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关于加快发展劳务产业工作的实施意见
1关于加快发展劳务产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劳务产业作为我县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对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和扩大就业,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加快劳务产业健康发展,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加快发展劳务产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我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在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二、三产业不发达,劳动力就地转移相对困难的情况下,强力推进劳务产业,对实现“富民强县”的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去年全县劳务收入已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9%,劳务收入已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主渠道。加快发展劳务产业是现阶段我县农民实现快速致富的最直接、最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手段,通过劳动力外出创业,从而解放思想、开阔眼界、转变观念,为经济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基础。因此,全县各级干部一定要站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提高对加快发展劳务产业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积极主动、措施上加大力度,增强做大做强劳务产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二、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工作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2以培养一代新型劳动者和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为目的,以劳动力培训和劳务中介组织培育为重点,坚持立足区外,面向沿海的劳务基地建设方向,优化服务环境,建立和完善“政府规范管理、中介组织输出、服务体系健全”的劳务产业发展模式,推动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目标任务:年内实现输出劳务人员2.4万人,有组织输出0.9万人,稳定输出1.8万人,政府集中向区外及东南沿海地区输出0.1万人,创经济收入7800万元,增长8%,使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新建7个劳务基地,培育和发展劳务中介组织1个,劳务经纪人20个,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输前引导性培训0.3万人,技能培训0.26万人,职业资格培训800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650人。争取到2010年,我县年输出劳务3.2万人,稳定输出2.3万人,技能培训0.35万人,创劳务收入1.4亿元,劳务人均收入4300元,人均劳务收入占到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开辟和建立的劳务基地达到70个,培育和发展劳务中介组织7个,带领50人以上的劳务经纪人180个。三、突出重点,强化措施(一)加强培训,提高务工人员素质。外出务工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劳务输出工作质量和效益。要做好劳动力外出务工前的培训工作,提高务工人员参与市场竞争能力,以县劳动就业培训机构为依托,发挥职业中学的职业培训作用。加强乡镇对外出务工者就地培训,在开展农民工实用技能培训的基础上,立足市场需求和本地实际,积极开展以“订单式”岗前技能培训和输前引导性培训,做好以农闲时节为主的农民工培训工作,并根3据用工单位及市场需求,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积极探索针对初、高中毕业生的整班培训模式,逐步走出一条以培训求订单,以订单促培训,以培训促输出,以输出创品牌的高质量劳务输出路子。(二)政策扶持,促进市场化运作。研究制定奖励政策,建立激励机制,培育和扶持一批带动能力强、联系市场紧密、获取信息快捷、组织灵活高效的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队伍,发挥他们带动效应、示范效应和规模效应,推动全县劳务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乡(镇)根据实际情况,每年至少培育扶持1-2个劳务中介机构,2-3名有专业特长和职业技能带动人数在100人以上的职业劳务经纪人,发挥他们在劳务产业发展的输前动员、输中组织、输后管理各个环节中的作用,推动劳务输出由政府组织向市场化运作的转变。(三)扩大基地,拓宽输出渠道。大力发展外向型输出,认真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构成和流动规律,分析区内、外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根据输出对象不同的年龄和文化层次,确定不同类型的劳务基地建设方向,在巩固老基地的同时,积极探索拓展劳务输出新领域和更大范围的新途径,按照“立足区外、面向沿海”的劳务基地建设思路,充分利用闽宁协作平台,把劳务协作作为对口帮扶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拓展以东南沿海为核心的技能型输出劳务基地,集中组织初、高中毕业生为主的年龄轻、有文化人员转移就业;千方百计扩大新疆、内蒙等体力型劳务基地,组织大量男工和文化低的人员务工创收;重视抓好区内山川互济劳务输出,组织壮年农民工参与区内重点工程的季节性务工,力争让更多的群众外出务工创收。同时,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历届尚4未就业的高校、技校毕业生积极参与组织输出。