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论苏东剧变的原因及教训
1论苏东剧变的原因及教训摘要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联东欧剧变早已尘埃落定。苏联剧变和解体有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内因和外因,主观和客观原因三个方面的原因。分析这些原因有助于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更有有助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今天、我们仍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分析苏东剧变的原因与我们应汲取的教训,以避免重蹈“前车之覆”。作为“后车之鉴”,我们必须历史地评判苏东剧变:它并不是社会历史的正常发展,打破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平衡,使传统的社会主义成果丧失殆尽,同时引发了有关国家的社会动荡与分化、国家的分裂与重组。关键词苏东剧变原因现实原因内因外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教训价值评判一、苏东剧变从1989年波兰剧变开始,先后8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了剧变。从1990年开始,蒙古也发生了剧变。1991年12月7-8日,俄罗斯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领导人就苏联的前途问题在明斯克秘密会晤,并签署了《明斯克协定》。协定宣布三国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并称“苏联作为国际法主体和地缘政治实体将停止存在”。12月21日,除格鲁吉亚外的苏11个加盟共和国在阿拉木图又签署了《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议定书》,并发表了《阿拉木图宣言》。宣言再次宣布,“随着独立国家联合体的成立,苏联将停止存在”。12月25日,苏联第8任、也是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并把核武器控制权亲手交给了叶利钦。同时,苏联的镰刀锤子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降下,升起了白、红、蓝三色俄罗斯国旗。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最后一次会议,通过宣言2正式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的历史划上了句号。短短两年多的时间,10个社会主义国家不存在了。苏联的解体,与20世纪初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一样,都是震撼世界的重大事件。苏东剧变是世界社会主义遭受的空前严重的大挫折。它如同一场“政治地震”,强烈地震撼着人们的心。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却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呢?为什么苏联这样一个发展了70多年的社会主义国家还会解体呢?二、苏东剧变原因苏联剧变是20世纪人类历史的一件大事,它不只意味着一个超级大国的崩溃,而且还意味着长达70年之久的苏联社会主义和一批东欧社会主义试验的失败。这个历史事件要比一百多年前巴黎公社失败所包含的内容与提供的历史教训丰富得多和深刻得多。因此,从苏联发展历史过程中来研究其兴亡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无疑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特别要指出的是,当东欧各国和苏联剧变而导致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我国通过改革开放转变体制,决心摆脱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把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之际,通过对苏联兴亡历史的研究并得出科学结论,这对今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更具有直接的意义。苏联的兴亡,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历史过程。苏联演变并非命中注定,但却事出有因。苏联剧变后,对苏联的兴亡问题尤其是在分析苏联解体原因问题上,国内外学术界的观点差异很大。因此得出的经验教训亦不相同。但不论从哪个角度去分析,都不能排除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内因和外因,主观和客观原因三个方面的原因分析。31、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苏联剧变和解体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也有复杂的现实原因。