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全省社区就业暨就业型企业发展研讨会
全省社区就业暨就业型企业发展研讨会经验交流材料1全省社区就业暨就业型企业发展研讨会经验交流材料第一部分发言材料1、突出重点加强管理全面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泸州市就业服务管理局……………………………………12、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推动社区就业暨就业型企业发展自贡市就业服务管理局……………………………………93、抓住机遇积极构建社区平台求真务实做好社区就业工作宜宾市就业服务管理局……………………………………174、夯实基础建立制度多种渠道促进就业内江市东兴区大千社区……………………………………265、以人为本抓服务创新思路促就业南充市阆中书院街社区……………………………………306、发展经济开发就业岗位政策扶持巩固就业成果宜宾市四川天竹竹资源开发有限公司……………………34第二部分交流材料1、开拓就业领域增强服务意识攀枝花市就业服务管理局…………………………………382、抓平台建设促政策落实德阳市就业局………………………………………………41全省社区就业暨就业型企业发展研讨会经验交流材料23、依托基层平台狠抓政策落实广元市就业服务管理局……………………………………434、拓宽渠道促进就业再就业遂宁市就业服务管理局……………………………………455、抓社区“创建”促就业岗位开发南充市就业服务管理局……………………………………486、抓政策落实促岗位开发雅安市就业服务管理局……………………………………517、开发就业岗位拓宽就业领域眉山市就业服务管理局……………………………………538、发挥政策作用利用有限资源实现社区充分就业攀枝花市仁和区大河南路社区……………………………559、搭建平台用活资金创新就业模式政策牵引园区拉动统筹城乡就业泸州市江阳区实施“就业园区化”统筹城乡就业………5810、创办实体促就业以人为本抓保障泸州市合江县菜坝社区……………………………………6311、为促进再就业做贡献企业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四川乐山三八商场连锁有限公司…………………………6712、关爱下岗职工服务营山经济南充市营山县美好物业公司………………………………70全省社区就业暨就业型企业发展研讨会经验交流材料3第一部分发言材料突出重点加强管理全面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泸州市就业服务管理局我市再就业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鼎力支持下,创新工作理念,强化工作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中,社区和就业型企业,为下岗失业人员提高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成为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的重要渠道,为我市就业局势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今年9月,全市社区就业11115人,占全市就业人数的2.7%;社区就业实体已发展到789户,吸纳安置了3502名下岗失业人员;全市共认定就业型企业147户,吸纳安置下岗失业人员4231人。一、社区就业及就业型企业发展情况(一)加强基层劳动保障机构建设,把社区就业工作列入基层工作的重点健全的基层劳动保障机构是开展好社区就业工作的基本保证,为此,我们从两个方面狠抓基层劳动保障机构建设,做到“六个到位”,一方面狠抓基础建设,落实专职的劳动保障站全省社区就业暨就业型企业发展研讨会经验交流材料4协理员,把各项规章制度、办事程序、工作职责和服务范围上墙公示,做到了职责明确、制度健全、流程规范、环境整洁、服务良好的工作目标。另一方面狠抓硬件建设,为社区劳动保障站配备了专用电话、微机、打印机、办公室、培训场地等设施,设置了政策宣传、就业信息和社区就业专栏,有的社区建立了服务大厅进行窗口式服务,尽力满足了社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需要。目前,我市所有的街道、乡镇和大部分社区都建立了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基层劳动保障机构已成为劳动保障部门服务群众的前台窗口,把整个就业服务延伸到了社区。全市140个街道和乡镇全部都建立了独立的劳动保障所,配备工作人员228人,明确了基层劳动保障工作机构职责、编制和工作经费,七个区县中有五个区县的劳动保障所是全额拨款,其余是定额拨款。全市共建立社区劳动保障站165个,配备工作人员177人,其中专职66人。2004—2005年,政府连续投入专项资金,统一采购了计算机设备,配备到了四县三区的所有街道、重点乡镇和城市社区,基层劳动保障服务信息化的硬件配套设施、设备基本到位,为构建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立了基础。