机电集团公司始终以发展航天技术、壮大国防实力为立业之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不断提高导弹武器的科技含量,为国防现代化提供了大量先进的武器装备。航天机电集团公司在完成军品任务的同时,依靠航天科技工业的优势,促进和带动了地方经济建设,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作出了突出贡献。70年代末期,在中央“军民结合”方针的指引下,航天科技工业积极调整产业方向,走出军工小天地,进入经济主战场。先后为几十个行业提供了数千种民用产品,逐步形成了“联合起来求发展,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思路,以“大、名、特”产品为方向,以高新技术产品为龙头,在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汽车及零部件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电子信息技术及应用是航天机电集团公司支柱性产业。被列为国家重点工程的航天金税工程,成功推出百万元版增值税专用发票防伪税控系统,大大提高了票据管理效率,为打击经济犯罪提供了先进可靠的科学技术手段,被朱基总理称赞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创造发明”。目前,集团公司正在与国家税务总局共同将万元版专用发票防伪税控系统推向所有一般纳税人企业。航天机电集团公司形成了国内规模最大的智能卡及非接触式IC卡研究、生产和应用开发基地,先后开发了金税专用卡、银行密码支付系统等高科技产品,其智能卡终端机销量一直稳居同行业首位。航天金卡广泛用于银行、税务、海关、市政、交通、邮电等十几个行业,先后作为专用卡服务于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98珠海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并经悉尼奥运会组委会正式确定,作为2000年奥运会专用门票卡。航天机电集团公司开发的IP网络电话系统,是拥有完全中国知识产权的电话服务器产品,其独有的智能化容错和语音数据修补技术为国际领先,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以色列之后第四个掌握网络电话集成系统技术的国家。利用航天的信息安全技术优势,航天机电集团公司研制生产了抗恶劣环境计算机、防信息泄露安全计算机及外部设备,率先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了虚拟专用网,通过加密处理,大大提高了公共网络上私有专用网络的安全性能。各种雷达设备、卫星地面接收天线和数字接收设备,其技术性能得到预警、制导、气象观测、交通管制、精密测量、广播通信等领域的一致认可,具有了相当的生产规模。探地雷达系统,可对深达28米的地下进行探测并数字成像,在探察地下物、检测施工质量等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高可靠性的VSAT卫星数据通信系统,成本价格比同类进口产品低1/3,且安装使用方便,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立体通信网专用设备。利用航天技术尤其是特种技术二次开发生产的光机电一体化民用产品,形成了航天机电集团公司又一支柱产业。航天机电集团公司开发、生产的工业过程控制系统和多种型号数控产品,以其高技术优势,大幅度提高了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效率,加速了传统工业领域的现代化进程。被列为国家三大定点生产基地之一的数控集团,经过“八五”国家级攻关和技术改造,已具备了年产上千套数控系统的能力,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其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并出口国际市场。用先进的航天设计技术、仿真空气动力学计算、薄壳轻型焊接结构生产工艺承接的众多人物塑像、城市雕塑、景观造型等工艺工程,如香港天坛大佛、永远盛开的紫荆花和澳门“盛世莲花”等都以其精美的造型、精湛的工艺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高度评价,具有极高的社会效益。将航天管道技术、密封技术移植于复合管道和压力容器产品,成功地解决了长期未能解决的易腐蚀、易泄漏、可靠性差的问题。金属软管、波纹管、非金属补偿器及热管产品多次在国内外获奖,已形成亚洲最大的研制生产基地,产品长期占领国内市场。首次在国内推出的钢骨架塑料复合管道,成为替代传统金属管道的最佳选择,引起国内外同行业的关注,至今已有50多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和技术专家前来参观考察。组合式麻醉机、多功能呼吸机、监护仪、医用驻波电子直线加速器及医用CT机等医疗设备,在临床应用中效果优良。世界首创的数字化X光机,照射剂量仅为传统X光机的1%,大大降低了对人体的损伤,是新一代绿色环保、安全可靠的诊断医疗设备。完善的航天地面支持系统研制生产体系,大型模具开发及金属加工优势,使汽车及其零部件成为航天机电集团公司支柱民品之一。20多年来,形成了以地区或产品为龙头的整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可生产130余种专用车辆、特种车辆和数百种汽车零部件。成功研制了机场加油车,是国内唯一获得民航总局生产许可的产品。它的投入使用,结束了我国大型机场加油车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进入90年代,航天机电集团公司加强了与地方企业和国外的合资合作,与法国雷诺公司合资生产的“塔菲克”旅行车在北京市场销售量进入排行榜前十名;与日本、马来西亚合资的汽车发动机项目,达到了年产15万台的生产能力;汽车电子产品、各种零部件也与一汽集团等建立了长期的协作配套关系。在重点培育支柱性产品的同时,航天机电集团公司利用专业技术、人才、设备、地理优势,面向市场。在建筑、旅游、节能环保等领域也取得了长足发展,构筑了军品、民品、三产协调发展的战略框架,并不断从封闭走向开放,与许多国家、地区的著名公司和科研单位开展了多方位合作和贸易业务往来。