可以说,历史原因是根本性的原因,没有历史上各种问题、矛盾的积累,不可能有后来的爆发和剧变;而现实原因则无疑是直接原因,它主要表现为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改革路线、方针和政策。苏联的“亡”正是所有这些原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⑴、历史原因。从国家发展史角度看,带有古老的“直接民主制”特点的村社制度对俄罗斯产生了重要影响。俄罗斯村社制度是以集体主义为主要特征的,同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又增添了鞑靼蒙古人200多年的统治使俄罗斯政治文化传统中的专制主义和集权主义倾向得到了大大的发展。正是这种漫长的“独裁传统”影响,使得俄国历史上缺乏渐进、改良的社会实践。俄罗斯历史文化传统对苏联后来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苏联,不仅有来自国内、国际资产阶级的反抗和颠覆,更重要的是旧制度的残余,植根于历史文化传统的一系列旧习俗、旧的思维模式对新制度、新体制的侵蚀。其中最关键的是始终贯穿于苏联领导层决策、国家管理以及社会控制过程中的专制主义残余。高度集权的苏联模式、斯大林体制曾经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为实现国家工业化和赢得卫国战争的胜利作出过贡献。但其垄断性、强制性随着时代的变化,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消极作用日益明显,而这种缺陷、弊端却在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一致没有得到根本的改革和创新,因而也为苏联的解体埋下了历史的根源。(2)、现实原因。苏联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系列问题,特别是斯大林体制、本身的各种问题和弊病,是导致苏联剧变和解体的根本原因,但戈尔巴乔夫这一代领导人错误的、不成功的改革无疑是苏联剧变和解体的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等苏共领导人看到了必须对苏联模式和斯大林模式体制进行“根本性的改革”,4这无疑是正确的。问题在于改革过程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由于苏共领导人在改革战略、改革的目标选择以及改革的具体政策、策略方面的一系列错误和失误,使得改革逐渐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导致了悲惨的结局。戈尔巴乔夫时期,改革首先始于由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念向社会主义改良学说的转向,苏共领导人改革的最初目的还是要复兴社会主义。但是,当改革转入政治领域之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受到挑战,社会开始转向“社会民主主义”意识形态,随后苏共领导层中的部分人干脆转向自由市场的自由主义思想。正是这种完全排斥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的思想转变,戈尔巴乔夫等苏共领导人便逐渐丧失了对苏联社会发展的控制能力,“改革”进程开始由激进民主派来左右,加之民族分离主义势力的日益壮大,造成了苏联社会的最终分裂和国家的解体。2、内因和外因自从苏维埃国家出现在世界舞台上,西方国家就感到了这种“异己力量”对其基本政治经济制度、价值观和地缘政治的威胁,由此便开始对苏联实施从武装干涉、战略遏制到和平演变的一整套战略和策略,在苏联剧变和解体的过程中,外部因素、西方国家的影响确实存在,但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1)、内因——决定性的因素。苏联国内各种问题、矛盾引起各种危机,而在所有内部因素中,经济因素是其它各种因素的基础,民族关系方面的因素是导火线,社会政治因素直接导致社会制度的急剧变化,政治危机是各种危机的集中反映。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曾经在历史上创造过高速发展的奇迹,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革命在西方世界日益显现出巨大的潜力,而此时苏联模式逐渐显露出其固有的弊端,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社会主义的吸引力日渐衰落。戈尔巴乔夫不成功的经济改革,不仅未能使苏联经济重新恢复活力,反而使苏联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这5种两种社会制度下经济发展的竞争优劣角色的位置转换,造成了对苏联十分不利的局面。这种经济因素也正是导致苏联剧变和解体的基本原因,其它各类因素均源于、从属于这一基本的原因。经济竞赛的落伍,刺激了苏联人社会意识的变化。人们对苏联领导人关于共产主义光明未来的许诺感到失望,开始自然而然地产生某种对西方社会的羡慕心理,加上改革以来,苏共本身的问题以及苏共放松对群众的思想工作,一时间,社会上出现了意识形态“自由化”的倾向,社会危机开始显现出来。在社会情绪和价值取向逐步变化的过程中,政治变革的失败和正确方向的偏离,导致了政治危机一步步加深,各种社会思潮的泛起瓦解了苏共的意识形态和思想防线。同时,苏联的民族问题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是苏联解体的导火线,也对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剧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外因——并非无足轻重的因素。