2005年,市劳动保障部门统一组织、安排业务骨干授课,对全市254名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所、城市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负责人分三期,进行了劳动保障政策和业务工作培训。全省社区就业暨就业型企业发展研讨会经验交流材料5制定和完善了适合我市基层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实际情况的就业服务和各项社会保险管理制度、工作规范、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明确了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开展了基层劳动保障所正规化建设活动。全市通过各县区将基层劳动保障机构的工作纳入了当地政府目标管理,实行了目标考核,并针对基层劳动保障工作面临的问题,及时给予工作指导。通过加强基层工作平台的窗口建设、组织建设、阵地建设和业务建设,全力提高基层劳动保障机构的服务水平和业务能力。社区就业工作是基层劳动保障机构的基础工作,我们将社区就业工作同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和信用社区创建结合起来抓,把社区就业列入目标考核,签订目标责任书。(二)实行动态管理,准确掌握社区就业情况为准确掌握下岗失业人员失业和就业的基本情况,我们要求社区分组进行入户调查,核实登记失业人员的失业原因、家庭情况、择业愿望、技术特长及就业去向等,建立和完善了各种基础资料和基础台帐,对本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以及“4050”等就业困难对象情况基本做到“心中有数”。各基层劳动保障机构通过劳动力资源调查、城镇失业人员登记、《再就业优惠证》发放初审等工作,建立了相关基础台帐,据统计,目前,全市基层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共建立了162.76万人的劳动力资源台帐,基本掌握了本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以及“4050”等就业困全省社区就业暨就业型企业发展研讨会经验交流材料6难对象的基本情况。并采用设立宣讲台、办专栏、办橱窗、播放光碟、入户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做好下岗失业人员思想转化和政策解释工作。制定切合“4050”等就业困难对象实际的援助措施和具体援助办法。在开展好就业援助各种大型集中专项活动的基础上,我们始终坚持就业援助活动日常化,紧紧依靠各级就业服务机构和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走进社区和“4050”等就业困难对象家中,开展以“温暖进万家”、“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实现就业一人、帮助解困全家”、“你失业、我帮助;你创业、我资助;你困难、我援助”等为主题的系列就业援助活动。(三)鼓励打造具有特色的新型就业形式,大力开发社区就业岗位针对我市不同区域的就业环境,要求其把就业思想观念由因循守旧、过于求稳向敢于创新、勇于突破转变,积极鼓励县区开拓新型的就业方式,创新就业思路,突破原有工作框架。对统筹城乡就业进行大胆尝试,把工作重心由偏重城市向城乡并重转变;把工作方式由被动完成工作向主动创新转变。讲究就业的数量和质量,把就业由单一创业向规模化过度,逐步建立起与我市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就业形式。根据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4050”等就业困难对象大多数技能匮乏、资金短缺,自主就业、自谋职业困难等就业难的问题,我市积全省社区就业暨就业型企业发展研讨会经验交流材料7极探索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4050”等就业困难对象就业的新思路、新办法。从2005年开始,全市各县区、各基层平台根据本辖区内的就业困难对象自身特点,大胆探索,开展了多种组织起来就业的新模式。一是成立就业协会,组织起来就业。按照“群众自愿,社区举办,政府扶持,市场调节”的原则,我市江阳区组建茜草及珠子街“4050”人员等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协会。再就业互助协会会员学会技能后,初期为况场劳保手套进行料加工及制衣订单加工,制成成品后,分别由况场劳保手套协会及泸州利君制衣公司销售,协会条件成熟及技能达到一定程度后将独立签单生产,日常生产工作由协会建章立制进行规范管理。从2005年8月起,江阳区茜草再就业协会和珠子街再就业协会已陆续吸纳安置100多名“4050”人员等就业困难对象就业,使就业困难人员看到了希望,增强了自尊、自强、自立的信心和决心。二是开展社区服务,就近就地实现就业。龙马潭区小市街道成立了“小市家政服务中心”和“雅美万能洗涤中心”两个社区就业实体,帮助60多名“4050”人员等就业困难对象就地就近实现再就业。