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入世与我国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策略研究
精品资料网()25万份精华管理资料,2万多集管理视频讲座精品资料网()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入世与我国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策略研究全球性复归自然的潮流,正在使中药这一古老而传统的产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为我国中药生产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有专家预言,入世后,中药有望成为我国进入国际市场的支柱产业之一。同时,中医药又是我国目前出口最具技术优势的产业,并具有独特完整的理论体系和较强的科研攻关能力。但是,要把这种传统的资源优势和生产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市场优势,我们还要做很多的工作。我国中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条件我国在十五计划中将加大支持中医药产业化发展的力度我国第十个五年计划里,关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生物技术产业中22个重大专项之一,就是中医药的产业化发展工程。国家2001年将重点做好4个方面的工作,支持中医药产业化发展。一是从中医药原药的种植到市场研究等几个关键阶段给予扶持;二是支持一些大型的传统中医药企业采用新装备,提升其产品结构;三是加快中医药企业创新能力和中药二次开发能力的提升;最后,国家将提升和制定中医药的相关标准,使中药进入药品主流市场。国际社会对传统疗法和天然药物越来越重视,并已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形成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由于化学药品新药开发费用高,周期长,投入大,西药毒副作用大等影响,人们长期大量使用西药的不良作用逐渐显示出来。近年来医药界又将新药的开发重点转向自然界,投入传统药、民族药、中草药、植物药等天然药物,为我国传统中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耶鲁大学药学教授郑永齐说,虽然西方对单一病症所作的单一药物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但现在西方人越来越认识到,多种成分的相互配合要优于单一成分药物,同时治疗不是最好的目标,而预防更为重要。中药在预防疾病上更为有效,因此中药进入国际市场尤其是欧美市场,是存在着机遇的。随着针灸在世界的普及,中医药在世界各国,特别是在发达国家日益受到欢迎。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都已立法,正式或间接给予天然药物以合法地位。1999年12月德国医学专家福克尔沙伊德在一份专业杂志上发表的专业调查报告里谈到了中医全球化问题。该报告说;目前,有大约30万名医生和患者在140多个国家采用和接受中医疗法,英国的一些大学开了中医课。北京最古老的药店--同仁堂药店1995年也在伦敦开了分店。在法国,天然药物的使用越来越普遍。美国对中医药的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美国马里兰大学全球华人事务研究中心对四川中药基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主任戴威廉博士及高级学者已先后两次入川,就协助该省加快中药通过FDA进入美国市场合作事宜进行深入商谈,并就双方合作开发一些新药达成意向。美国最大的中医药保险公司--美国阿兰保险集团总裁决定斥资千万美元采购600余种四川中成药。阿兰集团称,优质的四川中成药在美国缺乏的只是一种进入方式,该集团愿意按照美国医疗保险和疾病的要求对四川中成药重新包装,以大幅度提高四川中成药的经济价值。种种迹象表明:全球性的中医药热潮正在兴起我国独有的中医药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及实践经验,以及资源优势正面临着国际化的大好时机据全国中药材资源普查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现有中药材资源12807种,药用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药物生产和使用大国。中医药具有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用药实践及临床经验。中药在慢性疾病、疑难病及一些西医、西药不能治疗或疗效不理想的难治性疾病的治疗和保健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说,拥有雄厚实力的中药产业正面临着国际化的大好时机。