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部编版语文六下第三单元教案
WORD格式专业资料整理六年级下册·第三组一、单元专题:习作策略单元二、课程标准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2.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5.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三、教材分析本单元选编了两篇精读课文。《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深深的留恋之情。《那个星期天》主要写了妈妈答应星期天带“我”出去,到了星期天,妈妈一会儿买菜,一会儿翻箱倒柜,一会儿洗衣服,“我”的希望最后化为泡影的一件事。四、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知作品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这一单元有两篇课文,两篇都是精读课文,这一单元的训练点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学习这两篇课文时,引导学生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表达感情的方法,可以通过写人、景、事等方法来表达情感。五、单元目标1.学会20个生字,正确读写“徘徊、蒸融、空虚、叹息”等18个词语。2.理解文中重点词句,读懂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引导学生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表达感情的方法。4.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习表达感情的方法。5.借助两篇习作例文,引导学生把事情写具体,把情感融入人、景、事中。六、单元重难点1.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2.习作时,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七、课时安排:8课时《匆匆》2课时《那个星期天》2课时《交流平台初试身手》1课时《习作例文》1课时《习作》2课时WORD格式专业资料整理6.匆匆第一课时学习目标6.学会本课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空虚、叹息、徘徊。7.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用排比、比喻的方法。8.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一、二自然段。学习重点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4.领悟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学习难点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评价设计1.通过指名读,指导易错字,当堂书写的方式识记生字词。2.能够理清文章顺序,全班交流,概括说出大意。3.通过品味关键词句,全班交流,尝试背诵第一二自然段。学习过程学习环节学习活动学习评价二次备课活动1.1.指名背诵课前搜集的惜时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环节一引入新课师:是啊!时间转眼就流逝了,尽管人们知晓了时间的可贵,可是却无法挽回已逝去的时日了。80年前的一位年轻人也和我们有同样的感觉,这个人就是朱自清。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匆匆》2.介绍作者活动2课件:播放《匆匆》朗读,学生欣赏完后回答,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活动3环节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要读正确读通顺。指名读文,纠正字音和断句不准的地方。2.自学生字新词,同桌互读互默互改。错的纠正。【完成目标一】同桌互读,指名读,同桌互默互改【评价目标一】活动4练习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要反复读几遍。自读、小组读、指名读【完成目标一】WORD格式专业资料整理活动51.默读课文,看看作者在文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2.指名读第一段:作者是用怎样的方式提出这个问题的?赏析“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把“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与时间流逝进行比较,写出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3.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里可以体会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环节三研读课文活动69.第二自然段是怎样写我们的日子匆匆而逝的?10.赏析句子:“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11.思考:小组讨论、代表发言5.“八千个日子”有多少年?【评价目标三】6.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7.作者为什么“头涔涔而泪潸潸了”?8.指导朗读,读出惋惜、留恋、自责之情。(教师可范读)9.试着背诵一二自然段。【完成目标三】教学反思附:板书设计(第一课时)匆匆日子一去不复返排比八千多个日子比喻第二课时学习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诵读体味、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学习重难点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诵读体味、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评价设计通过教师引导,全班交流,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感悟时光匆匆。WORD格式专业资料整理学习过程学习环节学习活动学习评价二次备课环节一复习检查活动11.听写字词2.背诵一二自然段同桌互改,指名背诵活动2品读第三自然段12.作者在第三自然段具体写出了时间是怎样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的,让我们一起来看这一段,谁愿意读这一自然段?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朱自清认为哪些时间是匆匆过去的?请你把相关的词语或句子划出来。13.作者认为时间是浪费在做哪些事上?14.你认为这些句子写得好吗?愿意再读读吗?请你们放声读,看能不能把它背下来。15.学生仿照以上句子的结构说出几句话16.试着背诵第三自然段的排比句。活动3自读课文、画出相关句子、小组交流、教师规范。环节二品读第四自然段:品读课文1.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具体地写出了日子是感悟道理怎样的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他甘心这样度过每一天吗?你从哪儿可以看出?2.我们还可以从这一段中的其它句子看出作者的自责吗?3.事实真的像作者所说的他什么都没有留下吗?