古蔺县西城街、东新街、胜蔺街三个社区分别成立了家政服务、搬运装卸、手工穿珠、擦鞋等社区就业实体,投入少量资金,购置工具发放到这些社区就业实体,帮助136名“零就业”家庭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在社区服务实体实现再就业。三是创办家庭手全省社区就业暨就业型企业发展研讨会经验交流材料8工作坊,在家实现就业。泸县积极探索家庭手工作坊就业模式,从外地引进不限性别、年龄、场地、技术含量低的外贸产品制作手工加工项目,组织“零就业”家庭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经短期培训后在家作业,现已使260名“零就业”家庭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足不出户实现再就业。四是开展劳务派遣和劳务输出,鼓励外出就业。市职介中心成立了劳务派遣公司解决了1200多人的就业再就业问题,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就达700多人。龙马潭区罗汉镇将失地无业农民组织起来成立劳务派遣公司,已安排180多名失地无业农民到附近的工厂、企业实现再就业。纳溪区大渡镇成立了“劳务协会”,已介绍460名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古蔺县鼓励就业困难对象外出就业,实行当地劳务办和县职业介绍中心统一组织“零就业”家庭下岗失业人员培训和劳务输出、由县实行全程免费服务的优惠政策,目前全县有60多名“零就业”家庭下岗失业人员外出实现就业。(四)加强部门协调,抓好就业型企业认定工作,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我市在就业型企业的认定工作中基本上形成了一套较畅通的部门配合体系。劳动部门与工商、税务、财政、银行等部门进行密切配合,最大限度地争取政策支持,形成联合态势,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开展。企业从认定开始,就采取与税务部全省社区就业暨就业型企业发展研讨会经验交流材料9门联合上门核实、现场办公、共同认定、统一年检的方式,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方便,也尽量减少简化中间环节。在政策落实的过程中,无论是税收优惠政策,还是社保补贴政策以及小企业贷款政策,在各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下,都能及时落实到位。对企业出现的新情况也采取相关部门召开联席会,定期沟通的方式,共同协商解决。并能积极稳妥地探索新政策,最大限度地为企业服务,促进了我市就业工作的发展。(五)做好主辅分离企业认定工作,把稳定就业作为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的主攻方向我市的大企业大多是“大而全”,几乎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汽车队、工具厂、修配厂、铸件厂、零部件厂等辅业,是自我配套、自给自足的大企业。实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不仅可突出主业,强化主业,提高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且对调整就业结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具有重要意义。辅业分离出来,改制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又可推进辅业的专业化。企业实行主辅分离,让辅业职工无下岗之忧,不需转岗培训,可以继续利用原有熟练的技术、技能,不丢技术资本,由此实行主业企业减员增效,旧貌换新颜,辅业企业是新企业、新机制,更能面向整个社会服务。所以我市在就业型企业的发展中,鼓励更多的主辅分离企业安置人员,也更能起到稳定就业的作用。二、当前社区就业及就业型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全省社区就业暨就业型企业发展研讨会经验交流材料10(一)大多数社区就业规模小,经营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差,变换频繁,不能较稳定地吸纳就业人员。如何进一步增强其进行创业、守业和发展,是现阶段就业服务工作开展的难点,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社区就业应朝着由个体经营向组织起来就业的方向发展,对组织起来就业的人员,可实行各种政策上的优惠。(二)大部分社区就业实体不能继续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社区实体中持《再就业优惠证》的非困难人员不能享受社保补贴的规定,制约了社区就业实体的发展壮大。对社区就业实体这样一个安置下岗失
本文标题:全省社区就业暨就业型企业发展研讨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02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