导致苏联解体的外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长期敌视社会主义苏联。一方面,西方国家实行“战略遏制”的同时,孜孜不倦地奉行着“积极接触政策”,通过经济贸易,文化、科技交流,人员往来等各种渠道对苏联进行和平演变。同时又通过大众传媒将西方的生活方式、意识形态冲破了苏联官方的各种思想防线,并逐步渗透到苏联社会尤其是青年一代,从而为苏联发生剧变奠定了思想基础。另一方面,在政治上,美国和西方国家大力宣传自由、民主、人权观念,或明或暗地支持苏共的政治反对派,对苏联领导人的某些“不民主”做法指手画脚,为反对派撑腰打气。另一个重要的外部原因是东欧国家先于苏联而发生剧变,对苏联政治发展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波,也极大地鼓舞了正在与苏联展开决战的激进民主派和民族分离主义势力,加快了苏联剧变和解体的进程。3、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苏联剧变和解体有着深刻的原因,其中有客观因6素,也有主观因素。(1)、客观因素。显而易见,苏联剧变、解体的客观因素首先在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对象本身,即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及其对苏共领导人本身思维方式、行为能力以及整个社会意识的长期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斯大林式的苏联政治经济体制的坚固性、保守性、排它性决定了对其进行任何形式的改革都必然会遭到重重阻力。第二,在苏联政治体制中苏共的特殊地位,它含义上是政党,实质上是国家政权组织,这种政党合一的体制,使苏共肩负着多重任务,一是维系联盟国家的支柱-苏共的瓦解必将直接导致国家政权的失控,造成社会制度的剧变,随后便是联盟国家的解体。第三,依靠原有体制下干部任命制度和由此产生的各级干部来改革这种体制、革新这种体制下的干部队伍,这两者之间本身就存在着矛盾,这种矛盾的发展导致“体制外”的干部队伍逐渐成熟并成为苏共的直接竞争对手。第四,以往苏联社会主义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思想基础成为“改革”的对象之一,统一的意识形态和共同奋斗目标的丧失使社会迷失了方向。(2)、主观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第一,苏共领导人虽然一再强调改革需要“新思维”,然而从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提出到实际运作过程来看,他们在思想方法上还是沿袭了苏共历届领导人的传统:急躁冒进、理论脱离实际、理论超越实际、唯意志论盛行。第二,在整个改革过程中,苏共领导人热衷于国际舞台上的频频亮相和国内政治领域层出不穷的新举措、新方案,而缺乏将每一项具体改革步骤贯彻始终的决心和毅力。第三,由于对改革的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估计不足,苏共领导人在改革的前期充满盲目乐观情绪,认为通过改革可以一下子解决多年积累的问题,使国家经济迅速扭转劣势,走向繁荣。第四,宣传上、口头上大谈民主,时而7以集体讨论、集体决定为借口,推卸领导责任,优柔寡断,时而独断专行、一言堂、听不进不同意见,这在苏共领导人,特别是戈尔巴乔夫身上表现尤为突出。第五,苏共领导人热衷于“理论上”的创新、突破,过分迷信民主,被民主束缚住手脚,在关键时刻缺乏果断行动。第六,在政治改革的突破口的选择、改革任务的次序、改革的速度等一系列实际操作问题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必须指出的是,十一余年来,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于苏东剧变的原因提出了各种看法,侧重点各不相同,但实际上并不互相排斥。我们既要坚持多重性原因的“合力论”,又要坚持“重点论”。但是诸多研究中,到底哪种因素是更带有根本性的、决定性的因素?或者说导致苏东剧变的最主要原因究竟是什么了使诸多因素形成“合力”的“粘合剂”又是什么?至今众说纷纭。对此,曾参与策划瓦解别国秘密战略的美国中央情报局前雇员彼得·施魏策尔在《里根政府是怎样搞垮苏联的》一书中也指出:“苏联从世界地图上被抹掉”,“导致苏联解体的最主要因素到底是哪些呢?是国家意识形态的破产吗?是由于共产主义违反人性而命中注定要失败吗?是苏联经济的钙化与生锈最终使其不堪重负而发生内部爆炸,如同一个不结实的屋顶因不堪积雪的重压而轰然倒塌一样吗?历史学家们可能对这一问题争论儿十年,甚至几个世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档案的陆续披露,对苏东剧变的研究肯定会越来越接近历史的真实只有找出最为重要的原因,我们才能总结出真正应该吸取的教训,才能真正避免重蹈前车之覆辙。三、苏东剧变留给我们的历史教训恩格斯曾告诫社会主义者,必须从亲身经验中学习,从本身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
本文标题:论苏东剧变的原因及教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039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