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数列的概念教学设计案例
课题:数列的概念科目:数学教学对象:高二(6)课时:1提供者:张贵成单位:唐山市丰南区唐坊高级中学一、教学内容分析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数列的应用,对数列的引入可做适当的拓展,一方面从研究数的角度提出数列的概念,使学生感受数列是刻画自然规律的基本模型。从实际生活实例引入,如银行贷款等,感受生活的数学背景,对数列有一定的直观把握。在教学是注意同函数联系在一起,数列是函数的特殊形式,特在自变量为n取值为正整数集合。二、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引入数列概念,理解数列的顺序性,感受数列是刻画自然规律的数学模型,了解数列的几种分类。(2)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体会数列之间的变量依赖关系,了解数列与函数之间的关系。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者为高二的学生,思维能力比高一有了很大的提高,分析能力提高了,学起数学来应该较容易,但是所教学生为普通高中学生,知识底子薄,计算、分析、审题各个环节的进程较慢,效率较低,所以,还是把握好学生实际,以基础为主,讲方法,讲实效,不做表面上的文章,做无用功。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节采用自学加点播、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五、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了解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函数,体会数列是反映自然规律的数学模型。难点:将数列作为一种特殊函数去认识、了解数列和函数之间的关系。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启发学生观察图形特征,已及表示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体会这些数的顺序关系,体会数列中的各项和它的序号之间的对应关系。学生观察后回答老师启发的问题,可以同组互相讨论。(1)体会用数刻画图形特征的性质(2)体会这些数的排列的顺序性,体会项与序号的关系。引导归纳出数列的定义分组讨论,后数与前数的差的概括出数列的定规律义教师提出问题:(1)相同的一组数按不同顺序排列时,是否为同一个数列?(2)一个数列中的数可以重复吗?学生通过举例进行辩析加深对数列概念的理解注意归纳总结这些数的共同特征:按照一定顺序排列举出生活中的例子1体会数列问题时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2加深对数列概念中的顺序的理解(1)举例.将序号写在上面,下面的相应位置写上数列的各项.引导学生说出上下两行是两组变量,然后分析这两组变量之间的关系.(2)数列的定义域和值域分别是什么?学生陈述不严格,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回答的全面性.(1)联想到函数间的变量依赖关系,认识到数列是函数.(2)学生试着陈述数列定义域和值域,可能不严格.体会数列与函数的概念的关系.总结\评价讨论交流加深对数列概念的认识.七、教学评价设计最好5分钟总结评价时,我设计为学习小组组长评价组员,教师重点评价个别同学,指出有点和不足,以表扬为主.整个课堂为加分制,在回答问题,发表见解,板书演练等方面加分,最后汇总分数.八、板书设计一、数列概念:项(举例):二、通项公式:(定义)项24681012序号123456通项公式为:三、等差中项:四、例一:例二:九.教学反思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数列概念的引入,通常是对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分析,建立数列的概念,认识数列,为学习特殊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奠定基础因此数列概念的引入、形成对数列一章的学习非常重要。本节课体现了以教材为本的教学理念,从知识概念图的建立,到问题的设计、试题的选取、方法的应用始终围绕着课本展开;教学重点突出,难度把握适当,教学设计明确了“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的新课标观念,坚持以函数的视角处理数列问题,但对数列的周期性不要求证明,较好地控制了教学的难度;教学机智,应对突发事件合理有序,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注重课程的自然生成,教学民主,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火花;坚持先做后讲,保证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和方法有一定的感性基础,在学生有了充分的思考后才适时的引导,注意分层教学,切实做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注重教学反馈和评价,处理反馈信息及时准确,评价既关注学习水平,也关注情感态度的变化,不过有时有点急促.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数列概念的引入,通常是对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分析,建立数列的概念,认识数列,为学习特殊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奠定基础因此数列概念的引入、形成对数列一章的学习非常重要
本文标题:数列的概念教学设计案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043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