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引言面对日益紧张的能源和环境危机,对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日趋迫切,如何更有效、更低成本地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能一直备受关注。然而传统的硅太阳能电池由于成本高、硅提纯过程对环境污染大等问题,使其大规模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寻找低成本、环境友好的新型太阳能电池成为普遍关注的重点。钙钛矿太阳电池是由染料敏化电池演化而来.CH3NH3PbX3材料吸收系数高达105;通过调节钙钛矿材料的组成,可改变其带隙[2]和电池的颜色,制备彩色电池[3].另外,钙钛矿太阳电池还具有成本低,制备工艺简单,以及可制备柔性[4]、透明[5]及叠层电池[6]等一系列优点,而且其独特的缺陷特性[7,8],使钙钛矿晶体材料既可呈现n型半导体的性质,也可呈现p型半导体的性质,故而其应用更加多样化.而且CH3NH3PbX3具有廉价、可溶液制备的特点,便于采用不需要真空条件的卷对卷技术制备,这为钙钛矿太阳电池的大规模、低成本制造提供可能.2009年,日本人Kojima等[1]首次将有机、无机杂化的钙钛矿材料应用到量子点敏化太阳电池中,制备出第一块钙钛矿太阳电池,并实现了3.8%的效率.但是这种钙钛矿材料在液态电解质中很容易溶解,该电池仅仅存在了几分钟即宣告失败.随后,Park等[9]于2011年将CH3NH3PbI3纳米晶粒改为2—3nm,效率提高到6.5%.但是由于仍然采用液态电解质,仅仅经过10min,电池效率就衰减了80%.为解决钙钛矿太阳电池的稳定性问题,2012年Kim等人[10]将一种固态的空穴传输材料(spiroOMeTAD)引入到钙钛矿太阳电池中,制备出第一块全固态钙钛矿太阳电池,电池效率达到9.7%.即使未经封装,电池在经过500h后,效率衰减很小.空穴传输层(holetransportmaterial,HTM)的使用,初步解决了液态电解质钙钛矿电池不稳定与难封装的问题.随后Snaith等[11]首次将Cl元素引入钙钛矿中,并使用Al2O3替代TiO2,证明钙钛矿不仅可作为光吸收层,还可作为电子传输层(electrontransportmaterial,ETM),所得电池效率为10.9%.同样是在2012年,瑞士的Etgar等[12]在CH3NH3PbI3后直接沉积Au电极,形成CH3NH3PbI3/TiO2异质结,所制得的电池效率为7.3%.这说明钙钛矿材料除可用作光吸收层和电子传输层外,还可用作空穴传输层.钙钛矿太阳电池自2013年开始迅猛发展.Gratzel等人[13]首次采用两步沉积方法制备钙钛矿薄膜,电池效率达到15%.随后Snaith等[14]采用共蒸发方法制备钙钛矿薄膜,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平面异质结电池,效率达到15.4%,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同样是在2013年,Yang等[15]采用溶液法和蒸发法相结合的方法制备钙钛矿薄膜,所得电池效率为12.1%2014年初,韩国的KRICT研究所已经将钙钛矿电池的转换效率提升到17.9%[16].到5月份,Yang等更是通过掺Y修饰TiO2层,将转换效率提升到19.3%[17].现在KRICT研究所已经制备出转换效率为20.2%的钙钛矿太阳电池,并已经过认证,这种提升速度前所未有.2.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结构2.1晶体结构钙钛矿晶体为ABX3结构,一般为立方体或八面体结构.在钙钛矿晶体中,A离子位于立方晶胞的中心,被12个X离子包围成配位立方八面体,配位数为12;B离子位于立方晶胞的角顶,被6个X离子包围成配位八面体,配位数为6,如图2所示.其中,A离子和X离子半径相近,共同构成立方密堆积钙钛矿晶体的稳定性以及可能形成的结构主要是由容差因子(t)和八面体因子(µ)所决定.其中,t=√2(RRAB++RRXX),µ=RB/RX,RA,RB,RX分别指的是A原子、B原子、X原子的半径.