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其它综合 > 机械工程材料名词解释
强度: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抗拉强度:材料发生均匀变形和断裂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值屈服强度:材料发生明显塑性变形的最小应力值塑性:材料发生塑性变形不断裂的能力硬度:反应材料软硬程度的一种性能指标它表达材料表面局部区域内抵抗变形或破裂的能力滑移:滑移指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晶面和晶向,相对于另一部分发生相对移动。孪生:孪生系指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晶面和晶向,相对于另一部分所发生的切变。金属:具有不透明、金属光泽良好的导热和导电性并且其导电能力随温度的增高而减小,富有延性和展性等特性的物质。金属内部原子具有规律性排列的固体(即晶体)。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组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化合物:合金组元间发生化合作用,生成一种具有金属性能的新的晶体固态结构。机械混合物:由两种晶体结构而组成的合金组成物,虽然是两面种晶体,却是一种组成成分,具有独立的机械性能。固溶体:是一个(或几个)组元的原子(化合物)溶入另一个组元的晶格中,而仍保持另一组元的晶格类型的固态金属晶体,固溶体分间隙固溶体和置换固溶体两种。组织:指用肉眼可直接观察的,或用放大镜、显微镜能观察分辨的材料内部微观形貌图像。相:指金属或合金中化学成分相同、结构相同,或原子聚集状态相同,并与其他部分之间有明确界面的独立均匀组成部分。相变:相的分解,合成,转变的过程。匀晶反应:匀晶反应(转变)指结晶时从单一液相结晶出单相固溶体的过程。共晶反应:共晶反应系指在一定温度下,由一定成分的液相同时结晶出成分各自一定的两个新固相的转变过程。共析反应:共析反应则指在一定温度下,由一个成分一定的固相同时析出两个成分各自一定的新固相的转变过程。铁素体:碳在α-Fe(体心立方结构的铁)中的间隙固溶体。奥氏体:碳在γ-Fe(面心立方结构的铁)中的间隙固溶体。奥氏体的起始晶粒度:奥氏体的起始晶粒度系指奥氏体化过程中,奥氏体转变刚完成时奥氏体晶粒的大小,是一理论值。奥氏体的实际晶粒度:奥氏体的实际晶粒度指的是在某一具体加热条件下所得到的奥氏体晶粒大小。奥氏体的本质晶粒度:奥氏体的本质晶粒度指在规定的加热条件下(930±10℃,3~8h)评定奥氏体晶粒长大倾向的标准。过冷奥氏体:过冷奥氏体是指处于A1温度以下存在时间很短暂、不稳定的奥氏体。残余奥氏体:残余奥氏体(Ar)指淬火后尚未转变,被迫保留下来的奥氏体。渗碳体:碳和铁形成的稳定化合物(Fe3c)。珠光体: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Fe+Fe3c含碳0.8%)片状珠光体:片状珠光体组织系在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着片状渗碳体。球状珠光体(球化体):球状珠光体(球化体)则是在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着粒状渗碳体所获得的组织。莱氏体:渗碳体和奥氏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含碳4.3%)马氏体:碳溶于a-Fe且含有大量的饱和碳的过饱和固溶液,具有高硬度,是盘式体通过无扩散型相变转变为亚稳定相固溶强化:由于溶质原子进入溶剂晶格的间隙或结点,使晶格发生畸变,使固溶体硬度和强度升高,这种现象叫固溶强化现象。固溶处理:使合金中各种相充分溶解,强化固溶体并提高韧性及抗蚀性能,消除应力与软化,以便继续加工成型加工硬化:金属材料在再结晶温度以下塑性变形时强度和硬度升高,而塑性和韧性降低的现象。又称冷作硬化时效强化:合金元素经固溶处理后,获得过饱和固溶体。在随后的室温放置或低温加热保温时,第二相从过饱和固溶体中析出,引起强度,硬度一己物理和化学性能的显著变化,这一过程被称为时效。时效分人工时效和自然时效。室温放置过程中使合金产生强化的效应称为自然时效,低温加热过程中使合金产生强化的称为人工时效。结晶:结晶系指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晶体的过程。重结晶:重结晶系指固态下晶体结构的变化过程。再结晶:当冷变形金属被加热至较高温度时,金属的显微组织将发生明显变化,由变形晶粒变为新的等轴晶粒,这一过程称为再结晶.冷加工:将在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的加工热加工:将在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加工热处理:热处理是将材料放在一定的介质内加热、保温、冷却,通过改变材料表面或内部的组织结构,来控制其性能的一种综合工艺过程。