全球对中药应用的突飞猛进的进展也反映了世界医药领域及市场的发展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60亿人口中,80%的人使用天然药物。中医药在日本被称汉方医药。近年来日本汉方药发展很快,处方用汉方药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年销售额已达15亿美元。日本现有汉方药厂约200多家,其中产量最大的津村株式会社产量约占70%。日本的汉方药厂大部分通过了GMP认证。在汉方已纳入医疗保险体系的日本,约77%以上的医生开汉方药,每年从我国进口1.26亿美元的中药材;韩国80个中药厂年产10亿美元的中成药,每年购进我国的中药材5000万美元;作为化学药品发源地的德国,草药已纳入医疗保险体系,是欧洲最大的中草药消费市场;英国伦敦市有1000多家中药店,年进口我国中药材1050万美元;美国约6000万人服用过中药,年购进我国中药材4200万美元以上。加入WTO后将有助于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发展WTO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约束将促进我国中医药产业的迅速发展,并将为促进我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提供更高的保险系数。我国中药文化对药物开发利用的独特思维和理论体系留下了许多领先世界的医药记录。如《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等,这些宝贵的医药遗产应充分发挥其作用,并得到相应的保护。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也保护了我国自己的科技人员,有利于促进科技人员改进加工工艺技术,提高生产效益,努力研制新型药品的积极性,为我国中医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竞争创造了条件。我国中医药走向世界市场的现状分析2000年,中医药加快了走向世界市场的步伐。除日本、韩国、中国外,2000年又有泰国加入到承认中医、中药合法化国家和地区的行列中。更让中药业界兴奋的是:我国中药制剂终于进入美国市场。上海杏灵公司的银可滴九、天津复方丹参滴丸等中药制剂通过了FDA指定医院的I期临床试验;北京华颐的威麦宁胶囊则直接进入II期临床试验申请,方案已获批准。我国中药制剂有望以药品而非食品补充剂身份正式在美亮相。这可视为中药出口到西方发达国家的前奏,表明我国医药企业已有能力研制出符合发达国家药品质量标准的纯中药制剂。虽然中国针灸早就得到了包括欧美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但大多数欧美国家对中医中药仍持谨慎态度。近年来,中医、中药的有效性正在使这一谨慎态度得到改变。几年前,中医疗法治愈了英国发病率较高的皮肤湿疹,震动了英国和欧洲医学界。如今,英国已放松了对开设中医诊所的限制,欧洲许多国家也都允许中草药提取物的销售。一向对中医态度严谨的美国也慢慢放松了对其的限制,越来越多的中药身着保健食品的包装走上货架。现在,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人采用被称为另类医学的中药治疗。仅1998年美国用于另类医疗的费用近150亿美元。美国卫生部专设?quot;另类医学司。各大保险公司也计划把另类医疗的药费列入保险医疗范畴。可以说,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是药物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近期,美国FDA通过了《天然药物法规指南》,该指南指出只要药物确实有效,亦可通过FDA审批,这将使中草药从支流的营养食品转向主流的药品。据统计,美国FDA放宽对中草药销售的限制,使得美国市场上中草药的销售呈明显上升的趋势,1997年美国中草药的销售达37亿美元,增幅为18%,2000年以后,预计有50%的增幅。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天然药物的贸易额每年以超过7%的速度增长。2000年世界天然药物的贸易额达到了300亿美元。由于市场潜力巨大,各国的研究机构和企业也加大了对天然药物研究的投入和市场的开发。中药虽然逐渐为世界所接受,但中国中药出口形势却不容乐观。在国际天然药物贸易中,中国仅占其中的5%,而且基本是中药材的贸易。即使加上边贸及以食品名义出口原中药,中国中药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也不到7%,这显然与我国5000多年传统中药的应用历史以及中国作为中药发源地的地位很不相称。中药行业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三部分,其中中成药是附加值最高的产品。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中成药出口基本保持逐年增长的势头,其间于1991年出现较大回落,1992年以后又开始回升。近几年中药返销中国已不是新鲜事。从1998年开始,中成药的进出口贸易就开始出现了逆差,1991年第一季度,我国中成药出口量比1999年同期下降了30%以上。