当满足0.81t1.11和0.44µ0.90时,ABX3化合物为钙钛矿结构,其中t=1.0时形成对称性最高的立方晶格;当t位于0.89—1.0之间时,晶格为菱面体(rhombohedral)结构(三方晶系);当t0.96时,对称性转变为正交(orthorhombic)结构[19].钙钛矿太阳电池中,A离子通常指的是有机阳离子,最常用的为CH3NH+3(RA=0.18nm[20]),其他诸如NH2CH=NH+2(RA=0.23nm[21]),CH3CH2NH+3(RA=0.19—0.22nm)也有一定的应用.B离子指的是金属阳离子,主要有Pb2+(RB=0.119nm)和Sn2+(RB=0.110nm).X离子为卤族阴离子,即I−(RX=0.220nm)、Cl−(RX=0.181nm)和Br−(RX=0.196nm).2.2电池结构介绍如图3(a)所示,介孔结构的钙钛矿太阳电池为:FTO导电玻璃、TiO2致密层、TiO2介孔层、钙钛矿层、HTM层、金属电极.在此基础上,Snaith等把多孔支架层n型半导体TiO2换成绝缘材料Al2O3,形成如图3(b)所示的一种介观超结构的异质结型太阳电池[11].更进一步地,去掉绝缘的支架层,如图3(c)所示,制备出具有类似于p-i-n结构平面型异质结电池[14].Gratzel等还在介孔结构基础上将HTM层直接去掉,形成CH3NH3PbI3/TiO2异质结,制备出一种无HTM层结构,如图3(d)所示,获得了5.5%的转换效率[12].中科院的孟庆波教授在此基础上采用两步法制备钙钛矿薄膜,实现了10.49%的转换效率[22].随后华中科技大学的韩宏伟教授采用C电极来代替有机HTM和Au电极,实现了10.64%的转换效率[23].此外,Malinkiewicz等人[24]把钙钛矿材料作为吸光层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结构中,如图3(e),用PCBM,PEDOT:PSS分别作为ETM,HTM,可以实现12%以上的效率,超过了传统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最好结果.在钙钛矿太阳电池中致密TiO2作为阻挡层,在FTO与TiO2之间形成了肖特基势垒,有效地阻止了电子由FTO向HTM及空穴由HTM向FTO的回流.致密层的厚度[27]对电池的性能起着重要的影响,一般取40—70nm.电子传输层需要具有较高的电子迁移率,其导带最小值要低于钙钛矿材料的导带最小值,便于接收由钙钛矿层传输的电子,并将其传输到FTO电极中.目前,钙钛矿太阳电池中多采用介孔TiO2作为ETM.介孔TiO2层的厚度对电池的短路电流(Jsc)影响不大,但对开路电压(Voc)影响显著[28].但是TiO2的制备过程需要经过500◦C的高温热处理,这使得电池衬底的选择受到很大限制.Liu等人[29]采用溶胶-凝胶的方法制备ZnO来代替TiO2作为电子传输层,迁移率要明显高于TiO2,室温下即可制备,不但可选择聚酰亚胺等柔性衬底,而且还免去了制备介孔层,简化了工艺.Snaith采用介孔Al2O3代替TiO2,Al2O3在电池中并不参与电子的传输,仅起支架作用,电子是在钙钛矿中进行输运的,如图4所示,而且与TiO2相比电子在钙钛矿中的传输更快.Bi等人[30]采用ZrO2纳米颗粒代替TiO2充当电极,ZrO2与Al2O3相同都不参与电子的传输,制备所得的电池开压与载流子寿命都要于TiO2衬底.Wang等人[31]采用PCBM/C60富勒烯双分子层用作ETM,降低了缺陷态密度,减小了载流子复合,并将填充因子(FF)提高到了80%.钙钛矿作为吸收层,在电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CH3NH3PbI3为例,钙钛矿薄膜作为直接带隙半导体,禁带宽度为1.55eV,电导率为10−3S/m3,载流子迁移率为50cm2/(V·s),吸收系数105,消光系数较高,几百纳米厚薄膜就可以充分吸收800nm以内的太阳光,对蓝光和绿光的吸收明显要强于硅电池.且钙钛矿晶体具有近乎完美的结晶度,极大地减小了载流子复合,增加了载流子扩散长度,可高达1µm(掺Cl),这些特性使得钙钛矿太阳电池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在化合物ABX3中,A离子用于晶格内的电荷补偿[32],而且改变粒子的大小可影响材料的光学性质[33]和禁带宽度.B离子可影响半导体的禁带宽度,满足ASnX3APbX3.