各乡镇要在外出务工人员集中地每年新建2-3个新的劳务基地,其中百人以上劳务基地1-2个。全县每年新建五百人以上劳务基地1个。同时全面开展我县劳务人员在输入地的务工管理工作,使务工人员“输得出,稳得住”,有效保护务工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外向型劳务输出需要,扩大东南沿海劳务基地,力争年内在福建设立劳务管理站。(四)夯实基础,强化服务。强化县劳动力市场和各乡镇劳务站服务质量,建立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劳动力市场,按照“加强管理、规范服务、提高效率”的原则,切实完善操作规程和服务网络建设,搭建全县劳动力资源网络平台。劳动力市场力争在年内实现全市范围的信息联网,并逐步实现与全区及全国主要劳动力市场联网,及时收集区内外的各类用工信息,提高输出质量。完善基础台帐,建立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及时有效地向社会提供用工信息、构架用工者与求职者之间的桥梁,减小劳务输出工作中的盲目性,降低输出成本,提高输出稳固率。(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要采取多种形式及时、准确地把中央的惠农政策和区、市、县关于发展劳务产业的政策不折不扣地宣传到基层,宣传到群众,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切实提高广大干部和群众对发展劳务产业的认识。一是要把劳务产业政策和典型事例作为宣传重点,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横幅、报纸等多种形式,做好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劳务产业发展。二是要重视发挥典型示范的作用,充分利用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机会,不失时机地召开座谈会、经验交5流会,请他们“现身说法”来说服教育群众,改变守土恋家的小农意识,树立走出大山天地宽的开放意识,引导群众走出家门,外出务工创业。三是要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要组织有关人员到外地考察学习,开阔眼界,正视差距,进一步转变观念,增强加快发展劳务产业的意识。另一方面要吸引外地企业、用人单位和劳务机构来我县组织招聘活动,营造舆论氛围。(六)狠抓组织输出,提升输出质量。组织输出是政府引导劳务产业向市场化运作的一项有效的输出形式,对于提升我县劳务产业的质量和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把组织输出作为整个劳务产业工作的重点,按照任务不减、思路不变、力度加大的要求,严格落实“三硬措施”,本着“成熟一个基地,输出一批人员”的原则,继续坚持以政府组织为龙头,多轮驱动、多管齐下,创新工作思路,进一步扩大我县的有组织输出规模。在组织好全县统一组织输出的同时,各乡镇也要抓好经常性小规模的组织输出工作,大力挖掘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动员大量短期临时和分散务工的农民向新疆等区外劳务基地集中输送。要强化服务措施,对用工企业要认真考察,做好劳务信息采集、筛选,劳务基地的考察和输出人员的招收、培训、体检、输送、组织管理、回访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帮助务工人员与公司签订劳动用工合同,掌握务工人员信息,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四、加强领导严格考核6(一)建立机制。各乡镇要进一步健全组织机构,配齐配强力量,保证三分之一以上乡镇工作人员从事劳务输出工作,确保乡镇劳务站有3-4名专职劳务干事。通过领导带头,层层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做好劳务输出工作。要把培育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有组织输出人员比例、劳务输出总收入及外出务工人员培训作为重要工作指标,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实行目标管理。劳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劳务工作的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确定用工企业,建立劳务基地,强化对务工人员的组织管理和输送服务,做好信息沟通和有关情况的汇总分析工作,发挥好主体作用。宣传部门要通过多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劳务产业的优惠政策和致富创业典型,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为促进劳务产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劳动保障部门要做好务工人员的维权工作;扶贫办将劳务输出纳入扶贫及闽宁协作的总体规划;农牧部门要做好农民工的培训工作,并要将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措施;公安、司法部门要给劳务输出人员提供法律支持和援助,并要简化外出务工所需各类证件的办理手续;建设、交通、水利、电力等部门要在重点工程项目中优先安排本县劳动力;财政部门要保障加快发展劳务产业所需的必要经费;工商部门要在企业年检中将维护务工人员利益列入审核范围;妇联、团委、工会也要根据各自单位工作职责参与到发展劳务产业工作中来。各乡(镇)、各部门要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加快劳务产业发展的合力。逐渐在我县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协同联动的劳务产业工作机制。(二)严格考核。主管部门要定期进行督查检查,及时掌握进度情况,并把各阶段督查情况纳入乡(镇)实际考核的一项重7要内容。完善《考核办法》,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加大考核力度,严格考核制度、责任追究和奖惩制度,对于劳务输出工作搞的好的,给予表扬和奖励。凡因措施不力、工作不到位而影响劳务输出工作的,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责任。
本文标题:关于加快发展劳务产业工作的实施意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05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