而中成药实际进口量却增加了3倍,2000年1-8月份的逆差已达2亿美元左右,而预计全年逆差达2.7亿美元。而且,中成药进出口贸易逆差有越来越大的趋势,虽然2000年l一8月出口额与1999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6.5%,但2000年1-8月进口同比增长竟也达到34%。中成药的逆差已使整个中药行业进出口由顺差变为逆差。以中国中成药出口基地北京为例,1996年北京市出口中药1060万元,此后连年下滑,1999年为842万美元,比1996年下降21%,2000年1-11月只出口526万美元,比1999年同期下降21%。目前已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个品种的天然药物在我国注册,每年我国进口洋中药已超过6亿美元。进入我国的洋中药,产地以日本、东南亚和欧洲居多,并且质量标准化,配套先进,包装精美。一项统计资料显示:1998年我国进口日本、韩国生产的中药超过1亿美元,远大于我国中药的出口额。在国际市场上,日本、韩国生产的中药占了主流药品的位置,其市场份额远远大于我国。我国中医药进军国际药品市场存在的问题中药科研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最终将阻碍中药产业向国际化迈进为了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尽管我国加大了对中药科研的人力、物力、财力及科技的投入,并正在进行重大疾病的中药防治、中药复方标准化范例作用的研究、中成药工业引进和消化先进制剂技术几项设备等,以便把握中药科研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可是我国中药科研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对中药科研还缺乏系统化和规范化的理论体系及行为规范;科研工作过分强调经济效益,造成中药研究中的短期行为及低水平重复;缺乏一整套完整地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而又符合国际惯例的中药开发应用机制和具体措施;对中医药科研投人不足,整体性差,量化指标少,还没有形成强有力并能代表国际领先水平的权威性中药科研及评价机构;对中医药基础研究投入不足,没有通行的评检测规则,中药科研后劲不足等等。这些问题最终将阻碍中药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我国中医药贸易中原料药仍占主导地位,停留在初级阶段上虽然我国某些名优中医药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但原料药仍占主导地位,近六成以上都是以初级品原料出口的。近几年日韩等国对我国中药材掠夺性的收购,已表明他们想称雄国际市场的野心。如果我们不正视现实,拿出可行的对策,中国很有可能成为这些国家的原料供应国。我国中药的药物品种和数量难于保证供应,药物制剂难于保证临床的需求,中药的生产和应用难于从现代科学技术的角度阐述其道理。因此我国的中药应在保持原有的使用优点的基础上,引入现代药物制剂,如片剂和注射剂,以便更好地发挥其疗效。另外中药走私出口严重,药材的规格相对比较混乱,外商从产地直接收购出口,与外贸医保部门争夺货源与客户,造成中药价格的不断下降,利润愈来愈低。我国中成药生产企业规模小、产品工艺技术落后,缺乏竞争力在1059家中药生产企业中,中小企业1018家,占96.1%,达到GSP标准的不到10%,通过GMP认证的更是寥寥无几。大部分企业的生产技术、工艺及设备都比发达国家落后20年,同时我国中药界的开发能力严重不足。自1985年至今,经国家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生产的中药新药已超过1000个,尽管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但其中以剂型改革获准的四类新药最多,真正创新药物很少,加之制剂技术落后,产品技术含量低,制约了医药经济的发展。可以说,不搞现代化,中药就没有出路。令人欣慰的是,在中国,尽管中药企业的平均规模比西药企业小,但其平均利润率却远高于西药。这种状况有利于中药企业迅速扩大规模。另外,民族中药产业还有着民族西药产业不敢奢望的优势:没有大型跨国公司的激烈竞争。但这种局面不会长期存在下去,因为跨国医药公司已经意识到了传统医药的价值,其大举进入中国只是时间问题。我国中医药药品存在的一些质量、价格、包装、促销等问题,也使中药走向国际市场缺乏牢固基础。我国进入WTO后,尽管国外对中医药的限制将会放宽,中药的贸易额可能增大,但必须看到还存在着如重金属含量过高、农药残留量较大、中药有效成分不稳定、濒临动植物的保护与应用问题、包装材料差、印刷水平低、说明书不规范等许多制约发展的因素。因此,只有从药品的质量、价格、包装、促销上下功夫,
本文标题:入世与我国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策略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02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