采用Sn2+代替Pb2+,不仅减小了重金属Pb造成的污染,利于钙钛矿太阳电池的商业化生产;还将材料的吸收光谱拓展到了1060nm[34].随X−半径的增加,吸收光谱向长波段方向移动.研究还发现,CH3NH3PbI3中掺Cl,材料的载流子扩散长度由100nm增长到1µm[35],进而使所制备钙钛矿电池的Voc,Jsc和FF均有提升,电池性能得到明显改善.掺Br后,通过调节Br含量[36],调整,这为制备基于钙钛矿电池为顶电池的叠层电池提供了很好的基础.HTM作为空穴传输层,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HOMO能级要高于钙钛矿材料的价带最大值,以便于将空穴从钙钛矿层传输到金属电极;2)具有较高的电导率,这样可以减小串联电阻及提高FF;3)HTM层和钙钛矿层需紧密接触.目前应用最广泛的HTM层材料spiro-OMeTAD是小分子结构[37],可与钙钛矿层保持良好的接触,能够更好地实现空穴的传输.另外HTM的选择可以影响电池的填充因子,韩国的Seok小组[38]采用不同的材料(spiro-OMeTAD,PTAA、PCDTBT等)作为空穴传输层,做了一系列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spiro-OMeTAD作为HTM层PCE=8%,FF=58.8%;PTAA作为HTM,PCE=12%,FF=72.7%.即通过提高填充因子,电池效率得到了较大提升.虽然钙钛矿材料相对便宜,但spiro-OMeTAD价格昂贵,而且空穴迁移率较低.Christians等[39]发现采用CuI制成的无机空穴导电材料可以替代spiro-OMeTAD.CuI的空穴迁移率要比spiro-OMeTAD高两个数量级,所得电池串联电阻变小,但是电池的开压较小(仅为0.62V),因此电池效率仅为8.3%.除CuI外,CuSCN[40],NiO[41]也被用作HTM层,这些无机HTM层的应用提高了电池的稳定性.图5具体给出了钙钛矿太阳电池中目前所涉及材料的能带图.3.钙钛矿材料的制备方法3.1溶液法单步法。一般将PbX2和CH3NH3X按一定化学计量比溶解在溶剂中组成前驱体溶液,然后将其直接旋涂在TiO2上,随后在100℃、N2手套箱中干燥。干燥期间,PbX2和CH3NH3X反应,生成CH3NH3PbX3,同时颜色不断加深。γ-丁内酯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是常用的前驱体溶剂[1]。单步法简单易用,但其制备的薄膜形貌变化大,对性能的可控性差。早在1998年,Liang等[18]就提出了两步法制备钙钛矿材料。2013年7月,Burschka等[5]报道利用该方法能制备高质量的钙钛矿吸收层,光电转换效率达到15%。先将含有高浓度PbI2的DMF溶液在70℃下旋涂在介观或平面TiO2上,干燥;然后将TiO2/PbI2复合层浸渍在溶解有CH3NH3I的2-丙醇溶液中,PbI2同CH3NH3I发生反应,晶化生长为CH3NH3PbI3,继续干燥得到钙钛矿吸收层。需要注意的是溶液法的旋涂工艺往往会导致表面覆盖不全,出现针孔。这会使电池中的空穴传输层与电子传输层直接接触,产生分流,从而降低电池填充因子和开路电压。3.2共蒸发法真空蒸镀法现已广泛运用于晶硅和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制备中。2013年9月,Liu等[6]最先报道通过共蒸发(co-evaporation)的方法生长出了高质量的CH3NH3PbI3–xClx吸收层。他们在10–3Pa的本底真空下,向表面沉积了TiO2的FTO(fluorine-dopedtinoxide)导电玻璃上共蒸镀PbCl2和CH3NH3PbI。两者反应生成CH3NH3PbI3–xClx,随后在100℃,N2手套箱中退火使材料晶化完全。采用共蒸发法制备的钙钛矿材料杂质缺陷少,结构致密,表面具有完美的均一性。然而该方法需消耗十分巨大。3.3气相辅助溶液法如前所述,传统溶液生长会出现针孔及表面覆盖不全的现象,真空共
本文标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055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