第一节课我们介绍过作者,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是毕业于北京大学,在清华大学等几所著名大学当过老师。他留下的著作很多,即使这样,他还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可见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多么严格啊。10.师总结作者在文中表达出了这样一种情小组交流、代表发言、教师规范。绪:对时光匆匆流逝,而自己一无所成,从而内心有一种淡淡的伤感与惆怅。11..齐读第四、五自然段活动4读书思考:文章第一自然段写到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可是燕子还环节三拓展训练积累运用是去年的燕子,杨柳还是去年的杨柳,桃花还是去年的桃花吗?出示阅读链接《明日歌》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感受时间的一去不复指名回答,全班交流,教师引导【评价目标一】返,我们要珍惜时间。再读《明日歌》。【完成目标一】活动5学习本课后,你有何收获?在生活中,你怎样看待时间,怎样利用时间呢?引导学生交流,环节四进行价值引导。总结提高推荐阅读:朱自清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指名回答,教师引导秀丽著称。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WORD格式专业资料整理等文章,《朱自清散文选》中还有《踪迹》,《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等文章都很值得我们去读。WORD格式专业资料整理活动7环节五1.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布置作业子或段落。2.预习第9课。教学反思附:板书设计(第二课时)日子一去不复返排比匆匆洗手、吃饭、默默时拟人设问时间一去不复返,我们要珍惜时间17.那个星期天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2.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读写“蚁穴、翻箱倒柜、念叨、停顿”、等词语。1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出课文大意。14.抓住描写作者心理的句子,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学习重难点4.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读写“蚁穴、翻箱倒柜、念叨、停顿”、等词语。5.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出课文大意。评价设计3.通过指名读,指导易错字,当堂书写的方式识记生字词。4.能够理清文章顺序,小组交流,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5.通过品味关键词句,全班交流,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学习过程学习环节学习活动学习评价二次备课WORD格式专业资料整理活动1.1.你的星期天是怎样度过的?(去游乐园、爬山、踢球⋯⋯)环节一2.假如父母承诺在星期天带你去公园玩,但到了那天,父母谈话导入,爽约了,你是什么心情?如果那天父母兑现了承诺,你又是什么导入新课。心情?设计意图:由学生的切身体验导入新课,很容易让学生理解文中“我”的情感变化。18.介绍作者史铁生。通过指名读,指导易活动2环节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15.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要读正确读通顺。指名读文,纠正字音和断句不准的地方。媚砖蚁叨绊绞耽揉绽搓惶吻偎16.自学生字新词,同桌互读互默互改。错的纠正。错字,同桌互默互改,当堂书写的方式识记生字词。【完成目标一】【评价目标一】活动36.同桌交流课文内容,说出课文大意。练习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要反复读几遍。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我”盼星期天,母亲带“我”2.能够理清文章顺环节三读通课文,出去玩。第二部分:(3自然段—最后)写“我”盼母亲带“我”出去序,小组交流,说出课文领悟大意。时的心情变化。的主要内容。7.主要内容:主要写了妈妈答应星期天带“我”出去,到了【评价目标二】星期天,妈妈一会儿买菜,一会儿翻箱倒柜,一会儿洗衣服,“我”满怀希望最后化为泡影的一件事。【完成目标二】活动46.出示自学提示:作者在盼的过程中的心情经历了哪些变化?(学生自学、勾画、批注、交流)7.学生汇报。(1)“我”跟母亲捉迷藏。“我”的心情:满怀希望。(2)母亲买菜。“我”的心情变化:焦急又兴奋。①这段时光不好挨。从“挨”字看出作者着急的心情。②这段时间“我”做了些什么?找出相关句子。(结合45页的插图体会作者的心情)跳房子、看天、看云彩、拨弄蚁穴、翻看画报。③为什么兴奋?只要母亲回来,就能带自己出去,“我”的愿望马上就能实现了。(3)母亲翻箱倒柜。“我”的心情变化:奇怪、焦急“怎么还环节四研读课文,深入探究。不走啊?走吧⋯⋯我就这样念念叨叨地追在母亲的腿底下,看她做完一件事又去做一件事。”从句子中能看出“我”急切地想要母亲带“我”出去的迫不及待的心情。(4)母亲洗衣服(难过的心情)①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盼着什么作者是怎么写出“盼”的心情的通过品味关键词句,全班交流,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评价目标三】A.“我”的动作是“蹲”“看”“一声不吭”,从这些动作都能看出“我”复杂的心情,希望母亲立刻带“我”出去,一刻也不能再等待的心情。B.看46页的插图,从图上,我们看到了什么?(母亲在洗衣服,“我”蹲在旁边,愁眉苦脸,心情难过的样子。)②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不停地说:“噢,对不起⋯⋯”(母亲为什么惊惶,表现在哪些行动上?)A.惊惶的意思是什么?震惊惶恐;惊慌。B.母亲没有想到“我”会哭,在不出声地流泪,也知道自己答WORD格式专业资料整理应了出去,而没有做到,所以会惊惶。表现在,把“我”拉进她的怀里,亲吻着“我”,不停地说:“对不起。”3.“我”盼着、盼着,“我”的愿望最后实现了没有?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①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越来越缥缈⋯⋯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②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惆怅:伤感;失意。③作者的心情变得失望、沮丧。【完成目标三】活动519.总结全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环节五内容,理清了“我”心情的变化。作者是如何在具体细致的叙课堂总结,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布置作业。2.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2)熟读课文。教学反思附:板书设计(第一课时)那个星期天动作描写:踏着、看着、蹲、念念叨叨、流泪、依偎、闭上心情变化:兴奋期待
本文标题:部编版语文六下第三单元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064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