依托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互补,集团公司驶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中国航天在40多年的建设发展中,在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在全国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航天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航天精神和“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使航天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单一军品到军民结合,从国内走向世界,逐步建立了独立的、具有相当规模的、专业齐全和技术配套的航天科技工业体系。面对新世纪、新形势和新任务,航天机电集团公司提出了“面向市场,航天为本,科技创新,质量制胜”的工作指导思想和“用能人,建新制,精干军,拓展民,科技创新,多种经营”的发展思路。并制订明确的发展战略与规划,围绕国家的大局和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调整组织机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科研生产布局,合理配置资源,发挥集团公司的整体优势;加强技术改造,打基础、上水平、增能力,推进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创新和市场竞争能力;完善规章制度,形成竞争、激励、约束的有效机制,提高管理水平,使管理和决策工作实现科学化、法治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大力实施高新科技嵌入策略,统筹计划,大办协同,既要利用已有的高新科技成果和成熟技术,又要有创新思维。在民品经营方面,航天机电集团公司要改变研究院所和企业原有单一所有制的经营模式,采取股份制等多种所有制的经营方式,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和经营机制。在集团公司所属经营实体内部,对企业经营班子拟试行“条件股”政策。采取“三分三合”的方式优化集团的整体运行机制。根据各单位自身的特点对军品管理实行分离,进而分立经营,精简机构,分流富余人员。以军品为主的研究院(所)的体制要适应航天产品发展的需要,做到系统总体一盘棋,骨干专业可实行积木式组合。总体部要成为整个系统的总体部,在型号发展中发挥龙头作用。而骨干研究所不仅要分别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达到国际国内一流水平,而且骨干研究所集合起来能形成系统整体优势。以民为主的研究所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在集团公司主导民品的发展上发挥带头作用。进一步加大军民品分离、分立改革的力度,集中精力保证军品研制生产。坚持“军民结合”,努力把军用高新技术成果和设备应用到民品生产之中,服务于民用产业。要与国内外大公司、著名院校和科研单位实行联合,借鉴和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在新兴产业和高科技方面共谋发展,并进行资产和结构的优化组合,实行规模化生产,为市场和社会提供更多的、高质量的航天品牌产品。在航天机电集团公司内部,要坚持按照“联合起来求发展,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来发展民品。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国民经济的需求,结合自身的优势,集团公司将集中力量发展信息产业、计算机应用、卫星应用、通信产品和信息安全、医疗设备,以及节能环保产业。对汽车产业将进行战略性调整,走联合发展的道路。新产品开发,要依靠创新思维,提出新的产品理念,靠技术缩短市场需求产品的开发周期,采取新的经营方式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迅速占领市场并逐步扩大市场份额。要树立大民品思想,尽可能地发挥整个集团公司的优势,走“网络”经济和联合发展的道路。对集团公司内部的困难企业,实行“重点突破,分块搞活,优势带动,加强管理”的企业脱困思路,力争按期完成企业脱困任务。实现航天机电集团公司的发展目标,关键是队伍建设。集团公司将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吸引和稳定各类优秀人才,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重点大学和其他重点研究单位的联系,引进竞争机制,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积极从外单位引进急需的人才。要高度重视学术带头人的选拔、培养和使用。通过规划、决策和启动一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的科学工程,为优秀人才营造“用武之地”,经过工程实践的锻炼,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的学科与技术带头人。同时要建设若干个高水平的研究实验中心、技术中心和国家级实验室,为学科及专业技术带头人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制定合理的人才流动政策,引导人才合理流动,有计划、有重点地选送优秀青年技术骨干到国内外重点大学和研究机构深造。并采取措施努力提高学术和专业技术带头人的待遇,对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实施重奖。整体提高航天企业的经济运行质量、大力推进航天机电集团公司跨世纪的改革和发展,是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要发扬“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以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方针,坚定信心,振奋精神,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作出贡献。
本文标题:借鉴与创新是航天民品发展的根基——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融入国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99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