正火: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临界点AC3或ACM以上的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得到珠光体类组织的热处理工艺。退火annealing:将亚共析钢工件加热至AC3以上20—40度,保温一段时间后,随炉缓慢冷却(或埋在砂中或石灰中冷却)至500度以下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去应力退火:将工件加热至较低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冷却,使工件发生回复,从而消除残余内应力的工艺称为去应力退火。再结晶退火:再结晶退火就是将经过冷变形加工的工件加热至再结晶温度以上,保温一定时间后冷却,使工件发生再结晶,从而消除加工硬化的工艺。固溶热处理:将合金加热至高温单相区恒温保持,使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然后快速冷却,以得到过饱和固溶体的热处理工艺淬火:将钢奥氏体化后以适当的冷却速度冷却,使工件在横截面内全部或一定的范围内发生马氏体等不稳定组织结构转变的热处理工艺表面淬火:紧紧对工件表面层进行淬火的热处理工艺。淬硬性:指钢在淬火时硬化能力,用淬成马氏体可能得到的最高硬度表示。主要取决于马氏体中的含碳量,碳含量越高,则钢的淬硬性越高。其他合金元素的影响比较小。淬透性才是指奥氏体化后的钢在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其大小以钢在一定条件下淬火获得的淬透层深度和硬度分布表示。淬硬性是指在理想的淬火条件下,以超过临界冷却速度所形成的马氏体组织能够达到的最高硬度,也称可硬性。淬透性:淬透性表示钢在一定条件下淬火时获得淬透层深度的能力,主要受奥氏体中的碳含量和合金元素的影响。淬透性可用规定条件下所获得的淬透层深度来表示。淬透层深度:淬透层深度则指从钢件表面到半马氏体区的距离。淬透层深度则除了和淬透性有关外,还与试样的尺寸,奥氏体化条件等有关。回火:将经过淬火的工件加热到临界点AC1以下的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随后用符合要求的方法冷却,以获得所需要的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工艺。回火的种类及应用低温回火(150-250度)低温回火所得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其目的是在保持淬火钢的高硬度和高耐磨性的前提下,降低其淬火内应力和脆性,以免使用时崩裂或过早损坏。它主要用于各种高碳的切削刃具,量具,冷冲模具,滚动轴承以及渗碳件等,回火后硬度一般为HRC58-64。中温回火(350-500度)中温回火所得组织为回火屈氏体。其目的是获得高的屈服强度,弹性极限和较高的韧性。因此,它主要用于各种弹簧和热作模具的处理,回火后硬度一般为HRC35-50。高温回火(500-650度)高温回火所得组织为回火索氏体。习惯上将淬火加高温回火相结合的热处理称为调质处理,其目的是获得强度,硬度和塑性,韧性都较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因此,广泛用于汽车,拖拉机,机床等的重要结构零件,如连杆,螺栓,齿轮及轴类。回火后硬度一般为HB200-330。调质处理:一般习惯将淬火加高温回火相结合的热处理称为调质处理。调质处理广泛应用于各种重要的结构零件,特别是那些在交变负荷下工作的连杆、螺栓、齿轮及轴类等。调质处理后得到回火索氏体组织,它的机械性能均比相同硬度的正火索氏体组织为优。它的硬度取决于高温回火温度并与钢的回火稳定性和工件截面尺寸有关,一般在HB200—350之间。渗碳:渗碳是指使碳原子渗入到钢表面层的过程。也是使低碳钢的工件具有高碳钢的表面层,再经过淬火和低温回火,使工件的表面层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而工件的中心部分仍然保持着低碳钢的韧性和塑性。钢的碳氮共渗:碳氮共渗是向钢的表层同时渗入碳和氮的过程。习惯上碳氮共渗又称为氰化,目前以中温气体碳氮共渗和低温气体碳氮共渗(即气体软氮化)应用较为广泛。中温气体碳氮共渗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钢的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低温气体碳氮共渗以渗氮为主,其主要目的是提高钢的耐磨性和抗咬合性。结构钢:制造机械零件用的钢优质结构钢:Ws,Wp均≤0.035%的碳钢合金结构钢:在优质碳素结构中加入合金元素得到的钢工具钢:用于制造工具,模具制造的钢灰铸钢:c以片状是的分布靠在的铸体
本文标题:机械工程材料名词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07091 .html